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6548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授课班级 高一(2)班 授课教师 马碧霞 授课时间 2013年 3月26日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本条“标准”有三个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重点: 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难点: 探究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普通班的学生,它们大部分来自城市,对于本节课所学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功能分区有一定的认识。 2、高一的学

2、生好奇心强,喜欢活泼的课堂模式,思维发散,但分析及归纳能力相对不足。教学目标:1、列举并能判断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2、通过给出的条件,学会判断城市的功能区,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并能解释其形成的原因。设计思路:以讲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城市,在土地利用类型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用学生所在的城市进行举例。在城市的功能分区这个重点的处理上,给出某城市的基本条件(轮廓、风向、交通干线等)带领学生一步步学习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特点及形成原因,然后总结归纳、演练提升。教学过程:导入:播放三幅大城市的轮廓图,同学们比较不同城市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城市的外部轮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归纳:

3、城市的外部轮廓是不相同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讲故事:一旦形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设计意图)作为下面知识点的过渡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区用禅城区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土地利用类型归纳: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等,同种土地利用在空间的集聚就形成了功能区(设计意图)解决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区的概念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原因1、给出某城市的基本条件,分析工业区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的因素归纳:从交通、水源、环境、地价方面分析(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一个功能区的分布位置以及影响因素2、住宅区分两类: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先讲低级住宅区,并引入城市绿地的作用,再讲高级住宅区)归纳:住宅区特点3、商业区:分布的位置,影响因素,中心商务区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归纳总结一个功能区的特点三、演练提升一幅图,给出A、B、C位置,思考A、B、C最有可能是哪类功能区,并写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提升自身分析、归纳的能力四、城市主要功能区小结,用表格归纳五、练一练板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区二、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原因1、 工业区(交通 水源 环境 地价)2、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2、 商业区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