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524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习目标】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问题探究】活动一:1688年“光荣革命”; 1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与英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事件有关?如果你是一名率团赴英的导游,请向你的游客简要概述英国的这段历史史实。指导学生,同时还可设置以下问题: 1640年为什么会被送上断头台?进而引入资产阶级革命会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同封建专制的矛盾激化)和革命的过程

2、(1640开始 1649成立共和国 1660复辟 1688光荣革命)在共和国的斗争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够结成联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斗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光荣革命的结果是维持了英国传统的君主制,这一结果能不能说明革命失败了?为什么?在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1) 都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2)斗争顺利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得到了广大市民和自耕农的支持,所以能够取得胜利。(3)并不是失败,这一结果沿袭了英国的历史传统,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稳定,在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权。2一位英国的宪

3、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句话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结合教材有关史实扼要说明17世纪英王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参考:(1)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活动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

4、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并根据课本有关内容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立法权 财政权 司法权权利法案主要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 保证议会的立法

5、权财政权 司法权和军权等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 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活动三:1832年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颁布后,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其中哪一次改革使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请分析这次改革的原因及影响?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影响:使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保证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与政府

6、的关系活动四: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权利法案颁布以后,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那么有什么人或者什么部门来掌管国家的行政权呢?(责任内阁制)那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产生的呢?内阁中会有首脑即首相与内阁成员,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的议会与政府的关系体现为:内阁必须得到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内阁设首相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指导学生,同时还可设置以下问题:首相是如

7、何产生的?英国首相实际拥有哪些头衔和权力?(首相头衔:兼政府首脑、所在党的领袖、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领袖。 权力:事实上的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拥有其他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任免权、重大政策决策权)2.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你要想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首先,你所在的政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其政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是席位。再次,你本人必须是此政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既然英王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且每年王室还要消耗大量金钱,时不时还有丑闻发生,那么它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作为国家元首,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8、;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活动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既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君主“临朝不理政”;议会是权力中心;首相及其内阁掌握实权;【本课小结】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

9、保障。课堂练习1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 A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C. 处死了封建君主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2在英国,国家元首对于法律的批准( B )A.拥有绝对的否决权 B.只是例行公事,只具有象征意义C.可以用来控制、制衡议会两院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3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是英国议会的一个组成机构,它的权力有( D )A.对法律的通过具有一票否决权 B.撤消议员的权力C.解散议会的权力 D.拥有对首相提名的官员的批准权4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C )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

10、法保障 D使议会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 B )A国王失去了一切权利B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确立C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D建立起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C)A议会发生了变化,国王没变 B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C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D不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掌权7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C)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C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8.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

11、,不正确的是(B)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9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C)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工人取得普选权A. B. C. D. 1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下列哪一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CA、大资产阶级 B、新贵族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11.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

12、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C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2请看下列材料: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明朝:封建君主专制,封建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

13、物)13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688年光荣革命宫廷政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

14、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间: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产生程序: 下院大选 多数党领袖 国王任命 首相提名成员组阁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作用: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这样,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

15、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习目标】 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问题探究】活动一:1688年“光荣革命”; 1英国是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同学们知道现在是谁在统治着英国吗?英国究竟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实英国的这种政治制度在近代已经确立,并沿用至今,这与英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事件有关?如果你是一名率团赴英的导游,请向你的游客简要概述英国的这段历

16、史史实。 2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这句话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结合教材有关史实扼要说明17世纪英王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活动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这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在英国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17、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并根据课本有关内容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立法权 财政权 司法权活动三:1832年议会改革; 权利法案颁布后,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其中哪一次改革使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请分析这次改革的

18、原因及影响?首相议会下院内阁(政府)对议会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英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活动四: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权利法案颁布以后,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那么有什么人或者什么部门来掌管国家的行政权呢?那么责任内阁制是如何产生的呢?内阁中会有首脑即首相与内阁成员,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你要想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活动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既然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建立起了君主

19、立宪制,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君主“临朝不理政”;议会是权力中心;首相及其内阁掌握实权;【本课小结】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逐渐形成了政党政治为基础的议会责任内阁制。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内阁制度”的确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课堂练习1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C. 处死了封建

20、君主 D. 创立了议会民主制2在英国,国家元首对于法律的批准 A.拥有绝对的否决权 B.只是例行公事,只具有象征意义C.可以用来控制、制衡议会两院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3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是英国议会的一个组成机构,它的权力有 A.对法律的通过具有一票否决权 B.撤消议员的权力C.解散议会的权力 D.拥有对首相提名的官员的批准权4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是 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使议会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 A国王失去了一切权利B资产阶级议会政

21、治确立C成为制度完备的法制社会D建立起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 A议会发生了变化,国王没变 B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大权C国王和议会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 D不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掌权7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C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8.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9下列关于1832年英国

22、议会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 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 工人取得普选权A. B. C. D. 10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下列哪一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A、大资产阶级 B、新贵族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11.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23、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12请看下列材料:明朝废除丞相,皇帝君临天下,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设殿阁大学士辅政,后逐渐演变为内阁,成为与六部并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内阁的最高长官称“首辅”。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内阁制形成。请问:同样是“内阁”,两者有何根本区别? 13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1688年光荣革命宫廷政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主要内容

24、: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间: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产生程序: 下院大选 多数党领袖 国王任命 首相提名成员组阁1832年议会改革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作用: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这样,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的地位,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