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Internet服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57635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Internet服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第7章Internet服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第7章Internet服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亲,该文档总共2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章Internet服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Internet服务.ppt(2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Internet服务,7.1 Internet服务概述 7.2 DNS域名服务 7.3 万维网WWW 7.4 电子邮件服务 7.5 文件传输服务 习题,7.1 Internet服务概述,(1) 万维网(World Wide Web)服务,简称Web、WWW等,是Internet上发展最快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多媒体信息查询服务。它提供了一种搜寻信息的途径,帮助用户只要在Internet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能以统一的方式去获取不同地点、不同存取方式、不同检索方式以及不同表达形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使用了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以多媒体形式向用户展示丰富的信息。,(2) 电子邮件(E-mail)

2、服务,这是Internet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模拟邮政系统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更快速、方便、高效、廉价的私人通信方式。它几乎没有时间上的延迟,而且还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或转发给第三者;除了普通的文本外,E-mail还可以传递图、文、声、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非文本数据。 (3) 文件传输(FTP)服务,这也是Internet上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服务,它使用户能够在具有逻辑通路的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在WWW普及之前,匿名FTP一直是Internet上获取资源的最主要方式。,(4) 远程登录(Telnet)服务,用来将一台计算机连接到远程的另一台计算机上,使之相当于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

3、端,从而使得前者的用户可以使用后者的资源。 (5) 新闻组(Usenet也称News Group) 服务,供具有共同爱好的Internet用户相互交换意见,它使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同许多人交流、讨论。一个新闻组有自己的主题,新闻组的成员向组内发送一条新闻后,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收到这一新闻,其他成员可能会针对这一新闻发表赞同或反对观点,或者提出新的话题。,(6) 信息查询服务,这是辅助用户在因特网上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查询的一类服务。在WWW风行之前,一些基于简单文本查询的Archie、WAIS、Gopher等服务也各有千秋。Archie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以匿名

4、FTP文件信息查询为目的的电子目录服务;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广域信息服务)是基于关键字搜索的网络信息查询工具;Gopher则是基于菜单驱动的信息查询工具,在逐级菜单的指引下,不熟悉网络资源、网络地址和网络查询命令的用户可以通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条目对Internet网上远程联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访问,且集成了Telnet、FTP等工具,可以直接取出文件,而无需知道文件所在及文件获取工具等细节。,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Internet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服务,它解决了网络访问中域名到IP地址的自动转换问题,目的是

5、使Internet用户使用熟悉的名字(域名)访问各个站点,而无需记住一长串数字(IP地址),甚至服务器的IP地址发生变化也可以保证能够使用原来的名字进行访问。因特网中其他服务的应用都离不开DNS的支撑。,因特网所提供的应用服务均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的工作模式,其中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者,客户是服务的使用者。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应用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常为了能够及时收到并响应来自客户的请求,要求服务器软件总是能够一直运行,并且被动地接受来自客户的请求。因特网的用户使用客户软件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某种网络服务。显然,在这个通信过程中客户端处于主动

6、地位,只有用户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运行。,7.2 DNS域名服务,7.2.1 DNS概述 通过第4章的学习可知,Internet上的成千上万台主机都是通过IP地址来区分的,而访问这些主机的时候,显然很难记住每一个没有任何意义和规律的长达32位的二进制地址,即便是记住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也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能否用一些方便记忆的形式来访问网络中的主机呢?相比之下,人们显然更愿意并且更容易记住那些有规律的、有实际意义的主机名字。但是网络通信时只能识别二进制的IP地址,这就需要一种机制来完成主机名字到二进制IP地址的转换工作。,在ARPANet时代,整个网络上只有数百台计算机,那时使用一个host.

7、txt文件,里面记录了所有主机名及其相对应的二进制IP地址,当用户需要同某个主机进行通信时,只要用户输入这个主机的名字,计算机就能够很快地查出相应的二进制IP地址并进行转换。对于只有几百个分时运行的计算机的网络,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当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主机数越来越多时,host.txt文件也就越来越难以管理,网络用户不能忍受自己的主机名需要等待很长乃至几天的时间才能加在host.txt文件中,更何况还有命名冲突的可能(除非全网络的主机名被统一管理,这在一个复杂的国际网络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另外,频繁的host.txt文件下载请求对维护站主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维

8、护站出了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简单的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1983年,因特网开始采用层次式的名字空间组织方案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并使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整个名字空间。域名系统在RFC 1034和RFC 1035中定义,并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DNS主要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层次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Domain Name Space)、存储有关域名及其二进制IP地址信息的名字服务器(Name Server)、实现域名与IP地址转换的解析器(Resolver)。DNS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方式。解析器驻留在客户端,按用户的需要创建查询请求

9、并提交给名字服务器,同时将查询结果返回给客户,因此人们习惯将域名到二进制IP地址的转换过程叫做域名解析。,运行在专门的网络节点上保存域名树结构(部分或者全部域名空间)和相应的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称为名字服务器。DNS的分布式结构使得系统的生存性增强,即使某个服务器出了故障,整个系统还能正常运行;而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促使大多数名字解析任务在本地完成,降低了因特网的通信量,提高了系统的效率。,7.2.2 因特网的域名空间 要想因特网正常工作,和IP地址一样,网络上任何一个计算机的域名也必须是惟一的。域名的具体结构或命名规则称为域名空间。为了便于管理和查询,域名空间使用层次的树状结构。它看上去

10、像是一棵倒置的树,树中每个节点和特定层次的域相对应,越靠近树根级别越高。根域下面是顶级域,顶级域之下是二级域,再下面是三级域,依此类推。域(Domain)是树状的域名空间中的一棵子树,代表因特网的某个可被管理的资源集合;域还可以根据需要被进一步划分为子域。树叶是Internet上一台主机的名称,通常是因特网上提供特定服务的服务器主机的名称,例如www、ftp、mail等等,它的下面就不能再划分子域了。图7.1为因特网域名树的结构示意。,图7.1 因特网域名树结构示意图,在域名树中的中间节点和叶子统称为节点。每个节点域有一个名字(不超过63个字符,且不用区分大小写字母),不同的节点域可以使用相同

11、的名字,根节点没有名字。某个节点的完整域名由从该节点到根的标记序列构成,中间以“.”(小数点)为分隔。写的时候由左至右按级别依次从低到高书写,最右边为顶级域,如 .三级域.二级域.顶级域, 这种类似文件目录树的层次结构保证了每一个域名在全因特网范围内是惟一的。虽然有的节点域使用了相同的名字,但是它们隶属于不同的父域,下面又划分不同的子域,因而保证了节点的完整域名在全网是惟一的。例如,、、,其中第1、3个计算机的名字虽然都是www,但隶属不同的三级域,而第2、3个域名表示相同三级域下不同的计算机。,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虽然域名和IP地址都是分层的地址结构,而且都是以“.”为分隔的,但是二者的各

12、层之间并没有对应的关系。域名是按名字组织关系来划分的,是一个逻辑概念,与计算机在网络中的物理位置和子网的划分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的数量不一定是三个;IP地址是一个32 bit的二进制数,点分十进制记法中的“.”是为了提高可读性,在计算机和网络中处理的IP地址是没有“.”的。,在DNS中,每个域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进行管理。每个组织都可以将它的域再分成一定数量的子域并将这些子域委托给其他组织进行管理。例如,管理域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又授权北京大学信息中心来管理子域。域名系统对下级域的个数和层数没有规定,但是整个域名的长度不得超过255个字符。域的命名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各级域的域名

13、由其上一级的域名管理机构管理,而顶级域名由国际互联网代理成员管理局IANA全权负责。在1998年之后,国际域名注册是由Internet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ICANN)统一管理的。 顶级域名(Top Level Domain,TLD)有通用顶级域名以及国家顶级域名之分。,1通用顶级域名gTLD RFC 1591最早规定的顶级域名有6个,分别为.edu(教育机构),.com(经济实体),.org(各种不适于注册在其他类别域的组织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et(网络服务机构),.gov(

14、政府部门或机构,美国专用)和.mit(军事部门,美国专用),.int(用于由国际协议和国际数据库建立的组织机构)。每一个顶级域类别都是为相应的机构创建的。 2国家顶级域名nTLD 国家顶级域名采用由ISO-3166标准规定的两位字母的国家代码的形式,目前有243个,如.us表示美国,.cn表示中国等。,由于因特网用户数量的剧增,2000年11月起又增加了7个通用顶级域名,分别是:.biz,.info,.name,.pro,.museum,.aero和.coop。 在国家顶级域名之下的二级域名均由该国家自行确定。我国将二级域名划分为“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大类。其中“类别域名”有6个,它们

15、是.AC适用于科研机构;.com适用于工商、金融等企业),.edu(适用于中国的教育机构),.gov(适用于中国的政府机构),.net(适用于提供互联网络服务的机构),.org(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行政区域名”共34个,适用于我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例如.bj表示北京市,.sh表示上海市等。,在中国注册域名通常分为国内域名注册和国际域名注册。目前,国内域名注册统一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进行管理,具体注册工作由通过CNNIC认证授权的各代理商执行。国际域名是由ICANN统一管理的,具体注册工作由通过CNNIC认证授权的各代理商执行。中文域名指能用汉字命名的新一代域名,它是中

16、国人自己的域名,使用和记忆非常方便。,7.2.3 域名解析过程 1名字服务器 在使用域名访问网络时,需要先把域名解析成IP地址,DNS的作用就是将因特网上主机的域名转化为计算机能识别的IP地址。在DNS系统中,存储有有关域名及其二进制IP地址信息的程序运行在专门的网络节点上,这些节点称为名字服务器(Name Server),各服务器只负责解析其主管范围的解析工作。,为了避免惟一的数据源带来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DNS系统在域名空间中划分了若干互不交叉的区域(Zone)。区域中包含了域名树的一部分,如图7.2所示,在顶级域edu下面有一所大学A,A为了管理方便又划分了两个子域A1和A2,A1中有3

17、个主机a、b、c,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A2中有2个提供服务的主机x和y。可以看出,管辖区A.edu仅仅是域A.edu的子树的一部分。拥有一个区内所有主机信息的名字服务器被称为该区授权的名字服务器(Authoritative Name Server)。通常,在一个区中需要定义一个主名字服务器(Primary Server);另外还需要若干辅助名字服务器(Secondary Server),用于存放从主服务器获取的域名信息的副本,以便主名字服务器失效时DNS系统还能正常运行。,图7.2 管辖区的划分示例,2域名解析 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如何实现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从而获得某个服务器的IP地址呢?

18、 通常,用户的主机属于某个域,因此,在配置该主机的TCP/IP协议时要指定默认的DNS服务器,通常是本域的授权服务器,也称为本地名字服务器。当该主机要访问网络中的另一个主机的服务器时,域名解析的过程如下: (1) 用户首先提交某主机域名解析请求给自己的本地名字服务器。假设一个在B大学的用户主机t要访问服务器a.A1.A.edu,那么用户t的解析器会向本地名字服务器DNS.B.edu提交查询请求。,(2) 如果本地名字服务器DNS.B.edu能够从其系统中查询到该主机(a.A1.A.edu)的IP地址,则本次域名解析完成;否则进行下一步。 (3) 本地名字服务器以客户的身份向其他名字服务器转发该

19、解析请求,如果查询不到结果,再向另一个名字服务器转发该解析请求,如此重复下去,直到找到能够完成解析的名字服务器。,(4) 含有目标信息的名字服务器对该请求作出回应,将查询结果经本地名字服务器返回给用户。 第(3)步的查询有两种实现方法:递归(recursive)和迭代(iterative)。 递归查询将绝大部分的负担放在根名字服务器上。对于上面主机t的请求,其本地名字服务器DNS.B.edu将以客户的身份将t的请求递交给自己的上一级(父节点)名字服务器DNS.edu,继续寻求解析;DNS.edu中没有所需要的目标信息,于是根据被查询域名a.A1.A.edu,以客户的身份向授权名字服务器DNS.

20、A.edu发出解析请求;DNS.A.edu收到查询请求后再向授权名字服务器DNS.A1.A.edu发出解析请求;,DNS.A1.A.edu的数据库中包含有查询结果,因此将查询结果返回给DNS.A.edu,DNS.A.edu又将此结果返回给DNS.edu,之后DNS.edu把结果返回给t的本地名字服务器DNS.B.edu,DNS.B.edu最后把结果交付给t。整个递归查询的解析过程如图7.3所示,图中标号为报文传递的先后顺序。,图7.3 递归解析过程示例,可以看出,递归查询中,报文包含相同的域名查询请求,而报文含有相同的查询结果(即域名a.A1.A.edu的IP地址)。 为了减轻根名字服务器的负

21、担,目前大部分的名字服务器都采用迭代查询方法,如图7.4所示。若本地名字服务器收到来自t的解析器的请求而查询不到结果,则将以客户的身份将t的请求递交给自己的上一级(父节点)名字服务器DNS.edu,继续寻求解析。被询问的服务器若不能完成解析任务,它不是继续向前传递请求,而是返回下一级服务器的地址,然后本地名字服务器再用该地址和下一级服务器联系,直到查询成功。,图7.4 迭代解析过程示例,可以看出,迭代查询中,报文包含相同的域名查询请求,但报文却各不一样:报文的内容是DNS.A.edu的IP,报文的内容是DNS.A1.A.edu的IP,只有中才有目标域名a.A1.A.edu的IP地址。与递归查询

22、过程不同的是,当某一个名字服务器不能够响应客户的查询请求时,它不是代替客户去查询,而是返回给客户一个更接近的目标,让客户自己去查询目标,这样就降低了访问的开销,减轻了根服务器的负担。,经过统计发现,大部分的名字转换请求为本地请求,因此为了提高查询效率,不必每次都去访问根名字服务器。另外,名字服务器还可以在其本地缓冲区存储查询过程中获得的其他名字服务器的信息,以便在将来的查询中缩短响应时间,用户的主机中也可以使用这样的缓存技术来加速查询。当然,名字服务器并不会永远保留这个信息,而会在一定时间后放弃它。这个到期间隔时间称为存活期(Time To Live,TTL)。DNS数据库中的每一数据都有相应

23、责任区的管理员指定的TTL。,7.3 万维网WWW,7.3.1 WWW概述 WWW出现之前,Archie、WAIS、Gopher等工具只能提供一些基于简单文本的信息资源查询服务,生硬的文字界面使得因特网很难为大多数用户所接受。1989年3月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为了让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员能够方便地交流研究成果,Tim Berners Lee(万维网的开创者)带领其小组成员着手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1990年10月,他们成功开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个采用超文本技术设计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并以WWW来命名它。,一年后,欧洲

24、粒子物理研究所向全世界宣布了WWW的诞生。WWW一出现便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一些人开始在自己的主机上研制Web服务器程序,以便使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Web向Internet提供;而另一些人则致力于研制Web客户程序,设计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用户使用界面。到1993年1月,在全世界已有50多个Web服务器在Internet上运行。1993年2月,用于Windows系统的浏览器 Mosaic问世了,正是这个著名的Mosaic使Web迅速风靡世界。到了1994年,Web服务器在全世界已超过15000个,WWW在Internet上传送的资料量首次超过了FTP,成为访问Internet资源最流行的方法。WWW

25、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了Internet的发展,其丰富的内容形式以及友好的界面为大多数用户所青睐,层出不穷的新内容吸引了大批猎奇者,简单易用的语言和工具让初学者可以快速掌握。今天,WWW已经家喻户晓,成为Internet的代名词。,WWW上的信息资源分布在整个网络之上,每个站点上的资源都能独立进行管理,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1) 分布在Internet上的资源通过什么形式联系起来? (2) 不同系统间如何进行信息交流? (3) 怎样惟一地标识网络上某个站点上的某个资源? (4) 如何让不同的信息资源都能在统一的界面下显示,以消除不同系统的信息交流障碍。 WWW的开发者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易为人

26、们掌握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信息资源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WWW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其特点如下:,(1) WWW客户程序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叫做浏览器(Browser)的软件,用来与WWW服务器进行通信,取得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信息,并对其数据格式进行解释、显示和播放。 (2) WWW服务器程序运行在专门的网络节点上,这些计算机称为WWW服务器(WWW Server)。WWW服

27、务器上存放着用网页(Web Page)组织的资源信息,在网页中使用超链接(Hyperlink)将分布在Internet上的资源信息联系起来,这些资源既可以存放在同一计算机上,也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主机上。,(3) WWW的网页统一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该语言对文件显示的具体格式进行了规定和描述,它规定了文件的标题、副标题、段落等如何显示,如何把“链接”引入超文本,以及如何在超文本文件中嵌入图像、声音和动画等。超文本标记语言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统一的界面访问各种不同格式的计算机文档,它消除了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4) WWW使用统一资源定位器来惟一标识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信息资

28、源,并采用超文本传输协议实现客户和服务器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流。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WW的核心,它是一个运行在应用层的通信协议,使用传输层所提供的TCP连接向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7.3.2 超文本与超媒体 要了解WWW,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超文本和超媒体。 1965年Ted Nelson在计算机上处理文本文件时把文本中遇到的相关文本文件组织在一起,让计算机能够响应人的思维并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他将这种方法称为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本的概念可以用图7.5来说明。超文本中带有链接关系的文本通常用下划线和不同的颜色表示。文本中的关键词“超文本”与文本(其内容与超文本有关)建立有

29、链接关系,中的关键词“超媒体”与文本(其内容与超媒体有关)建立有链接关系,文本中的关键词“超链接”与文本(其内容与超链接有关)建立有链接关系这种包含有“超链接(HyperLink)”的文本就称为超文本。超链接是指文本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剪辑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他的文件、超文本文件之间的链接,也称为“热链接(hot link)”,或者称为“超文本链接(HyperText Link)”。,图7.5 超文本的概念,超文本顾名思义是一种文本,但是它和传统的文本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文本的内容是按照线性结构组织的,对文本的处理要按顺序的方式进行;超文本则不同,它的内容按非线性结构来组

30、织,将文档中相关内容的不同部分通过关键字建立超链接,使得阅读时用户可以随意地在文本之间跳转,且不会受到信息内容的顺序和空间位置的限制。这种跳跃的方式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 超媒体(HyperMedia)是超文本和多媒体在信息浏览环境下的结合,它进一步扩展了超链接所连接的信息类型,除了使用文本外,还使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作为链接的对象。,无论是超文本还是超媒体系统,信息都是作为文档集合存储的。根据文档在网络中的位置分布情况,可以将超媒体系统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在集中式的超媒体系统中,所有文档都存储在单一的计算机中,从而保证了链接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如图7.6(a)所示。而分

31、布式的超媒体系统中,文档分别存储在网络的不同节点上,由于文档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分别维护,因而可以及时维护、更新,但却不能保证链接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如图7.6(b)所示。,图7.6 超媒体系统,Internet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将信息的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WWW就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超媒体文本信息系统,其网页使用超文本方式编写,当浏览器对这些超文本网页进行显示的时候,为了突出含有链接关系的内容,就会用不同于正常文本的颜色或下划线来表示链接关系,并且当鼠标移到这些含有链接关系的内容上时,就会改变其显示的形状(例如由“箭头”变成一只“手”);用鼠标单击“超链接”,就可以打开

32、它所链接的部分(可能是文档、主页、E-mail地址或者是图形、声音、电影等多媒体文件)。用户阅读时,可以不必按照前后顺序进行,当想要了解某一主题的内容时,只要在这个主题上点一下,就可以跳转到包含这一主题的文档上,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7.3.2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如前所述,每个信息资源都有它在Internet上的惟一标识,这个标识就称为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一般也可称为Internet地址或网址。URL是万维网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WWW客户程序在Internet上访问资源时所使用的访问方法、信息资源所在的服务器名字及在该服务器上存放资源的路径名和文件名,因此,可以将URL理

33、解为文件名在Internet范围内的扩展。,URL通过提供资源位置的一种抽象标志符来对资源进行定位,系统定位了一个资源后,就可以对它进行访问、更新、替换等各种操作。URL 的一般格式(不区分大小写)如下: :/:/,实际使用中,主机项是必需的它指示提供某种Internet服务的服务器的名字,在知道服务器IP地址的情况下,主机项直接使用IP地址可以省去域名解析的过程,加快访问的速度。用户名、密码、端口和路径中的某些或者全部可以省略,省略的内容使用浏览器指定的默认值。用户名和密码用于访问有授权用户限制的服务器,默认情况下为匿名用户,而大部分服务器都允许匿名用户访问。端口指服务器提供服务的端口号,默

34、认情况下为各协议熟知的端口。路径提供了如何对特定资源进行访问的详细信息,默认值为服务器系统所指定的主目录的默认资源。表7.1中描述了URL中定义的访问方式,其默认值为http协议。,表7.1 URL中的访问方式,1TTP统一资源定位器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主要用于万维网网站资源的访问。通常访问网站上的网页使用这种访问方法,其格式为: http:/WWW服务器的名字 例如,访问西安邮电学院网站的主页可以写为http:/。 http的缺省端口是80,若WWW服务器没有使用默认的端口,而使用了自定义的端口,则应该在URL中指明端口。例如上例中若西安邮电学院的WWW服务器使用了自定义的端口808

35、0,则应该写成 http:/:8080。,下面的例子表示访问一个域名为的WWW服务器上指定路径下指定网页的URL格式: http:/ FTP资源的访问方法和HTTP类似,若要列出某个服务器主目录下的资源,可以这样写: ftp:/FTP服务器的名字 例如,列出西安邮电学院FTP服务器主目录下的资源的URL格式为ftp:/。 ftp的缺省端口是21,若FTP服务器没有使用默认的端口,而使用了自定义的端口,则应该在URL中指明端口。例如上例中若西安邮电学院的FTP服务器使用了自定义的端口8000,则应该写成ftp:/:8000。,若要列出服务器某个目录下的资源,可以在服务器名字后面指定目录的名称,例

36、如ftp:/ 若要下载某个资源文件,则要在服务器名字后面给出其相对于服务器根目录的路径名和资源文件的全称,例如:ftp:/ 当然列目录和下载文件时要确定获得了服务器的许可才能正常进行,否则系统会提示“无法与服务器连接”的错误信息。,7.3.4 WWW的工作过程 WWW服务主要是以一系列网页的形式来呈现的。所谓网页,就是在浏览器上看到的一幅幅画面,它是用HTML编写的,因此也称为HTML文档,其扩展名为.html或.htm。组成网页的基本元素是文字、图形、图像和超级链接等。存放着特定网页集合的服务器叫做“网站”。每个网站都有一个进入网站的起始页面,被称作主页(HomePage),它会进一步包含许

37、多指针指到其他服务器,以此类推,整个Internet互相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那么WWW是怎样运行的呢?一般提供WWW服务的计算机会不间断地运行服务器程序,以便及时响应用户下载网页资源的请求;一旦收到了来自网络上某个用户的请求,便会使用HTTP协议与用户的浏览器进行通信,将用户需要的数据发送到用户浏览器。 而作为用户要想访问WWW,首先要确认自己的计算机已经正确地连接到Internet,然后运行浏览器程序。在地址窗口中输入一个Internet地址(例如输入http:/ /index.htm),浏览器将执行以下的操作:,(1) 浏览器分析超链接指向页面的URL,获得服务器的名字 。 (2) 浏

38、览器向默认DNS请求解析 所对应的IP地址。 (3) DNS解析出目标IP地址为202.117.128.12,并告知浏览器。 (4) 浏览器使用步骤(3)中的IP地址与WWW服务器建立连接。 (5) 浏览器发出取文件的请求:GET/index.htm。 (6) WWW服务器响应用户的请求并把index.htm 这个页面发给浏览器。,(7) 浏览器接收完页面的所有数据后就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 (8) 浏览器显示today.html的内容,同时等待用户的操作,当用户在页面中单击其中的超链接或在地址栏输入了新的网址,就转到步骤(1)。 上述WWW的工作过程如图7.7所示。可以看出,我们使用浏览器浏览

39、页面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网页的URL地址,一是通过在某个页面上单击超链接。,图7.7 万维网的工作过程,7.3.5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HTML语言起源于通用标记语言标准(Standard for General Markup Language,SGML),这种语言是支持在各种网络环境之间、不同文件格式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格式。它通过文件格式标准化,统一使用一些标记符号(TAG),对文件的内容进行标注,指出内容的输出格式,如字体大小、颜色、背景颜色、表格形式、各部分之间逻辑上的组织等。使用支持HTML的浏览软件,其他用户就可以对文件进行自由的、跳跃式的阅读,还可自

40、行调整显示和阅读的形式。,由于它简单易学,表现力强,适用广泛,所以深受用户喜爱,迅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用HTML语言编写的文件以.html或.htm作为扩展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页。目前统一的HTML语言版本是HTML4.0。此版本除了支持文本、多媒体和超级链接功能外,还支持更多的多媒体选项、脚本语言、样式表、更好的打印功能和其他功能。,通常编写一个HTML文档主要有两种方式:手工直接编写或使用专门的网页开发工具。HTML文档是一种没有格式的文档,因此可以使用任何一种文本编辑器来编写,例如Windows中的记事本(Notepad)、写字板(Wordpad)等。近两年来,许多公司开发出了图形

41、化的HTML开发工具,使得网页的制作变得非常简单,如微软公司推出的Microsoft FrontPage、Adobe公司推出的Adobe PageMill、Micromedia公司推出的DreamWeaver等编辑工具,都被称为“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制作工具。这些图形化的开发工具可以直接处理网页,而不用书写费劲的标记。这使得用户在没有HTML语言基础的情况下,照样可以编写网页。但是专业的网页编写人员还是倾向于在编辑工具的辅助下使用手工方式编写,因为这些工具受到图形编辑工具自身的约束,将产生大量的垃圾代码。因此,对HTML语言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1HTML语法 在编制一个Word文档时,通常会对

42、文档的标题、字体、表格、段落和列表等格式进行设计,在HTML中称它们为文档元素(Element),是文档的基本构件。HTML语言仅仅规定了一系列的标签(Tag)来标识这些文档元素,而HTML文档本身就是一个用标签标记的文档元素。 HTML的标签由3部分组成:左尖括号“”,例如“”。标签中的开始标签和结束标签通常是成对出现的。开始标签的格式同上,结束标签在标签名称前加“/”(少数的标签没有结束标签),例如my test page,其中是开始标签,是结束标签,“title”是标签的名称,表示该标签用于定义文档的标题。,HTML中常用的HTML标签解释见表7.2。 注意: (1) HTML标签名称中

43、的字母不分大小写。例如,与 或者 都是等效的。 (2) HTML标签有三种表示方法: 文本或超文本; 文本或超文本; 。,表7.2 常用的HTML标签,(3) HTML的标记允许嵌套使用。 (4) Web浏览器不一定对所有的HTML标签都支持。如果一个浏览器遇到不认识的标签,它就不予理睬,但在这一对不认识的标签之间的文本仍然会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 某些文档元素还可以包含“属性(Attribute)”,属性是指背景颜色、字体属性(大小、颜色、正斜体等)、对齐方式等,它是包含在开始标签中的附加信息。例如,表示这段文字是居中对齐的。同样,也可以指定图像的对齐属性(如图像在顶部、在底部或者在中间)。

44、,2HTML文档的结构 每个HTML文档都是由标签开始、以标签结束的。一个HTML文档由头部(Head)和主体(Body)两大部分组成:头部以标签和标记起止位置;主体部分用和标记。因此,HTML文档的结构如下: 头部信息 文档主体,正文部分 , 其中在最外层,表示这对标记间的内容是HTML文档。头部包括文档的头部信息,如文档的标题、HTTP协议的版本等,若不需头部信息则可省略此标记。标记一般不省略,中间是正文内容,即浏览器窗口中看到的内容。 3HTML的超链接 HTML中定义了锚点链接标签,用于标记超链接,其格式为 要显示的提示文本或图像等 其中文本会被浏览器用一种特殊颜色并带下划线的字体醒目

45、地显示出来,并且用户鼠标进入其区域时会变成“手”形,表示此处可以被触发。属性HREF(HyperText Reference)的值表明了超链接被触发后所指向的URL地址。,例如,下面的文档mypage.htm在浏览器上的显示如图7.8所示: 我的主页 我喜欢的站点, 西安邮电学院 新浪网 网易频道 我的联系方式: ,图7.8 HTML语言示例,在HTML中还可使用相对路径来代替绝对路径。例如要指向的另一HTML文件与当前文档在同一目录下,只需简单地写为 提示文本 例如,文件nextpage.htm与上例的文件存放在同一目录下,只需要在主体部分加一行代码下一页就可以了。 超链接分为内部链接和外部

46、链接两大类,上面的例子中使用的是外部链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指向某一文档内部具体某个段落位置而不是从文档开头显示,这时可以建立内部链接。建立内部链接时首先要设置书签,语法为 显示的文字,然后可以在需要引用的位置设置连接,语法为 链接文本 例如,我们要写一个介绍HTML的网页,该文档分成4个部分,而且这4个部分都在同一个文档中,其显示效果如图7.9所示,那么它的HTML代码如下: HTML初学者指南 ,HTML入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HTML简介 返回到开头 第二部分 HTML标签和属性,返回到开头 第三部分 字符样式 返回到开头 第四部分 超链接 返

47、回到开头 ,图7.9 内部链接示例,关于HTML的语法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上面的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HTML语言不同于其他的编程语言,它没有复杂的语法结构,不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因此简单、易学;另一方面,由于具有表现力强、适用广泛等特点,HTML受到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喜爱,这也就是WWW发展迅速的一个原因。但是HTML之所以简洁,是以功能强大的浏览器为技术后援的,下面一节将介绍浏览器的配置与使用。,7.3.6 IE浏览器的配置与使用 浏览器(Browser)是一个软件程序,用于与WWW建立连接,并与之进行通信。它可以在WWW系统中根据链接确定信息资源的位置,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资源

48、取回来,对HTML文件进行解释,然后将文字、图像显示出来,或者将多媒体信息还原出来。目前典型的WWW浏览器有网景公司的Netscape Navigator(新版本为Communicator)、Mosaic、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简称 IE)、WinWeb、Lynx、Opera、HotJava等,它们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环境。特别是IE,它借助于和Windows系统的捆绑发行,已经成为市场占有率超过90 %的浏览器。,1IE 5.0浏览器的配置 在使用IE 5.0浏览器之前,首先需要对它进行设置。 (1) 单击任务栏中或者双击桌面上的IE图标,如果IE 浏览器没有设置,将弹出如图7.10所示的“Internet连接向导”窗口。根据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进行相应的选择,本例中选择“手动设置Internet连接或通过局域网(LAN)连接”。,图7.10 Internet连接向导,(2) 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图7.11所示的“设置的Internet连接”窗口。根据本地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