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课时1常村镇实验学校陈幸.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028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海课时1常村镇实验学校陈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看海课时1常村镇实验学校陈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看海课时1常村镇实验学校陈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海课时1常村镇实验学校陈幸.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看海教材简析看海是一篇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幻无穷。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教具准备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 情感朗读法 指导点拨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

2、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教师: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想象一下大海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感受大海的美。)导入: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二 、紧扣“看”,引导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2、强调题目中的动词“看”,再读一读题目。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围绕“看”字,你的脑子中蹦出

3、了那些小问号呢?4、学生反馈,教师归纳。(1)什么时间看?站在什么地方看?(2)看到了怎样的景象?(3)看了大海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三、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语句。(3)用“ ”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间、澎湃()、潮汐()的读音。理解“照耀”和“前赴后继”,并造句。3、师: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

4、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4、师: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 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作者看海的时间和角度,还跟着作者一起领略了海的美丽景色。下节课,我们再随着作者的步伐,继续去看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