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1148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千克和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例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的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难点: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三)教学时间三

2、课时认识千克教学内容:教材第28-30页。“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秤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

3、,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

4、,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2、课后实践活动:(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

5、物品重 1千克。(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认识克教学内容:教材第3133页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比较轻的物体时,又要用什么作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克。板书课题提问:关于克,你已了解些什么,你想进一步知道

6、些什么? 二、实践新知认识克活动一:初步了解克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那些与克有关的信息 (学生观察并汇报)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等等。活动二:感知1克有多重掂一掂:一枚2分一硬币大约重1克.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重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有1克重(学生举例)。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轻的。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 认识天平(出示一枚回形针)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掂一掂,称一称)追问:你

7、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 为什么? (学生议论)(出示天平)介绍:天平是一种教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是:第一步,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左边的托盘里放10克黄豆,先让学生猜猜这些黄豆重多少克。 第二步,把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托盘上先放不到10g的砝码,再放10g砝码。第三步,当托盘里的物品和砝码同样重时,天平的指针正好停在刻度的中央,这是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克 (出示砝码)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看看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呢?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枚2分硬币,一根羽毛,一根塑料

8、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东西,你有什么发现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塑料直尺比1克重。)3、感受几克的质量谈话:(抓前面称过的10克黄豆)同学们猜一猜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想不想自己称出10克重的黄豆。(学生分组活动)(1)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把10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 讨论:通过称这几样东西,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0克重的黄豆有几十粒,一块糖约重10克,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个哈密瓜约重2000克,这些都说明1克的质量很轻。体会

9、克与千克的关系(1) 分别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和1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 (2)说说:称物品的重量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4)验证:先推算“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后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千克等于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平时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拓展1、“想想做做”第一题(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说他们各重多少克 2、“想想

10、做做”第二题用手掂一掂一根牛皮筋,一包手帕纸,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3、“想想做做”第3题(填在课本上)4、“想想做做”第4题(1)观察图,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3)先估计自己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5、填空:(补充练习)(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四、总结延伸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练习五教学内容

11、:教材第34-35页1-7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2、在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二、基础训练1、完成练习五第1、2题。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解决问题1、完成练习五第4题提问式提醒,再独立完成。2、完成练习五第5题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3、完成练习五第6题引导学生进行估计。4、完成练习五第7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和计算了解自己的体重是否符合标准。5、多媒体介绍“你知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