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0954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古代农业的第一个阶段是 ( ) A.刀耕火种阶段 B.简单模仿阶段 C.石器锄耕阶段 D.铁犁牛耕阶段 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最早出现( )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春秋末期 D.秦汉时期,练习,A,C,3.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B.春秋时,由于铁农具使用,井田制被废除 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 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4.春秋时期,直接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 A.铁器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各国税制的改革 D.战争的影响,练习,B,C,5.下列关于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2、制造了曲辕犁 B.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C.南方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 D.开始使用耦犁和犁耕法,D,6.(2006年上海历史卷)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 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 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A,7.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座古墓时,发现了许多农作物的种子,其中有玉米、棉花、水稻等。据此推断,这座墓的主人生活的年代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D,1.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

3、态中出现最早的是(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 A.煤成为冶铁燃料 B.水力鼓风冶铁 C.低温炼钢的技术 D.发明灌钢法 3.我们现在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由于商朝人善于经商,假 如你是当时的商人,你最可能用什么货币进行交换( ) A.以贝作为货币 B.以羊作为货币 C.以铜作为货币 D.以铁作为货币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 商业发展始终处在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 商品经济发展未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 市场交换比西欧发达 A. B. C. D.,练习,D,B,A,A,

4、1“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练习,D,C,1、古代中国曾有“千百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替频繁 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 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

5、信息,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苦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C,B,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从“千耦其耘”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井田制的崩溃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D、均田制的实施,C,C,6、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有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

6、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该材料表明该地 A、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B、日益成为江南棉织业的中心 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 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投入到“衣食租税”的土地剥削中,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1、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

7、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C,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用“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频繁来上海的外国商船 材料三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6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船云集中国沿海口岸倾销商品。联系:使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