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48678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12单元复习纲要.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复习纲要 自然增长人口迁移 人口、环境协调发展 环 境 承 载 力 资源 科技水平 消费水平 人口数量变化原因 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因素 有关人口的知识框架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模式 时间上的变化空间上的差异 = 一、各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 人口增长阶长阶 段 特征 原因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长率 原始型 传统传统 型 现现代型 受农业丰歉及灾荒、战乱、瘟 疫等影响大 科技使食物供应稳定,抗灾、抗 病能力增强,医疗、保险等发展 ,人们的观念变化 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 高高 低 高 低高 低 低 低 数值小于1%,则特征为低 自然增 长率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回答

2、下题。 8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0,则总 人口数增加 (数值变小,只是增长 速度减缓,但总量还是 在增加) 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现代型 人口问题: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大多发展中国家: 传统型 人口问题: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总体来看: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我国: 已经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增长 速度缓慢) 人口问题:人口压力(人口基数大导致)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与人口问题 影响 人口迁

3、移的 主要因素 社会 经济 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w人口迁移主要原因:经济因素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80年代中期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自发迁移为主 内地经济欠发达地 区向沿海经济发达 地区 农村向城市 有计划,有组织 国家有组织地调动东部 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和 边疆建设。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 的户籍管理 80年代中期之前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从已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国家 二战前二战前: 特点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国际人口迁移

4、的特点 二战后二战后: 1、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即外籍工人大量增加) 3、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4、欧洲由人口迁移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 要是西欧经济发展比较快,吸引了大量的移民 5、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 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6.西亚石油输出国,吸引大量外籍工人进入 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 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5、量。 资源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 + 人 口 一、各自然增长模式的特点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与人口问题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与区别 城市 城市化 城市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土地利用类型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等级 服务功能 的差异 嵌套理论 其他 商业区 工业区 居住区 模 式 影 响 因 素 形 成 与 变 化 城市个体城市群体 外部 内部 概念、标志 进程、特点 对环境的影响 集聚 分布 组合 有关城市的知识框架 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平原 山区或丘陵 谷地 团状(成都、合肥、华盛顿) 分散型(重庆) 条带状(兰州、洛阳、

6、西宁、宜昌) 一、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 湖南株洲 社会经济因素也有影响 二、主要功能区 住宅区: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 商业区: 占地较小,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 占地居中,集聚性强 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要求: 人流量大 交通便捷 特点: 运量大, 占地广 污染重 环境为首要因素 分布于城市外缘,上风, 上游等环境较优的地区 地价为首要因素 分布工业区附近,下风、下游 等环境较差的地区 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收入的分化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三、城市地域结构 1、分类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历史因素 历史的维系继承 也可以完全

7、改变 上海北京绍兴 市中心贫民区 经济因素 通达度和距 市中心远近 不同的付 租能力 价高者据之 社会因素职业、收入、文化、宗教、种族、知名度 行政因素政策干预、政府城市规划 经济因素 通达度和距 市中心远近 不同的付 租能力 价高者据之 2、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 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类活动 愿付租金的高低 abc 重点突破 地租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距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便捷程度 大城市服务: 种类多, 级别高, 服务范围大 小城市服务: 种类少, 级别低, 服务范围小 (1)(2)(3) 四、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间的关系 等级高的城市: 等级低的城市: 德国南部 数目

8、少,距离远 数目多,距离近 服务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服务等级低,服务范围小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大城市服务: 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小城市服务: 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四、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间的关系 等级高的城市: 等级低的城市: 数目少,距离远 数目多,距离近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等级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 五、城市化 1、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不 同 发达国家: 起步早 水平高 发展趋缓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 水平低 发展快 读图

9、技巧: 城市化水平看曲线高低 城市化发展速度看曲线陡峭度 城市化的标志 2、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25%-30% 水平低,发展慢 城市化水平:30%-70% 水平较高,发展迅速 城市问题加重,郊区城市化 城市化水平:高于70% 水平高,发展慢,甚至停滞 大城市人口减少,逆城市化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加速阶段 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出现郊区城市化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 过快的城市化:使环境恶化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土壤(3)水文 (1)土地利用方式(2)就业方式 (3)产业结构 (4)景观 (5)生态(6)信息 (7)文化 (1)

10、生物(3)气候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 市 一、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 二、主要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三、城市地域结构(类型、成因) 四、城市的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间的关系 五、城市化(地区差异、发展阶段、环境影响) 农 业 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自 然 条 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气候(光热水及其组合)、地形(类型、特征) 水源、土壤 :市场、交通、技术 、自然灾害 、劳动力 、政策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列各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混合农业 下列各图圈定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商品谷物农业 乳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大牧场放

11、牧业 混合农业 季风水田 侧重生产 特点分析 小农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 :雨热同 期 平原地形 :地势平 坦 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商品谷物农业 侧重生产 条件分析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发达,机械化 水平高 先进的技术 大牧场放牧业 侧重改良 措施分析 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牲畜 改善交通 气候温和 ,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乳畜业 侧重生产条件分析 饲料因素: 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 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市场因素 城市化水平高;饮食习惯中乳制品比例高 肉、蛋、奶、

12、禽 、菜、花、水产 等农业生产为市 场导向(“城郊 农业” ) 混合农业 侧重生产优势分析 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具有较好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 农 业 一、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 2、商品谷物农业(生产条件) 3、大牧场放牧业(改良措施) 4、乳畜业(生产条件) 5、混合农业(生产优势) 工 业 一、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 、政策 、土地 、劳动力 、资源 、科技 :水源 :市场、 交通 :有严重污染的企业 对环境敏感的企业 风、河流 环境质量(如高新技术、食品工业) 经济社会 环境 污染空气 固体废弃 物污染

13、污染水源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化工厂炼油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设置在居民区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最小风 频的上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地带或与常 年盛行风向的年盛行风向的下风下风向向 或或垂直郊外垂直郊外。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污水排放口远污水排放口远 离水源地及河离水源地及河 流上游流上游 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工业导业导业导业导 向向类类类类型型 主主导导导导 因素因素 举举举举例例 制糖厂、水产产品加工厂、水果 罐头头厂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炼铝炼铝 厂 普通服装、电电子装配、包带带、 制伞伞、制鞋 集成电电路、卫卫星、飞飞机、精密 仪仪表 原料导向型工

14、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原料产地 市场 动力 廉价劳动力 技术 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9 一 20 题。 1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 的依次是 A、 B、 C、 D、 导致 工 业 集 聚 与 工 业 地 域 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钢铁、石油、汽车城) 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食品工业) 结果 规模效益: 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降低运费和 能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 设投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三、工业地域 工业地域 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

15、位因素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传统工业区的存在问题传统工业区的存在问题 1、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 例: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 东北部工业区 、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以传统工业为主,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以传统工业为主,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欧洲中部 陆上交通 的十字路 口 莱茵莱茵 河上河上 的铁的铁 矿运矿运 输输 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繁荣阶段 (区位优势

16、) 煤炭资源丰富 铁矿来源方便 水源充沛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衰落阶段 (衰落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生态环境恶化 鲁尔区的衰落原因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2、新工业区 含义: 时间新:50年代后形成 地区新:乡村地区、不接近原料地、不接近市场 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意大利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主要工业部门 生产过程 资金集中程度 工业分布 以大型企业为主 重工业 集中 高 集中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轻工业 分散 低 分散 意大利新工业区(特点) 自然区位: 有高等院校、交通便捷、 市场稳定 创新环境和

17、 创新文化 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 宜人(地中海气候) 社会区位: 美国硅谷新工业区(区位条件) 工 业 一、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三、工业地域类型 1、传统工业区(鲁尔区为例)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美国硅谷 ) 地 域 联 系 一 、 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沿交通干线扩展 基本不变或萎缩 例如:株洲火车拉来的城市;扬州随京杭大运河兴衰的城市 三、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对密度影响 对分布位置影响 交通最优 市区环路边缘高速公路沿线 山区密度小 平原密度大 地 域 联 系

18、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二、交通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三、交通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地关系的演变 采集狩猎时代:原始平衡,人对自然崇拜又依赖 农业文明时代:开始不协调,人对自然对抗增强 工业文明时代:全面不协调,人对自然矛盾激化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理 环境污染:人类排放大于环境自净能力(城市为主) 生态破坏:人类索取大于环境再生能力(农村为主) 三、可持续发展 1、内涵: 生态可持续(基础),经济可持续(条件),社会可持续(目的) 2、原则: 公平性(强调资源公平使用),共同性(强调问题的共同解决),持续性(强调 时间上持续发展) 3、实现途径:循环经济 工业上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 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上生态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