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710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康复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脑卒中康复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脑卒中康复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卒中康复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康复概述.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康复概述,常州中医院康复医学科 陈伟峰,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概述,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 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500740/10万,死亡率约50100/10万,致残率约86.5% 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脑出血占20% 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使得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均有明显提高。,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定义,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 CVA)又称脑卒中(stroke) 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hemiplegia)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脑血

2、管意外后康复,4,脑部解剖,大脑:灰质+白质 基底节区:基底节(豆状核、尾状核、带状核、杏仁核) 内囊(丘脑、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 前肢:额桥束 膝部:皮质核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从前向后:上肢-下肢) 丘脑-皮质感觉传导束 听、视觉神经传导通路 小脑、脑干,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脑解剖生理,锥体束(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 人体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由其它运动协调控制、肌张力 调节有关的下行纤维束、网状结构组成) 人体的肌张力和各种反射调节,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脑的功能,大脑(左、右半球): 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对侧倒置人体) 感觉中枢中央后回(对侧倒置人体) 言语中枢(

3、位于优势半球): 运动性言语中枢(额下后回) 感觉性言语中枢(颞上后回) 听觉中枢:颞叶 视觉中枢:枕叶 内脏功能:岛叶和边缘叶,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脑的功能,小脑:平衡功能 肢体同侧共济协同 参与肌张力维持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颅神经中枢 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束经路 呼吸、血管中枢 网状结构,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脑血管,颈内动脉(占4/5血流)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椎-基底动脉(占1/5血流) 大脑后动脉 小脑动脉 脑干分支,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脑血液分布,脑重:13001500g,占体重的2.53% 葡+氧/24h,占全身总耗氧量的1/6和1/5 脑血流量:750100

4、0 ml/分 Willis环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主要供应基底节区,是好发的出血部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1,常见病因,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损伤、畸形) 心脏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房颤)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它栓子的脱落,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2,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年龄、超重、吸烟、避孕药。 饮酒、水的硬度、季节、人种、运动、饮 食、个性。 年龄是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可避 免的危险因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3,发病诱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 过度疲劳 用力过猛 用力屏气 温度骤变 生活节律无规则 饮食不当、无节制,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4,临床分类,缺血性

5、卒中(ischemic stroke)是由脑血管阻塞所致 脑血管痉挛引起短时间内脑供血障碍,在24h内症状得到缓解,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脑血管阻塞,称为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从脑部血管以外部位脱落的栓子顺血流阻塞了脑部的血管,称为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由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受压所致 出血破入脑实质为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5,脑血管

6、意外后康复,16,病理变化,脑血管意外后由于局部脑血供障碍和脑组织受压,病灶中心出现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 小病灶出现疤痕机化和多个不规则小腔隙 大病灶可以发展为囊腔 坏死部位局灶小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会加重病情 出血的血块会逐渐被吸收 采用SPECT 检查发现病灶中心周围有一个低密度区域,称半暗区(isochemic penumbia),它是由于局部脑组织水肿所致,该部位脑细胞结构尚保持完整,只是细胞电活动消失,及时治疗其功能可以恢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7,主要生理变化,不同部位脑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 (等级理论) 锥体束功能破坏随意运动功能丧失,出现偏瘫 锥体外系功能破坏肌张力异常、平衡

7、和协调运动能力失常 低位中枢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控制,低位中枢兴奋性增加,已被抑制的一些原始反射释放,原来的反射活动亢进,夸张出现、粗大运动模式 中枢运动控制障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8,脑卒中后主要康复问题,中枢运动控制障碍 感觉障碍(偏盲、本体感觉异常等) 脑高级功能障碍(交流、认知、心理) 常见并发症 继发性运动障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9,脑卒中运动控制障碍的特点,中枢损伤后瘫痪(偏瘫、吞咽障碍等) 运动不随意控制(粗大运动模式) 反射异常 肌张力障碍(痉挛) 平衡障碍 共济失调 姿势、步态异常(偏瘫步态等) 继发运动障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0,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1,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

8、障碍,失认症 失用症 失语症(失读症、失写症) 偏侧忽略症 体象障碍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 智力障碍 脑卒中患者3 个月时认知损害的发生率可达30%。,21,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2,常见继发性运动障碍,肌挛缩 关节活动障碍(肩、踝)和过度(半脱位) 废用、误用、过用综合症 耐力减退(活动耐受不良) 二次损伤(肌肉拉伤) 足下垂、内翻,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3,常见并发症,-吞咽问题(吞咽困难) -皮肤损伤 -DVT风险 -直肠和膀胱功能障碍 -营养不良 -疼痛(肩痛、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R

9、SDs) -肢体肿胀 -骨质疏松,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4,脑卒中的干预,临床干预 康复干预 目标 控制病情发展 防治并发症 挽救生命 改善功能 观察指标 体征、生化、影像学指标 各项功能量表与检查 患者角色 被动参与,顺从 主动参与,互动 治疗目的 祛除病因,对症处理 解决康复问题 干预内容 药物、介入、手术 理疗、运动、作业 言语、心理、支具 干预时间 发病后急性期 生命体征稳定48h,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5,脑损伤后功能为什么能提高? 脑功能重塑理论!,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6,急性期脑功能恢复机理解释 水肿消散,血管通透性改善, 血管再通,侧枝循环建立,血流恢复正常; 特定区域(半暗区)功

10、能的恢复,包括附近潜在存活细胞的功能恢复; 早期治疗可以缩小坏死范围;,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7,机能联接不良(休克)解除 失神经超敏感 (denervation supersensitivity) 基因表达(热休克蛋白) 对受损脑组织的保护 神经菅养因子.神经节甘脂(施捷因).自由基清除剂.一氧化氮(NO)等 剩余学说(redandancy theory),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8,神经功能重塑的主要机制(长期),神经再生和发芽 神经细胞再生和移植 脑功能的代偿 突触的可塑性 神经元的代偿性修复,Engert & Banhoeffer(1999)年报告在诱发LTP同时,发现海马CAI锥体细胞树突

11、处长出了新棘突,MCI治疗前后FMRI观察,脑血管意外后康复,29,与脑可塑性有关的因素,功能重组,实践,系统内重组,系统间重组,外部促进的因素,轴突侧枝长芽 失神经过敏 潜伏通路和轴突的启用 离子通道的改变 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 低级或高级部分的代偿 神经营养因子和某些基因的作用,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 不同系统的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 由不同系统产生的行为代偿,外部给予的神经营养因子、药物 功能恢复训练 基因治疗、神经移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0,影响可塑性的因素,药物作用 环境效应 电磁场的作用 年龄的影响 康复训练的影响 康复训练在促进脑血管病功能恢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减少继发性残疾

12、,在残疾-残损-残障三个层次上提高患者的功能。,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1,康复训练促进脑重塑的可能机制,增强梗死侧皮质的输入刺激从而维持、调节皮质对外周的最高中枢功能 通过刺激相应皮质促进其代偿损失的功能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促进梗死灶内及周边的神经细胞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联系或启用潜伏状态的突触而重建新的突触联系 促进梗死灶周围的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的增殖,从而加快病灶的修复及提高正常组织的代偿作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2,脑卒中功能障碍康复评估,结构决定功能 损伤的部位、大小决定预后,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3,脑卒中三个层面的康复评定,损伤评定:运动、言语、认知、吞咽功能

13、活动受限评定:日常生活评定、功能活动能力 参与受限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评定、环境评定,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4,损伤功能障碍评估,运动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 认知障碍 情绪障碍 言语和语言障碍 吞咽障碍 大小便障碍 心肺功能障碍 ,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5,卒中严重程度评定 (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用于指导急性卒中治疗的决策,其信度和效度均很高。 可根据NIHSS严重程度和可能的转归对患者进行分层: 16分预示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可能性很大 6 分则预示恢复良好 包括:意识水平、视野、眼球和面部运动、上下肢体运动、共济、感觉、言语、构音、认知忽略11项,

14、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6,认知功能评定,建议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推荐,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7,情绪障碍评定,所有脑卒中患者均应注意卒中后情绪障碍,在患者的全面评价中应涵盖心理史,包括患者病前性格特点、心理疾病、病前社会地位及相关社会支持情况(级推荐)。 建议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doc 抑郁量表(HAMD)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筛查(级推荐),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推荐

15、,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8,言语评定,建议由言语治疗师对存在交流障碍的脑卒中 患者从听、说、读、写、复述等几个方面进 行评价,对语音和语义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 性的治疗(级推荐,C级证据)。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推荐,脑血管意外后康复,39,ADL评定,Barthel指数评价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均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简单,信度高,灵敏度也高,可以用来评价治疗前后的功能状况,预测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预后,推荐广泛应用(级推荐,A级证据)。 功能独立性测量、Frenchay活动指数、功能活动性问卷评定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推荐应用于临床ADL评估(级推荐,A级证据)。 生活质

16、量评估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推荐,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0,脑卒中康复医疗的主要内容,预防、认识和处理脑卒中时的各种神经功能缺损和医学的合并症、并发症, 避免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 改善或者代偿功能障碍; 使患者最大程度的生活独立; 使患者和家庭成员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程度地适应; 通过社会的参与预防继发性残疾; 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脑卒中和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再发;,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1,早期康复医疗评估与治疗,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意识水平和认知状态 运动能力 移动能力 ADL能力 言语功能 吞咽功能 直肠和膀胱功能 皮肤评价和压疮风险 内科合并症 下肢深静脉血

17、栓形成的风险 以前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 对家属和看护者的情绪支持,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2,脑卒中康复团队模式,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3,脑卒中康复目的,预防残疾的发生和改善运动、言语交流、认知以及其他受损的功能(身体水平上)。 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活动水平上)。 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再适应,以恢复其自立的能力、社会的活动和人际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脑卒中有关的生活质量(参与水平上)。,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4,44,脑卒中康复对象,脑卒中康复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不需要康复就可以自然恢复者 (2)只有经过正确康复医疗才能得到满意恢复者 (3)无论哪一类康复

18、都不会有满意恢复者 只有第二类患者才具有在急性和亚急性的医疗机构中接受正规程序化康复医疗的指征。,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5,脑卒中康复适应证,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 认知功能可满足完成其学习活动的需要 可以和治疗师完成交流性活动 有维持主动性康复治疗性活动最基本的体力。,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6,康复治疗时机和强度,国内指南推荐意见 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级推荐)。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级推荐,B级证据)。,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7,脑卒中康复管理模式,多学科、多

19、部门的合作-卒中单元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和脑卒中的康复流程 公众健康教育 引自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8,一级康复: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二级康复: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49,急诊医院神经内科,医院康复科 专科康复医院,临床常规处理,完成各方面功能的训练,具备康复治疗功能,二级康复 三级康复,社区或家庭居所,指导,一级康复,社区康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0,脑卒中的一级康复早期康复,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

20、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急性期治疗规范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提出的治疗指南进行。 在急性期最重要的是预防再发脑卒中和并发症,鼓励患者重新开始自理活动,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精神支持。 初期评定应包括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对并发症的评价和预防,以及对功能残疾的评价。,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1,康复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2,初期评价,病情的基础评价: 患者病情的基础评价包括卒中危险因素评价、并发症评价、意识和认知功能评价、

21、吞咽功能评价、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危险性评价和情绪评价等。对并发症的评价和预防包括是否存在吞咽呼吸障碍、营养不良和脱水、皮肤破溃、深静脉血栓、尿便障碍,是否有疼痛、骨质疏松、癫痫发作,以及预防摔倒。,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3,初期评价,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 功能障碍评价:交流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感觉功能和情绪; 个人能力评价: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ADL); 环境支持度评价:家庭、看护者和社区的支持度;,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4,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

22、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 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 和自理 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5,发病后 14天以内: 良肢位摆放, 关节被动活动, 早期床边坐位保持, 坐位平衡训练。,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6,一期涉及的相关治疗,用药 运动疗法 理疗 主要并发症的处理,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7,药物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及安全性,审视药物的有利作用 一些研究 -样本量少 -入选标准狭窄 -截然不同的症状(运动功能) 某些药物(如安非他命

23、、吡拉西坦),对于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安全性仍然是个问题 某些药物(如哌甲酯、安非他命)仅适用于少数患者 多巴胺类药物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有望成为候选药物(SSRI:出血危险?) 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缺乏权威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8,常用运动疗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床上医疗体操 坐位平衡训练 器械活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59,2004年日本指南中认为使用Bobath技术治疗从30min增加到60min,经过6周及6个月的观察,其粗大运动、平衡能力在各组患者之间并没有区别(证报水平为Ab),而训

24、练时增加1.5倍,对部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髙有较大效果(证据水平为Ab)。,国外指南神经发育疗法推荐 (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NDT),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0,2003年及2005年美国指南认为:对于肌力弱的患者,建议在急性期便开始进行肌力训练,但证据水平较低。 当肌力较弱时,电刺激、肌肉再学习、生物反馈、想象性训练等措施有可能增加肌力;,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1,理疗,神经电刺激(神经网络治疗、功能性电刺激) 小脑顶核电刺激 体外反博治疗 脉管仪治疗 肌电生物反馈 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2,意识障碍的促醒,临床处理:药物、手术、介入 康复治疗:

25、高压氧治疗 皮肤感觉促进技术 本体感觉刺激技术(坐位、直立床等) 特殊感觉刺激(声音、视觉输入) 功能电刺激治疗 针灸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3,从听、说、读、写、复述等方面评价,对语音和语义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级推荐,C级证据)。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级推荐,A级证据);运动性失语可以集中强制性语言训练 (级推荐,B级证据)。 构音障碍可以采用生物反馈和扩音器提高语音和改变强度,或采用代偿方式(级推荐,C级证据)。 严重构音障碍可以采用增强和代偿性交流系统,来提高和改善交流能力(级推荐,C级证据)。,语言和交流障碍的康复推荐意见,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4,吞咽障碍的

26、处理,临床处理:鼻饲管、胃造瘘、静脉给养 康复治疗: 冰刺激咽部 吞咽电刺激 口舌部肌群力量、协调训练 辅助呼吸训练 进食量、体位、速度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5,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常规进行膀胱功能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 (级推荐,B级证据)。 使用弗雷氏尿管超过 48小时将增加尿道感染的危险性,建议尽早拔除(级推荐,B级证据);如果仍需使用,推荐使用有抗菌作用的导尿管如银合金涂层导尿管,而且也应尽早拔除(级推荐,B级证据)。 建议为尿便障碍的患者制定和执行膀胱、肠道训练计划(级推荐,C级证据)。,尿便障碍的康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6,1、床上体位:病人的仰卧睡姿 2、皮肤护理 3、患侧护理

27、4、关节活动保持 5、床上翻身 6、管子的处理(鼻饲管、气管插管、导尿管) 7、协助治疗师治疗 8、防止二次损伤 9、ADL,早期康复护理技术的应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7,一级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加强对患侧肢体关节的保护,防止关节的损伤 在各项康复训练中防止屏气 要求患者加强对患侧肢体的注意 运动量的控制: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应在治疗前后注意脉搏、血压的变化,一般心率不超过120次/min(增加不超过20),收缩压升高不宜超过2.75.2kPa(200mmHg),必要时配合心电监护 尽量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师的治疗 注意床上体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8,脑卒中的二级康复脑

28、卒中恢复期的康复,一般在康复中心和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进行。 由康复医生采集病史,对患者进行全身查体和功能评价,在运动、感觉、交流、认知、ADL及社会支持度等方面进行筛查。 根据患者的筛查结果,决定康复小组的成员。康复小组成员应当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 小组成员分别对患者进一步检查,确定其障碍的性质和程度。 康复小组召开评定会,综合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开始实施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69,二期涉及的相关治疗,痉挛期的康复处理 恢复期的康复处理,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0,痉挛阶段主要康复问题,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反射异常 平衡障碍 关节活动受限 疼痛,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1,治

29、疗目标,进一步平衡肌张力,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 促进更多分离运动的出现 加强对患侧肢体活动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 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2,肌痉挛状态的处理顺序 手术切断肌肉 泵或椎管内用药 直肠电刺激 神经阻滞(肉毒杆菌毒素) 口服药(肌松剂) 夹板支具、理疗(电刺激、振动、反馈) 牵伸技术、被动活动、神经肌肉促进、去除诱因,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3,国内卒中康复指南对痉挛防治推荐意见,阶梯式:开始采用保守的疗法,逐渐过渡到侵入式疗法(级推荐,B级证据)。 首选无创治疗:如抗痉挛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的牵拉和伸展、夹板疗法等治

30、疗方法(级推荐,B级证据)。 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不好,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痉挛药物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治疗(级推荐,B级证据)。 对局部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的患者,建议使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以缓解痉挛(级推荐,A级证据)。 对以下肢为主的难治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鞘内注射巴氯芬(级推荐,B级证据),或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背根入口区破坏等(级推荐, C级证据)。,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4,疼痛的治疗措施,临床处理:用药、手术、注射 康复治疗: 理疗(TENS、激光、红外线、超声、磁疗、冰疗等) 反馈放松疗法 牵伸治疗(牵引与松动) 制

31、动与保护(支具和护具的应用) 封闭治疗 针灸与按摩,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5,痉挛治疗的注意事项,在完成各项训练中要注意保持躯干的正确姿势和头的中立位,必要时可借助镜子的反馈作用提醒患者 动作的完成要规范,不断矫正异常动作 在进行关节肌肉的挤压牵张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关节、肌肉、韧带的损伤 训练中一旦出现肌痉挛,应及时控制 避免过度用力活动,强度由中到大,动作难度由简单到复杂 在训练中强调患者主动配合和主动活动,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 训练中加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进行指导 要把患侧看成一个整体,训练中要全盘考虑,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6,恢复阶段的主要康复问题,肌力减退 上肢精细协调运动能力减退

32、 下肢步行功能障碍 平衡障碍 耐力减退,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7,恢复阶段康复目标,加强肢体精细、稳定、协调性运动 改善步态,恢复实际步行能力 逐渐恢复ADL能力,达到生活自理 加强肢体的肌力,提高身体的耐力 改善肢体运动控制:肢体活动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实用性,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8,脑血管意外后康复,79,MRP技术和Bobath技术相比较,接受MRP技术的患者比接受Bobath技术的患者住院时间短,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的改善较大(证据水平为Ib). Langhammer等对61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也发现脑卒中急性期MRP技术更优于Bobath技术,尤其是对于女性患者,在

33、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改善更明显。,神经发育技术的应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0,肌力训练,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损害。 但是在诱发运动功能治疗中经常因过分强调痉挛的控制而忽视了肌肉无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肌力与步行速度是相关的。此外,入院时下肢肌力是出院时功能的一个预测指标,并与老年人摔倒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因此建议肌力弱的患者即使合并痉挛也应进行肌力强化训练(证据水平为),但前提需要对痉挛采用物理疗法或药物等加以控制。,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1,1.3躯体功能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2,上肢训练,2004年伦敦指南强烈推荐对于轻度上肢功能障碍可使用髙强度训练方法(推荐强度为A),而对于脑卒中后6个

34、月的患者,可进行机器人辅助训练改善上肢功能(推荐强度为A) ; 2005年澳大利亚指南则推荐上肢功能训练使用的方法有:强制性运动疗法、生物反馈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和机器人辅助的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3,2004年日本指南建议在通常的训练中可以使用功能性电刺激以增强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推荐强度为B); 2003年及2005年美国指南推荐轻、中度步行障碍的患者减重平板训练可作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辅助治疗方法(推荐强度为B)。 为了改善步行能力,特别建议增加下肢的站起-坐下训练和步行训练强度(推荐强度为A)。,下肢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4,平衡训练,2006年渥太华指南强烈推荐脑卒中急性后期及

35、恢复期进行平衡训练,其推荐方法有:测力平台配合听觉反馈的平衡训练(由坐到站)、听觉反馈支持训练、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及平台训练(推荐强度为A)。但指南不推荐对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脑卒中患者通过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来改善闭目时姿势的摇摆或坐位平衡。 2008年EBRSR指南同样推荐脑卒中后进行平衡训练(推荐强度为A),但无充分证据支持哪一种训练方法更有效。,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5,2003年美国指南推荐的有氧训练运动处方为:运动形式包括步行、跑步机、功率自行车等,运动强度为40%-70%的最大耗氧量或心率储备量、5080%的最大心率或自觉运动强度分级(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

36、RPE) 11 -14级,频率为每周37次,持续性训练则每次2060min,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前几周推荐间歇性训练。,有氧训练,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6,任务导向性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approach),学者Carr和Shepherd于1987年将此定义为以目标为导向的功能行为的运动控制训练。传统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是以反射或分级运动控制为理论基础,而现代的任务导向方法是围绕着有意义的和功能性的活动进行训练,而不是单纯训练运动的模式.,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7,感觉障碍的处理,感觉障碍患者可采用特定感觉训练和感觉关联性训练以提高其触觉和肌肉运动知觉等感觉能力

37、(级推荐,B级证据)。 采用经皮电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能提高感觉障碍患者的感觉功能(级推荐,B级证据)。,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8,非药物治疗 Cicerone等综述相关研究,肯定了在脑卒中的急性期及恢复期认知功能再训练的效果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能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药物中获益,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其效果。 药物治疗 研究表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改善认知功能和全脑功能。 系统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还发现,尼莫地平能改善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减少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认知障碍的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89,情绪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治疗, “五朵金花”,分别是

38、:氟西汀(百优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左洛复)、氟伏沙明(兰释)以及西酞普兰(喜普妙)。艾司西酞普兰(来士普)被喻为“第六朵金花” 心理治疗 社会支持,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0,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可以在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疗法(级推荐)。 针灸在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期能加速肢体的恢复过程,提高运动功能(级推荐,B级证据);对肢体痉挛严重的患者建议给予按摩治疗,以恢复疲劳,缓解肌张力(级推荐,C级证据)。 建议对延髓麻痹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级推荐,B级证据)。,中医在脑卒中后康复中的应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1,恢复阶段注意事项,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训练量由少到多,训练难度由简

39、单到复杂 把步行、上下楼等高难度动作进行分解,开始就注意输入正确的动作模式 作业治疗和ADL训练强调用患肢完成 将肌力训练与作业治疗和ADL训练相结合,让患者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肌力 注意对患肢保护,防止继发性损伤,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2,脑卒中的三级康复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康复后,如果可以进行社区生活,就可以考虑让患者出院。 康复医生应当准备一份患者诊治经过的总结,明确出院后的康复治疗计划。 社区康复医生在二级康复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居住环境制定康复计划并负责实施训练。 如果患者功能恢复达到平台期,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宣教,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常规的锻炼以维持功能。 如果患

40、者功能仍有改善的空间,建议重新评价患者的功能,制订新的康复计划并继续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3,根据患者居住环境制定康复计划并负责实施训练;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宣教。,脑卒中的三级康复,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4,卒中后遗症: 如果在年以上肢体功能仍得不到完全恢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出现肢体的废用。,关于社区康复的处理,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5,主要康复问题,误用综合征 上肢运动控制障碍 下肢步行困难 各种并发症、伴发症 ADL不能自理,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6,三级康复目标,巩固二级康复效果 积极调动非受累侧肢体的代偿功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41、; 防治偏瘫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防止继发性残损(痛肩、肩半脱位、足下垂等),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7,社区康复方法,强化作业治疗 家庭ADL练习 实用步行能力训练 高级医疗体操 辅助具训练 居室改造和环境适应,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8,脑卒中社区康复内容 (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99,续上表,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0,社区康复的特点,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治疗场所; 治疗设备简易、易操作、低成本、广覆盖; 技术实用:以徒手操作、指导为主(体操、手法、ADL等);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康复对象主动参与为主; 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1,社区康复注意事项,患侧肢体

42、功能虽不能恢复,但仍要注意加强该侧肢体的被动活动,防止关节、肌腱、韧带挛缩造成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尽量发挥患手的辅助功能 注意患侧肢体的保护,防止进一步损伤 充分利用矫形器、辅助具、保护具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 注意完成动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2,脑卒中康复的预后,50%左右恢复独立步行 30%左右恢复辅助下的步行 真正完全丧失运动功能,不得不完全依靠他人被动护理的疑难、重症、复杂的患者一般也只有10%20%左右,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3,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部位:内囊后肢影响最大,内囊后肢引发的偏瘫最难恢复 大小:脑损伤体积的大小表明神经系统破坏的程度 性质:根据运动功能

43、恢复的困难程度 梗死出血栓塞。 医学处理的及时程度和正确与否 康复处理是否及时和正确,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4,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影响因素,严重的言语交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情感功能障碍 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 患者的体力活动耐受能力 肢体软瘫的时间 偏瘫患者家庭的积极参与和社会的支持,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5,脑卒中三级康复结局,第一层面的康复:最大程度恢复偏瘫肢体功能为实用功能; 第二层面的康复:改善偏瘫部分功能为辅助功能(借助辅助具); 第三层面的康复:瘫痪功能无法改善下的替代(上肢健侧、下肢轮椅) 最终提高活动能力!,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6,病例交流,患者1 周琴华,女,64岁,201

44、4年09月09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左侧放射冠区部分为急性梗塞。 入院:神清,右鼻唇沟略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0级,右股四头肌肌力3级,右股三头肌肌力3-级,右踝背伸、踇趾伸、屈肌腱肌力3级,右上肢肌张力Ashworth痉挛评定 II级,右下肢肌张力Ashworth痉挛评定 I级,左侧上、下肢肌力级,肌张力正常。右肱二头肌腱反射,右肱三头肌腱反射、右桡骨膜反射亢进,右侧霍夫曼征(+),左上肢腱反射正常,左侧霍夫曼征(-),右膝腱反射、右跟腱反射亢进,左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双巴彬斯基征(+),右下肢踝震挛、髌震挛(+),右侧肢体偏身痛觉减退。,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

45、07,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8,患者2:黄来娣,女,79岁,2014年09月27日头颅CT示:脑干右侧急性脑梗塞,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丘脑、脑干多发缺血腔隙灶。 入院:神清,左鼻唇沟略浅,伸舌左偏,左侧肢体肌力:肱二头肌 1级、肱三头肌 1级、髂腰肌 3-级、股四头肌3级、小腿三头肌3级;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I、手屈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肱二头肌腱反射,左肱三头肌腱反射、左桡骨膜反射亢进,左侧霍夫曼征(+),右上肢腱反射正常,右侧霍夫曼征(-),左膝腱反射、左跟腱反射亢进,右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左巴彬斯基征(+),左下肢踝震挛、髌震挛(+),左侧肢体偏身痛觉减退,右侧肢体皮肤感觉正常。Brunnstrom分级:上肢III、手III、下肢III;坐位平衡:二级;站立平衡:一级;Fugl-Meyer平衡功能测定:III 0分、IV 0分;ADL评分:15分;洼田饮水试验:V级。,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09,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10,脑血管意外后康复,11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