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7167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劳动安全卫生.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案例一 八天连发四起特大矿难, 造成104人遇难和失踪,据新华社北京2006年11月13日电,11月5日至12日,全国共发生四起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造成104人遇难和失踪。 2006年11月12日,陕西省灵石县王禹乡南山煤矿发生爆炸,25人遇难,9人下落不明。该矿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已过期。 特大矿难事故频繁发生,是天灾还是人祸?,案例二 农民工40度高温下施工,2006年7月底,济南连续高温天气。齐鲁晚报记者到省城的几处建筑工地采访时发现,建筑工地的劳动者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碌着。 来自临沂的农民工老王告诉记者:“这样的天气下干活我们已经习惯了,你不干到哪里去

2、挣钱?” 深度思考:劳动者的健康谁来保护?,案例三 打工妹离厂后得 职业病该由谁负责?,打工妹李珊于2004年3月到福建的一家台资制鞋企业打工,2005年6月被辞退。因感觉身体不适,只好返回家乡。 2005年10月,因连续高烧而住院检查。经医生询问得知,打工期间由于车间通风不畅,胶水中的有毒物质对身体造成严重侵害,是典型的职业病。但由于已经被辞退,面临高昂的医疗费,家境贫困的李珊一家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打工妹离厂后得职业病该由谁负责?,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第 一 节 劳 动 安 全 卫 生 概 述 一、劳动安全卫生的概念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

3、体健康而制定的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的严峻形势,获得劳动卫生保护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之一。 劳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如煤矿中的瓦斯爆炸、生产场所的电击伤害、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等,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我国是一个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近十几来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 据专家分析,因工矿事故发生重伤的人数是死亡人数的4倍,轻伤人数是死亡事故人数的30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

4、以上。2001年全国职业病发病人数计1300多例。 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数量,我国目前居世界第一,而且新发尘肺病人仍以每年1万例左右速度增长。,沉痛的数字,2004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去年我国的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陈家山遇难矿工家属到矿井口追悼亡人,被困矿工家属,山东新泰华源煤矿矿难: 172名矿工生还渺茫,阳泉矿难,悲痛欲绝的矿工家属,重庆客车燃烧纵火安全事故,2007年十月二日十七点十五分,一辆客车在从重庆万盛

5、区开往重庆主城的高速公路上突然起火,酿成客车燃烧重大事故,致二十七人死 亡。,沉痛的数字,据专家保守估计,近几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左右,仅仅2001年因事故造成的损失约在18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据统计,2004年全国GDP达到13.6万亿元,有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1亿GDP死亡1个人;全国每1万居民当中有一个人死于安全事故。另外,还有70万人因安全事故导致伤残。 2004年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人数加起来有100万人,也就是一年有100万个家庭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不幸。去年我国的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我

6、国煤矿产量占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却占了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三、 加强劳动安全卫生 立法和执法的意义,(一)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始于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资本主义各国在19世纪普遍确立了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制度。 进入20世纪后,各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了进一步发展。劳动卫生标准不断提高,劳动条件不断改善,专门性立法不断出现,劳动法典日益完善。 例如:美国于1969年颁布了煤矿安全与卫生法,1971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日本于1972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英国于 1974年颁布了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其他各国的劳动法典中也设专章对劳

7、动安全卫生作出规定。,(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对劳动安全卫生作了规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如1950年5月劳动部颁布了的工厂卫生暂行条例(草案); 1952年12月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 195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198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 1987年11月,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和全国总工会修订颁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8、,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尘肺病防治条例。 198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1991年2月又发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2年11月国家制定并颁布矿山安全法。 1994年7月的劳动法中设专章规定“劳动安全卫生”。 1995年先后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尾矿设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 1996年颁布的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的概况,2001年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锅炉

9、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2002年颁布的安全生产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 2003年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年颁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三) 加强劳动安全卫生 立法和执法的意义,(一)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有利于用人单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效益的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第 二 节 劳 动 安 全 技 术 规 程,一、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概念 劳动安全技术规程是指国

10、家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技术保护措施。 例如:根据建筑安装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根据机械行业的特点制定的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剪切机械安全技术规程、磨削机械安全规程、木工机械安全装置技术条件;根据矿山行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的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等。,二、工厂安全技术规程,(一)关于建筑物和通道的安全要求 工厂内的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符合防火防爆的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厂区内的道路应当平坦、畅通,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因为生产需

11、要而设置的坑、壕、和池,应当有围栏或盖板。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废料的堆放,应当符合安全和防火的需要。容易产生危险的各种设施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二)生产场所的安全要求,车间是工厂的主要生产场所,也是劳动者从事劳动的主要地点。生产场所应当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要求。 机器设备的布置应当合理,便于工人的安全操作; 通道的宽度不能小于一米; 升降机合走台应当加围栏,其高度不低于一米; 地面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堆放应当整齐,不妨碍操作和通行;潮湿的地面应当设立木头站板;工作地点还应通风、明亮。,(三)机器设备和电器设备的安全要求,机器设备和电器设备是工厂生产的主要设备,也

12、是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设备。 机器设备的危险部分应安装防护装置;各种机器设备的放置和使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违规操作;机器设备和工具应当起检修,如有损坏,应当及时更换或维修。 电器设备的放置和电线的绝缘、布线,必须符合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的要求;裸露的带电导体应设置安全装置和警示标志,;电器设备应安装可容保险器或自动开关;电动工具必须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的措施; 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的生产场所,应使用密闭式电器设备;产生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器设备;配电室、电气设备的开关等应当由有上岗资格的专人管理。,(四)动力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动力锅炉和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企

13、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常用的生产设备,也是易发生伤亡事故的设备之一。 工业锅炉应当有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仪应保持准确、有效。 使用和维修应当由经过专门培训、拥有上岗资格的人员担任; 各种压力容器应当定期维修; 放置的地点必须距离明火10米以上并避免阳光爆晒,搬运时不能碰撞。,三、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1、对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检 2、施工现场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3、六级以上强风时禁止露天进行起重工作和高空作业 4、脚手架的负荷量不得超过270千克/平方米 5、建筑物周边应当有防护网 6、施工人员和进入现场的人员应当戴安全帽 7、土方施工和拆除施工应当按顺序进行。,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一、劳动安

14、全卫生规程的概念 劳动安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及规章制度。,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要求,(一)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 1、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即每立方米中的粉尘和石棉尘不得超过2毫克。 2、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和无尘措施或低尘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3、对在职和离职的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定期测定作业场所的防尘浓度并建立测尘资料档案。,(二)防止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规定,1、毒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如一氧化碳不得超过30毫克/每立方米。 2、采取有效

15、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如通风、吸尘、净化、冲洗等。,(三)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2、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 吸声 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

16、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 消声 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 隔声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结果。 隔振 为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

17、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3、加强个人防护 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 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防止强光刺激的措施,专家们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眼角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

18、不同的损害,引起视力的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0%-48%。同时还使人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光污染的防护镜有反射型防护镜、吸收型防护镜、反射-吸收型防护镜、爆炸型防护镜、光化学反应型防护镜、光电型防护镜、变色微晶玻璃型防护镜等类型。,(四)防暑降温、防冻取暖和防潮,1、防暑降温 天气热,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降

19、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降温,避免发生中暑.,防暑降温、防冻取暖和防潮,2、防冻取暖 冬天职工必须要有防冻的措施,保证身体不能受到伤害。但是由于很多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除了职工自己需要加强防冻意识外,企业还必须要做好职工的取暖防冻工作。 3、防潮 木板隔离;防潮水鞋等。,(五)通风和照明,1、通风 生产车间、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得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相邻工作场所的进气和排气装置,应合理布置,避免气流短路。 2、照明 应当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的要求,(六)个人防护用品,56T1陶瓷纤维耐高温手套,个人防护用品,折叠式防尘口罩,个人防护用品各种安全帽,个人防护用品各种防护服,思考题,我国特大伤亡事故频发的法律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