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505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国培-魏玉亮).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五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魏玉亮单 位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宏基小学课题名称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有趣的测量” 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后的延续性学习。在前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测量物体的体积已经有了体验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体积的空间观念和测量的兴趣,掌握了常用的一些规则物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具备了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性学习能力。预测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需要教师在学生操作体验中适时点拨,才能理解和运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加深对“体积”的

2、理解,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些常用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创设故事情景,引导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进一步认识“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讨论交流,分析数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操作中验证及应用“等积变

3、形”的数学转化思想。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测量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深理解 “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方法。运用测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故事情景,引导发现数学问题。预计 时间5分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1、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怎么做呢?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3、水满了,再放入小石头,瓶子里的水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你有什么

4、发现?4、引出课题:有趣的测量1、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3、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师:根据同学们刚才的发现,我们能不能测量这个土豆的体积呢?引出课题:有趣的测量。1、学生扮演小乌鸦演示往瓶子中放入小石头。2、学生积极发言: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冷静思考,积极动脑筋;水会上升是因为小石头占据了瓶子中水所在的空间;小石头的体积就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3、学生继续往瓶子中放入小石头,发现水满后再放入小石头水就会溢出来;小石头的体积就是溢出部分水的体积创设乌鸦喝水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也使得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

5、中处处都有数学,并且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等积变形”这一数学转化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 二、讨论交流分析数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预计时间8分钟.(一)测量土豆的体积。1、估一估,这个土豆的体积大约是多少。2、能不能直接算出土豆的体积?为什么?3、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量杯和一个长方体水槽。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土豆的体积?为什么? 4、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数学的转化思想。(二)设计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1、认真观察,仔细思考,选用测量工具,为什么选用这些测量工具?2、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制定测量方案。方案一:利用一个长方体水槽,里面放入一定量的

6、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多少,用“底面积高”计算出水面升高的空间,就是石块体积;也可以用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减去放入石块前水的体积,即为石块体积。方案二:将石块沉入盛满水的容器中,用水槽收集溢出的水并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读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方案三:将石块先放入长方体水槽,加满水,计算出体积,取出石块后再计算出水槽中水的体积,最后算出石块的体积。方案四:两个相同的容器,石块放入甲容器里,乙容器加满水,将乙容器中的水倒入甲容器。1、鼓励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2、引导学生认识不规则物体。3、引导、组织学生利用量杯测量出土豆的

7、体积。4、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1)老师这里有块石块,你估计它的体积大约有多大?现在老师想测量这块石头的体积,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为什么?(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测量出这块石块的体积呢?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讨论,并制定出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案(3)组织学生汇报测量方案。1、学生估算。2、土豆是不规则的物体,不能像规则物体一样直接计算出体积。3、学习小组动手操作,利用量杯测量土豆的体积并派小组代表汇报。4、思考,讨论:将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部分水的体积。(1)认真观察,仔细思考,选用测量工具。选择长方体水槽,因为石头有点大了。(2)学习小

8、组研究、讨论、制定测量方案。(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讨论、制定测量方案,通过制定出不同的测量方案,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在制定测量方案的过程之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三)动手实验操作,探究测量方法。预计时间14分钟.1、学习小组合作,利用长方体水槽的测量工具测量手中石块的体积。2、指定小组演示测量过程,汇报结果。3、其他学生评价,提出合理

9、化建议。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4、阅读“数学万花筒”阿基米德的故事,开拓学生数学视野。(1)师:大家设计的测量方案都非常有可行性。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测量方法。教师巡视并做适当的点拨指导。(2)对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3)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数学世界中的一道难题:通过把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转化为可以测量的水的体积,从而求出石块的体积。这是数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即转化法。(1)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2)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3)学生自评、质疑,提出合理化建议。(4)学生阅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

10、做”比“知道”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多途径解决了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在操作中验证及应用“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四)运用测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预计时间10分钟.闯关游戏:第一关 勇者无畏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2、一个量杯浸入一个鸡蛋后水面的刻度是350ml,拿走鸡蛋后量杯水面的刻度是250ml,这只鸡蛋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3、将一个棱长6cm的正方体浸入装满水的容器,容器中溢出水的体积是( )厘米 。第二关 战无不胜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

11、面长2分米,宽1.5分米,高1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第三关 智者无敌2、一个正方体水箱,边长7分米,里面盛满水。如果把这些水到入另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水深多少分米?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都用得着数学。同学们能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组闯关题,看谁能最快闯过难关。教师评价、点化。学生解答,代表汇报。练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巩固学生头脑中“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方法。(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预计时间3分钟1、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2、延伸:(1)

12、设计一个测量方案,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2)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想想有什么新的发现。(1)组织学生谈收获。 (2)引导:只有一粒黄豆容易测量出体积吗?那该怎么办?(3)本节课中是把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溢出)部分水的体积,而曹冲称象又是把什么进行转化呢?学生谈收获。学生回家设计测量方案。阅读故事并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了所学重点,理清了学习的知识脉络,加深了对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也巩固知识,活跃了思维,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延伸部分的设计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活跃第二课堂。板书设计有趣的测量物体的体积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 (溢

13、出部分水的体积) V s h作业或预习(1)设计一个测量方案,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2)阅读曹冲称象的故事,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想想有什么新的发现。自我评价在有趣的测量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探究,使课堂成了“学堂”,学生“玩”得有趣,“谈”得深入,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主要体现在“四个注重”: 一、注重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乌鸦喝水和闯关游戏两个情境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小乌鸦喝水的过程中

14、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发“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的思考;在“闯关”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分享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注重探究性学习,学生积极体验学习过程。在课堂中,我充分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过程中设计测量方案,并进行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物体体积的含义,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验证及应用“等积变形”的数学转化思想。三、注重学习迁移的运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之中,学生经历了用量杯测量一般大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长方体容器测量较大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再到思考测量细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一个过程,从中形成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良好的延续发展,形成了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思维。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教学中呈现的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的故事,土豆、石头、黄豆等学习素材,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有效增强了数学课的亲和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不断引发了新的思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轻松自然。课后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才能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长久保持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