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064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顺增《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教学设计刘顺增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电子邮件的申请与收发这节课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初中一年级第一单元第五课访问因特网的内容。本课的实施,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前两课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置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在整个网络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基础,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邮件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比传统的书信、电报等更加便捷、高效,掌握电子邮件的收发,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迫切需要。教材将本部分内容安排在了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这一单元的后半部分。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网络的基础知识已比较了解,对网页的操作比较熟悉。在当今快节奏

2、的社会中,电子邮件是网上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二、教学背景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与他人进行远距离友好交流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要负责任地利用信息技术传递信息,体验友好交流的愉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2)掌握Web方式下发送、收取、回复电子邮件的方法;2、能力目标:(1)能够选择合适的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解决问题;(2)能

3、够判断不良信息,养成健康、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形成主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合作、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发邮件过程中,渗透人文、礼貌、相互尊重的道德教育因素。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网上冲浪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巧,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欢交流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与勾通的空间。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申请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如何编写、发送和回复电子邮件。教学

4、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利用抽号软件抽去同学回答“现代信 息交流的方式都有哪些?”,然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本节课学习电子邮件的申请、收发,随着Internet的发展,电子邮件正在迅速地在世界范围普及, 学生知道了比传统写信方式更方便、快捷、有效的电子邮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我们本节课的主题就是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并学会在Web方式 使用电子邮件与人交流信息。2讲授 【1】讲授电子邮件的理论:a.电子邮件的定义;b.电子邮件的特点(速度快、高效、方便、价廉);c.电子邮件收发原理;d.电子邮件地址格式;让学生回答电子邮件

5、地址格式的定义,这样让学生对电子邮件有清晰的认识,为下面引出本节课题作铺垫,让学生产生激情去体会电子邮件奇特的功能。【2】讲授电子邮件的申请、登录过程(1)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在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地址(2)注册邮箱登录免费邮箱注册页面(https:/)进行邮箱的注册。强调几点:第一:帐号要简单好记,并注意不要与其他同学重复;第二:密码是开启信箱的钥匙,在网站申请的免费邮箱,密码不要过于简单,最好定期更换密码,以防被盗;第三:注册免费邮箱时,要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仔细填写注册信息;(3)登录电子邮箱:申请成功了,赶快登录,认识一下我们的邮箱吧

6、: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认识邮箱整体布局,学会查看邮箱使用情况,知道自己邮箱的容量,已使用情况,要养成定期清理邮箱的习惯,以防邮箱空间不足,无法接收邮件。1、打开邮箱网页2、登录邮箱用户名:密码:单击登录按钮【3】讲授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现在,你就真正拥有了一个名为“”的电子邮箱。然后老师介绍邮箱内的结构布局和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3活动根据刚刚讲过的申请、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老师进行具体步骤的操作演示。演示完毕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1.登录电子邮箱问:同学们想不想发邮件到老师或同学的邮箱进行交流啊?任务1:请同学们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学生尝试登录邮箱的操作。登录操作完成后,教师提问:登录电子邮箱的

7、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如果登录密码忘记了怎么办?邮箱窗口的控制面板有哪些栏目?分别有什么作用?2.发送电子邮件说明:请同学们发一封问候邮件到老师邮箱里,也可以发给自己的同学,注意是否成功。(如果没有把握的可以和同学一起操作,学生互动探索新知;会操作的同学可以当小老师教不懂的同学)在邮箱网页的左侧窗格中,单击“写信”按钮,进入“写信”页面。单击“登录”按钮,进入电子邮箱。a.操作完成后,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列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帮助有问题的学生解决(解决办法可查看教材内容、请教同学、请教现场老师、或查看帮助信息)。说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互之间协作解决问题。b.抽问学生的尝试结果,把成功操作的方法

8、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把成功的过程。c.抽查学生完成情况。问:你怎样知道你发邮件成功了?答:计算机提示“你已成功将信发送到”3.回复电子邮件同学们,在你们发邮件的同时,老师也通过邮箱给每一位同学发了一封问候信,面对自己“电子邮局”里面的这封邮件,你们又该如何进行阅读呢?之后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也回复一 封给老师呢!打开接收的电子邮件,阅读邮件内容。单击“回复”按钮,输入回复的内容。单击“发送”按钮,回复邮件。4小结 【1】了解E-mail的特点【2】学习了电子邮箱的申请和发送邮件的步骤【3】E-mail地址的组成5作业【1】每位同学上网申请两个不同的邮箱,试对两款邮箱在发送邮件速度,操作方便性,

9、容量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2】每位同学用自己申请的一个邮箱给老师的邮箱发送一封邮件。七、学习效果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帮助没学明白的同学,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八、教学反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电子邮件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现在因特网上免费的邮箱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申请,学生没有邮箱就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这给学生的收发电子邮件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后在腾讯和网易上分别申请了免费邮箱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腾讯的邮箱比较稳定

10、些,于是叫学生们申请了一个腾讯上的免费邮箱。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去责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正如本节课,由于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导致部分学生的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教师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作为引导者必须富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焕发出实践者的创新活力。只有在教与学

11、的互动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计算机教学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创造余地,让学生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一个好的任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的做法是新课的知识是由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动手“试”出来的,或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提示,再实践得来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同学之间的协作学习,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和创作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

12、老师。因而我考虑任务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并保持这一兴趣。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保持浓厚的兴趣,始终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自觉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这就是给了学生一把金钥匙。纵观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效果,我觉得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设计,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创作热情。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同时,通过组内交流、协作学习。增强了互助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其次,通过作品展示,进行自评和他评,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品质,使学生的个性、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帮助没学明白的同学,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践证明,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平台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