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262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伦理观与环境.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伦理观与环境,引言 第一部分 环境经济学的伦理基础 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与世代:代际社会福利函数 罗斯(Rawls):一个有关公正的理论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第二部分 功利主义和贴现 两种形式的贴现率:效用贴现率和消费贴现率 贴现的后果 效用贴现与消费贴现的关系 应当为效用与消费贴现率选择什么数值? 第三部分 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 贴现:效率、公平与可持续性,引 言,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能够在无须采用任何特定伦理观点的框架下分析自然资源的配置、分配和使用问题。 但经济学家还要经常面对诸如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应当做什么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建立或使用伦理评价。每当研究超出实证经

2、济学的问题时,经济学家常常采取某种功利主义,特别是主流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充斥着大量的功利主义伦理。 可是,功利主义并未被普遍接受,还存在着其他道德哲学,它们对正确或公正的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关于何时、如何及为何应当对未来成本和收益进行贴现,以及在选择贴现率时应采用什么标准,经济学界有不同观点。许多非经济学家认为整个儿贴现的做法在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如何使可持续性目标体现在社会的“目标函数”?伦理准则决定了政策制定者试图使什么最大化,以及如何对计划或结果做出评价。有人认为,直接在社会目标中树立起对可持续性的关注,这不是不可能的,就是不可取的。作为替代,我们应当通过对被许可的活动或行为加

3、以限制来把握可持续性,政策制定者应当使服从于这些可持续性约束的社会目标函数最大化。,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 人与世代:代际社会福利函数 罗斯(Rawls):一个有关公正的理论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第一部分 环境经济学的伦理基础,一、自然主义的道德哲学,伦理体系两大主要派别:人本主义道德哲学与自然主义道德哲学。 在人本主义哲学中,权利和责任被解释为仅限于人类,不论是作为个体还是共同体。尽管人类也许乐于温柔地对待或尊重其他物种,但非人类的事物自身并无权利或责任。 自然主义伦理否认人类的这种首要性或专有性。在这种伦理架构中,价值不是源自人类,它没有人类的心理基础,亦不是专属于人类。更确

4、切地说,只有考虑到某种自然系统,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成分,才能对权利加以定义。 自1970年开始,出现了大量试图确立人类对非人类生物的义务的本质的重要著作。这些著作中许多以肯特(Kant)的绝对规则作为伦理行为的基础。某一行为,只有当它出于责任感且以正当的伦理规则为基础时,在道德上才是公正的。不应当以某一行为的结果来评价其公正性。,伦理行为的基础在于创造人人相信行为规则,并应当使之普遍化。肯特提出的绝对规则是对人表示尊重的原则任何人都不应当仅仅是把他人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肯特是一位人本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他的绝对规则只属于人类。 理查德沃特森(Richard Watson)(1979)从这

5、个尊重人的肯特规则出发,但将其修正为尊重其他生物的原则。他否认只有人类具有互惠行为的能力,证明在某些其他种类的较高等动物上也有明显的互惠行为,包括黑猩猩、海豚和狗。沃特森论证道,这些动物应当被赋予道德权利和义务,至少应当包括真正的生存权和免于不必要的痛苦的权利。 许多作者认为人类的义务应延伸到一个更为宽泛的“其他生物”纲。哲学家G. J. 沃诺克(G. J. Warnock)(1971)推断,所有有感觉的生物具有体验愉悦或痛苦能力的生物值得为任何道德力量所考虑。因此,当我们做出经济决策时,我们有义务就行动可能对任何有感觉生物的影响给出某种权重。这种道德义务与人们可能具有的任何自私自利毫不相干。

6、,肯尼思古德佩斯特(Kenneth Goodpaster)(1978)断定所有生物都有权为任何道德力量所考虑。W默里亨特(W. Murray Hunt)(1980)采取了更坚决的态度。他推断“存在的生物”而不是活着的生物具有为其他生物所考虑的权利。对亨特而言,所有存在的事物,活着的或死去的,生物或非生物,具有固有的权利。 对这种伦理的经典阐述见奥都莱奥波尔德(Aldo Leopold)的“一个沙县的年鉴”(1949年):如果某种事物趋于维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那么它是正确的。否则是错误的。 彼得辛格(Peter Singer)(1993)将该观点描述为一种“深度生态学”伦理。如果打算

7、进行某项开发,一位深度生态学家也许会论证道,如果该项目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显著的干扰,那么,这一项目是不对的。如果严格依照自然主义者的哲学,那么许多当前及未来的人类活动会被禁止。 自然主义哲学的出现表明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采纳的典型的人本主义哲学并非无可挑剔。一些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者的论点的道德基础大多归于自然主义伦理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传统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发现他们难以在环境问题上取得一致。,二、人本主义的道德哲学,人本主义传统有两大组成部分,功利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虽然两者都认为权利为人类专有,但此后存在根本差异。 1.自由主义道德哲学 自由主义把个人权利根本不可侵犯看做是其核心原则,除了

8、个人权利之外没有其他权利。并且,对经济和社会行为的评价是依据其是否尊重个人权利。通过诉诸于社会福利层面上的某些想象上的改善,不能判定侵犯个人权利的行动是正当的。为了确保作为个体的人类的根本自由和权利受到尊重并得以持续,自由主义主张程序、步骤和机制的首要性。权利是作为个体的人所固有的,共同体或社会权利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74)的理论基础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哲学,尤其是其正当获得物原则。洛克证明如果所得之物并不为人所有,且个人将自己的劳动能力加入所获之物,那么获得物是正当的。对洛克而言,这是最初的并且是正当财产

9、权的起源。,诺齐克扩展了这一论点。他提出:“任何人制造某物,已经购买或与所有其他持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的人订立契约,则他被授权拥有该物。”因此,假定出售者被授权处置契约的对象,如果是通过个人间完全赞同的契约获得持有物,那么任何持有物都是正当的。所有这些的关键点是自由行为。如果配给物完全是自由选择,而不是其他的结果,那么这些配给物是正当的。 自由主义者完全反对基于后果或结果的公正概念,结果本身在道德上不可能是好的或是坏的。这种道德哲学可能极大地限制了政府可以合法行事的领域。例如,(在人们之间,或者是在政府之间,或者是在代际之间)要求征税的再分配政策是强制的,因而是不公正的,除非每个受影响的人都

10、赞同该政策。政府行为应当被限制在维持支撑自由契约和自由交易所要求的制度。那些信仰有限政府职责的人极其狂热地采纳了自由主义。 正当获得物观念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对于非正当持有,政府应该怎么办?应当如何处置自由使用或公共财产资源?外部影响和公共物品如何与正当获得物概念相联系?,2.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起源于戴维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和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的著作,在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著作中最为全面的阐述,尤其是在他的功利主义(1863)中。 功利主义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个人如何获得

11、愉悦或欢乐;其次是个人效用与社会福利之间的联系。 根据其伦理基础,功利主义是一种注重结果的哲学。行为的后果或结果决定了该行为的道德价值,这与自由主义根本不同。 功利主义有许多变体,作为这些形态之一的古典功利主义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主张对结果的评价只依照其对社会利益的贡献程度;关于构成个人利益的标准;个人利益或福利的原则在人们之间或是在时间上是可比较的。 效用是指个人获得的的愉悦或快乐,社会利益(社会福利)是个人效用的某种总和。行为应当投入于为所有个人的总和产出最大量的利益。后来的功利主义作家认为友谊、知识、勇气和美丽等事物也具有内在价值,并因此而影响个人效用和社会利益。,早期的功利主义者试图确

12、立效用的构成,以及什么东西带来效用。但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并且这些偏好以不同的方式得以满足,不可能形成关于效用的一般表述及什么事物致使效用产生。 所有功利主义者都认同社会福利是所有相关者效用的某种函数。但只有个人的效用是可比较的(并且,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希望对社会福利进行代际测度),我们才能得到一种总和的测度。 大多数经济学家是从效用只是人类的效用这一前提出发,但效用并不只为人类所专有。彼得辛格在其著作实证伦理学中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应用了功利的概念。效用来源于获得愉悦和避免痛苦。但由于所有有感觉的生物都能体验愉悦或痛苦,都可被视为能够享受效用,故效用作为感觉的一种特征,并非人类独有。 辛格断定以

13、效用最大化为基础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在道德上是正当的,但是他断言应当像赋予人类效用以权重那样给非人类以权重。并且由于人类效用可能有赖于其他(动物或植物)的生存状况,即使只把人类效用视为社会利益的惟一组成要素,其他生物的生存状况将体现在人类效用函数中。 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1974b)认为,在广义上,功利主义把社会福利视为全社会所有人的某种效用函数。,古典功利主义者假定的该函数的特定形式(至今仍被经济学家广泛使用)是累加的福利是全社会个体成员效用的加权之和。索罗把社会福利累加形式的功利主义称为狭义功利主义。 福利函数是累加的,这一假设暗示在效用空间上所画的无差异曲线是线性的。,(

14、1)功利主义和社会福利: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效用在个人之间和在时间上是可比较的。事实上,这是所有形式的功利主义的前提。他们断言界定社会福利测度方法的可能性。在无法排列不同的个人效用集的情况下,表示社会福利的函数是不可能建立的。 假设一个社会由A和B两个人组成,他们生活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有一种商品(X),对其消费构成了效用的惟一来源。以UA表示A所享有的总效用,以UB表示B所享有的总效用,于是,我们有:UA=UA(XA);UB=UB(XB)。其中,XA和XB表示A和B各自消费的好东西的数量。 索罗的广义功利主义断定社会福利W是由函数W=W(UA,UB)所决定。因此,在一个相互联系的共同体中,社会福利

15、以某种特定的方式依赖于每个个人所享有的效用水平。社会福利函数允许我们依照社会价值排列个人效用的不同形态。 个人效用的加权之和是社会福利函数(SWF)的一个特例,它属于SWF狭义形式的功利主义。这个总和测度中的权数反映了社会对每个人效用的相对价值的判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权数相等,社会福利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W=UA+UB,其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是斜率为-1的直线。,(2)功利主义的分配含义:功利主义不包含任何特定的分配含义。但如果要确定一个特定的社会福利函数形式,同时也确定个人效用函数的特定形式,就必须考虑分配,考虑在一个社会中的所有个人间应当如何分配产品的方式。 根据前面的假设,同时假设商品

16、(X)的总量是固定的,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XA和XB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W=UA+UB服从于约束条件 XA+XBX ),每个个人消费的边际效用是相同的。 如果个人效用函数相同,则UA=UA(XA)=U(XA),UB=UB(XB)=U(XB)。因此,为了使每个人的边际效用相等,个人的消费水平必须相等。对于一个累加的福利函数,如果其对个人效用的权重相等,且个人效用函数相同,那么该福利函数意味着在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个人具有相等的消费水平。 上述两个人的消费水平将相等的推论是特定假设条件的结果,功利主义并不是必然暗含着商品分配均等的意思。当与个人效用相联系的权数不相等;个人效用函数不相等;SWF是非

17、累加形式时,社会福利最大化意味着分配的不均等。,三、个人与世代:代际社会福利函数,我们讨论的许多问题都涉及选择,这些选择影响到假设的一群个人享受消费的时间,甚至随着时间的扩展可影响到不同世代的人们。因此,我们尝试将功利主义放在一个代际架构中进行讨论。其方法之一就是重新理解“个人”和“社会”。 我们可将某个人想象为特定世代人们,另一个人是另一个世代的人们。由此,社会是生活在特定时间段上的世代的序列。随着理解上的这一变化,功利主义能够应对一个连续世代社会的社会福利与生活在这个时间段上的个别世代之间的关系问题。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只考虑两个世代。世代1是当今世代;世代2表示未来的一代人,U1和U2分

18、别表示世代1和世代2的成员所享有的总效用。W表示代际社会福利(称世代之间的社会福利)。广义的代际社会福利函数可写为: W=U1+UB 。狭义的功利主义则意味着累加形式的福利函数W=1U1+2U2。其中,W是每一代人效用的平均加权,其中1和2是权数,用来加总不同世代的效用,以得到对社会福利测度。,权数1和2一般是由“时间贴现”的实践给出。在时间贴现中,权数可被解释为时间贴现因子。例如,设1=1且2=1/(1+),在此,是社会贴现率,我们得到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其中在前一个时期未来效用以适当的比率贴现,即 时间贴现意味着(如果0),在所得到的对代际间福利的测度中,与同样数量的当前效用相比,

19、未来效用“无足轻重”。,四、罗斯(Rawls):一个有关公正的理论,约翰罗斯(John Rawls)的著作公正理论(1971)对经济学家思考伦理问题具有显著影响,该著作对功利主义(更确切地说是对古典功利主义)提出挑战。他认为个人之间满足的分配是无关紧要的(而只关注效用之和),效用最大化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可能根本违背本应值得保护的自由和权利。 罗斯也寻求建立一个公正社会的原则,它采纳了一种大多源于肯特思想的态度。有效的公正原则应当是每一个能够自由、理性且没有偏见地考虑合理安排的人都同意的。 为了解释公正原则,罗斯假设了一个想象的“初始状况”,它先于有关公正原则的任何协议,先于任何社会制度的组织,先

20、于任何物质奖励和捐赠的分配。在这个初始状况,个人存在于一层“愚昧的面纱”之后,每个人对自己的遗传特质(如智力、种族和性别)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将在任何所约定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个人将不受在生活的特定环境中所获得的任何看法的影响。据罗斯的观点,愚昧面纱的设计将确保制定社会契约的讨论无偏而公正。,罗斯进而寻求在初始状况下个人所确立的社会契约的性质。他推断在以上情形下,人们会一致同意两种基本的公正原则,即对于人人类似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为的是(a)对人人都有利,这种期盼是合乎情理的,(b)使它们附属于职位和职责,并向所有人公开差别原则 差别原则主张

21、不平等只有在提高了社会上每个人的地位(导致帕累托改进)时才是正当的。差别原则被看做是有利于平等地位的论据,只有在所有人都受益的特例(或者也许是最不利者受益),平等地位的背离才是公正的。 经济学家试图推断出罗斯观点对社会福利函数(SWF)的性质的含义。例如,罗伯特索罗证明,在某个时点上,罗斯SWF对于一个由个人构成的社会是所谓的“最大-最小”形式,其两人形式是:W=minUA,UB 该方程的两条SWF无差异曲线示于图4.5。由于最不利者的效用水平决定福利,罗斯SWF的暗含之意是增加最低效用水平者的效用能增加福利。,比较图4.5中标注为b和c的两点,它们由于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而产生相同社会福利水

22、平的。自点b开始,在二者间重新分配效用,从第1个人那里减少(bd),并将其加到第2个人。标注为e的点将达到另一条具有较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显然,更高的福利水平不可能通过二者间的效用转移实现。惟一可能的效用组合是那些位于从原点出发,沿45射线上的点。沿着这一轨迹,效用在个人间均等分配。,因此,对于任何假定的效用总量,罗斯社会福利函数表明,无论个人间效用水平何时存在差异,通过将效用较高者的效用重新分配给效用较低者,是有可能增加社会福利的。这一逻辑暗含着平均主义分配。 然而,该证明的有效性要求总效用水平必须独立于其分配,但这不必然是真的。有理由相信,如果激励效应提高了生产效率的话,那么在非均

23、等状况下的效用可能更高。但是,注意罗斯不是功利主义者,并且,在效用不平等分配的情况下总效用可能高于平等分配状况下的,这一事实本身并未使前者成为一种公正的分配。罗斯的差别原则推断,如果所有人都从分配中受益的话,这恰恰是不平等分配。 现在让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世代间的资源分配代际分配。对此,罗斯所著甚少,并且他也没有得出任何强有力的推论。罗伯特索罗提出,罗斯逻辑的连贯扩展显示一个两阶段的SWF将具有如W=minUA,UB给出的形式,现在A和B表示世代。通过我们先前使用过的类似推理,代际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暗含之意是应当在世代间均等地分配效用。而且,如果效用函数在所有时期都相同,这也意味着跨期消费水平的均等

24、。,五、对功利主义的批评,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一类来自对功利主义哲学基础本身发起挑战的自然主义道德哲学家,显然他们不能接受视权利和价值为人类独有的伦理的正确性。但是,通过使非人类生物的愉悦或快乐被赋予权数而进入社会福利函数,功利主义的范围也有可能被扩展。总之,自由主义道德哲学对功利主义提出了根本性挑战。 一类批评认为经济学家的效用概念规定得过于狭窄,难以充分描述人类的经济行为。功利主义者把经济行为的目标看做是在一个既定时期,把源于商品和服务的享受最大化。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意义上,个人被某种比效用更广泛的东西所促动。由于缺乏一个更好的术语,我们姑且称之为福利,这有否大碍取决于效用与福利之间

25、区别的程度。 森(1987年)把福利理解为一个多维数量,不仅取决于拥有或消费了什么商品和服务,而且取决于作为市民所具有的多种属性。其中,个人所拥有的自由尤其重要。民主、言论自由、宽容及其他自由具有内在价值,该价值高于并超越了运用这些自由可能产生的工具收益,社会福利比仅仅来源于消费的满足广泛得多。,森还认为,即使是广义的福利也不是惟一有价值的东西。所有的人都有一个根本性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与他们的福利有关,但也追求不全是私利的目标。个人有可能寻求消除核防务,促进鲸的保护,或者有可能期望消除贫困。对于某些人,他们活动的大部分可以被引导着追求这样的目标,即使这些不影响他们的个人福利。一旦被认为是具有

26、内在价值的事物的范围扩展到这两个方面,先前提及的量化和比较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这本身并不意味着功利主义当被抛开,反而是它的实践是有问题的,比许多人通常所愿意承认的问题大得多。 另一类批评则是不公正结果的问题。功利主义认为,行为优良是由其对总和福利的影响所决定的。但是在要求少数人牺牲而改善绝大多数人状况的情况下,功利主义的观点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功利主义的逻辑也许会使某些人提倡把地球上所有年过65岁的人统统杀死,这将提高社会福利。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问题”源于古典功利主义在本质上是注重结果的哲学这一事实,即利益只是通过所得到的结果而不是得到这一结果的手段加以测度的。如果从广义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性质

27、,充分考虑福利和能动作用,功利主义哲学所固有的问题不受控制的自私自利是价值的惟一来源是能够避免的。,第二部分 功利主义和贴现,两种形式的贴现率:效用贴现率和消费贴现率 贴现的后果 效用贴现率与消费贴现率的关系 应当为效用和消费贴现率选择什么数值?,一、两种形式的贴现率:效用贴现率 和消费贴现率,支撑传统经济学的伦理架构是功利主义,同时,经济分析中普遍采用的代际社会福利函数形式是 如果福利在不超过两个时期,即只在T+1个时期计总的话(也就是从代表当前阶段的时期0,直到时期T),这个方程与方程 是等价的。 在我们将要研究的许多问题中都将运用无限时间水平线,其中代际社会福利函数的方程形式就是: W=

28、 利用上述方程的连续时间描述将使以后各章的论述较为便利:,在这个公式中,被认为是效用贴现率。在这个比率下,随着得到效用的时刻的延迟,效用略微上升的值将下降。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在下一个时期得到的一个单位的效用的值比即期所得少的比率为0.1(也就是10%),那么=0.1。 代际SWF把效用水平作为自变量。然而,我们可以方便地假设效用是消费的函数。大多数作者指定 Ut=U(Ct) 因此在时间t的效用仅仅是由当时的消费所决定的。这就是佩西(Pezzey)(1997)最近所说的绝对实利主义。但是,如同我们以后将要看到的,在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部分,上述方程不是惟一可能的公式,也不必然是最恰当的一个。 假

29、设绝对实利主义的假设成立,研究有限时间水平线的离散时点,代际SWF可以被更为清楚地写为,由于W是C的间接函数,因此我们有可能直接根据消费改写福利。该方程所采取的确切形式将有赖于U(C)(消费与效用之间的关系)。对于效用函数的一些特例,福利函数可写为如下形式: 在这个例子中,r是常数参数,我们将称之为消费贴现率。在这一贴现率下,消费微量增长的值随着消费时间的延迟而改变。然而,通常是不会出现如上述方程中那样只有一个惟一消费贴现率的情况;贴现率反而会随时间而变化。 我们现在已经发现贴现率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效用贴现率和一个消费贴现率。在贴现的讨论中用哪一个比率,对此保持谨慎是很重要的。文献中出现的许

30、多混淆是讨论“贴现率”时未对二者加以区分的结果。,二、贴现的后果,我们应对效用贴现,但关于消费贴现也可进行类似的证明。 假设每一世代的效用水平是100个单位,每个时期的效用贴现率是0.1(或10%),令T为50。现在,比较一下今天(时期0)与50个时期之后,这100个单位的效用对福利的贡献。在时期0,100个单位的效用的福利贡献是100;那就是,100/(1.1)0=100。在时期50,100个单位的效用的福利贡献大约是0.852(也就是,100/(1.1)50=0.852),小了117倍。 如果政策受使W的值最大化的企图所左右,那么,在实行最大化中,通过给他们的效用水平以较小的权数,效用贴现

31、的福利函数也许可被看做是对未来世代的歧视。正是由于贴现的这一特征,许多人认为任何正贴现率在伦理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将假设社会的福利函数是贴现的效用的形式,并进行资源跨期最优利用的分析。分析将表明,消费和资源跨期使用的最优路径确实严格依赖于所选择的特定效用贴现率。直觉暗示,较高的效用贴现率将导致更为贪婪的资源使用方式,意味着在早期更多的耗竭。,三、效用贴现率与消费贴现率的关系,为了推导效用贴现率与消费贴现率之间的关系,我们继续假定效用只是当前消费的一个函数,并研究连续时点上的贴现的效用函数。也就是: 此外,我们的一个传统假设是,在效用函数U=U(C)中,效用是消费的一个增函数,但它是以递减的

32、速率增加的。也就是,效用关于消费的一阶导数为正,但二阶导数为负 , 满足这些假设的效用函数如右图所示。,消费贴现率r 是消费略微上升的值随消费时间延迟而改变的比率,它可被表示为: r=+ 这个表达式清楚地表明,消费贴现率有赖于三种情况: 效用贴现率 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 消费增长的比率 只有当 =0时,消费和效用贴现率才相等。这将出现在当(i) =0时,意指 =0,因此随时间流逝,消费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或者(ii)=0。可以看到,只有当效用是消费的线形函数时,=0。 即使效用贴现率大于零,消费贴现率r将有可能是负的。这将出现在消费水平正在一个足够高的水平下降时。,四、应当为效用和消费贴现率

33、选择什么数值?,关于为贴现率设定何值的讨论常常是混乱不堪的。因为,如阿罗(Arrow)等人指出(1996),“我们正在对付三个彼此独立的问题:如何贴现未来世代的福利或效用,如何贴现未来的美元,以及如何贴现未来的污染;更进一步地说,这个问题常常是结合了效率和伦理的问题”(第130页)。 方程式 r=+ 清楚地表明消费贴现率依效用贴现率、消费的边际效用弹性(它衡量的是收入改变对福利的相对影响),以及消费增长率 而定。 阿罗等人认为:该方程式清楚地表明了贴现未来消费的两个原因:相对于对当前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对未来消费者的关注更少,或者说是对自己明天福利的关注要少于对今天福利的关注(反映在第一项上);

34、或者是由于人们相信明天消费者的境况比今天的好(反映在第二项上)。,(1)效用贴现率:效用贴现率有时被表述为纯粹时间偏好率。如果时间偏好率是正的,这暗示着某种形式的性急,人们更喜欢早点儿而不是晚些时候享用效用。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却并不必然是如此性急,或是应当表现得如此性急。许多人证明在连续世代的效用比较中,伦理上惟一站得住脚的观点是属于每一世代的效用应当被同等对待,这暗示贴现率为零。 用来论证贴现率为正的公正性的一个证据是对于未来的每一个时点,存在着人类将要灭绝的正概率。据推测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但是人们能够预期到它随时间而增长。也许有人认为既然我们不能确定任何未来世代的存在,那么未来世代

35、应当被赋予比当前世代更小的权重。 公平地讲,那些试图从第一个原则推导的人,以及那些关注代际选择问题的人已经普遍得出结论,效用贴现率应当为零,或者至多是略大于零(不高于1%或2%)。,(2)消费贴现率:即使是有人打算接受应当(或确实)为零,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贴现率将必然为零。因为这一项可能不为零。在我们所做的关于效用函数形式的合理假设下,将可能是一个正数,通常这个数值被认为是在1和2之间。 那么,r和的相对大小将依消费增长率 的符号而定。如果消费随时间而增长 0,那么消费贴现率将大于效用贴现率。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是一个直觉上合理的推论。 如果某个经济正经历着收入和消费随时间而增长,那么对于一个典型

36、的个人而言,现在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比在未来更有价值,因为未来的消费将更为充裕。假设随着总消费水平的增长,个人从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所获得的额外(边际)效用更少,那么对于具有较高初始消费水平的个人,增加一个单位消费的价值更小。 对持续的技术进步的期望证明贴现是合理的,该论证可被视为上述论题的一个变体。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导致消费概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注意,建立在消费增长和技术进步基础上的论证与消费(而不是效用)贴现率有关。,这显示出选择贴现率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对消费增长率(我们设为g)的未来价值做出恰当假设。 但是合理估计的范围极为广大,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估计,至少是相差1

37、%到5%,在特定的地区甚至高达10%。 这将把我们引向何处?例如(如克来因所提出的,1992)由=0,=1.5,g=1.6,我们得到r=2.4%。但是,由反映较为缓慢的长期增长趋势的=0,=1.1,g=1,则r=1%。,(3)市场利息率和利息的消费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试图从第一项原则推导贴现率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所观察到的,或者是以所显露出的行为为基础的消费贴现率。 在一定条件下,市场利息率将等于消费贴现率 i=r=。其中,i表示无风险借贷的市场利率,表示资本的回报率,而r是消费贴现率。 由于i(可能是)是一个可观测的数量,方程式i=r=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选择r所必须的标准。同时

38、注意方程式i=r=规定i=r。这为作为替代的标准:贴现率应当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出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一方法果然形成了实质上比先前方法更高的比率,通常大约在57%之间。然而,以这种方法得到的比率存在巨大变化,某些观察到的实际回报率高达20%。 这也决不是清楚地表明,对于环境经济学家所面临的贴现率选择,以这些比率为基础的偏好是恰当的。,(4)社会与私人时间偏好率的差别:市场利息率被当作是消费贴现率可观测基准,关于它的论证引人注目。但是其有效性却有赖于一系列实际上不可能满足的条件的存在经济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市场失灵。时间偏好率或实际市场上所观察到的资本回报率,可能不适于标示其无法观测的“社会”对应物。

39、 马格林(Marglin)(1963)比较了个人与社会的时间偏好。他证明了与个人的私人储蓄决策之和相比,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更偏好集体性的节省。储蓄基金投资提供未来消费的外在收益,而个人所期望的只是能够占用这些外在收益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私人储蓄决策将倾向于忽略这些外在回报。 作为集体的代理人,政府可以比较总回报与当前消费的全部损失。因此,在对具有实质性外部未来消费收益的项目的评估中,所采用的贴现率比私人市场上所运用的更低。这一论证的实质是,如果试图确定社会贴现率的话,要采用一个恰当的社会时间偏好率。 市场失灵使社会和市场(私人)的时间偏好率不可能一致。,森做了关于作为市民的个人和作为消费者的个人

40、之间的角色差别的类似论证。与作为消费者相比,作为市民的个人可能乐于以更低的贴现率,贴现未来的成本和收益。然而,即使确实如此,政府或某些其他环境计划者代表人们,强行实施所谓的市民偏好,这是否合法。 庇古(1920)论证说,也许人们低估了未来消费事实上给予他们的愉悦。那些在这方面短视的,低估了未来消费的效用的人们正遭受“望远能力缺陷”之苦。有人也许辩解说应当用于代际比较的贴现率比那些短视者的行为所暗含的要低。这再一次提出了那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即政府应当在多大程度上靠个人所表露的见解行事。 贴现的原则和实践颇具争议,有着许多重要的、且大部分未澄清的理论上的争论,许多实践问题也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

41、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处于一个很不令人满意的位置:贴现率的选择的确有关,但是我们无法便捷地了解贴现率应当是多少。,第三部分 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一种伦理观,“发展应当是可持续的”这一信念宣称现在活着的人对未来世代负有道德义务。功利主义的伦理特性以社会福利函数(SWF)的形式反映了出来,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所采用的功利主义。 然而,这两种伦理观可能无法共存,即传统的功利主义SWF最大化的结果有可能与可持续性无法共存。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传统的功利主义SWF最大化将与可持续性一致。通常,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传统的最优化标准将导致可持续的结果。 那些认为可持续性要紧的经济学家打算如何在

42、经济分析中体现对未来世代福利的关注?他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采用代际社会福利函数,对其最大化得出一个可持续的结果。加入一个或更多的约束条件,确保(约束条件下的)代际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将产生一个可持续的结果。选择一个保证可持续结果的恰当的贴现率。,(1)规范社会福利函数体现可持续性:首先,选择一个可持续性标准;其次,规定一个具有以下特性的SWF对于包含该SWF的问题的任何最优对策满足所选定的可持续性标准。 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先前研究过的索罗所采用的方法(1974b)。索罗使可持续性等同于代际平等。尤其是,他主张采用罗斯的伦理架构,并提出这引致了如下形式的SWF W=minU1,U2 该福利函数的最大

43、化将使每一世代的人拥有同等效用,因此根据他的标准是可持续的。 不幸的是,这个方法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可能不完全同意相应的可持续性标准。实际上,索罗的标准受到广泛的批评。其次,这种方法把可持续性作为绝对的、附有义务的约束强制实行,而更为恰当的做法也许是规定一个有关可持续性但不排斥其他的SWF。换言之,在社会目标方程中不应该给可持续性规定一个无限的权重。,佩西(1997)提出了一种使可持续性有关但不是绝对的方法。他提出去除建立在绝对实利主义前提下的社会福利函数,如 W= 而代之以建立在相对实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福利函数 W= 这两个表达式都规定社会福利是每个时期(或每一世代)效用

44、的贴现之和,但因每一世代的效用依何设定而存在差异。在第1个表达式中,第t代人的效用仅仅依这代人的消费而定。第2个表达式承认第t代人的效用依所有世代的消费水平而定(Ct项表示整个时间序列上的消费,也就是,Ct适合于从t=0到t=)。这使得对未来的关注、对随着时间而不断改善的赞同,以及各种其他形式的“社会责任”的态度进入福利函数。这些关注进入SWF的确切方式依所选择的特定函数形式而定。 佩西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领域。,(2)采用确保可持续结果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包括我们在第三章关于可持续性概念的讨论中提出了许多限制条件。 例如。不允许自然资本存量下降(也就是说,贯彻皮尔斯(Pear

45、ce)等人(1989)所说的“强硬可持续性”约束),或者是不允许极可能导致生态崩溃的发展(尽管这本身并不保证将实现可持续性)。 该方法有三个主要的困难:正如我们早先所讨论的,实行绝对的可持续性约束条件可能太过分了。可能很难确定究竟是什么样的约束条件可能与可持续性一致。甚至,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确保可持续性。该方法设最初的SWF没有变化。对于许多作者,我们首要关注的应当是SWF的恰当形式反映做出社会选择的机制,以及什么是“社会利益”的文化价值得以建立的机制而不是我们可能选择来施于行为之上的约束。,(3)“可持续性”贴现率的使用:项目评估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对于在一段极长的时间

46、范围内很可能出现的未来的成本与收益,应当选择怎样的贴现率进行加权。 人们时常论证说如果涉及长时间跨度,那么贴现率应当比“正常的”(可能是零)低。一类论证似乎是说,在关注特定的一群人与连续几代都受到影响的人之间,我们处理时间流逝的方式是根本不同的;而传统的环境经济学分析即使在考虑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时,惯常做法仍是运用正消费贴现率,并且否认贴现个人一生的消费流与贴现连续几代人的有任何差异。但是,许多经济学家为使用这个数值而感到不安。 在进行长期的代际比较时,人们难以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选择贴现率的标准。许多作者论证道,以目前活着的人的时间偏好为基础的贴现率不适于作为长期的社会贴现率。尽管当今活着的人

47、们也许对未来人们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注,但这是极不可能的。对于有着确定生命预期的个人,其行为可能不同于负责一个永续存在的社会的计划者。这正是两个最为著名的关于贴现的表述的实质差异。,弗兰克拉姆齐(1928)断言贴现“在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仅仅是由缺乏想象力而产生的”。罗伊,哈罗德(1948)认为贴现是“贪婪和恣意征服的文雅表述”。 许多作者论证说,影响波及几代人的、伦理上惟一可行的项目消费贴现率是零。我们丝毫不想否认对于某些目的,零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比率,我们的论证应当清楚地表明非零比率在伦理上也可能是可行的。 如果消费随时间而快速增长,那么,即使效用贴现率是零,使用正的消费贴现率也是有根有据的。

48、另一方面,如果消费随时间而下降,那么,负消费贴现率是有道理的。无论何时,当一个作者提出零贴现率时,质问所谈的是哪个比率效用贴现率或是消费贴现率也是重要的。,贴现:效率、公平与可持续性,为了确保达到某些特定目标而从伦理标准上推导出应当是什么,任何这样的企图都是不当构想。 代际间财富公平分配的问题没有转化为选择恰当贴现率的义务。例如,如果有人认为未来世代拥有某种内在权利,那么仅仅通过选择某个特定的贴现率,这些权利是难以保证的。这几乎是肯定的。关于可持续性也有类似的论证。我们不可能先验地规定一个确保可持续性目标实现的贴现率。 贴现本是为了解决分配效率,尤其是对资源的跨期有效分配。如果社会也想追求另一个目标一个伦理目标,可持续性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要其他工具。 这个工具可能是什么呢?我们已经找出了一个有关于此的答案。我们可界定一个体现该目标的社会福利函数,或者为消除不满足于该目标的有效产出而建立绝对的行为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