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1478 上传时间:2019-03-12 格式:PPT 页数:315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5页
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5页
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5页
亲,该文档总共3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近代文化的转型.ppt(3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近代文化的转型,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二、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 二、近代文化思潮,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利瑪竇像,明末利瑪竇與徐光啟,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明末清初以来,中西文化发生了较广泛的交流,并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至深至巨的影响,因此,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对于加强历史学和文化学科建设,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加深对国情的了解以及总结对外开放的经验,都是十分必要的。,一、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一)中西文化比较 (二)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和西学东传 (三)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 (四)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西文化比较,(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 (

2、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悠久历史演化而成的一种经久起作用的文化,即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创造社会历史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表现,是中国人民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这些内容有的起自奴隶制时代,甚至更早,有的起自封建时代,也有起自近代中国的。把传统文化界定自古代,或者等同于封建文化,都是不准确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结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 小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深厚基础。,(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2,家庭为本位、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 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家庭为本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早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氏族公社就已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父系家长制的宗法关系,确立了按男系计算世系的办法和父系的继承权,构成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细胞和历史的基本事实。进入奴隶社会后,它演变为奴隶制的森严的等级关系和阶级关系。到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以家庭为本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等级关系的

4、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皇帝、贵族、地主和农民、君臣父子等级森严,不可逾越。因此,“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宗法伦理道德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极为重要的内容。,(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3,宗法等级的社会制度。 在小生产自然经济和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等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宗法等级的社会制度。包括宗法等级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等等。它们是适应和表现宗法等级的生产关系的制度规定,并为之服务的。,(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4,上下尊卑等级秩序的文化心理结构。 在顽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家庭血缘宗法等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和作用下,形成和积淀起来中国传统的稳定的上下尊卑等级秩

5、序的文化心理结构。,(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结构特点,5,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形成。 中国传统社会心理结构的不断加工、升华,使之系统化、理性化、理论化,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思想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科学理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而其中宗法伦理道德的意识形态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统治地位。宗法伦理道德纲常及其理论上的集中代表儒家的礼教占据意识形态的“一尊”地位,具有无上权威。,(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三个重要类型。西方文化的起步要比中国晚的多。当中国的夏王朝出现在中原大地时,欧洲基本上还处于一片蛮荒状态。欧洲的文

6、明来源于东方。地中海东部靠近小亚细亚的克里特岛上的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同出一辙的米诺斯文化最早影响到欧洲。 欧洲文化的来源有三,即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希伯来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古希腊巴台农神庙,雅典卫城,雅典卫城,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赫夫斯托斯神殿,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神像 雅典-宙斯神庙,屹立千年而不倒.,掷铁饼者,让人浮想联翩的画作温暖的浴室。,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雅典卫城,雅典卫城,雅典卫城,雅典卫城,(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1,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的精神是注重自由、现世的快乐,最突出的成就是哲学与科学。 希腊哲学的

7、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氏偏重道德哲学;柏氏主张由真知到达德性,他所著的理想国为西方伦理、政治的重要经典;亚氏是最博学的人,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伦理学方面,他将柏拉图的四基德扩大为十德;在政治方面,他主张道德政治,他所著的伦理学,是一部哲学巨著,是讲求思想方法的重要著作;他还研究动物学,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多方面贡献使他成为西方学术思想的权威。,(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希腊的科学,如几何学、天文学、数学、原子学说、物理学都很发达,成为今天西方科学的源头,其中,德谟克利特、阿基米德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希腊科学、哲学发达,它的哲

8、学常从个人人生直透到宇宙万物,但缺乏政治,因此希腊始终停滞在城邦政治,而不能建立成一统的国家,这是希腊文化的缺点。,(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2,罗马文化 罗马文化讲求政治法律、组织权力,所以它的突出成就就在政治与法律,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元老院议决,元老院议员是由有财产的市民选出来的;法律方面,公元前451年,罗马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就议定了十二铜表法,这是罗马有成文法之始。今天的西方民主制度,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共和时代。罗马文化中权力组织高于一切,谈不到道德,纵使有,也只是政治道德而已。,罗马文明,几个世纪以来,母狼雕塑一直是罗马最有权威的象征之一。这座雕像,就是罗马的城徽。,(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9、,3,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文化是宗教哲学文化,是出世的,悲观的。 希伯来种族最初居住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迁到巴勒斯坦地区,再迁埃及,受到法老的歧视和虐待,于是希伯来民众在其酋长摩西的带领下,又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并建立了国家。在大卫王统治时期,建都耶路撒冷。到了大卫王儿子所罗门王统治时期,国家逐渐强大。所罗门死后,国家分裂成两部分,一为犹太,一为以色列,以后,此二国分别被罗马与亚速所灭亡。,(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希伯来民众在长期流离迁徙和被人欺凌中认识到,欺辱他们的人固然有罪,而他们之所以常受压迫,也是因为有罪的缘故。因此,他们仰望一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耶稣就是在这种仰望期盼中来临了。不

10、过耶稣认为不仅要拯救犹太人,也要拯救一切苦难的世人,因此耶稣教义具有世界性。 当日耳曼人南侵,西罗马帝国灭亡之时,耶稣教会把罗马人的法律组织引入到教会里,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力量,把强大的征服者日耳曼人教化了,从而形成了宗教控制政治的局面,使一切学术思想、科学艺术都成了宗教的附庸,造成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公元500-1500年),于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便有文艺复兴与宗教革命。文艺复兴是希腊文学、艺术精神的复苏,是个人现世自由快乐主义的复兴;宗教革命是政教分离的复兴。,(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由于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才有现代西方国家的产生。文艺复兴使西方文化恢复了正常的发展,西方人的根

11、本态度也由此回归到了希腊时代的样子。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成就是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是科学的兴起;“人的发现”即是“自我的发现”,促使了民主的发展,这种民主制度是建立在个人的权力基础之上的。,(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化趋于活泼繁荣,特别在科学方面,相继出现了: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伽利略关于银河系的观念;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及微积分; 笛卡尔的几何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 巴斯德的细菌学; 汤姆逊的电子学; 普朗克的量子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等。 这些科学上的伟大成就,造成了今天的知识爆炸、物质文明,也使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二)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12、,主张个人自由、重视科学研究是希腊精神; 讲求民主与法治、主张向外扩张是罗马精神; 主张互助博爱是耶稣精神。,(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为解释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了“挑战与回应”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民族的文化就是该民族对其所生存的环境所作的挑战的一种回应。也就是说,每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对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的文化体系,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可以用“挑战与回应”的理论来加以说明。,“人类文明的金腰带”,,地球上所有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自古至今这些国家都处在北纬25度和60度之间,大体上是这样

13、的一个纬度上,我们把它叫做“人类文明的金腰带”。也就是说我们看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日本、中国,往西去的伊拉克、伊朗,再往西走的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希腊等这些国家,都是处在这样的纬度上。而这些国家,自古以来,都是文明发达的国家。今天我们看到的伊拉克,是世界上一个最遭罪的国家,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那一个地区,在两河流域曾经是人类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我们要讲到中国文明,讲到我们的甲骨文在商朝出现,伊拉克的古文字早于我们的甲骨文一千六百年就已经产生了。,中西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太平洋西岸的欧亚大陆的东部平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平原。这一地区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海洋

14、,南部是印度洋,西南是横断山脉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北部是戈壁荒滩,北部是古人为防御外族侵略人为修建的万里长城。该区域平原广阔,土质肥沃,河流众多,人口密集。人们在这种自然兼人为的封闭的生活环境里进行着以家庭为单位与消费单位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就具有浓厚的封闭性与内向性。在这种农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就走上了反省内求的道路。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注重向人的主观世界寻求,向人的内心世界寻求。这种文化追求所产生的结果则是关于如何“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等一系列伦理道德观念与规范,伦理道德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伦理道德型的文化。,中西文化产生的地理

15、环境,西方文化产生于欧洲,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部,西临大西洋,南濒地中海,东南是黑海、里海,北临波罗的海、北冰洋,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与亚洲相邻。欧洲海岸线曲折,多天然优良港湾,适于发展海洋贸易、海洋运输。欧洲土地面积狭小,平原少,山地、丘陵较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欠佳。这样,古代欧洲人自始就注重利用海洋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等商品经济。商品生产与交换成为古代欧洲经济的一大特色。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与外向性的特征,在这种经济基础上所产生的欧洲文化也就具有了外向性与开放性的特征,就是说西方文化一开始走的是向外部世界寻求的道路。古代欧洲人向外部寻求并对这种寻求过程与结果进行知性计算,这就产生了自然科学,故西

16、方文化一开始就以自然科学为重心,西方文化就成为自然科学型的文化。,(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1,运动观静止与运动 2,伦理观和谐与斗争 3,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4,群己观整体与个体 5,人性论性善与性恶 6,治国形式人治和法治 7,社会历史观循环论和进化论,(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1,运动观静止与运动 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的儒家文化主张“宁静致远”;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张“清静无为”。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儒道互补型的文化,这样静止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了支配地位。 而西方文化在静止与运动中更注重运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提出“一切皆流”、“万物皆

17、变”的观点,认为运动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它曾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运动的绝对性。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将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指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从而将运动神秘化了。,(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2,伦理观和谐与斗争 儒家文化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和谐、对称成为中国人所追求的目标。这种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建筑上,导致以和谐对称为特征的四合院民居的产生;在历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关系上出现过汉代与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明代与北方少数民族瓦刺的“和亲”;现代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

18、所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思想在现代政治外交中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2,伦理观和谐与斗争 西方文化以运动为本位产生了它以斗争战争为本位。 赫拉克利特曾说:斗争是万物之父,战争是万物之母。 德国著名思想家黑格尔在其著名的权利哲学一书中曾指出:每个国家的主权在其外交活动中是绝对的、不受约束的,不能用相互协商来处理的国家间的争端,只能靠战争来加以解决。黑格尔把这种战争制度看作是维护民族内部健康和活力所必须的有益的制度,这一理论对西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与精神痛苦的两次世界大战是由以斗争战争为本位的西方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19、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3,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都注重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就是主体在充分的思想准备的前提下,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突然发生认识上的质变与飞跃,从而使人们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儒释道三家都提出了丰富的直觉思维观念,从而使直觉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 直觉思维是灵活多样、瞬息而现的,它有利于人们动态地把握整个世界,但直觉思维也有弊端,它不注重定量分析,以直觉思维所获得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明显的不确定性、模糊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定量分析是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由于不注重定

20、量分析的直觉思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就限制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3,思维方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分析思维在探讨对象时,是将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对各个部分进行细致入微的精确研究。这种分析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定量分析,人们运用分析思维所获得的结论就具有严密的精确性、逻辑性,而定量分析、精确性、逻辑性是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必备条件,故以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为本位的西方文化发展出了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发达的自然科学与技术。,(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4,群己观整体与个体 中国传统文化以直觉思维为主导的一个

21、结果就是整体本位思想的产生。直觉思维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 儒家代表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 道家代表庄子提倡“与天地并生,而与万物一”; 新儒学大师董仲舒发展了这种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他曾这样解释国王的“王”字,上下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皇帝,皇帝作为天的儿子(天子)秉承天的旨意来统治人间,这样就把天、地、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董仲舒的这种解释未免牵强附会,但却体现了中国古人朴素的整体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重整体的思维观念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中国人的姓氏是家族整体的姓在前,家族个体的成员名字则在后。而西方则相反,家族的姓在后,个人的名字在前。中国传统文化先强调整体,把整

22、体置于首位,忽视个体,这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义务与责任,轻视个体的权利。这种整体思维观的现实表现就是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善群”与“公忠”则是儒家群己观的核心内容,其特点有三: 一是重视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性。这虽有利于唤起人的尊严与自觉,对于培养国人的群体观念,增强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忽视自然性对于人因生存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满足个人私利的欲望、尊重个性的要求、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是注重国家利益,轻视个人利益,家国同构关系。先国后家,爱国即爱家。以发扬“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精神来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三是强调个人义务,淡化国家

23、责任。把“公忠”作为社会道德的最高准则,强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国献身,历史上如苏武、张骞、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为国为民披肝沥胆、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与“公忠” 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4,整体与个体 西方文化注重分析思维导致了它注重个体。分析思维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加以研究,这就把部分、个体突出出来了。将部分、个体置于首要地位,这样,西方文化中就产生了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的哲学观念。这种哲学观念将个体、个人作为社会的逻辑元点和价值元点,反映在民法上就是权利本位观念。权利本位则成为西方文化的特征。权利本位产生出了西方的人权观念、民主观念,西方的法律

24、由此发展起来。罗马法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法,它影响以后整个世界的法律文化。,(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5,人性论性善与性恶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突出强调性善,儒家正统思想的代表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丑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仁义礼智都是善的,不是外力强加的。这种人性善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构成了德治、人治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性善论箴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5、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性善论的评判:,中国人的善良到了在现实生活中被人宰割,仍毫不动摇地相信善的地步,这一事实,既显示了我们民族性的优良和善根的坚牢,也反映了我们的善良是有缺陷的懒惰、软弱、迂腐乃至自私!,(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5,人性论性善与性恶 西方文化则是主张性恶,认为人是自私自利的。 基督教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让他们在伊甸园中生活,并给他们制定了戒律。他们违背了戒律,偷吃了禁果,犯了罪,惹怒了上帝,上帝将他们驱逐出伊甸园。由于他们犯了罪,所以他们的子子孙孙生来就有罪(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

26、,这就是基督教的性恶论。 英国著名哲学大师黑格尔则明确地肯定了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黑格尔对此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如下表述: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包涵两方面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产生以来,正是人们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6,治国形式人治和法治 在治国形式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治”,主张“贤人政治”。儒家是人治论者,他把政治看成个人道德的扩大,注重并强调执政者在治国中的决定作用,所谓“为

27、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荀子则着重对人与法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强调人起着决定法的作用,“有治人,无治法”,“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种人治论在儒家文化处于一尊地位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6,治国形式人治和法治 西方思想家主张性恶,认为人生来就是利己的、排他的,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发生冲突和纠纷,这就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规范来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法治是西方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法治高于一人之治。”他反对人治论,鲜明地倡导法制论,他说:“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由

28、法律遂行其统治者,这就有如说惟独神祗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总是同民主的或多数人的政治分不开的。产生于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经过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改革,出现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一思想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家改造与发展成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基本原则。,(三)中西文化的主要区别,7,社会历史观循环论和进化论 循环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特色。孟子曾说:“天下之势,曰一乱一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也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认为人类社会是在治与乱的循环中向前发展的;阴阳家则提出了“五德始终”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因素的相生相克

29、,导致了人类社会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这种历史观上循环论对中国古代社会王朝的循环更替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国封建社会在朝代的恶性循环中停滞不前。,李四光:中国周期性地内部冲突战,该文以充分的数据,证明中国社会的和平与动乱,有一种很精确的周期。这种治乱循环约800年为一周期,每个周期都以一个短命的但在军事上很强大的王朝开始,这个王朝结束此前几百年内部争斗的局面,把天下重新规整统一起来。其后是一个长达500年的和平阶段,中间有一次改朝换代,接着是一系列的战乱和分裂,整个周期结束。此后,一个新的军事王朝出现,历史又开始新一轮循环。,李四光:中国周期性地内部冲突战,这些循环周期是: 第一个周期始自秦始皇,

30、终于六朝和鞑靼入侵,即公元前221年公元588年(800年)。 第二个周期从隋朝开始,直至蒙古人南下,即589年1367年,(约有780年)。 第三个周期从明朝开始,到现在还没有结束,但这个周期已经过去的600年里,已发生了许多与过去模式非常相似的事件。,历史的兴衰循环,张琢引用台湾经济学家翁之镛的研究认为: 中国自秦统一全国,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统一,共经过了2171年时间。将2171年按时间顺序分盛世、治世、小休、衰微、乱世五个类别作分类统计: 盛世有2次,共历时150年,占总数6.9; 治世有5次,历时286年,占13.2; 小休有四次,历时234年,占10.8; 衰微有6次,历

31、时466年,占总年数的21.5; 乱世有10次,历时1035年,占47.7。 其中盛世最短,与治世加在一起,也只有总年数的五分之一强,;乱世最长,将近总数的一半!即每10年有5年乱世! 张琢: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小 结,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产生、发展、特点的比较,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文化走的是反省内求即向人的主观性世界(内心世界)寻求的路线。它有助于培养人的“正心诚意修身养性”的内圣品格,它有助于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生,它解决了人的安身立命的问题,有利于培养人的高尚的精神意境。 西方文化走的是向外部世界寻求的路线,它蕴育出了科学与民主,有助于解决人们生存所需的物

32、质财富等问题,从而酿造出了巨大的物质产品。 百余年的中西文化交流与日益融合已向世人展现出了21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圣”品格为基础,以西方文化的科学与民主、开拓与发展的“外王”品格为补充,从而建设一种新的“内圣外王”的文化。,二、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利玛窦来华 2,利玛窦以后的传教事业 3,清初天主教传教事业,二、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大规模接触在历史上有两次: 第一次:两汉、魏晋、隋唐时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结合的产物便是宋明理学。 第二次: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的东来。中国人第一次直接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

33、的外来文化。 不过,由于耶稣会士政治上的保守性,他们未向中国人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社会学说和文学艺术,所以当时中国士人从耶稣会士那里只了解到欧洲的数学、历法、地理、水利、军火制造等科技知识和宗教思想。,1,利玛窦来华,最早沿好望角新航路前来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方济各沙勿略。他在1541年作为罗马教廷派往远东的使节,从里斯本启程,走海路到达印度。1549年,沙勿略到日本传教,发现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国影响很深,于是决定来中国传教,认为中国人信仰了基督教,日本人自然也会信仰基督教。1552年,沙勿略来到中国的广川岛。但因为当时明朝海禁很严,他一直未能找到机会进入广州,不久就病死在那个小岛上了

34、。此后近30年,欧洲传教士始终无法进入广州。直到1578年,耶稣会派到远东的教务员范礼安仍在澳门对着中国大陆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啊,岩石,岩石,你何时才能裂开?”,1,利玛窦来华,耶稣会派意大利人罗明坚来到澳门。罗明坚先在澳门学习中文,然后随前往广州贸易的葡萄牙商人到了广州。1580年,他获准在广东肇庆传教,成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第一人。,利玛窦像,利玛窦与交友论,1,利玛窦来华,1583年,利玛窦和罗明坚一起来到肇庆,是最早长期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传教士之一。在澳门期间,利玛窦开始学习中国语言文字,为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做准备工作。不久,利玛窦在那里兴建了一座欧式教堂。为了吸引中国人注意,教堂还展

35、出了从欧洲带来的“西洋奇器”,如自鸣钟、三棱镜、天象仪器、圣母画像等等。大厅里悬挂着一幅利玛窦所绘制的山海舆地全图,格外引人注目。利玛窦绘制这幅世界地图,真是费尽苦心。地图用中文标出地名,以便中国人能看懂;为了适应中国人天朝居中观念,特别地将中国放在地图中央。他把这幅地图送给当地的总督、知府等官员。为了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利玛窦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别号“西泰”。利玛窦口说汉语,并学着中国礼俗打躬作揖,欠身下拜,这些举止行为,大大便利了他的传教活动。他广泛结交当地官员和读书人。,利玛窦与舆地山海全图,利玛窦在肇庆时,到他房间去的文人们最喜欢的东西之一,就是他挂在墙上的那幅山海舆地全图。利玛窦在

36、日记中记载,许多中国人第一次看到这幅地图时,简直目瞪口呆,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几千年来的“夷夏之分”使中国人自认为在世界上只有自己的国度是最文明的,其他地方都是蛮荒之地,而且中国历来地处世界的中心。现在这幅地图上竟然在中国之外还有那么多的文明国家,更不可容忍的是,中国在世界上竟不处在中心地位,与整个世界相比,泱泱大国的中国竟如此之小。,利玛窦与舆地山海全图,利玛窦看出了这幅地图对中国文人的冲击,为了使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他重新绘制了一幅地图,将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心位置,以满足当时中国人“华夏中心”的想法。反正地球是圆的,利玛窦这样画也没有违反什么原则。一时间,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成为文人的热门话题,

37、根据洪煨莲(18931980)的考察,在15841608年间,它在中国先后被翻刻了12次。 1601年利玛窦到达北京后,与在工部任职的李之藻交上了朋友。他与李之藻一起将山海舆地全图放大重制,然后刻版刊行,这就是至今仍存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幅“万国全图”还被呈给万历皇帝,据说万历下令用十二幅丝帛织成全图,装在六对大屏风里,每天坐卧起居都要将屏风地图看上几遍。,利玛窦与舆地山海全图,利玛窦的地图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什么新的东西?它凭什么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人书生的喜欢?又为什么会受到另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其中的原因,大约有以下两条: 第一,它打破了“夷夏之分”的传统观念。远在春秋时代(前770前47

38、6),孔子从政治统一的角度出发在春秋中主张“尊王攘夷”;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在论语中主张“用夏变夷”。“夷夏之分”从此成为一种重要的儒家传统思想。 宋代理学家石介(10051045)的中国论说得最为明白:“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之外也,中国内也。”这种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一直支撑着中国士人的天下观。 在利玛窦的地图面前,文人们突然发现华夏并不等于天下,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之外也并非都是蛮夷之地,遥远的欧罗巴文明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灿烂,那里“工皆精巧,天文性理无不通晓,俗敦实,重五伦,物汇甚盛,君臣康富,四时与外国相同,客商游遍天下”。延续几千年的“夷夏之

39、分”瞬间突然倒塌,这种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利玛窦与舆地山海全图,第二,它打破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利玛窦在地图中标注说:“地与海本是圆,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黄在清内。有谓地为方者,乃语其定而不移之性,非语其形体也。”对见到这些文字的中国文人来说,地圆学说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杨廷筠说:“西方之人,独出千古,开创一家,谓天地俱有穷也,而实无穷,以其形皆大圆,故无起止,无中边。”利玛窦自己也说,他令中国整个思想界感到震惊,因为几千年来,他们才第一次从他那里听到地球是圆的。,利玛窦成了万历皇帝的正式门客,在利玛窦所送的礼品中,最令万历皇帝喜欢的是小巧玲珑的自鸣钟,他时常拿在手中把玩

40、。后来皇后想借去玩几天,皇帝怕她不归还,就让太监将小自鸣钟的发条放松,皇后玩了几天,钟不走了,就又还给了皇帝。至于利玛窦献上的那座大自鸣钟,宫中无人会操作,万历皇帝就叫四名太监到利玛窦那里学习使用方法。当在宫中的御花园建好了钟楼,将大自鸣钟放进去后,那滴嗒滴嗒的钟声令万历皇帝格外高兴。,万历皇帝,利玛窦与三位中国好友,明末时期,在中国有三位官员同利玛窦有比较密切的交往,对天主教和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他们是: 徐光启 李之藻 杨廷筠,1,利玛窦来华,徐光启,(1562-1633),山海徐家汇人。1600年开始同利玛窦结识。两年后入主天主教。崇祯年间,做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曾随利

41、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制造等西方科技知识,并与利玛窦合译了几何原本这部重要的自然科学著作。他运用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努力保护天主教在华势力,同时致力推广西学。此外,他还是我国古代重要自然科学著作农政全书的作者。,徐光启,利玛窦和徐光启:“无论是他待我们,还是我们待他,就如同我们是多年的故交一样。”,1,利玛窦来华,李之藻(1565-1630),浙江杭州人。1602年结识利玛窦。曾与利玛窦合作,撰写了同文算指,圜容较义。他对西方天文、地理、数学、军事等方面都很有心得。还为利玛窦的天主实义一书作了序言,并编了一部关于天主教的丛书天学初函。,李之藻,1,利玛窦来华,杨廷筠(1557-1627),浙江

42、杭州人,1602年在北京结识利玛窦以后,受其影响,由信佛教而改奉天主教,曾撰写了不少宣扬天主教的著述。当利玛窦死后,明朝政府一些官员发动“南京教案”,打击天主教的时候,杨廷筠同徐光启等人一道,为天主教辩诬,并保护了一些传教士。 利玛窦1581年来华,次年在肇庆开始为第一个信徒施洗,至1586年,全国施洗者40人,1589年80人,1596年超过百人,1603年约有500人,1608年增至2000人。,1,利玛窦来华,利玛窦来华,为中世纪后期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新的一页。在耶稣会教士中,他首先进入明朝京城,取得合法传教地位,并影响至中国社会上层。作为来华的第一位西学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

43、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尽管他的主观意图在于传教,所输入的也不是近代西方最新的科学知识,但客观上确使当时的中国学者耳目一新。同时他又是向西方正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一人。自他以后,中学的西渐及其对启蒙运动的影响,都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事情。在这些方面,利玛窦的筚路蓝缕之功是不可磨灭的。,2,利玛窦以后的传教事业,南京教案:1616年5月、8月和12月,南京礼部侍郎沈傕三次向明神宗上疏,要求禁止天主教,并下令关押教徒二三十人,南京教案发生,1617年庞迪我、熊三拔、王丰肃等传教士被押解至广东。1621年山东白莲教起义,沈傕升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他勾结魏忠贤,指责天主教为白莲教,再次指使

44、南京官员逮捕教徒。传教士纷纷迁居杭州杨廷筠和上海徐光启家避祸。1623年沈傕被首辅叶向高所排斥,南京教案才告平息。,3,清初天主教传教事业,汤若望(1591年1666年),德国人,1620年随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来华,1622年抵达广州,随即到北京学习汉语,后被派往西安传教。1629年,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举荐龙华民、邓玉函参与其事,后因邓玉函病死北京调罗雅谷、汤若望进京,参加崇祯历书的编辑工作,后被御封为钦天监监正,官居一品。这是大清钦天监第一任外国监正。1644年清兵入关占领北京,需要颁布新的历法,汤若望的“西洋新法历书”获得颁行,为时宪历。汤若望深得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的信任,顺治十二年

45、(1655年)受封为通政使,晋一品,封赠三代。,汤若望(15911666),4,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天文学:地球仪、天体仪、望远镜、崇祯历书等。 数学: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利玛窦同李之藻合译同文算指,是我国最早介绍欧洲笔算的著作; 汤若望也编写了几何要法和新法算术等数学著作。 在17世纪的中国,计算工具共有四种:珠算、笔算、筹算、尺算,后三种都是从西方传来的。,4,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火炮:西方传教士来华的时候,正值明朝末年。国力逐渐衰微的明帝国,面对着关外崛起的满族,对西方先进的火器自然极感兴趣。葡萄牙人最早将西洋火炮从澳门带到北京,当时人称“红衣火炮”。因为葡萄牙

46、被称为“佛郎机”,所以又称为“佛郎机炮”。这些“佛郎机炮”在对满族军队作战中发挥了威力,被封为“红衣大将军”。汤若望来华后,也奉命铸造火炮,皇宫旁特地设立了一个铸炮厂,两年时间就铸造了320门大炮。最大的可容40磅炮弹。清朝初年,为了平定“三藩之乱”、防备台湾郑成功武装力量的需要,仍然重视西洋火炮的制造。传教士南怀仁就曾奉命造“神威大炮”著有神威图况。,4,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西洋奇器:当大清帝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之后,统治者的兴趣与注意力逐渐转向传教士们带来的欧洲新鲜奇巧的工艺品,如自动机器和钟表等等。 地理学: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地球的全貌,使中国人大大开阔了视野。意大

47、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职方外记一书,有世界地图在前,介绍文字在后,是第一部对中国全面介绍近代世界地理知识的著作。意大利人卫匡国著有中国新地图集,被欧洲人称为“中国地理学之父”。,4,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生物学、医学:为了求得自己的进身之阶,传教士们常常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为皇室和王公大臣看病。如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刘应等人,就曾用金鸡纳霜(即奎宁)治好了康熙帝的疟疾。外科医生罗德先还为康熙治好了心悸症和上唇瘤;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巴多明将一部法国医学著作、根据血液循环及最新发现编写的人体解剖学译成满文,并附有满文说明插图。,4,西方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建筑技术:传教士们把欧洲的建筑技术与风格也带到了

48、中国。他们在各地修建欧洲风格的教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帝时期开始修建的我国著名的皇家苑林圆明园,就有欧洲式的建筑。圆明园的附园长春园的一部分,是仿法国宫廷风格设计建造的。这一工程,就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奉乾隆帝之命主持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协助郎世宁设计西洋楼建筑群,中西合璧,规模宏大。蒋友仁擅长设计和制造工程机械,担负着设计“水法(即喷水池)”的任务,他设计的喷泉式水钟,用十二生肖代表十二个时辰,会轮流按时喷水。在西洋楼远瀛观南端的观水法,是乾隆观看喷水景色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年放置宝座的台基和石雕屏风,以及欧式的门。建成之后,乾隆帝大为赞赏。,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郎世宁不仅参加圆明园西洋

49、楼的设计工作,还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陈列。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郎世宁的绘画艺术,香妃,三、明末清初的“东学西传”,1,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的西传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深入内地,到处传教,游历四方,因而对中国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的札记、日记、书信等等,在欧洲人眼前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