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744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科学共同体及其社会运行2008040210810523.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科学共同体及其运行,0 导言及基本概念 1 科学共同体:学院科学,产业科学和政府科学 2 中国科学的发展:指数增长 3 学院科学中的一个规则:不出版便出局 4 马太效应 5 科学学派,0 导言及基本概念,STS 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科学技术学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科 学,Question: 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SCIENCE? 英文“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其原意是“ 知识”、“ 学问”的意思,这是“ 科学”一词

2、最基本也最简单的含义。 “scientist”出现于1830年代;以前为哲学家,自然哲学。牛顿Principia; 博士学位Ph.D. “Science”中译 为“科学”。此前为“格物学”或“格致学”。“科学”源于日本;1898年康有为将日文“ 科学” 引入中国。大翻译家严复采用之。,科学与民主,新文化运动 科学与民主,科 学,科学是反映自然现象的知识 科学是系统地探索自然的一个活动 科学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 科学是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默顿论科学,科学通常指: (1)一套特定的方法,知识的证实依靠这些方法; (2)通过应用这些方法所获得的一些积累性的知识; (3)一套支配科学活动的文化

3、价值和惯例; (4)上述任何方面的组织。 默顿主要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或建制)来研究。,科学是一个整体,作为整体的科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四科”)。 科学是社会中的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生着互动 科学是“五科” 科学发展观 变“六科”。,技术的概念,技术:为满足社会需要,在利用自然规律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技术属于直接生产力的范畴,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能动利用、控制和改造. 技术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遵循自然规律)与社会属性(受社会制约),科学与技术的比较,(1)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有所发现,

4、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世界,有所发明,以创造人类的物质财富,丰富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 (2)科学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在形式上也是不同的。 (3)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概念、定律、论文等形式;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科学产品一般不具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可以商品化。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商业色彩。 中国特色:“科技”,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所有与各科学技术领域,即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

5、的系统的活动 科技活动可分为三大类: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科技教育与培训 科技服务,研究与开发(R&D),R&D:为增进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 三类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社 会,小社会:科学共同体;技术共同体 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1 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及其类型 科学共同体的结构,科学共同体的涵义,scientific community 由科技人员组成的、能够自我控制的“共和国”(或部落)。 从事科技职业的动机:自利(self-interest)?,科学共同体的三种类型

6、,学院科学:学术机构里从事的科学,主要指大学;学院科学家通常集教学和研究于一身。 政府科学:既是政府资助的,又是在政府实验室进行的较,如中国科学院。 产业科学:企业研发中心或工业实验室从事的科学,如贝尔实验室。,R&D经费及R&D/GDP比例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部分国家R&D经费按执行部门分布 ,部分国家R&D经费按来源部门分布 ,2 中国科学的发展:指数增长,见文字稿,3 学院科学中的一个规则:Publish or perish,MIT: what happens if one of your young lecturers is good at teaching, but no

7、 good at research? He goes. And what happens if hes good at research, but no good at teaching? He stays. How about Tsinghua? 大学教师“三肩挑”:教学、论文、课题。,各国SCI论文排行榜2000年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01年),1 美国 31.58% 多年来约占1/3 2 英国 9.16% 3 日本 8.16% 4 德国 7.78% 5 法国 5.53% 6 加拿大 3.91% 7 意大利 3.77% 8 中国 3.15% 呈上升趋势(1999年第10位)

8、9 俄罗斯 3.01% 10 印度 1.81%,SCI论文比较,SCI论文“大王”,宁波大学郑XX 3年发表82篇SCI论文 黑龙江大学高X教授在2004年出版了105篇SCI论文, 平均每3天出版一篇,其中在ACTA CRYSTALLOGRAPHICA 一本刊物上4年间累计出版126篇。,publish or perish体制的影响,1 导致研究者重科研、轻教学。 2 导致研究者“多快好省”、“短平快”、急功近利地出论文:化整为零;科研竞赛(如DNA结构的研究;SARS病原体的研究);论文只投SCI杂志,国内有些杂志出现好稿“稿荒”。 3 导致争资助,争课题。建设最好的实验室,吸引最优秀的人

9、才。另一方面,导致不正当行为和“学术经济”的出现。 4 导致学术等级(hierarchy)的出现。 论文的50 是10%的科学家发表;“论文大户”、学术精英:个人和机构。中国:十所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得到985计划支持;211工程。 5 纸质期刊不够用(数量少,周期长), 于是出版会议论文集,出现电子期刊。 6 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将有专题讨论),4 马太效应:损不足,以奉有余,圣经“ 马太福音”中的一个故事: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去。即: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富者愈

10、富,穷者愈穷。 当一位科学工作者获得了一定的优势(论文、引证、名誉、奖励等)以后,他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更多的优势,成为名人;另一方面,未能获得优势者,相对地会变得更加默默无闻,甚至成为“ 无产者”。(又称为累积效应、光环效应 ),例子:胡适,胡适(18911962),19101917年庚款生,Cornell和Columbia,师从杜威。1917年博士论文答辩,同年海归,任北大教授;校长(19461948)。 迟到的博士学位,1927年取得。 胡适一生获得“ 名誉博士”,35个!来自香港大学(1935年)、哈佛、耶鲁、Princeton、牛津、夏威夷(1959)等。 有人评价:“ 他几乎开创

11、了一切”;“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马太效应的后果,促使科学精英和权威的形成 诺贝尔奖得主、院士、长江学者 导致科学共同体出现社会分层 负面效果:名人“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甚至出现“ 学霸”;做“ 小人物”难,人们以怀疑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如在发文章、申请课题、评奖中,有的甚至受到鄙视、打击、埋没。 克服消极作用:应造成提携后进、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重视“ 小人物”,给他或她一个机会,多一份宽容。 正确处理“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之间的关系。,马太效应普遍存在,国家 富国与穷国 地区 贫富差距 在幼儿园、在小学 在演艺圈,问题讨论,是谁制造了马太效应? 如何利用

12、马太效应?,5 科学学派,一种重要的社会内在形式.由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人们组成,有公认的学术权威为带头人.有的学派还有世代相继的师承关系,甚至有广泛的国际性. 内聚性,权威作为组织的核心; 整体性,形成有竞争力的集体; 传承性,形成学术思想的历史继承关系; 排它性,学术思想上的党同伐异. 学派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巨大的科学能力,富有生命力,但如果过分排它形成门户偏见时也会影响科学的发展.,案例1:李比希学派,李比希(18031873),德国化学家。创建有机化学理论,发明实验室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开创农业化学、化肥工业 把Giessen建设为世界化学的“ 圣地”,吸引各国青年学子;名师出

13、高徒,人才脱颖而出,形成李比希学派,是跨国学派。,李比希科学家族,杰出弟子,发现苯环结构的Kekule是李比希的学生;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是李比希学生的学生。 截至1955年,出现40位诺贝尔奖得主。如靛蓝的合成者Bayer1905、化学药物疗法埃利希1908、物理化学创始人Osterwald,1909、合成氨Haber1916、煤变油Bergius1931、高分子化学Staudinger 1953等。,学派的功用,培养杰出科学人才的摇篮 带头发展科学的重要力量 纽带作用,学派的形成条件,有一位有威望的学派领袖 有共同的研究纲领 良好的交流、协作氛围 有补充新人员的渠道 有实验室 有经费支

14、持 中国有没有学派?应倡导建立科学学派。,案例2 清华学派,清华大学的文科,在历史上有无比辉煌的时期。 19251928年 国学研究院时期 19281952年 文学院时期,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并设国学研究院,聘四大导师: 梁启超 王国维 陈寅恪 赵元任。 另有:主任吴宓、特别讲师李济。,19281952年文学院时期,1928年更名为“ 国立清华大学”,设文学院。 哲学系有:冯友兰、金岳霖、张申府、张岱年、杨树达等 中文系有:朱自清、闻一多、王力等; 历史系有:陈寅恪、蒋廷逋、钱稻孙、雷海宗等; 外文系有:吴宓、王文显、陈福田、叶公超等; 社会学系有:潘光旦、陈达、

15、吴景超、李景汉等 他们培养出了曹禺、钱钟书、林庚、季羡林、王瑶、唐稚松等一大批学贯中西的一流学者。,清华学派的特点1:会通,具有会通古今、会通中西和会通文理的倾向。 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先会通。(欲求会通,必先翻译) 梁启超大力介绍泰西说,犹如严复。王国维浸沉康德、叔本华、尼采,由此转入整理中国古典历史文化(可信与可爱),从而开创了新时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局面。陈寅恪提出学术上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赵元任是世界级的语言大师,把自然科学有意识地系统地引入人文研究。,清华学派特点,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不取“两极”对抗的思维模式(疑古和信古),而是援“ 外”入“中”,以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即“释

16、古”。 兼取微观之谨严与宏观之开阔,即兼取京派和海派之长,既要视野开阔,又不要大而空;既要立论谨严,又不要钻牛角尖。 在操作方法上重视西方的理性精神和逻辑方法,同时吸取传统训诂学之长,其论著具有克里斯玛式的权威气质。,参考书,教材:第12章 Bridgstock, et al., 1998.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 Press. 中译本:刘立 等译: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约翰齐曼 著,曾国屏等译: 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思考题(任选一题),举例说明publish or perish体制的利弊 举例说明“ 马太效应”的利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