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690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2).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预设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1、有关昆虫的谜语。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课程实施过程:课前游戏: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一、导入新课: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2、(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

2、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3、小组学习:投影学习要求: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b、把你划

3、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齐读第11自然段。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四、迁移训练:1、其实,只要你用心

4、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你翩翩飞舞着,美丽了人们的视线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4、交流。五、课后作业: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

5、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2、教会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3、感悟与“训练”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