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8271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0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_案例分析.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刘春颖,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2,请勿在教室内吸烟 上课时间请勿: -请勿接、打电话 -请勿交谈其他事宜 -请勿随意进出教室,谢谢合作,参加培训须知,3,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案例分析,4,一、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方法一: 按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5,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

2、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7,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6、 其他危险、危

3、害因素,8,某化工厂有一批货物需要临时储存在仓库中,该仓库同时储有黄磷和一些木箱,因存放地点狭小,需要挪动仓库中的一些铁架,摆放到另外一个地方。 领导指派电焊工将一铁架割开,在切割过程中,火星溅到木箱上引起木箱着火。 厂消防队的消防员立刻用水枪灭火,为了防止相邻的黄磷发生爆炸,厂领导要求同时对密封的黄磷桶进行喷淋降温。 请指出以上案例中存在的错误做法和正确做法,并说明原因。,案例1:,9,1. 切割属于动火作业,在危险化学品仓库动火,需要办理动火许可证; 并且应该做好现场的清理,将易燃易爆品清理干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等,方可作业。 以上案例中,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也未对现场进行清理,就进行作

4、业,因此导致事故发生。,2.木箱属于易燃品,不能与黄磷同时储存。 从案例中可知,仓库本来空间狭小,不应该再存放其他物品,因为存储的物品之间要求应该留有一定的距离。 正确的做法:发生火灾后,同时对黄磷桶进行喷淋降温。,10,案例2:油罐动火爆炸,问题1:爆炸产生的条件?爆炸分类? 问题2:说说爆炸发生的原因? 问题3:从案例得到什么教训? 问题4: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什么?,11,1、化学爆炸 、物理爆炸、核爆炸;,发生条件: 可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蒸汽,或可燃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气)均匀混合,并且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则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性混合物与点火源相互作用。,2、电焊

5、火花点燃从3号罐溢油管线溢出的可燃气体,火焰回燃到3号油罐,传到2号油罐,燃烧产生巨大压力将2罐顶鼓破。,3、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2、3号罐的清洗工作,及两罐的隔离; 作业前没使用可燃气体报警仪; 临时作业平台 一定高度上作业,搭设脚手架;,12,4:答:禁火区动火作业的“三不动火“是指:(1)没有动火证不动火;(2)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3)监火人不在现场不动火。,13,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04个小时才完全扑灭,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直接原因

6、: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事故发生后,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 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6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击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查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种雷击形式,

7、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案例3: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4,层次事故原因 : 1)黄岛油库库区建设 忽视消防安全要求,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 3)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不严。这次事故发生时,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但装设在油罐顶上的消防设施由于平时没有检查维护而不能使用,贻误战机。 4) 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问题1:防雷装置有哪些?129页 问题2:建筑物防雷措施?128页,15,案例4:触电事故,某日,小王在车间工作,突然室内的灯泡熄灭了。小王认为是灯泡坏了,就踩着一张铁制的高凳去换灯泡。 在换灯泡的过程中,

8、小王不小心碰到了灯口的金属部位而触电。 旁边的小李发现后及时切断了灯泡开关,小王则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小李连忙过来查看,发现小王头部受伤流血,人事不醒,头部流血不多。 请问应该如何对小王进行现场急救?并简要说明此案例中当事人有哪些不正确的做法。,16,答:现场急救: 检查小王有无脉搏和呼吸,如无脉搏,则应马上进行心脏按摩;如无呼吸,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如脉搏和呼吸全无,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则应同时进行。 在其脉搏和呼吸恢复后,再对头部伤口进行包扎等处理。在此期间应呼叫车间内其他人员,打急救电话,并向上级汇报。 不正确的做法有: 1.更换灯泡的工作应让电工进行。 2.电工作业时不应踩铁制高凳,应使用

9、木制高凳,以减少触电的危险。 3.没有切断灯泡电源。更换灯泡前,应切断灯泡电源,并应用验电笔检测灯口是否带电。 4.身体接触灯口带电部位导致触电。应注意不能接触灯口的金属部位。,17,案例5:,某气体公司经销点驾驶员杨某和押运员李某,送乙炔瓶到 用户仓库卸货。 在李某采用开启瓶阀放气方法检查气体压力时,正在仓库 门口不足3米处磨光机作业产生的火星引燃放出的乙炔气,导致 火焰迅速喷出10多米外。 李某腰部以上及手背衣服着火燃烧,在急忙脱衣过程中, 又伤及脸部和头发。经现场扑救灭火,乙炔瓶未受损,但李某身 上多处被烧伤。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案例当事人李某有那些不正确的做法; 2、 用户单

10、位作业人员有那些不正确的做法; 3、 事故发生后,李某对自身衣服着火的处理是否得当。,18,答: 1、押运员李某违规检查乙炔瓶,擅自在用户单位仓库门口开启乙炔瓶阀放气,造成乙炔气外漏,导致现场存在易燃气源。 2、用户单位作业人员违规交叉作业,在工业气体仓库门口近距离进行磨光机作业,且无防护措施而产生火星,导致现场具备点火条件。 3、当事人李某对着火衣服处理不当,造成伤害进一步扩大。,19,事故案例:1989年8月29日,辽宁省本溪市草河口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工段发生空间爆炸。造成死亡12人、重伤2人,轻伤3人。 事故原因:3#聚合釜2个冷却水阀门提前关闭,虽然釜内物料已反应8个小时,处于反应中后期,但是,反应仍然处于较为激烈的阶段,关闭冷却水阀门导致大量反应热不能及时导出,造成釜内超温超压,同时,该釜防爆片下的阀门全部关闭,卸压装置不能发挥作用,人孔被冲开,大量氯乙烯单体外泄,因静电引发空间爆炸。,案例6:静电火花引发爆炸,20,21,问题1:防静电的方法?,22,第二节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