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5474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5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2.2.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总相宜 。 3.3.莫嫌荦确坡头路,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自爱铿然曳杖声 。 4.4.日啖荔枝三百颗,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不辞长做岭南人 。 情理与趣理同在 1.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 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2、忘 。 4.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物。 5.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言志与词的与词的缘情缘情结合起来。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 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诗庄词媚, 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

3、性、婉媚性 )。被视为纯娱乐性的)。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末道小技”。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 域,大大开拓了词的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 法法。 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豪放词 派的开创者派的开创者。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 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化的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认 识 苏 轼 一门三父子,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诗文传千古, 峨嵋共比

4、高。峨嵋共比高。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 “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 宋诗坛骄傲。与江西诗派的开创 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 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 的代表,合称“苏辛”。 才华横溢的苏轼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 赤壁赋与欧阳修的秋声赋 同为文赋的代表作。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是 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 石图、竹石图等传世。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 、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 ,我相信,整部

5、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 方方喜欢苏东坡 千古奇才千古奇才 最浪漫的诗人 最豪放的词家 最超脱的文人 最潇洒的过客 最具人格魅力的大 师 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百姓的朋友、酒仙 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大文豪、诗人、大书法家 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位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水利工程师 林语堂 苏轼简介 苏轼(苏轼( 1036-1101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 赏识。赏识。21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岁时,苏轼

6、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 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读了欧阳修读了22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不觉 汗出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 也。可喜!可喜!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 ,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 年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年

7、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 绩。元丰二年(绩。元丰二年(1079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 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 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 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 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

8、黄州团练副使了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 事。事。 从元丰二年(从元丰二年(10791079)到元佑元年()到元佑元年(10861086),),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 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 禄,而且受到监督。 禄,而且受到监督。 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北宋著名的文字狱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 他照例给朝廷写封感谢信湖州谢上表,表中苏轼流 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与保守党对立的新党,便把握 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

9、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余首 诗词作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 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重用他 们的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妄上。 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解往 汴京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到 黄州,世称“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 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是御 史台的言官,因此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看讫,火之”, “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他在黄州城东开

10、垦了十亩 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 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 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 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 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面,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 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11、停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 并不陡峭的高度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东坡突围) 元佑元年(元佑元年(1086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 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宋哲宗元佑元年(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1086),旧党当权,召还),旧党当权,召还 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

12、贬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 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问汝平生功业,黄 州惠州儋州惠州儋(dn (dn ) )州州。”(自题金山画像自题金山画像 ) 政政 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 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坎坷的一生坎坷的一生 22岁中进士,先是 当判官,然后出任, 先后知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被贬黄 州,做团练副使,之 后,又先后知登州, 一度高升翰林学士, 后又出知杭州、颍州 、扬州、定

13、州,最后 被逐惠州、儋州,任 节度使副使,别驾( 知州的佐官 )。 漂泊的一生漂泊的一生 京城京城 杭州杭州 密州密州 徐州徐州 湖州湖州 黄州黄州 登州登州 杭州杭州 颖州颖州 扬州扬州 定州定州 惠州惠州 儋州儋州 河南河南 浙江浙江 山东山东 江苏江苏 浙江浙江 湖北湖北 山东山东 浙江浙江 河南河南 江苏江苏 河北河北 广东广东 海南海南 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如:同行xng 吟啸xio 一蓑su 烟雨 读出节奏读出节奏 如: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出情感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诵读要求 定风波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14、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定风波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这是一首记事抒怀之作,作于元丰五年 (1082)(1082)谪居黄州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谪居黄州

15、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 小人陷害,致其入狱,后于小人陷害,致其入狱,后于10821082年年被贬为黄州被贬为黄州 团练副使团练副使。贬谪黄州是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第一。贬谪黄州是苏轼在人生道路上第一 次遭受的沉重的政治打击,他在黄州生活了七次遭受的沉重的政治打击,他在黄州生活了七 年,这七年对苏轼产生了重大影响。团练副使年,这七年对苏轼产生了重大影响。团练副使 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处处受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处处受 到监督。到监督。 据据东坡志林东坡志林卷一记载:卷一记载:“ “黄州东南三十黄州东南三十 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

16、买田其间,因往相 田得疾田得疾” 赏析上片赏析上片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什 么特点来写的?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应对?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3.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 象?“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 外之意? 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 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 样的特点来写的? 狂风骤雨狂风骤雨 2.在遇雨时,行人及作者分别采取什么应对 措施?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同行:同行:皆狼狈皆狼狈 作者作者: : 独不觉、吟啸、徐行独不觉、吟啸、徐行 心态:心态:泰然自若、闲适、坦然泰然

17、自若、闲适、坦然 3.从上阙中,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 象?“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 之意? 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竹杖芒鞋:表明词人被贬谪后穷困潦倒的处 境。境。 马:达官贵人的象征。马:达官贵人的象征。 轻:心情的轻松,愉悦轻:心情的轻松,愉悦 ,镇定从容、旷达乐,镇定从容、旷达乐 观。观。 4.“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 然。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反映作者不避风雨, ,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听任自然的生活态 度。度。 1.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

18、这句话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启示? 2.词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是词的点睛之笔,语含双关,结 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赏析下片赏析下片 1.从“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相迎”这句话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启示? 阳光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风雨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打击只会让我们坚强打击只会让我们坚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 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

19、 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 学习他对待人生的旷达胸襟,即学习他对待人生的旷达胸襟,即 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 不能沮丧沉沦。不能沮丧沉沦。 2.词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是词的点睛之笔,语含双关, 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 “风雨风雨” ”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 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 “晴晴” ”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深入探讨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 坡乐府中对定风 波(

20、莫听穿林打叶声 )有“以曲笔直写胸臆 ”的评语。请反复诵 读作品,想一想,作 品抒发了苏轼什么样 的“胸臆”?词人又 是如何“以曲笔直写 胸臆”的?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遇雨本是极平常的事,但不同的人在遇雨时 的不同表现,能充分显示不同的心性修养。本词 虽从下雨写到雨停,但其意不在写遇雨的经历, 而在通过遇雨的经历、通过眼前生活中的平常景 象,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 ,表达自己坦荡的胸襟、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 神。塑造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 、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 抒感,作者的感受、襟怀、见解和个性,都是紧 密地联系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形象地体现

21、出来 的。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以曲笔写胸臆,是本篇的主要特色。这样写的 好处是含蓄而深沉,言近而韵远。 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 寄托。 眼前的遇雨:可在雨中“吟啸”,竹 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这是眼 前景,但都隐喻着苏轼的经历,眼前的雨 ,喻人生的政治风雨 “酒醒”隐喻作者经 历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 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道出人 生哲理:人世哪个不遇风雨,遇风雨怎样 面对,应该是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 仕途风雨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在醒悟中超脱旷达。这些都渗透出他放 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超脱 一系列的人生哲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增不能以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增不能以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而也。而 又何羡乎?又何羡乎? 赤壁赋赤壁赋 回忆读过的苏轼的诗作回忆读过的苏轼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