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0329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诗歌赏析题.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诗? 情感内容? 角度? 意象 析字 如何解答析字、意象类 诗歌赏析题 析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 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 形象生动的效果。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夜 (2004福建高考)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注】应律:按时开放。 春台:青台,也可指京城。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2、 数?一? 挂、凉、一、尽 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催、急。 催,催赶;急,急促,紧。 妇女们给离家在外的游子、征人加紧捣衣的画面 ,体现出秋意。同时,“催”字,拟人,将寒衣赋予人 的动作,更生动形象地写出寒意的逼近。 从而更能体现出孤独、忧伤的情感。 尾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好,请指出并加以说明。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答题步骤:

3、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解释该字含义 语法现象以词类活用为主,多数情况用作动 词。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这个词的使用,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烘托了什 么样的意境。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拟人,比喻 ,通感等),化动为静等表达技巧,结构作用等。 (3)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 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注: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 思印象。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释词:白白地、徒然地、形单影只 描述:鸟归人不归的画面,触景生情。 情感:

4、“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 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 鲜明。 2004浙江卷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 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 字见新,朴字见色。 沈德潜 不片面、不孤立 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 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 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 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 象,他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 固定的。 意象 杨柳、长亭、南浦、酒 月亮、片云、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子规、杜宇、蜀鸟) 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黍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

5、别后的思念) 思乡类意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意象(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战争类意象(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抒怀类意象(托物显示高洁品质或抒发感慨) 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五柳、东篱、三径 闲适类意象(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 生活的向往)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 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答:落的月、啼叫的乌鸦、满天的霜、江边的枫答:落的月、啼叫的乌鸦、满天的霜、江边的枫 树、渔火、寒山寺,意境:秋夜幽寂清冷。树、渔火、寒山寺,意境:秋夜幽寂清冷。 2.2.答: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答:写出羁旅者孤单寂寞、愁绪满怀的情感。 辽阔高远、 苍凉雄浑、 清幽恬淡、 幽静宁谧 凄冷悲凉 寥落幽寂 边疆战争 隐居类 送别、思乡类 答题步骤: 1.哪些意象(富有情感特征的物象) 2.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用好恰当的形容词)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 艺术手法,章法结构上的作用 常见:借景抒

7、情(寓情于景)、联想、 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正面直抒胸臆、侧面映衬间接 奠定基调 概括观点具体化! 写了什么景象?主要内容是什 么?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写出了怎 样的意境?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体现 寓情于景的?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 诗。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体 现的? 意象意境题一般设题方式意象意境题一般设题方式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 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借和煦的春风、飘香的花草,

8、潮湿的春泥, 繁忙的燕子,暖沙,静睡的鸳鸯等意象(步骤一),描 绘出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寓情于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05年全国卷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宜阳,地名。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后不久。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诗分别描写了宜阳城外茂 盛的春草、山间静静流淌 的小溪、落花的芳树、空 啼的鸟(要点1)情景交融 ,以乐景写哀情,同时以 动衬静(以“鸟啼”这一动

9、来反衬环境的凄静),( 要点2),让人感受到荒芜 、冷清的意境(要点3), 抒发了作者伤春、凄凉之 情,荒寂山河的深沉叹惋。 (要点4)。 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回答问题 。 (2003全国卷)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 里指佛家思想 。 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问:(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趣? (2)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 句诗的妙处。 (1)本诗通过借古寺、 云峰、古深山、隐钟、 泉声、日色等意象,情 景交融 ,同时侧面衬托 ,以泉声

10、的动衬托意境 的清幽,营造出一种清 高幽僻的意境,从而更 体现诗人宁静的心怀。 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 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 (2)咽、冷二字妙。 咽:幽咽;冷:清冷。 画面: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只 能在高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 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青 松上日色清冷。 同时将泉声赋予拟人的手法, 更加生动形象地笼罩出深邃、 清幽、寂静的氛围。 从而突出诗人崇尚宁静的淡泊 心境。 东坡 苏轼 06年辽宁卷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 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释词:“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 响亮有力的声音。 绘景(手法):这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悟情: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