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妇、五官科病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582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妇、五官科病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内、妇、五官科病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内、妇、五官科病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妇、五官科病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妇、五官科病症.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于雪萍,推拿学,第七章 内、妇、五官科病症,第一节 头痛,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单独出现,亦可兼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其中外感头痛、内伤头痛及颈源性头痛、偏头痛等适宜推拿治疗,对于脑脓肿、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不可用推拿治疗。因此,临床上要明确诊断,以防贻误病情,或造成意外。,颅内高压的三主征: 1.剧烈的头痛 2.喷射性的呕吐 3.视乳头水肿,第一节 头痛,第一节 头痛,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于头,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

2、。 2情志郁怒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拘急而头痛 3饮食不节素嗜肥甘厚味,暴饮暴食,或劳伤脾胃,以致脾阳不振,脾不能运化转输水津,聚而痰湿内生,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下降,清窍为痰湿所蒙;或痰阻脑脉,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均可致脑失清阳、精血之充,脉络失养而痛 4先天禀赋不足,或劳欲伤肾,阴精耗损,或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不愈,产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则可致头痛。 5. 外伤跌扑,或久病人络则络行不畅,血瘀气滞,脉络失养而易致头痛。,【临床表现】,患者自觉头部包括前额、额颞、顶枕等部位疼痛,为本病的证候特征。 按部位中医有在太阳、阳明、少阳,或在太

3、阴、厥阴、少阴,或痛及全头的不同,但以偏头痛者居多。 按头痛的性质有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头痛如裂或空痛、隐痛、昏痛等。 按头痛发病方式,有突然发作,有缓慢而病。疼痛时间有持续疼痛,痛无休止,有痛势绵绵,时作时止。根据病因,还有相应的伴发症状。,辨证归经,根据疼痛部位不同辨位归经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和厥阴头痛 阳明头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和因眼(如青光眼)、鼻(如鼻窦炎)、上牙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少阳头痛:即偏头痛,包括耳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太阳头痛:即后枕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 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 全头痛:即整个头部的疼痛,难以分

4、辨出具体的疼痛部位。,第一节 头痛,诊断 外感头痛有明显感受外邪史,起病较急,或头痛连及项背,或胀痛欲裂,或头痛如裹。伴有发热、恶寒或恶风、身困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感冒症状。可由风寒、风热、风湿等因素引起。 内伤头痛可因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血内阻、血虚不荣、肾虚失充等因素引起。其症状除头痛外,同时有肝阳上亢、痰浊、瘀血、血虚、肾虚等证候的临床表现。 偏头痛一侧或双侧头痛,反复发作,女性多于男性,发作前多有先兆,常因紧张、忧郁等诱发。 颈源性头痛是颈椎病引起的症状,患者有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或落枕史,起病或急或缓,头痛连及颈项,伴有颈椎活动不利,或头晕、恶心、目胀、畏光等症,在患侧风池

5、穴周围及上位颈椎关节突关节附近常触及明显的压痛和结节状物。,辨证分型,外感头痛 症状: 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者,为风寒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蒹见面红目赤,发热,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内伤头痛,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或兼耳鸣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肾精亏损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带下,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气血亏虚头痛而晕,遇劳加重,面色少华,心悸不宁,自汗,气短,畏

6、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或舌胖大有齿痕,脉滑或弦滑。 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第一节 头痛,基本治疗 (1)头面部操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指按、指揉印堂、攒竹、鱼腰、神庭、太阳、百会、四神聪等穴,每穴约1分钟;抹前额35遍;从前额发际处至风池穴处行五指拿法,反复35遍;行双手扫散法,约1分钟;指尖击前额至头顶,反复36遍。 (2)颈肩部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沿项部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操作,揉、拨、推上述穴位,35分钟;拿风池、肩井

7、及项部两侧肌群,各半分钟;在项、肩、上背部施法,约2分钟。,第一节 头痛,【预防与调摄】 嘱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平时保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辛辣之品,戒烟酒;对头痛剧烈,或进行性加剧,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者,应考虑其他病变,须进一步检查。,第二节 失眠,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症,轻者难以入寐,或时寐时醒,或睡中易醒,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能入寐。本病可单独出现,亦可与头痛、健忘、眩晕、心悸等症同时出现。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病症。,第二节 失眠,病因病机 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

8、安所致 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第二节 失眠,诊断 1心脾两虚多梦易醒,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肢倦,饮食无味,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2阴虚火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痰热内扰不寐多梦,头重心烦,头晕目眩,口苦痰多,胸闷脘痞,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4肝郁化火心烦不能入寐,急躁易怒,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第二节 失眠,治疗: 以头面部及颈肩部的操作为主,配合腹部和腰背部的操作。 辨证加减以穴位的加减为主。 其他疗法:针灸、耳

9、针等。,第二节 失眠,【预防与调摄】嘱患者睡前不要抽烟、饮酒、喝茶和咖啡,避免看有刺激的书和影视节目,每日用温水洗脚;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室;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嘱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烦恼,避免情绪波动,心情要开朗、乐观。,第三节 胃脘痛,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消化道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症、胃痉挛等消化系统疾患。常因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而发病。 节律性:胃溃疡(GU)常表现为餐后痛;十二指肠溃疡(DU)常表现为饥饿痛,午夜尤甚。,第三节 胃脘痛,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因:病邪犯胃

10、肝气郁结 脾胃虚寒,第三节 胃脘痛,诊断: 1病邪阻滞 (1)寒邪:多为急性疼痛,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 (2)食滞:胃脘胀闷,甚则疼痛,嗳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2脏腑失调 (1)肝气犯胃:多为慢性疼痛,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白,脉软弱或沉细。,第三节 胃脘痛,推拿治疗 以胃脘部操作为主,配合背部及肩臂部相关腧穴的操作方法。 辨证加减以相关穴位的加减为主。,第三节 胃脘痛,【预防与调摄】 胃脘

11、痛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有关,因此,要重视精神与饮食的调摄。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可少食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食烈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痛持续不止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进流食或半流质食物。,第四节 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参考了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 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血压(130/85mmHg),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1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 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 3级高血压(180/110mmHg), 单纯收

12、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第四节 高血压,在儿童高血压的定义中,新生儿血压90/60mmHg,婴幼儿血压100/60mmHg,学龄前儿童血压110/70mmHg。学龄儿童血压110/80mmHg的标准中也提示高血压的标准随年龄增高而增高。 高血压定义:临床上,经多日多次测量,其血压数值均在高血压范围,并且没有明确原发病病因者,可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表现:以头目眩晕、头痛、头昏、耳鸣、健忘、失眠、乏力等为特征,后期可有心、脑、肾等多脏器损害。,第四节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第四节 高血压,高血压患

13、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中 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 靶器官损害指: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第四节 高血压,病因病机 1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亢。 2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久蕴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 3内伤虚损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以致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阳偏亢,内风易动。,第四节 高血压,诊断 肝郁化火头痛,眩晕,目胀畏光,急躁易怒,每因烦劳或情绪刺激而

14、诱发或加剧,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脉弦大或弦数。 痰湿中阻头昏头痛,沉重如蒙,胸闷脘痞,呕恶痰涎,食少多寐,体胖,肢体麻木或浮肿,舌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或弦滑。 阴虚阳亢头晕胀痛,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热眼花,口燥咽干,舌红,脉弦细。 阴阳两虚头痛眩晕,面色不华,耳鸣,心悸,动则气急,失眠多梦,夜尿频繁,舌淡或红,脉弦细。,第四节 高血压,推拿治疗 1、头面部:患者仰卧位或坐位 一指禅推眶“”字3-5遍; 点按揉印堂、攒竹、精明、太阳、神庭各1分钟; 分抹前额部3-5遍; 拿五经3-5遍; 推桥弓,每侧100-200下; 扫散头部约1分钟; 指击前额至头顶,反复3-6

15、遍。,第四节 高血压,推拿治疗 2、腰背部:患者俯卧位 用滚法在患者背部、腰部操作,重点在心俞、厥阴俞、肝俞、胆俞、肾俞、命门等部位,时间约5分钟;捏脊34遍;自上而下掌推背部督脉34遍。 辨证加减以穴位的加减为主。,第四节 高血压,【预防与调摄】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性格开朗、乐观,保证睡眠充足;适当锻炼,防止超重与肥胖;戒烟酒,低脂、低盐、清淡饮食;对有高血压危象或中风先兆者当迅速采取综合治疗,并注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足部按摩对降血压有一定作用。可点推双脚的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反射区,每区12分钟;点揉心脏、大脑、甲状腺、内耳迷路、三叉神经反射区,每区1分钟;点揉降压点12分钟。,第四节

16、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第四节 高血压,治疗高血压病,首先要全面评估高血压的危险度。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脂血症、男性55岁,女性65岁、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靶器官损害指心、脑、肾、血管疾病、重度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第四节 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进程中,全身细小动脉短暂性强烈痉挛,引起血压急剧上升(血压显著增高:收缩压升高可达200mmHg以上,严重时舒张压也显著增高,可达117mmHg以上。)从而出现的剧烈头痛、烦躁、眩晕、心悸、气急、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及视力模糊等一系列严重临床表现。,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引起风、火、痰、瘀痹阻

17、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的一种急重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中风急性期过后,患者仍留有偏瘫、口眼斜、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颜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手指震颤、疼痛等症,即为中风后遗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推拿治疗对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一般以早期治疗为宜。,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病因病机本虚标实 中风可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诊断: 1、临床症状初期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肌肤不仁,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时流口水,面色萎黄。后期肢体逐渐痉挛僵硬,拘紧不张。久之,则产生肢体失用性强直、挛缩,导致肢体畸形和功能丧失

18、。 2、体格检查:痛触觉、肌力检查;腱反射亢进;神经系统特殊检查等。,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头颅CT多数24小时内不显示密度变化,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或梗死直径5mm往往难以显示,但头颅CT仍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式,主要用于排除脑出血。 脑出血发病后头颅CT可显示血肿的部位和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灶为高密度影,边界清楚。,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推拿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以“治痿独取阳明”为指导,重点在手足阳明经,其次在膀胱经。病程在半年以内治以活血化瘀为先,半年以上则以补益气血为重。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2周后适宜推拿治疗。,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

19、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第五节 中风后遗症,【预防与调摄】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要有规律,禁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脂肪过多的食品,保持身体清洁,加强褥疮的护理与防治。可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理疗、药膳等康复手段进行调理。恢复期间要进行全身锻炼与轻便活动,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如健身球、握健身圈、拉滑轮、体后拉肩、大小云手、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蹬空增力、搓舒筋等,但不可过量,更不可过度疲劳。 本病病程的长短与康复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中风后,病情基本稳定便可进行推拿治疗。病程在1年以上则推拿效果较差。,附 面瘫,面瘫亦称面

20、神经麻痹、口眼歪斜,俗称“歪嘴巴”。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为少见,有中枢型和周围型两类。周围型面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中枢型面瘫为中风后遗症。,附 面瘫,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耳部受风寒邪气侵袭而使经络瘀滞,筋脉失养而致口眼歪斜。,附 面瘫,临床表现 面瘫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 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 进餐时食物常常滞于病侧齿颊之间, 病侧额纹、鼻唇沟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 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21、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附 面瘫,临床分类 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一般无外感表证。 风热证:往往继发于感冒发热、带状疱疹、中耳炎、岩骨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或面部疼痛症。,附 面瘫,诊断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初起耳后部轻微疼痛,继则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嘴巴歪向健侧,额纹消失,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或歪斜,嚼食障碍,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间。少数患者初起时可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还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味

22、觉减退或消失,听觉障碍。 中枢性面瘫仅限于面下部的肌肉瘫痪,故皱额、蹙眉皆无障碍,且常有一侧上下肢体瘫痪。,附 面瘫,推拿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 一指禅推、按揉印堂、阳白、太阳、睛明、四白、迎香、颧髎、下关、颊车、地仓等穴往返施术56遍; 分抹前额、上下眼眶等; 指按揉牵正、承浆、翳风穴,每穴约1分钟; 大鱼际揉面部前额及颊部3分钟左右; 向眼方向擦患侧颜面部,以透热为度; 患者取坐位,医师站于患者背后,用一指禅推法施于风池及项部,随后拿风池、合谷穴,结束治疗。,附 面瘫,预防与调摄 本病发病后,若及时治疗疗效显著。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可配合滴眼药水或涂眼膏,以预防眼部感染

23、;当神经功能恢复后,嘱患者对镜练习瘫痪面肌的随意运动。,第六节 痛经,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并随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第六节 痛经,【病因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气血虚弱 肝肾虚损,第六节 痛经,【诊断】 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疼痛的性质,辨其寒热虚实。一般以经前、经期痛者属实,经后痛者属虚;痛时拒按属实,喜按属虚;得热痛减为寒,得热痛剧为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痛减者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刺痛属热;绵绵作痛或隐痛为虚。 注意经血的色、质、量,

24、第六节 痛经,【诊断】 气滞血瘀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瘀块,块下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见瘀点,脉沉弦。 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甚则牵连腰脊疼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气血虚弱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肝肾虚损经后一两日内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血黯淡、量少质稀,或有耳鸣、头晕、眼花,或腰骶酸痛,小腹空坠不温,或潮热颧红,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第六节 痛经,【推拿治疗】 治法治以通调气血为主。一般在月经来潮前1周治疗2次,6

2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第六节 痛经,【预防与调摄】 保暖、注意饮食调理、注意经期卫生、适当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自我推拿方法,第七节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的一种妇科疾病。常见的有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本节主要讨论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三种。,第七节 月经不调,【病因病机】一般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的紊乱有关,经量多少与气血虚实有关。 经行先期多因忧思郁结,久郁化火或热蕴胞宫,以致血热妄行而经期超前。 经行后期因寒邪滞留胞宫,或阳虚血衰,影响冲脉,经血不能应期来潮。 经行不定期因

26、生育过多,房室劳倦,或长期患有失血疾病,或脾胃素弱等,损及肝肾,以致冲任失职,均可导致经行错乱而无定期。,第七节 月经不调,【诊断】 经行先期月经先期而至,甚至每月经行2次。 实热;阴虚血热;肝郁化热;气虚。 经行后期月经周期延后,甚至四五十天1次。 实寒;虚寒;气郁;血虚。 经行无定期经来先后无定期。 肝郁;肾虚。,第七节 月经不调,【推拿治疗】 患者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揉法于中脘、关元、气海、中极穴施术,每穴1分钟,以得气为度; 顺时针摩小腹部,约68分钟; 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肝俞、脾俞、肾俞穴往返施术5分钟,并按揉命门、八髎穴,以酸胀感为度; 拿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穴。

27、,第七节 月经不调,【预防与调摄】 注意气候环境的变化,不要着凉,亦不宜过热;注意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寒凉、辛辣之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极;注意休息,不宜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避免房劳过度;注意避孕,避免流产损伤。,第八节 近视,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五轮学说,“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第八节 近视,【诊断】 肝肾亏虚目视昏暗,眼易疲劳,视力减退,进展期则表现为双目疼痛,伴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等症,舌红,脉沉细。 脾胃虚弱视物模糊,双目疲劳,眼痛,前额

28、痛,视力下降,神疲乏力,手足欠温,纳食减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弱。 心阳不足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瞳仁无神,视力减退,面色无华,可伴心悸不宁、失眠心烦、气短乏力,舌尖红少苔,脉微弱或兼结代。,第八节 近视,【推拿治疗】 患者仰卧位,双目微闭,医者坐在患者右侧。 医者用一指禅推法在左右太阳、阳白之间往返操作56遍; 用双手拇指端或中指端轻揉双侧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等穴,每穴12分钟;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抹上下眼眶,从内向外反复分抹3分钟左右; 用拇指指端按揉养老、光明穴,每穴12分钟。,复习总结,头痛的辨位归经? 风寒、风热、风湿型头痛的临床表现有何区别?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有那四种类型? 胃脘痛的中医辨证分型有那四种类型? 中风的中经络和中脏腑有何区别?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有何区别? 痛经的辨证分型的临床表现?,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