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2761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容忍与自由.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容 忍 与 自 由 胡 适 容忍与自由 退出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作者简介 内容述评 思考练习 背景简介 艺术赏析 朗 读 资料链接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写作本 文的动机,体会容忍与自 由的关系。 2认识胡适思想对 近代中国的影响。 返回 教学重点 1容忍与自由的 内涵。 2容忍、自由与 当前发展和谐社会的 关系。 返回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初名嗣穈 ,学名洪骍,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青年时代 留学美国,攻读哲学、文学,受赫胥黎、杜威思想影响较 大。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宣扬民主、科学, 倡导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 学进

2、化观念与戏剧改良等文章,率先从事白话新诗与文 学史的写作,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位主要代表人物 。 胡适在我国哲学史、文学史、古典小说和古籍整理等 各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都有重要成果。主要著作有尝 试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 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共三集)等。 返回 背景简介 胡适的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台湾出版的自由中国 1959年3月14日第26卷第6期。 自由中国是胡适与雷震(18971979)于1949年 共同创办的政论性半月刊杂志,胡适担任发行人,雷震负 责实际运作。 自由中国鼓吹自由、民主和宪政,批评时政和国 民党的专制统治,在当时思想文化界有重要影响,并成为 销量最

3、大的政论刊物。由此引发了执政当局的不满,1960 年自由中国被查封停刊,主编雷震则被拘捕判刑。 胡适此文的发表与查封相隔了一年半的时间。虽然两 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胡适文章的立意显然是针 对查封行为的时代背景的。 返回 内容述评 胡适以母校史学大师布尔的一句话,“ 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为起兴,不仅深表同感,而且认为它“是 一句不可磨灭的格言”。顺着布尔的思路, 胡适进一步发挥并引申出自己的观点:“容 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 由。”胡适的话换一种表述即是:因为容忍 是自由存在的前提,所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打个比方来说,容忍是“根”,自由是“ 花朵”

4、。胡适为布尔的那句格言寻找到了立 论依据,并赋予了理论色彩。 返回 本篇的论题是“容忍与自由”,也就是要论述两者之 间的关系。核心论点是:“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 容忍,就没有自由。”这就将容忍与自由之间的因果关系 、前后关系、重轻关系阐释得非常清晰和非常概括。全文 支撑核心观点的有三个分论点。 其一是“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其二是“在宗教自由史上,在思想自由史上,在政治 自由史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 的态度”。因为难得、稀有,容忍才比自由更为重要。 其三是“戒律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 对之是”作为行文秩序,它与上段陈独秀的引文相衔接显

5、得自然恰切。 本文的另一特色是将理论命题具体化、个人化。本文 也体现了胡适一贯的文章风格:言之有物,明白清楚。 艺术赏析 返回 一、 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 全文?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 自己的什么思想? 二、 胡适为什么要将中国古代的“四诛”与西方的 宗教迫害并列为例? 三、 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 由还更重要”的论断的?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 求的“自由”,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返回 思考与练习 胡适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是 让人们看清楚封建专制的不容忍必然导致灭亡的 历史事实。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巧妙地 阐明了自己的容忍比自由更

6、重要的思想? 为了说明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共同的习 惯都是喜同而恶异的。因此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 最稀有的态度。 胡适在经过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思想、宗教等历 史几十年深入研究探索总结之后,提出“容忍比自由 更重要”的论断。他所说的容忍主要是指容忍异己的 思想、信仰等,他所追求的自由也是在首先养成能够 容忍谅解别人见解的度量的基础上的自由。 资料连接 相 关 评 论 相 关 图 片 返回 作 者 介 绍 作 者 逸 事 扩 展 阅 读 主 要 作 品 “所以吾人要了解晚年的胡适思想,只可在胡氏 心到口到之际,于私人朋友谈笑之间求之。胡先生没 有梁任公那样憨直。对自己思想挑战的文章,在胡氏 著作

7、里是找不到的。” (唐德刚胡适杂忆) 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 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 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 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 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 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 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唐德刚 胡适杂忆) 相关评论 返回 作者介绍 胡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康奈尔大 学留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1914年往哥伦比亚大学 攻读哲学,学于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同年夏天回国。 1962年2月2

8、4日,胡适于台湾参与中央研究会相关会议 ,在会议进行中心脏病发作去世。 胡适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 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 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 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 胡适受墨子的影响很大。墨子的兼爱思想成了胡适一 生的品德。胡适是较早引入西方方法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他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 哲学。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被蔡元培称 为“第一部新的哲学史”。 胡适是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之一。 也是第一 位提倡白话文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 言文。 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

9、学改 良刍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引起很大反响 ,引发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 后来又发表历史 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文学革命 论(1918年)等论文,认为“死文字决不 能产出活文学。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 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主张“国语的 文学,文学的国语”。被誉为“文学革命最堂皇的 宣言”(郑振铎语)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 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的第一个用白话 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 形式。 作者介绍 胡适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是将小 说纳入了学术研究正轨的第一人,取代蔡元培为代 表的“索隐派”旧红学。胡适是红楼梦海内孤本脂砚 斋重评

10、石头记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并且接下来发现 了一系列珍贵的版本,比如庚辰本,为近代红 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胡适对其它古典小说的研究皆卓然有成, 如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侠五 义、海上花列传、儿女英雄传、官场 现形记、老残游记等,述六十万言,结集为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出版。 作者介绍 返回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1919)、尝试集(1920 )、胡适文存(1921)、胡适文存二集(1924)、胡适文 存三集(1930)、戴东赢的哲学(1927)、白话文学史( 1928)、胡适文选(1930)、胡适论学近著(1935)、四 十自述(1933)、藏晖室札记(1939)、胡适日

11、记(1933 )、齐白石年谱(与黎锦熙、邓广铭合编,1949),以及先秦名 学史(1922)等英文论著等。 此外,从1919年起,还陆续翻译了都德、莫伯桑、契柯夫等人的 短篇小说(先后编辑为两集短篇小说出版),以及拜仑的长诗 哀希腊、易卜生的剧本娜拉(与罗家伦合译)等。 胡适去世后,台湾编辑出版了胡适选集(1966)、胡适手 稿(10卷,1966-1970)等,大陆出版了胡适往来书信选(1979 )、胡适书评序跋集(1987)、胡适文集(12册,1998)等 。 返回 胡适与陈独秀 胡适与陈独秀的友谊是因新青年而缔结的。1915年9月,陈独 秀创办青年(第二卷1期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请朋友

12、约在 美国留学的胡适为其撰稿。1916年2月,胡适将俄国作家库普林的短篇 小说决斗译文寄给了陈独秀,从此二人便有了书信来往。 反映胡适文学革命主张的所谓“八不”主义,是在陈独秀的敦促和帮 助下,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2卷5号登出的,从而引起强烈反响。 陈独秀随后发表的文学革命论宣告:“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 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 从此,胡适与陈独秀并列被视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917年1月,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陈独秀任文科学长。陈写 信给胡适说:“弟荐足下早日回国,即不愿任学长,校中哲学、文学教 授俱乏上选,足下来此亦可担任。”这年夏天,胡适回国当了北大教授 。 作者

13、逸事 陈独秀把新青年从上海搬到了北京,后来又办了每周评论 。这两个刊物都是陈独秀负责,胡为副手。再加上一些先进人物的参与 ,把死气沉沉的中国闹得沸腾起来。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 运动中,结果被北洋政府逮捕。胡适和其朋友到处奔走营救,个月后 ,陈独秀终于获释。社会的变动,政治矛盾的尖锐使新文化运动的同仁 们逐渐在思想上出现了分歧,胡适主张中国要走欧美的社会改良道路, 陈独秀则向往俄国的十月革命,两人在思想上各行其是。尽管政治主张 不同、事业各异,但两人的友情依然存在。 1921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胡适一反平时的斯文,大 骂“法国人真不要脸”

14、,立即同蔡元培等人开展营救行动。次年,陈独秀 再次被捕,胡适连忙写信给其好友将陈独秀营救出狱。 作者逸事 陈独秀性情古怪,说话直爽不怕得罪人,是一位不羁之才。两人 平时一见面就谈,谈不拢就辩。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终至争吵。每 到这时,只听见胡适的高声大喝和直敲地板的声音,而陈独秀此时便 默不作声,对胡适,陈独秀在态度上和语言上总是做出让步,显示出 对朋友的礼让之情。 1933年10月,胡适从国外回来路过南京。到了北平,写信给陈独 秀解释说:此次匆匆回国,未去看他,请他原谅。两个月后有事还要 去南京,届时一定去看他。谁知,陈独秀见信后大骂胡适,说他有时 间同达官贵人周旋,独没有时间看望老朋友,声

15、明与胡适绝交。可是 两个月后,胡适到南京看他时,秉性恳挚的陈独秀火气已经完全消散 了。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这时陈独秀也获释,辗 转到了四川,晚景颇为凄苦。在美的胡适得知后,很是惦念,想设法 使陈独秀出国疗养,但一身傲骨的陈独秀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坚决不 肯离开祖国。 纵观胡适与陈独秀一生的交往,胡适待人接友,多赖于修养;陈 独秀则喜怒爱憎皆发自衷心,对朋友襟怀坦白。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 袖不以政治主张对立而反目成仇,其真挚的友谊实为后人的楷模。 (毋嘉平 ) 作者逸事 返回 扩展阅读 胡适与雷震 (聂华苓 陕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宽容(美房龙三联书店 1985年 ) 返回 1909年, 十八岁的胡 适 相关图片 胡适初任北大教授 (1917年26岁) 胡适喜爱 收集火花 胡适1930年 摄于北大 1939年,39岁的胡适摄于上海 1946年, 55岁的 胡适就任 北大校长 胡适与于右任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