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400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百家争鸣魏.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核心) 为政以德,无为而治,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道是万物本原 天命观 朴素辩证法(精华),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复习回顾,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1)(3)(4) C.(2)(3)(4) D.(1)(2),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D,B,课堂检测,3、老子和孔子

2、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严刑酷法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A,4、以下有关孔子的史实,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经尚书论语 5、老子和孔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有 A都主张体谅百姓,不要过分压迫 B用古代的治国方法或模式解决现实的问题 C都主张恢复周礼,强调贵贱有序 D在教育思想上都承认私学的重要意义,6、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

3、自然本体 7、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C,B,8、2007全国卷: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A,9.以下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主张 ( ) A.“无为而治” B .“忠恕”之道 C.“守静” D.“天法道,道法自然”,B,11、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 ) A.孔子兴办私学,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孔子

4、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 D.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D,10、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 ) A.“无为而治” 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思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法思想,D,12、下列对孔子思想中“仁”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的要求 B.是孔子政治思想的精华 C.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少暴政以利于其统治 D.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A,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

5、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线索导航,一、含义及背景 二、主张 三、影响,导入:走进名人堂直观历史入佳境,慧眼拨云见日月探究“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等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

6、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材料二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从“学在官府”到“

7、学在民间”。,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私学兴盛,士阶层兴起,思想活跃。,一、背景及含义,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牛耕、私有土地),生产力发展,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宗法、分封、礼乐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文化上,私学兴盛,士阶层兴起,思想活跃,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开展改革变法,不同派别的人物针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了各学派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本原因,二、主张 (一)儒家孟子、荀子,孟子语录: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荀子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无法适应当时群雄割据和社会变革 的时代要求。不受统治者重视,,二、主张,(一)儒家孟子、荀子 1、孟子 (1)主张 (2)地位,仁政学说(核心):是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含义:以德服人;重民;民贵君轻) 性善论 养浩然之气,和孔子所主张的仁有何区别?,孔子的仁:仁者爱

9、人,忠恕之道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为政以德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为统治阶级服务,2、荀子 (1)主张 (2)影响,朴素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 礼教为主,礼法并施,王道为主,王霸兼用异端 君舟民水,思考: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亦载舟,水亦覆舟。” 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 B、孟子和老子 C、老子和孔子 D、荀子和墨子,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10、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主要思想存于墨子。,(二)墨家墨子,1、主张 2、影响,(1)主张“兼爱”、“非攻”,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 ”、“节葬 ”, (3) “尚贤”、“尚同”,为什么墨子的思想能在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而在战国以后却遭受冷落呢?,与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的区别,2、(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

11、墨家“非攻”思想,3.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D,学以致用,4、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子,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D、战国以后其思想继续备受人们重视,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三)道家庄子,2、齐物,3、提出了“逍遥”的人生哲学。,4、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服从自然规律。,5、在文学、美学上也很有建树,如寓言、散文上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2、。,1、鄙视啥,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 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 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 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 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这是多么的可 笑。庄子仰头看着惠子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5、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张上截然对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学以致

13、用,(四)法家韩非,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2、反对儒家“以古非今”的历史观,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思考:战国时期到秦,法家思想为何备受推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2010 上海历史,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学以致用,7、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五)兵家孙武、孙膑,1991年,海湾

14、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 孙子兵法可以说是中国阴谋诡计大全。,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美国人称孙子兵法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 德准则(礼)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无为) 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三、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仁政”、“重民”、“性善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的命题;主张“性恶论”和“礼 教”、“礼法并施”以治国,“兼爱”、“非攻”;提倡 “尚力”、“节用”、“节葬”,“齐物”

15、观点,主张“逍遥”的 人生态度与顺从自然的观点,“法、术、势”相结合,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 发展变化的,反对“是古非 今”,提倡变法革新,要懂得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 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孙膑,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1、百家争鸣的时期、含义、背景、影响 2、各派的代表、主张、评价(地位) 作业布置: 1、理解记忆 2、非常学案,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 B、生产力的发展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言论自由,课堂检测,2、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3、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厉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