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花荡教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608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芦花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芦花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芦花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芦花荡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芦花荡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学 科语文课 题 2、芦花荡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2、 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过程方法1、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情感态度学习英雄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1、 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 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媒体多媒体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张艺

2、谋导演的英雄吧?里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美错,就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是战国时期燕赵人,为了挽救国家,他毅然前往刺杀秦王,所以,古语有云:“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然而,事隔上千年,仍然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这种慷慨悲歌的义士精神,一个年纪近六旬的干瘦老人,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戏耍十几个鬼子于股掌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现代小说家孙犁写得一篇小说芦花荡,去见识见识这位神奇的老人吧。二、作者、背景介绍 可先让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的有关资料。然后教师多媒体显示。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孙犁作品的艺术特色。课件展示:孙犁,现代作家,河北安平人,其

3、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学生自由谈论英雄这部电影的内容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孙犁或芦花荡的资料学生朗读、记忆文学常识,由电影英雄过度到芦花荡,便于学生接受,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从上课开始便进入英雄人物的氛围中,情境的创设对课堂的开始至关重要。了解作品的前提是了解作者,通

4、过介绍作者的作品,学生头脑中的作者和作品的相关知识更为丰富,眼界更为开阔,思维也就更为灵活。8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三、 自主阅读,个性解读1、多媒体显示白洋淀优美风光,音频播放课文朗读,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2、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补充、评价。教师点拨: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一大要素,复述时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框架。教师明确

5、: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时期,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送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支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孩子报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3、畅谈阅读感受,同学们用“我喜欢 ,因为 ”这样的句式说话。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篇小说的情节,因为他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

6、我喜欢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老头子”,因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战胜了十几个鬼子,本领神奇。 四、 合作探究,个性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层体味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 1、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小组讨论。 2、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明确: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旬,身体干瘦,却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3、深层探究,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旬,身体干瘦,而且不

7、带一支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然自得,异常自信;业绩,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畅通。;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于传奇色彩。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明天,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学生听读,积累词语。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两名学生讲台前复述故事,复述完后,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优劣。利用教师给出的句式说话,但求有个性,不求统一。小组讨论,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

8、流。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思考发言。边听音频边欣赏白洋淀的优美风光,既是一种感官享受,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复述课文,既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材料整理能力,这项活动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正在逐渐的淡去,“快餐式”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用开放的句式说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先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了解作品特色,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小组讨论的原因是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课标的核心内容。20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后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

9、子,也只交代了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老人的行动,也不写其用意,就在剥莲蓬、绕小船中,巧妙地痛击鬼子。让人读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五、 布置作业结合文中的描写,谈谈本篇故事情节所具有的传奇色彩。(写在日记本上)第二课时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1、 点名学生读自己的日记,谈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评价。 2、读出本科环境描写的语句。二、个性解读小说中的环境描写1、学生速读课文,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2、齐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读出美感,并展开想象,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明确:(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林黑暗的大苇塘,

10、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住上钻,目标好像在天上。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礼堂有些的飒飒风响 (5)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

11、轻地浮动。 (8)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 (1)教师示范分析(1)、第(8)句。 明确:“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么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白天一片死寂。连水鸟也躲避;只有到晚上,才能听到他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鲜明的爱憎情感。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从满了意志和力量

12、。这段景物描写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第(8)句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认会显得格外美丽。这段景物描写有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绝非可有可无。 (2)学生品味其他写景句,分析其作用。教师领导可从点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等角度入手。 3.教师小结。 如此美丽、富饶的国土,怎能允许日本侵略者侵犯、践踏?如此美好、恬静的家园,怎能容忍敌人糟蹋、破坏?因此,这极大的激起了人们的愤怒,保家卫国,全民动员。在这用大背景下连六七十岁的老人

13、也来加入,便不觉得是怪事了。 三、个性解读小说中的人物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重点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可用“老头子的英雄英格表现在 ”这样的句式说话。可以有如下结论: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智勇双全的行为上。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表现在他具有奥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教师总结:老当益壮、本领高强、爱憎分明、自信自尊、智勇双全、乐观豪迈。强调其特殊性格应是自信自尊。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他对苇塘里德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了他

14、过于自信和自尊。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闲心情也体现了他的自尊和自信。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女孩洗脸,老头子让他洗,鬼子小火轮的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胆,这是过于自信了。(其它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的句子不再一一例举)“过于自尊和自信”这句话点出了老头子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和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头子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

15、一点生发出来的。 四、课堂总结 孙犁的荷花淀写得异常优美,那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那人物的真实、可爱,那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让我们流连驻足,不忍离去,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表现。学生读自己的日记,互相分析、评价。齐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展开想象,感受浓浓的诗情画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探究人物的性格内涵,用教师给定的句式说话。学生分析、思考重点语句的作用。开放式的作业,学生有兴趣,乐于接受。个性解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孙犁作品的主要特色。先让学生找出来,再让学生读,最后让学生分析,按照人的思维规律层层深入,这样的安排有梯度,让学生

16、跳一跳摘到苹果。小组讨论,合作阅读,共同探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学习本文更深层的要求,让学生在固定的句式中解读文本,有利于学生有目的的思维。抓住主要语句生发开来,对主人公有更深入的理解,核心性格正式本文传奇色彩的一大原因。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二凌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学生练习。挖掘本文背后的内容,丰富人物的形象,这就是创造阅读,这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 1、教师推荐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感受作品的诗意美。 2、请以二十年后有相会为题写一篇文章。说明:假设二十年后大凌和二凌又与老头子相会,他们相逢的

17、情景会是怎样?想象一下,写一篇600子以上的记叙文。板书设计 情节美传奇色彩 环境美诗情画意 芦花荡:美 人物美“老鱼鹰”:老当益壮、本领高强 (老头子)大凌挂花:爱憎分明、自信驻足 正午惩敌:智勇双全、乐观豪迈教学反思相关链接孙犁简介孙犁(1913.4.6-2002.7.11) 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白洋淀派”的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7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

18、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孙犁、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他的小说被

19、称为“诗体小说”。 12岁在安国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 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曾编印出版革命诗抄海燕之歌,在红星

20、杂志和冀中导报副刊上发表过现实主义文学论鲁迅论等论文。 1938年秋,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1939年春调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1941年回冀中区参加编辑群众性的大型报告文学集冀中一日,并写成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后改名写作入门文艺学习,多次重印)。 1944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和学习。在延安,他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冀中农村从事写作,直至解放。这一时期,他参加了土地改革工作,写有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和一些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21、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工作,同时继续文学创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50年代初,以滹沱河沿岸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作者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抗日根据地的风云变幻,虽语多风趣而不落轻佻。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小说通过铁(匠)、木(匠)两家十几年间友谊的建立和破裂的过程,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小满儿这个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性格矛盾的人物形象,在读

22、者中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他以天津日报副刊文艺周刊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这个时期,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

23、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他的作品有: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作为孙犁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犁同志长期

24、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为解放区文学和天津文学的繁荣,为天津业余作者特别是工人作者的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植青年作者的优秀传统,几十年来为天津和全国文坛培养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业余创作骨干。他是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典范。 孙犁同志是我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位大师。他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身体力行发扬并丰富了我国革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卓越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敬爱。悠悠荷面依依情 论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孙犁是一位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独具艺术魅力,他将诗歌与散

25、文的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小说创作中,勾勒出了一幅幅充满诗情又舒缓自如的画卷。他追求一种清新明丽的散文诗般的意境,于平淡中见深远,于简朴中见隽永,于轻柔中透刚强。孙犁小说集诗、画、文三者于一体,形成了孙犁小说清新脱俗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一、“芙蓉仙子欣来游”的诗情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浓郁的抒情像河流一样贯穿于孙犁的小说中,成为其小说艺术魅力所在。孙犁很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情感不是轰轰烈烈地表达出来,而是像小桥流水般慢慢地渗入小说的字里行间,令人品之不尽味之无极,显示了一种似淡实浓的独特的抒情韵味。孙犁小说多以诗意的方式表现对纯美的风土人情,淳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道德,纯

26、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他喜欢用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律来尽情地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真挚深切的情感,充满着浪漫、美好、动人的诗情。(一)“美人采红莲”:人物美孙犁独创了自己的美学人物体系,他用灵巧的笔触刻画了一群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农村妇女形象系列。孙犁以抒情的笔调渲染气氛,不论是对话,叙述,还是描写,他都能从中挖掘出诗意,并用诗的笔触去赞美人物的美好心灵和积极向上的乐观性格,着重展示人物的内心和气质,从而使人物鲜活起来,达到“神似”。在荷花淀里,水生嫂是一个勤劳,质朴,勇敢的妇女,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她明大义,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把对

27、丈夫的爱与对祖国的爱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她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因此,她也和妇女们组织了抗日队伍,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抗战洪流中,表现出爱丈夫,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情操。又如小说中几个女人没见到丈夫回来时,有过这样的话:“可慌(高兴)哩,比什么都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一个“慌”字生动地表现了青年妇女那种既兴高采烈又迫不及待的心情,从而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妇女们那颗火热的心。而那位女人说到“娶新”二字时,心里一羞,脸上一红,灵机一动,舌头一卷,忙把吐到嘴边的“媳妇”两字咽下去了,诗境一般地显现了人物心灵深

28、处的一闪念,一个可爱的妇女形象便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外,还有钟里的慧秀和大秋,风云初记里的春儿和芒种,山地回忆中的妞儿,都是孙犁寄托着某种精神与理想的诗化人物。在他们身上,孙犁看到了冀中人民那些最有光彩的品质。他们以坚强的意志,承受着牺牲的痛苦,以从容的态度,迎接着每一个崭新的黎明。孙犁热情地歌颂着人情美和人性美,并在这些人物身上,寄寓了光明和希望。(二)“荷风送香气”:生活美孙犁的作品大多选材于日常生活,但生活中的事件和人物一旦经过他感情的过滤而进入小说后,就被诗意化了。作者在日常生活描写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诗的语言,诗的节奏将原本看来平凡枯燥的日常生活装点得非常美丽,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

29、感,使人耳目一新。荷花淀一开篇,“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劳动生活也不像往常那样枯燥了,而且具有了灵动的舞蹈美和色彩美。尤其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把人物描绘得简直就是一位仙女,把每天繁重的劳动变成了一首诗,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含蓄优美的特征,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纯美的诗化世界。又如他的小说吴召儿,作者选取的是最富灵性最能打动人的瞬间,用浓墨重彩表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诗意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美。文中写到吴

30、召儿翻穿棉衣,她那如同一只热情聪明的小白山羊跳跃在乱石尖上截击敌人的神态,她那被山风不断卷起的红棉袄角“撒出的一朵朵红花”在山岩间闪耀的诗意性描写,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篇小说,作者写的似乎都是战争年代的一些生活小事,但小事中却凝结着作者生活的诗意与深情,显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韵味。(三)“白露凋花花不残”:战争美一提到战争,首先想到的就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一般作家在描写战争场景时,都是极力渲染战争的艰苦,血腥和死亡,烘托战争的残酷属性。而孙犁的战争小说则从来看不到战争的惨烈,取而代之的是满淀悠悠的荷花香。孙犁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他将战争置于一种如诗如画的环境中

31、,形成清雅、疏朗的独特风格,从而使战争小说能够超越具体的战争时代而产生更为恒久的艺术魅力。孙犁的小说不正面描写战争的刀光剑影和激烈的斗争场面,而代之以一种清新,优美的自然场景。比如在荷花淀中,作者以白洋淀美丽如画的风光作背景描绘战争,凸显人情美,人性美。那“迎着阳光舒展开”的 “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那“高高地挺出来”的“粉色荷花箭”,很难想象,这样一幅荷花映日图竟是战争流血牺牲的场所。白洋淀那飘飞的芦花,洁白如云的苇,粉红色的荷花箭,散发着清幽香气的荷花叶,无不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即使在同敌人搏斗时,作者也不免用荷花的美来进行渲染:“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

32、尖上扫过。”让人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恐怖。作家始终在以一种清新的笔法点染战争,使战争场面变得没有丝毫的火药味;作家始终在以一种欣赏审美的眼光来打量战争,以一种平静塌实的心态观看战争,从而使战争蒙上了一层理想化的色彩。如荷花淀中,当妇女们发现前面的大船追来时,“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在战争的紧张逃亡下,小船竟还能够如梭鱼般活泼地打跳,并且把驾驶小船和织布穿梭等日常生活琐事联系起来,让人觉得这场战役就像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微小的事,透着轻松欢快的气息,让战争不再那么可怕。在这里作者把战争场

33、面完全诗化了,浓浓的诗意充斥了整个战争场景。(四)“清池结素彩”:语言美孙犁的语言,是诗的语言,字字句句散发着浓浓的诗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荷花淀通篇采用的都是种灵动自然的诗意语言。它们不但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能够赋予作品以一种独特的诗意氛围和艺术魅力。如荷花淀中女人们在寻夫途中,不料遇敌,这时作者写道:“她们奔向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红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作者借景抒情,以景喻人,以景赞人。“一望无边际”“密密层层”,象征了人民战争

34、的汪洋大海;“铜墙铁壁”“哨兵”,则说明了人民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打不烂的“铜墙铁壁”。这段抒情文字,情浓意深、语言秀美,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孙犁小说能给人以清新、明净、鲜活、自然的美感,与他在小说语言上的执著追求是分不开的。孙犁的小说语言既不像赵树理那样通俗而富有民间的世俗美感,也不像丁玲那样细腻繁复具有书卷气,他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简洁与典雅和民间语言的自然与朴素融汇于一体,形成了自己既清新明净,又优美雅致的语言风格。在他的小说中,叙事简洁明了,描写细腻传神,对话质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议论与抒情则优美深沉又韵味绵长。从总体上说,孙犁在小说语言上追求一种清新美与明净美,又是与他的整体美学

35、追求相一致和协调的。二、“池光天影共青青”的画境孙犁小时候学过绘画,但没有结果,而这画的梦却在他的小说中得以实现。孙犁的作品中不仅有明丽自然、色彩调匀的风景画面,在塑造人物时也多用彩笔,将人物推向阳光照耀下,渲染他们高昂的生活热情。(一)“芙蓉出水立娉婷”:风景画孙犁对白洋淀水乡情有独钟,无论是作为战斗的场所,还是作为人们生活的地方,孙犁都将它描绘得非常美丽。白洋淀富饶美丽,荷香四溢,成为孙犁最钟爱的绘画背景和素材,孙犁曾在多部作品中描绘白洋淀的优美风光。如荷花淀,“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就把景物写

36、得如此逼真传神,“苇子的长城”令读者眼前出现一幅壮观优美的画面,让我们联想到了抗战阵线的坚固,景物描写充满寓意,使得作品含蓄蕴藉,意境深远。芦花荡的结尾处,当老人巧设陷阱、诱敌深入以后,作者写道:“他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这里虽是你死我活的战场,但是绽放的芦花一片绚烂,随风飘撒,勾勒出荷花淀冲淡幽远的意境,并巧妙烘托出老人从容自信的心理。(二)“菡萏五月西施采”:风俗画孙犁小说的画境不仅仅是白洋淀的如诗如画的风景,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透明的薄雾、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香,还有散发着浓郁的冀中风情的人情人性。孙犁将人物

37、,景物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情杂糅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幅内蕴深厚,含蓄蕴藉的风俗画,将白洋淀的风土人情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芦花荡写两个女孩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的过程,小说这样写道:“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们,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他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这里,女孩子的逐渐成长是与小麦高粱的成熟,与大雁的南飞北回等冀中风物相伴随着,充满浓烈的生活韵味。而荷花淀中青年妇女们渴盼丈夫回归的甜蜜羞涩,编织苇席的轻盈灵巧,对丈夫依依不舍的含蓄深情,经由作者诗意点化,便形成了一幅幅冀中

38、平原白洋淀农村生活的风俗画卷。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孙犁为我们呈现出冀中解放区一幅幅淡雅清丽的风景画卷和风俗画卷,展现出战争背景下的人情人性之美。三、“卷舒开合任天真”的散文笔法传统小说大都是矛盾冲突紧张激烈、故事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关系错综纠结,而孙犁的小说往往突破传统的小说格局,创造了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散文笔法,使得他的小说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舒卷自如的散文美感。孙犁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离奇,而集中描写生活的某一片段,人物,侧面或场景,以散文的抒情笔法来结构小说,善于选择与人物性格相关的生活片段,灵活自如地加以穿插,使人物的性格命运,生活片段和作者的议论融为

39、一体,随着人物情感的变化,结构上表现出活泼生动的特点。有些小说,甚至采用画面连缀的结构,只摘取生活中最适合构造意境的部分,甚至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开头和结尾,一切都像生活本身一样,像一条流动着的小河。让人乍看起来觉得故事还没有讲完,人物塑造得还不够完全,小说的画面与画面、片段与片段间,仿佛是随意地连缀在一起,但细细品味,这种连缀又体现出巧妙的艺术匠心,一切都似乎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别有一番深长的韵味。山地回忆写的是战争年代军人与老百姓之间亲如一家的鱼水之情。小说以回忆起笔,亲切自然,娓娓而谈,将战争时期几个平凡的生活片段连缀起来。小说从文体到结构都具有散文的散漫、灵活与自如的特点。尽管故事本身是

40、虚构的,情节也无大的波澜起伏,却比有些情节生动的小说更感人更有吸引力,因为作者用散文般的笔触描绘出的是生活中的诗意、温情与美好,是战争年代建立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犁小说的文体结构的散文美与简洁美,并不是作者在刻意经营,而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相辅相成的结果。又如琴与萧,用第一人称叙述,结构松散,通篇没有震撼人心的情节描写,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所写的几乎都是些生活的小片段和细节,作者着墨较多的是钱智修夫妇共同的音乐爱好,和运用琴萧所传达的相知相通的情感生活,是他们两个女儿的可爱俊气与音乐天赋,是这一家人在战争中的奉献和牺牲,贯穿作品的是作者对他们深切的怀念与哀痛的情感。小说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但我们却被美好的生命的毁灭所震撼了,也被作者深深的情感所打动。孙犁的小说始终魂牵梦绕着冀中平原的白洋淀,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那片根据地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场景和此中凸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他的小说犹如一朵朵清新秀丽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