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3729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彭晓.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辛弃疾词二首教学设计及目标分解上海市高桥东陆学校 彭晓文本体式:文体:词辛派词; 文本特点:“壮词”;表现了词人的志意、理念主要教学内容及确定理由:主要教学内容:1. 介绍词牌2. 介绍辛弃疾的生平3. 词作的赏析和吟诵理由:词牌词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词人生平辛弃疾的词里面表现了他的志意、理念的本体的本质,而且他是用他的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的。讲别的作者,他们的生平不大重要,讲辛弃疾就要对辛弃疾的生平作些简单的介绍。(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词作的赏析文本解读。吟诵按照一定韵律和节奏诵读古典诗文的传统方式。以吟诵为教学主要内容关注“学的活动”,让学生得到语言训

2、练和技能训练,感悟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条重要途径。文本说明: 辛弃疾的这一首破阵子据邓广铭先生认为,应是作于信州十年闲退生涯时期。辛弃疾的好友陈亮不断地遭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辛弃疾对于这样一个落拓不羁、怀才不遇的友人,正如杜甫对于李白一样,也有一种爱惜情怀。在他知道陈亮的某些不幸遭遇的时候,特地赋壮词以寄之,加以鼓励,也加以安慰”。(邓广铭辛弃疾(稼轩)传)辛弃疾之于词,乃是以其全心力之投注而为之的。那就因为他在事功方面既然全部落空,于是遂把词之写作,当做了他抒发壮怀和寄托悲慨的唯一的一种方式。所以黄梨庄语曰:“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

3、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因此辛弃疾在词一方面之成就,实在可以说乃是他的收复中原之志意在现实方面失败以后所转化出来的一种一体两面之结果。(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教学目标来源序号 目标来源 具体条目或试题目标综述 1沪教版二期课改教材辛弃疾词二首是八年级第一学期“宋词集粹”单元中的第三课。课后“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掌握:破阵子这首词“壮”在何处;最后一句的表达效果;这首词为什么与陆游的诉衷情如此相似。丑奴儿“愁”是什么含义;“天凉好个秋”到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通过对词作的赏析和反复吟诵来体会词作的“雄壮”之风和词人的思想情感。 2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

4、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阅读感受,分析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 3上海市近三年中考考试大纲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教学目标分解双向细目表一级目标二级目标三级目标阅读要素(目标类型)A获取信息B解释文本C反思与评价识别A1寻序A2推论B1阐释B2比较C1评论C2通过对词作的赏析和反复吟诵来体会词作的“雄壮”之风和词人的思想情感。1. 了解词牌识别词牌的功能。连续文本-文体2、了解词人了解词人毕生的理想抱负。连续文本-主题3、词作的赏析和吟诵体会词作

5、“雄壮”的风格。连续文本-内容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词作。连续文本-语言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连续文本-主题教学主要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内容及方法子目标(落点)了解词牌试读词作(一)展示三首破阵子(李煜、晏殊、辛弃疾),学生回答老师提问:1.(三首词的格式一模一样)从格式上看,词牌规定着什么?2. 从名称上看,破阵子这个词牌似乎应该写什么?(二)学生读词,教师正音、纠正停顿的处理。识记词牌的功能;介绍作者了解其人(一)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辛弃疾生平简表,并配合“辛弃疾出生、成长地理图”和“辛弃疾回归南宋之后的人生经历地理图示”简要讲解。学生回答:一个穷毕生之力梦想着驱逐鞑虏、收复中原却被罢黜民

6、间长达20年的人,他的文学作品,最有可能会写什么样的内容和情感?(二)学生读词,读出重音。了解词人毕生的理想抱负;逐句解读吟诵词作教师用PPT出示破阵子,要重点讲解的字词放大并加粗。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带领下赏析词作、吟诵词作。1. “剑”一字传递给读者的感觉,呼应词题中的哪个字?这一句重音下在“剑”字上。“梦”怎么理解?这一句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2. “八百里”指什么?读到这个词,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塞外声”是一种怎样的乐声?这两句在写什么事情?用诵读声将这件事情中体现的情感变现出来。3. 为什么是“秋”而不是其它的季节?这个词给你怎样的联想?“点兵”这是要做什么了?这应该是一幅什么样的场面?

7、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气势表现出来。学生齐读上阕。4. 天下名马众多,为什么要用“的卢”这个称谓?教师手掌拍桌击打节奏,学生跟读,读出鲜明的节奏感。又是战马又是弓箭,这两句是在写什么?将“会挽雕弓如满月”和“弓如霹雳”相比较,哪个词写战争更富有表现力?为什么?“惊”给你怎样的感受?用吟诵声把战争时令人惊心动魄的激烈场面表现出来。5. “天下事”是什么事?“赢”字传递出了词人怎样的情绪?吟诵这两句时语速和语气是不是变化特别鲜明?读。6. 你觉得最后一句该怎么读,是不是情感又发生变化了?读。“可怜”一词是不是有别的意味?看注释,看教师补充的资料。再读。读出词人壮志难酬的不甘。学生齐读下阕。齐读整首词。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词作,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作业阅读辛弃疾的两首丑奴儿和鹧鸪天,说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中的“愁”是什么?词人为什么“欲说还休”?检测目标是否达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