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0801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专题六第二讲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博学智慧背囊点点金.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用法 一、而 常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屈原列传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

2、论,.,.,.,.,(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二、何 1.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 “为什么”“什么原因”。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2)作动词或介词

3、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 时,“何”要后置。,.,子何恃而往? 为学 客何为者? 鸿门宴 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丞相祠堂何处寻? 蜀相,.,.,.,.,2.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怎么”。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何敢助妇语? 孔雀东南飞,.,.,.,.,3.复音词 (1)“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 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4、? 五人墓碑记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梁惠王上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 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三、乎 1.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欲安所归乎? 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鸿门宴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赤壁之战,.,.,.,.,.,.,(3)表测度

5、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2.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于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对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可作词尾,译为“的样

6、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四、乃 1.常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 “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报任安书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 (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7、.,五、其 1.用作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 的” (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它” (包括复数)“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秦王恐其破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 或者“你的”“你”。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 “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

8、”“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2.用作连词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 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 3.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 “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4.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六、且 1.用作连词 (1)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 赤壁之战 (2)表示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3)表示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 (1)将,将要。 有

10、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3.复音词 (1)“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报任安书 (2)“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兵车行),.,.,.,.,.,.,.,.,七、若 常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

11、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比得上”。 徐君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3)你;你们。 若毒之乎? 捕蛇者说 (4)海神名。 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八、所 1.常用作助词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 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2.复音词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 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

12、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谓”所说的。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 “所在” 解释为“到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九、为 1.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读wi。 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读wi。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东南飞,.,.,.,(3)介绍涉及的对

13、象。给,替。读wi。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鸿门宴 (4)对,向。 为之奈何? 鸿门宴,.,.,.,.,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读wi。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列传,.,.,十、焉 1.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齐桓晋文之事,.,.,.,.,2.

14、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则牛羊何择焉? 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十一、也 1.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

15、: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阿房宫赋,.,.,(3)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 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2.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师说,.,.,.,.,.,.,.,十二、以 1.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

16、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2.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 “并且”等, 或者省去。 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

17、的 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 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 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 省去。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

18、方位等。 表时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出师表 方位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4.复音词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 断的结果。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用来办法”“没 有用来办法”,.,.,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十三、因 1.介词 (1)依照,根据。 罔不因势象形。

19、 核舟记 (2)依靠,凭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烛之武退秦师,.,.,(3)趁着,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 鸿门宴 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鸿门宴 2.副词 于是,就;因而。 相如因持璧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四、于 常用作介词 (1)在,从,到。 在 乃设九宾礼于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一个“于”: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到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3)由于。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 (4)向,对,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

20、孙将军。 赤壁之战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赤壁之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5)被。 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与,跟,同。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赤壁之战 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7)比。 后一个“于”: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 学,.,.,.,.,十五、与 (1)介词。和,跟,同。读y。 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2)连词。和,跟,同。读y。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 (3)助词。通“欤”。读y。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齐桓晋文之事,.,.,.,十六、则 常用作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21、“便”,或译为“原来是” “已经是”。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 就”“那么”“就”“便”。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表示转折关系。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4)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 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 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22、。可译为“就”,或 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 是”“不是就是”。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十七、者 1.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 东西、事情)”。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 “件事情”。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赤壁之战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 捕蛇者说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

23、相当于“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5)放在主语后面,表示判断,不必译出。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近者奉辞伐罪。 赤壁之战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语气词 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十八、之 常用作

24、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若能与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