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8283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毒剂.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 和化学毒剂,1、通过呼吸道吸入而中毒; 2、通过沾染皮肤,渗入皮肤,被机体吸收而中毒。 (1)与细胞中某些核酸、蛋白质等作用,引起皮肤红肿、起泡,以致溃疡。如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等。 (2)腐蚀皮肤、破坏皮肤细胞组织,如硫酸、硝酸等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 3、直接接触眼、鼻、咽喉引起刺激而中毒,如刺激性毒剂等; 4、通过口服,由消化道吸收而中毒。,一人员对化学物质中毒的途径,各种化学物质的毒理作用是不相同的,引起中毒症状的不同。 1、有一些物质能引起肺水肿,使肺泡内充满液体,影响吸入的氧通过肺泡渗入血液中,使人窒息而死,如氯,光气等。 2、有些能与血液中血红蛋

2、白络合,阻止了氧与血红蛋白络合,使氧不能将血红蛋白作为载体而进入血液,如一氧化碳等。 3、有些能与机体组织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而使已通过血液进入机体的氧分子无法激活,不能参与正常的需氧的生化反应,如氰化氢等。,二 毒理作用与中毒症状,3、有些能与在神径传导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某些神经递质作用(如胆碱酯酶),抑制了这些酶的正常作用,破坏了正常的神径传导,如沙林等神经性毒剂。 4、有些刺激眼睛、鼻,引起不可忍耐的流泪、咳嗽,浓度高时也刺激皮肤,如一些卤代酮、酯等。 5、有些引起神经的麻醉,如乙醚、氯仿等。 还有一些气体,本身并无多大毒性,甚至是惰性的,但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比例后,会引起人们吸入的氧分

3、压下降,影响体内气体交换时必须包括的氧的平衡,造成窒息,如氮、二氧化碳等。,二 毒理作用与中毒症状,根据危险化学物质发生事故的概率和消防部队处置的频率,本讲主要涉及液化石油气(含丙烯)、煤气、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氰化氢等物质的性质的性质。 根据消防部队对危化品处置的危险性可将气体危化品分为三类: 有毒非易燃易爆:氯气 无毒但易燃易爆:液化石油气 有毒并易燃易爆:氰化氢、硫化氢、氨气、光气、煤气,几种危险化学物质的性质,案 例 (1)1979年12月吉林液化气公司4号由于超装和罐体制造质量差,罐体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从13米长1米宽的裂口喷出,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1978年西班

4、牙一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发生泄漏爆炸,伤亡300人; (3)1998年西安“3.5”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爆炸,造成11人死亡,30人受伤; (4)1998年7月湘黔铁路朝阳坝2#隧道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颠覆,造成4人死亡,铁路线中断13天; (5)韩国汉城安然大厦,由于二楼咖啡厅液化石油气气瓶发生爆炸,造成163人死亡60人烧伤。,液化石油气,1、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经加压或降低温度或两种方法兼用,可变成液体,是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丁烯、异丁烯等低分子烃类组成的混合物。,液化石油气,2、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加压以液态储存和运输。液体的密度约

5、为水的一半,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泄漏出来易聚集在低洼处,随着地形填满沟、坑、下水道等,不易扩散,但可以漂移很长的距离。 (2)液化石油气无色、无臭,吸入后会造成恶心或头痛,吸入过多有麻醉性。一般在液化油气中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探测出该气体的存在。 (3)液化石油气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能迅速扩大250350倍,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通常为 1.510。1L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浓度达到2%时,能形成体积为12.5m3的爆炸性混合物。,液化石油气,2、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并随风飘移,形成大面

6、积扩散区,需及时对危害范围内的大量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禁绝火源措施 (2)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由于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泄漏后与空气混合,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炸或燃烧,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液化石油气,2、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特点 (3)处置难度大 液化石油气泄漏后蒸气积沉聚集,难以喷水驱散。 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大,为空气的1.52倍。 泄漏后沉积飘浮于地面,白茫茫的一片气雾,气雾高度按泄漏量不同形成几十厘米或110米不等,其中2米以下较多,而且火源大多在这一空间,极容易引起爆炸。即使及时发现,也难以使用喷雾水枪向周边地区和空中驱散,罐区有围堤的更是容易积聚。,液化石油气,由于

7、液化石油气泄漏,采取堵漏、引火点燃等措施,技术要求特别高,处置难度大。,液氯是剧毒物质,是引发化学灾害事故的常见危险品之一。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区域性污染。,液氯(氯气),案 例 2002年08月24日湖南株洲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上千居民生死逃亡 2002年10月27日内蒙古乌海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40多人中毒 2003年08月06日西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59人中毒 2003年09月23日四川双流发生氯气泄漏中毒事件,20多人中毒 2003年11月06日武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48人中毒 2004年04月15日重庆发生氯气泄漏爆炸,15万人大撤离 2004年

8、04月20日南昌发生氯气泄漏事故,282人中毒 2005年0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发生液氯槽车事故,28人死亡,近万人疏散。,液氯(氯气),1、液氯理化特性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氯气本身不燃,但能助燃。比空气重约2.5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 绝对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纯气体,在35时成为液态,其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扩大约400倍。 能溶解于水,但溶解度不大,在碱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氯与绝大多数有机物均能发生激烈反应,如果在钢瓶等装氯容器中混入有机化合物,一定条件下,引起激烈反应而导致爆炸。,液氯(氯气),2、毒性 氯气有剧毒,人体吸入后,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的粘膜。 低

9、浓度时,只刺激眼和上呼吸道;高浓度时,伤害全呼吸道,可引起肺水肿。 氯气对全身也有影响,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血压偏低、窦性心动过缓和心率不齐等。 吸入高浓度氯气后,人体会因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发生“电击样”死亡。 液氯接触皮肤,还会发生灼伤成急性皮炎。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 0.002mg/L,超过2.5mgL人吸入后立即死亡。,液氯(氯气),氯气毒性及其危害性,液氯(氯气),3、液氯泄漏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大 液氯泄漏后,由液相变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并随风飘移,形成大面积染毒区,需及时疏散危害区域内的人员,以及转移能与氯气发生激烈反应的有机物质。 (2)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

10、亡 剧毒的氯气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引起无有效防护人员严重中毒,造成伤亡。 (3)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大量液氯泄漏,严重污染空气、地面及水体,并易滞留在下水道。沟渠、低洼等处,不易扩散,全面、彻底洗消困难,将在较长时间内危害生态环境。,液氯(氯气),硫化氢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气体,是我国化学事故发生率最多的危险化学品之一,世界各国硫化氢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井喷事故造成的危害 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经过18个小时的井喷,方圆5公里范围内都能闻到硫化氢气味,造成243人中毒死亡,59790名群众不同程度中毒和受灾,1000多人住院,9万多人被迫疏散,并造成大量牲畜、家禽和野生动物死亡和

11、环境严重污染。,硫化氢,1、理化性质 硫化氢为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易溶于水、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 硫化氢具有多种危险性,是一种强烈的窒息性气体,同时还极度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46%。 。 虽然硫化氢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疲劳而毫无觉察,危害性极大。 硫化氢气体密度是空气密度的1.1906倍,熔点-85.5,沸点-60.4,燃点292 。,硫化氢,2、毒性 硫化氢是易燃剧毒的气体,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硫化氢主要通过吸入中毒,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与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细胞缺氧。 人吸入70150mgm

12、-3硫化氢1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2至5分钟后嗅觉疲劳闻不到臭味。 吸入7601000 mgm-3数秒钟后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硫化氢,硫化氢的毒性和危害程度,氢氰酸又名氰化氢,分子式为HCN。 氢氰酸因其剧毒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但它仍被用于制造丙烯腈和丙烯酸树脂以及农用杀虫剂、氨基酸,生成乙胺以及将它制成钠盐和钾盐后用于贵金属的提炼。,氢氰酸,2004年4月20日晚,北京市怀柔区京都黄金冶炼有限公司八道河冶炼厂发生氰化氢毒气泄漏事故,3人死亡,10人中毒,周围2公里范围内210人紧急撤离。,1、理化性质 氰化氢是一种非金属氰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气体能溶于

13、水、醇和醚,水溶液呈酸性,称为氢氰酸,但不稳定易挥发。 氢氰酸为无色液体,氰化氢为无色气体,均伴有轻微的苦杏仁气味。,氢氰酸,2、燃烧特性 氰化氢易燃,闪点-17.8,自燃点为537.8,爆炸极限为5.640,最大爆炸压力0.920MPa。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3、中毒途径 氰化氢为剧毒物质,侵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由于氰化氢为气体,更容易吸入或皮肤接触,因此,处置氰化氢事故时,应加强个人防护。,氢氰酸,氰 化 氢 的 毒 性,氢氰酸,光 气,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光气泄漏中毒事件。 2004年6月15日福建福州因实验操作不当,造成

14、有毒光气泄漏事故。,福建光气泄漏 1人死亡,260多人中毒,1、理化性质 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工业品略带黄色,具有特殊的气味,不燃,有剧毒,易液化。 2、毒性 光气是高毒性物质,其毒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呼吸道系统的损害。 光气进入体内,38h内被水解生成盐酸和二氧化碳,引起肺充血、肺水肿等,进而发展成肺炎,造成组织缺氧而心力衰竭死亡。 浓度为35PPm时刺激眼和喉,引起咳嗽;在25PPm浓度下接触3060min,有生命危险;在50ppm浓度下,短时间可致死。,光 气,光气的毒性和危害,光 气,1、理化性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气态氨相对密度(空气=1)为0.59,比空气轻,发

15、生泄漏时向上漂浮。氨气的自燃点651.11,爆炸极限16%25%。氨气易溶于水, 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铵的碱性溶液,溶液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2、毒性 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液氨(氨气),氨气的毒性和危害程度,液氨(氨气),3、处置 鉴于氨气有毒和低温环境,必须穿全封闭防化服并佩戴防毒面具,最好穿棉裤或厚质衣裤; 禁止火源,犹如液化气泄漏一样管制现场,防止爆炸; 氨气易溶于水,因此要充分发挥水流作用,稀释并驱散,对实施堵漏等作业的人员,同

16、样辅以喷雾水掩护。,液氨(氨气),煤气的来源不同,其可燃气体的组成不同。 天然煤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气体混合气物; 石油加工的油煤气及炼焦气,以及由煤气化制得的水煤气、混合煤气、空气煤气等,是以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气等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煤 气,主要煤气的成分及其爆炸极限,煤 气,1、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和苯。易燃烧,其火焰呈蓝色;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12.574.2。 2、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容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其结合力约为氧与血红蛋白的240300倍

17、。一氧化碳由于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而能将血液中氧气置换出来,造成人的机体组织缺氧,出现窒息中毒状态。中毒时,开始感觉头重、头痛、眩晕,进而出现恶心、疲乏、倦怠、耳鸣,最后窒息死亡。,煤 气,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危害程度,煤 气,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1、危险化学物质的识别 (1)根据中毒症状识别 不同的危险物质,引起的中毒症状也不尽相同 例如,沙林毒剂最典型的症状为瞳孔缩小,胸闷、流涕、呼吸困难或衰竭,大汗、腹泻、四肢抽动,阵发性惊厥、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严重中毒可迅速导致死亡; 芥子气典型症状是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红斑、水肿,水疱。,1、危险化学物质的识别 (2)根据物化性质识别 根据现场的特殊

18、气味、颜色、异常状态、溶解性、毒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来判别危险物质的种类。例如,氢化氰液体无色有苦杏仁味,沙林略带兰花的芳香味等。 如果消防人员能够闻到或感觉到危险物质的存在,那通常就已经离危险物质太近了,这将极不安全。,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3)相关人员的陈述 从现场出来的人员或幸存者的亲身所见、所闻和所感。 (4)利用计算机专家系统进行模糊识别 在现场可利用计算机专家系统进行模糊识别,主要包括气味、颜色、状态,眼、呼吸道等器官或系统的症状表现等信息,现场掌握的信息越多,则模糊识别的正确率就越高。,七 危 化品的识别和侦检,计算机模糊查询的界面,2、侦检与监测 现场侦检监测与非现场分析 现

19、场:快速、鉴定(以定性为主) 非现场:对未知物分析、定性、定量,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1)简易器材 简易器材是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器材,其中一些可以“一次性使用”。 这类器材主要依靠颜色变化指示危险物的存在,用目力观察,不必依靠仪器指示,且能快速显示变化,操作简便,使用者不需经过专门训练就能掌握,便于现场检测。 属于这类器材的有侦检纸、检测管、侦毒粉笔、侦毒油漆、侦检粉等。,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2)专用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或报警器,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氮氧化物、氰化物等多种气体都能分别检测。 检测仪,能及时报警和检测危险物种类。,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3)化验器材 化验器材即化学分析试验室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仪器。可借助专业的分析测试中心和相关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鉴定,属非现场分析。,为了能在现场化验,可设计各种便携式化验箱,化验车等,如多功能消防侦检车可以直接驶入核生化污染区进行侦检工作,快速提交侦检报告,提出污染处理初步方案。,侦检人员在核生化多功能侦检车内分析,七 危化品的识别和侦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