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体感染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7937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旋体感染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螺旋体感染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螺旋体感染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螺旋体感染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旋体感染1.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螺旋体感染,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 李玉香,何谓螺旋体 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群细长而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 单细胞微生物 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与细菌结构相似 自然界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种类很多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螺旋体有3属 疏螺旋体:回归热、莱姆病 密螺旋体:梅毒、雅司、品他 钩端螺旋体,病原性螺旋体的特性,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概 述,钩体病 致病性螺旋体 自然疫源性疾病 呈世界性流行 主要传染源 鼠 猪 临床 特点 早期钩体败血症 中期各器官损害及功能紊乱 后期各种变态反应性后发症,病原学,形态:细长丝状,圆柱状,有1218个螺旋,长620um,宽

2、0.10.2um,一端或两端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运动活泼、有较强的穿透力 染色:G-阴性,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病原学,结构 含兔血清的培养基最适温度2830,pH7.27.5,接种后34天开始繁殖。 抵抗力:对潮湿抵抗力强,对干燥、热(5610分,60 10秒)和一般消毒剂敏感,丝轴,体菌,膜外,胞壁、胞浆膜、胞浆内容物,运动器官,菌体最外层、外膜抗体,(核质、核糖体),支持结构,病 原 学,分型:全世界有23群269型。 国内证实有19群74型。 常见的有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犬群、流感伤寒群、澳洲群、秋季热群等。 雨水洪水型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 稻

3、田型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流行病学,储存宿主:广泛, 有80多种动物,其中鼠、猪最重要。 黄疸出血群 野生鼠类。 波摩那群 猪、鼠。 犬群 犬、猪、牛等,毒力低,致病较轻。 传染源: 鼠类 、猪 黑线姬鼠:稻田型 猪:雨水洪水型 犬: 雨水洪水型,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黄疸出血群,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鼠尿污染、暴雨积水、洪水淹没) 直接接触传播 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 经消化道、呼吸黏膜传播 母婴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病特征 地区分布:广泛、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多,我国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季节分布:夏秋季(6-10月) 年龄分布:青壮年为主 职业

4、分布:农民、牧民、屠宰工人、下水道工人,钩体病主要流行类型及其特点,稻田型 雨水型 洪水型 主要传染源 鼠类 猪和犬 猪 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 波摩那群 波摩那群 传播因素 鼠尿污染 暴雨积水 洪水淹没 感染因素 稻田水塘 地势低洼 洪水泛滥区 村落 发病情况 较集中 分散 较集中 国内地区 南方水稻区 北方和南方 北方和南方 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流感伤寒型 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脑膜脑炎型 肺出血型,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1内毒素样物质(ELS) :引起发热和坏死。 2溶血素 :类似磷脂酶,能使细胞膜溶解。 3细胞毒性因子(CTF) :致细胞病变作用。 4

5、.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有毒脂类和某些酶类。如脂酶、脱氢酶等。,发病机制,钩体 破损或正常的皮肤、粘膜 人体 淋巴管 微血管 血流(钩体败血症)早期或流感伤寒型 繁殖 钩体败血症(多数) 钩体败血症+较重的内 脏损害(少数),病情轻重与钩体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钩端螺旋体 皮肤、粘膜 血流(钩体败血症)早期或流感伤寒型 内脏 肺 肺出血型 肝 黄疸出血型 肾 肾衰竭型 脑与脑膜 脑膜脑炎型 免疫病理损伤 后发症,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鼠和猪,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经胎盘垂直传播,临床表现,疾病特点,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

6、浅淋巴结肿大,病理解剖,基本病变 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型损伤。 特点: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 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性。 肺 肝 肾 脑膜、脑 肌肉,病理解剖,肺:常见病变为肺出血,肺、支气管腔及肺泡弥漫性点、片状出血,炎症表现不明显。严重者肺呈肝样病变。 肝:变性肿胀,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管有胆汁淤积,肝窦、肝间质、毛细血管内可见钩体。 肾:肾间质水肿,肾小管退行性变,严重者可出现缺血性肾小管坏死等间质性肾炎改变。 脑、脑膜:血管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表现脑膜炎和脑炎。 肌肉:骨骼肌尤其是腓肠肌出血、肿胀及横纹消失。,临床表现,潜伏期714天 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 黄疸出血型

7、肺出血型 肾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 ) 发热 头痛 肌痛 乏力 结膜充血 腓肠肌疼痛(压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疼痛 其他,肺出血型 败血症后34天 轻度肺出血型:咳嗽、痰中带血、少量湿罗音。X线散在小片状阴影 肺弥漫性出血型:广泛性肺微血管出血 先兆期:面色苍白,气促、心慌、R和P加快、散在湿罗音。X线散在点片影 出血期:面色青灰,极度烦躁、气促发绀、咳血,PR更快、满肺湿罗音。线肺部阴影融和成片 垂危期: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极度紫绀、大量咳血,口鼻涌血,窒息死亡。,肺弥漫性出血的发生因素: 1、病原体的毒力强,主要为黄疸出血群。 2、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如初入疫区者,未接

8、种疫苗者。 3、 病后未休息而参加劳动者或未及时治疗。 4、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治疗后发生加重反应。,临床表现,黄疸出血型:此型原称外耳病(Weils disease) 病程48日后出现黄疸、出血和肾损害。 1肝损害:食欲下降、恶心、黄疸和肝功能损伤。 2出血:常见鼻出血,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咳血、尿血、呕血等 3肾脏损害:此型肾损伤最突出。肾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70)。,临床表现,肾衰型 常与黄疸出血型合并出现,单独者少。 脑膜脑炎型: 头痛,烦躁,颈强等脑膜炎表现; 嗜睡、神志不清、谵妄、抽搐、昏迷等脑炎表现。脑脊液蛋白增加,WBC在500106左右,以淋巴细胞为主。,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期

9、),概念:少数患者退热后,于恢复期可再次出现发热等症状和体征。其原因为机体感染钩体后诱发的变态反应 病后16周 后发热:热退15天后再次发热。 反应性脑膜炎:脑膜炎症状体征,但钩体培养阴性。 眼的后发症:多发生于波摩那群钩体感染,热退1周1月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5个月出现,脑缺血引起渐进性瘫痪(可恢复),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正常或轻度升高。 尿常规:Pr、WBC、RBC及管型。 生化检查:肝功异常、脑脊液:透明, WBC:50500X106/L,单核为主,蛋白轻度高。,实验室检查,病原体检测 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

10、激者取脑脊液 直接镜检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 阳性标本在2周内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镜 检查有则用已知诊断血清鉴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 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 动物接种 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分子生物学方法,血清学诊断,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以乳胶 (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作为指示物,诊断,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地区 流行季节 易感者在近期(20日内)疫水接触史 临床表现 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 三体征:眼红

11、、腿痛、淋巴结肿大 并发肺出血、黄疸、肾损害或脑膜脑炎 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者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单纯型:流感、伤寒、G-杆菌败血症、金 葡菌败血症 肺出血型:大叶性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黄疸出血型:EHF、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 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溶贫 肾衰型:EHF、急性肾小球肾炎 脑膜脑炎型:病脑、结脑,治 疗,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G 赫氏反应: 部分钩体病病人应用青G治疗后发生的加重反应。 原因 抗生素所致螺旋体大量裂解,释放毒素 时间 首剂青霉素后24(0.56)小时 症状 寒战、高热,心率、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发生休克、少数病人可诱发致命的肺弥漫性

12、出血。 避免方法 开始小剂量,分次给药,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治 疗,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 肺出血型:镇静剂,激素,强心。 黄疸出血型:保肝、降黄、止血等 后发症:对症治疗,必要时加用激素。,预 防,控制传染源 管理好猪、犬 灭田鼠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 预防接种:全菌死疫苗,免疫力保持1年。 口服用药:多西环素0.2,每周1次。,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0岁,重庆郊区农民,因3天来发热就诊。体温39 ,伴乏力、腿软、全身痛,病前一个月在稻田收割水稻。 体检:T39.2,神志清,双眼结膜充血、腹股沟部可触及3个黄豆大淋巴结,表面不充血,有轻触痛,心、肺、腹部检查正常,双下肢腓肠6肌明

13、显触痛。 化验:血WBC8.0109/L,红细胞沉降率35 mm /1h. 提问:本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治疗?主要措施是什么?,莱 姆 病,莱 姆 病(Lyme disease) 又称蜱媒螺旋体病(tick borne spirochetosis) 病原体伯氏包柔螺旋体 主要传播媒介硬蜱 主要传染源啮齿目的小鼠 临床上通常具有慢性游走性红斑,同时伴有心脏、神经、关节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病程长,致残率高。,萊姆病(Lyme disease,LD) 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克州的萊姆镇首次发生此病,当時称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或莱姆关节炎。 1978年确定硬蜱为其传播媒介。 1982

14、年分离出螺旋体。 1984年将其病原体命名为伯氏包柔螺旋体。由此引起的疾病被命名為萊姆病。 萊姆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旅遊传染病的一种,在美国每年有上万名的病例報告,加拿大、前苏联、中国、日本及欧洲等地每年均有病例出现。,病 原 学,病原体为博氏包柔螺旋体 ,属于疏螺旋体属 形态:呈弯曲螺旋状,其长10-40m,宽约0.20.4m,有3-10个螺旋,不规则卷曲,由外膜、胞壁、胞浆,尾端有2-11根鞭毛 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培养特性:在含兔血清的培养基中于3035条件下12h繁殖一代。 对潮湿、低温抵抗力较强,病 原 学,螺旋体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抗原构造:OspA、Osp

15、B、OspC(外膜蛋白) 博氏包柔螺旋体有三种存在形式: 细菌型:对-内酰胺抗生素敏感 球型: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 胞囊型:至今证明其仅对甲硝唑敏感。,形态:疏螺旋体,两端稍尖,运动活泼,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白足鼠,鹿 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致病物质有粘附素等、侵袭力和内毒素。,传 染 源:主要啮齿类动物,白足鼠,鹿,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不同地区鼠类不同 传播途径 携带螺旋体的硬蜱叮咬; 输血 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隐性与显性感染 1:1,5-8%是亚临床感染。,流 行 病 学,流 行 病 学,流行特征 分布广泛

16、,黑龙江、新疆、吉林及河南等省区 人群分布:青壮年居多 与职业关系密切 发病季节全年均可发病,5-9月份多发 病后血中产生抗体,但不具备保护性 可重复感染,吉林省莱姆病流行病学情况,流行地区:吉林、延边、通化、白城地区 蜱:全沟硬蜱、血蜱 带菌动物:鼠27%,牛27%,羊16%,狗22% 马等,发 病 原 理,螺旋体 蜱叮咬 人体 淋巴、血液螺旋体血症 皮肤直接侵犯 形成环形游走性红斑 脂多糖 全身中毒症状 直接侵犯、免疫损伤脑膜炎、脑炎、神经损伤 炎性介质(胶原酶、前列腺素) 关节损伤 免疫损伤 免疫复合物 WBC 释放 胶原酶蛋白酶 T细胞功能低下及IL-2下降 :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有免疫

17、遗传因素如HLA-DR2HLA-DR3和DR4,病 理 改 变,皮肤病变:早期的组织充血,表皮淋巴细胞浸润(生发中心);晚期浆细胞浸润、皮肤静脉扩张和内皮增生 神经系统:进行性脑脊髓炎、轴索性脱髓鞘病变 关节病变:滑膜绒毛肥大,纤维蛋白沉着,囊液中含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其他:心、淋巴结、肝、脾、眼。,临 床 表 现,潜伏期332天 平均9天 典型表现分三期 第一期(局部皮肤损害期) 第二期(播散感染期) 第三期(持续感染期),第一期(局部皮肤损害期),主要临床特征慢性游走红斑ECM 部位:首先在蜱咬处出现耳后、颈部、 腋下、后背、腹部、腹股沟、大腿 时间:蜱咬数日或数周后出现典型ECM 疹型:斑

18、疹或丘疹 ,类圆形充血性皮损 外缘呈红色, 中心部渐趋苍白可水疱坏死,直径540cm 全身中毒症状: 发热、疲劳、头痛、淋巴结肿大、 关节痛、 肌肉痛等 持续一周左右,莱姆病,经330d潜伏期,在叮咬部位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慢性移行性红斑(ECM)。 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第二期(播散感染期),起病26周 神经系统症状(三主征) 脑、脑膜炎 颅神经炎 末梢神经炎 可持续2周3个月 循环系统症状 病后35周 起病急 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 持续数天 自限性,第三期(持续感染期),关节损害为本期特点 多发生于6个月内 部位:大关节 表现:关节肿胀 疼痛 活动受限

19、反复发作的 对称性多关节炎 伴体温升高和中毒症状 滑膜液中可查出螺旋体,实 验 室 检 查,血常规 基本正常 病原学 组织学银染色:皮肤、滑膜、淋巴结、脑脊液 培养分离 :红斑周围皮肤 PCR DNA检测:尿、血、皮肤、脑脊液 血清学 IFA、ELISA:血或脑脊液 特异性IgM、IgG抗体。 Westen blot.:常用于确证实验,诊 断,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 疫区 蜱叮咬史 临床表现 特征性的慢性游走性红斑 神经、心脏 关节受累症状 实验室检查,鉴 别 诊 断 风湿热、多形性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 室验室检查 需与梅毒等其它相鉴别螺旋体,治 疗,病原治疗 原则 早期 有严重心脏神经关节损害者大剂量抗生素 阿莫西林、青霉素、头孢曲松、四环素、红霉素 疗程14-21天 注意赫氏反应(发生率6%) 对症治疗 卧床、补液、解热止痛药、皮质类固醇,莱姆病的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 (美国感染疾病协会和医师联合会制定),预 防,灭鼠,灭蜱 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叮咬 一旦叮咬立即除去 预防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预防性菌苗在临床研究中,加强个人防护,在郊外活动时,着防护长袖衣裤。返家后即检查全身是否有硬蜱叮咬并马上沐浴。 若被叮咬,移出硬蜱,移出时,以镊子小心轻拉出,避免使其口吻部断裂残留于皮表造成感染。 定期使用驱虫剂喷洒居家周围环境。 定期检查并移除宠物身上的硬蜱(特別是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