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7607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7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疲劳产生的机理及原因.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疲劳发生的机理及原理,组员: 赵雪天 陈怡林 李明澈 杨戈 陈钰莹 陆烨,主讲:赵雪天 ppt制作:陈怡林,关键词一:疲劳的含义,疲劳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并非由单一的、明确的因素构成,目前对疲劳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由于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产生某一个或某些器官乃至整个机体力量的自然衰竭状态,称为疲劳。,疲劳感是人对于疲劳的主观体验,作业效率下降是疲劳的客观反映。疲劳具有双重性的生理意义。积极意义在于它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消极作用在于长时间和反复性出现疲劳会对人体有害。,关键词二:疲劳产生的机理,疲劳是劳动过程中人体器官或机体发生的自然衰退状态,

2、是人体能量消耗与恢复互相交替,中枢神经产生自卫性抑制的正常生理过程。,1.疲劳物质累积理论,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不断消耗,在体内逐渐积累起某种疲劳物质(有人称其为乳酸),这种物质在肌肉和血液中大詹累积,使人的体力衰竭,不能再进行有效的作业。奥博(DJOborne)基于生物力学的理论对这一假说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乳酸分解后会产生液体,滞留在肌肉组织中末被血液带走,使肌肉肿胀,进而压迫肌肉间血管,使得肌肉供血越发不足。倘若在紧张活动之后,能够及时休息,液体就会被带走。若休息不充分,继续活动又会促使液体增加。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使用某一块肌肉,肌肉间液体积累过多而使肌肉肿胀严重,结祟是

3、肌肉内纤维物质的形成,这将影响肌肉的正常收缩,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2.力源消耗理论,劳动者不论从事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轻微劳动,能量消耗较少,反之亦然。人体的能量供应是有限的,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体能被不断消耗,于是由于一种可以转化为能量的能源物质“肌糖原”储备耗竭或来不及加以补充,人体就产生了疲劳。,3.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理论,劳动过程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将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功能,即保护性抑制,使肌肉组织不致过度消耗而受损,保护神经细胞免于过分疲劳。如人体疲劳时,尽管想看书,却会不能自制地磕头而睡。在这种意义上,疲劳是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的一种“信号”。,4.生理变化理论,在

4、劳动中,由于作业及环境引起体内平衡紊乱状态而产生了疲劳。即肌肉活动和收缩时,减少了体内淀粉的含量,分解为乳酸,并放出热能供肌肉活动,当体内淀粉含量不足或供不应求时,就产生明显的疲劳现象。当身体休整后,肝脏重新又源源不断地提供动物淀粉,肌肉本身也有能力将一部分乳酸恢复为淀粉,另一部分送回肝脏重新合成,使得劳动状态继续进行下去。,5.局部血流阻断理论,静态作业(如持重、把握工具等)时,肌肉等长收缩来维持一定的体位,虽然能耗不多,但易发生局部疲劳。这是因为肌肉收缩的同时产生肌肉膨胀,且变得十分坚硬,内压很大,将会全部或部分阻滞通过收缩肌肉的血流,于是形成了局部血流阻断。人体经过休整、恢复,血液循环正

5、常,疲劳消除。,关键词三:疲劳产生原因,劳动过程中。人体承受了肉体或精神上的负荷,受工作负荷的影响产生负担,负担随时问推移的不断积累就将引发疲劳,导致疲劳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作业强度与持续时间 劳动负担是作业强度和作业持续时问的函数。作业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容易疲劳。,3.作业态度 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动机对心理疲劳影响极为明显。劳动热情高,工作兴趣大, 主观疲劳的感受就越小。疲劳的动机理论认为,每个人所储存的机体能量并不像打开水龙头就会流出水来那么简单,而只有当人达到一定的动机水平时,那些分配给用于完成特定活动的能量才能得到释放,而当这一部分准备支付的能量消耗殆尽时,

6、就会感到疲劳。因此,强化工作动机,提高工作兴趣,可以减少疲劳感。,2.作业速度 作业速度越高越容易导致疲劳。根据劳动定额学研究,每一种作业都有适合于一般作业人员的合理速度,在合理的作业速度下劳动,人可以维持较长时间而不感到疲劳。但超出这个速度,人就容易疲劳。,4.作业时刻 在什么时间进行作业也影响疲劳的产生和感受疲劳的程度。比如夜班作业比白天作业容易疲劳。这和人体机能在夜间比在白天较低有关。,5.不良的作业环境 不合适的照明条件、湿度、温度、噪声、粉尘等都会增加作业人员的精神与肉 体负担,造成疲劳感。,6.影响疲劳的具体因素,(1)作业类别 能量消耗大的劳动作业、作业速度快、作业种类多变化大且

7、复杂、作业范围广、精 密度要求高、注意力要求高集中、操作姿势特殊、一次性持续时间长、有危险的作业、环境恶劣的作业;,(2)作业条件 作业不熟练、睡眠不足、上班时间过长、休息时间不足、平均拘束时间过长、年龄 过低或过高、疾病、生理的周期不适;,(3)劳动者的主观条件 劳动情绪低下、劳动兴趣不大、人际关系不和、家事不称心、担负责任重大、对疲劳的暗示、个人性格的不适应。,大量研究表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时候通常是在工作即将结束的前2个小时,一般事故高峰期是上午的11点和下午的4点,而这个时候正是工人疲劳积累到相当程度的时刻。 通过对疲劳产生原因机理的阐述,可以在生产作业中选择选择合理的用力方法、作业姿势与体位、合理安捧作业休息、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等方法来降低疲劳的产生,以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经济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