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498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案(人教必修一).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重难突破一、如何认识冷战? 1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2冷战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1)舆论上:1946年,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2)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3)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2、,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4)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的对策:(1)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2)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

3、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产生的影响:(1)消极方面: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分裂;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2)积极方面: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例题】人们称美苏冷战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关于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

4、法,其中正确的是 ()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A BC D 【解析】本题是对美苏冷战“消极影响”的考查,很明显是积极影响,不是美苏冷战造成的,而是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引起的,只有是美苏冷战的消极影响,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国家的分裂。答案为B。二、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冷战是美

5、苏对抗的主要形式。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例题】回顾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请问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实力的消长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军事实力的变化 A BC D【解析】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

6、力量对比的均衡。它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通过分析对比,可知都具有推动或制约世界格局演变的作用。答案为B。【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二战后破裂的主要原因是( B )来源:学。科。网Z。X。X。K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B. 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C. 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 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2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启动的标志是( B )A. 二战结束,对德国分区占领 B.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

7、出C. 赫鲁晓夫上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3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B )A. 英国 B. 苏联 C. 日本 D. 德国4“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 C )A. 美苏两大军事集团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 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根源C. 以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美国蓄意

8、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5.在美苏的“冷战”中,可喻之为苏联的“马歇尔计划”的行动是( B )A. 帮助东欧解放 B. 成立“经互会”C. 组织“华约” D. 进驻朝鲜半岛6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关系的突出特征是( D )A. 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 B. 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立C. 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 D. 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抗衡7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 C )A. 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B. 镇压各缔约国人民革命C.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D. 统一指挥西方国家的武装力量8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 )A. 都是大

9、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军事集团C. 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统一集团 D. 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政治集团9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C )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出兵朝鲜 成立北约A. B. C. D. 10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 B )A. 西欧各国普遍衰弱 B. 冷战局面的出现C.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D. 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946 年秋开始,美国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西欧经济状况又极为严重。 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

10、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 于是在经过几个月紧张活动后,(美国政府)抛出了马歇尔计划。材料二 他(马歇尔)宣称:“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材料三 “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立刻得到西欧各国特别是英法的响应。他们还秉承美国意旨,决定邀请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前来参加讨论,这是一个有意的安排。这样既可以避免遭致像杜香门主义那样的公开号召意识形态战争的批评,又可以将参加与否的责任抛给苏联。 由于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经济资源提出报告,然后拟出欧洲国家统一的经济复兴大纲,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各国泄露本国的经济情报。 7 月 2

11、 日,苏联退出巴黎会议。这样,欧洲复兴计划成了“西欧复兴计划”。 以上材料均摘自段炳麟主编的世界当代史材料四 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述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答:扩大欧洲市场,摆脱自身生产过剩危机;扶持和控制欧洲;消除共产党在这些国家中的影响,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评价材料四“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的观点。答:作者的观点不符合史实。从实施背景看: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已经开始;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表现。从实施目的看:马歇尔计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消除共产党的影响, 对抗苏联。从参与的条件看:美、英、法刻意提出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进而把苏联排除在马歇尔计划之外。因此,马歇尔计划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作者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立场,为其辩护。第 3 页 共 3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