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291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佳丽教学设计转环.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转环的制作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劳动技术学段小学高段年级六授课日期2016年6月8日教材书名: 劳动技术六年级下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年 1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李佳丽北务中心小学校13601354595实施者李佳丽北务中心小学校13601354595指导者高东梅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13716376282其他参与者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

2、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技术思维,提高技术素养。2.理论依据构建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他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收,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

3、基础主动的构建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本课便是以引导学生亲历观察、分析、设计、制作等一些列活动过程,获取直接经验,掌握转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学内容:转环的制作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劳动技术六年级是下册小金工技术实践内容。在食品雕刻模具刀的制作中掌握了金属条的咬接和弯折的技术要点,在本单元的前

4、两节课中,学习了使用钉子和用钉子打孔的技术要点。转环的制作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金工知识技术,用金工技术,使金属环在金属丝上旋转自如。根据转换的外形定于结构,学生很容易想出制作步骤。转环是一个玩具,好玩的玩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的转环才是好玩的转环呢?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如何做到这些要求?”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制作转环技术要点和制作方法。以转环的创新设计开拓学生思路,进而让学生设计自己独特的转环并制作。最后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及日常玩具所蕴含的科学智慧。上学期食品雕刻模具刀的制作中掌握了金属条的咬接和弯折二、 学生情况:1. 知识与技能层面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观察、

5、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此之前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关金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本单元的前两节课中,学习了使用钉子和用钉子打孔的技术要点。2. 学生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思想活跃、乐与探索。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合作意识。三、 教学方式:(1)观察法:了解转环结构及运动原理。(2)探究式:“怎样的转环才是好玩的转环呢?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如何做到这些要求?”探究制作转环的技术要点。(3)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分析问题“怎样拧丝杆均匀”、“如何打孔,孔的大小合适”、“怎样

6、让两孔对齐”。(4)体验式:在体验中尝试如何将丝杆拧至均匀。四、技术准备:教师准备:转环样品、ppt、视频学生准备:任务单、不同转环不同一组、小台钳、尖嘴钳、铁丝、铁条、木条、钉子、锤子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转环运动的原理;学习转环的制作方法,能够制作一个简单的转环。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讨论、分析、尝试、研究等过程,学生学会转环的制作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游戏中体验转环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与问题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初步养成安全规范地使用金工工具的习惯。教学重点:转环的制作教学难点:1.丝杆均匀 2.圆环能上下自如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导入探究实践拓展1 转环

7、比赛1 什么样的转换好玩2 如何做到好玩转换的条件1 制作一个好玩的转环2 展示交流。1 出示转环的新变化;2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一、导入学生试玩转环并参加比赛学生观看并学习转换的玩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转环教具2二、探究(一)让学生认真观察转环的结构,并说一说它运动的原理(二)让学生在试玩中发现问题并填写任务单引导学生说说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归纳(好玩的转环,要具备的条件)(三)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1.丝杆 怎样避免出现A的情况?教师展示正确规范的拧铁丝的图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尝试拧铁丝时遇到的问题教师播放正确操作的视频

8、让学生总结,老师板书步骤让学生再次尝试拧铁丝2圆环如何避免出现C和D上的错误吗?3塑料小管 (不要忘记)4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总结学生认真观察,并小组讨论每组同学各有4种转环,A 丝杆不均匀的转环B正常的转环C圆环孔过大的转环D圆环两孔没有对齐E没有塑料小管的转环展示自己所填写的任务单,说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一起探讨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尝试拧铁丝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并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学生认真观看学习学生同教师一起回忆并加深记忆学生操作拧铁丝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和老师一起回忆并加强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在游戏中,探究铁丝麻花状均匀,圆环孔大小合适、方向由外向内打孔对转环转动的影响引导学

9、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尝试及、发现巩固技术要点的学习通过实践掌握技术要点ppt2333 52422三、实践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转环,并提出要求:1、 正确使用金工工具2、 注意安全学生设计并制作转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及技术能力ppt10评价评价表丝杆上麻花拧至是否均匀圆环上的两孔上下是否一致,大小是否合适转环是否能上下活动自如ppt1拓展(一) 展示转环的其他变形(增加旋转环的数量或改变旋转环的颜色)(二) 类似玩具及原理(飞天仙子)学生欣赏讨论让学生感受课堂与生活很近,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ppt1板书设计转环的制作丝杆:均匀 调 夹 套 拉 拉、拧圆环(打孔):

10、合适对齐推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 展示个人和小组设计进行自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 在集体展示、交流中他评,提高交流、评价的能力。(3) 教师适时点评,指导技术要点,引发学生思考。评价量规 评价表丝杆上麻花拧至是否均匀均匀圆环上的两孔上下是否一致,大小是否合适一致 合适转环是否能上下活动自如自如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1.本节课突破传统地劳动技术课的模式:老师教一步学生跟着老师做一步,学生没有自我思想的体现,按部就班地随着老是做,没有思想性、创新性,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成就感较低。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玩具运动原理;在玩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分析问题,在尝试操作中解决尝试解决问题,在再次尝试操作中解决问题,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最后学生在欣赏中,开拓思路,设计并制作自己独特的玩具。2. 注重试验过程与形成性评价。 在完成每一项设计操作任务后,均进行作品检验并及时给予形成性评价,使学生清晰掌握制作流程及每一环节的设计制作方法。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促进其终身发展。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