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6851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的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比例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比例尺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探索求比例尺的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比例尺存在的价值,体会比例尺的意义,探究求比例尺的方法。3.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比例尺存在的价值,体会比例尺的意义,探究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探究求比例尺的方

2、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网页课件教学过程1脑筋急转:一只蚂蚁从天津到北京,只用了3秒钟这是为什么?(学生答是在地图上)天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小蚂蚁为什么能跑的这么快?(引导学生说出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眼力,辩真伪: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是在地图上,那你们见过中国的地图吗?中国的版图像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老师在扫描地图的时候发现地图有点大,就把他缩小了,比一比你们的眼力帮老师选选哪幅图缩小的是正确的?(目的在于向学生初步渗透在一幅地图上长和宽要按相同的比例缩小,画出来的才准确,进而进入下一个环节小小设计师。)3小小

3、设计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同学们画出黑板的平面图,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请几位同学合作量出黑板的长、宽,并填表,便于统一实际距离。名称黑板长黑板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米1米然后再讨论:怎样将黑板的平面图画到16开的纸上?学生尝试画图之后,老师有意挑选不同学生画的黑板平面图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谁画的像。学生画出平面图有代表性的可分为以下四种。a.随意画出一个长方形;b.长与宽不是同比例缩小的;c与d.长与宽同比例缩小,但缩小的倍数却不相同。老师指着后面两幅问:这两幅的大小不一样,但为什么你们认为它们画得都很像呢?引导学生说出长与宽缩小的比例是相同的,因此画得都很

4、像。老师指着其中的一幅图问:这幅图中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是多少?图上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又是多少?那第二幅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又是多少呢?此时教师指出: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再请同学们分别说说这两幅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并标在图上。名称黑板长黑板宽图上距离15厘米5厘米实际距离3米1米比例尺1:201:20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比例尺,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的?学生可能说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厘米。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0.2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1/2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20倍。让学生自己说,同位说,互相交流自己画的平面图的比例

5、尺的意义,充分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在这个环节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不要怕学生出错或画的不像,要允许学生向未知的领域挑战,并在挑战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问题。在不断碰撞、探究、理解的过程中将思维引向纵深发展。比例尺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这样不只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即行,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求比例尺的方法。4.地图集锦在学生初步感知了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在网页中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地图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数值比例尺。在网页中找到中国政区图,充分的去说比例尺的意义。单位换算的技巧问题:1千米=100000厘米。让学生浏览网页,记录下来地图的名称和比例尺,并与同学交流你找到的这幅的比例尺所表

6、示的意义。这样能充分体现网络课的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线段比例尺。当学生点到天津市政区图时,引导学生观察线段比例尺,动手量一下每一小段是多长,上面写的120表示是什么。在这里要沟通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联系,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便于估计。 找共性。学生们在地图集锦中,浏览了大量的地图,找到了每幅图的比例尺,这样通过大量的信息,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例尺的前项是1。让学生充分的去看,去说,去感知进一步体验比例尺存在的价值和它的意义。求比例尺。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会发现河北省地图上没有比例尺,此时教师提出“请你搜集相应的信息,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学生在网页浏览中找到相关的条件“天津到北京

7、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并测量出这幅图中两地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最后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尝试求出比例尺。学生可能出现一下四种算法:a.5:120=1:24 (没有统一单位) b.120千米=12000000厘米 5:12000000(前项不是1)c.120千米=12000000厘米 d. 120千米=12000000厘米5:12000000= 厘米 5:12000000=1:2400000(比例尺不应加单位)在此老师不急于纠错,而应引导学们自评,互评,小组评让学生分析哪一个正确并找出其余两种答案错误的原因,并强调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统一,并把前项化为1。教师继续提出在浏览的过程

8、中你们还发现什么问题,亚洲地图上也没有比例尺,你们能不能自己找到合适的信息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呢?(目的是巩固如何求比例尺)。这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运用网络教学,呈现给学生各式各样的地图,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不仅巩固了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的方法,还实现了学科的整合。5交通新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我选择了与我的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问题来巩固新知,求比例尺。水上小学主校在苍穹道上,距水上公园东路300米处,量出图上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6见多识广你们见过这样的比例尺吗?(出现一张精密机器的零件图,图上比例尺为500:1)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画在图纸上。7课堂小结: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喜不喜欢上网络课。8.布置作业:继续搜集与比例尺有关的知识和同学们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