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8989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 2010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研究考题,研究答题.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寒假高考公益讲座系列,同学们好! 关于语文高考复习策略,我们准备了三个专题讲座。分别从复习计划的制定、读写结合复习思想的确立和研究考题、研究答题这三个角度来做一些分析,籍此帮助大家全面安排高考前的复习活动,以求提高高考复习效率。今天我从研究考题、研究答题的角度来谈谈高效复习问题。这一讲,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研究考题,明白高考怎么考 研究答题,明白应该怎么答,语文高考命题,依据的是国家普通高 中语文课程标准,但课程标准是对学生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原则性的要求。而高考又是选拔性考试,设置怎样一些项目(即考点),则是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试大纲的任务,但各省市由于具体教学和对高考的

2、具体要求又有所区别,于是,各省市又有高考考试说明。这个文件才是对考试命题的纲目性要求。,命题的直接依据是考试说明 复习的纲领文件是考试说明,但是,考试说明也只是对考试大纲做了一些范围的规定,如要求背诵的篇目,提供了一份样题,对考试范围做了条款性(考点)列述,而对于这些条款(考点),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算合格,用怎样的形式来检测考生是否达到考点的要求,则需要一个载体来呈现。那么,这个载体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呈现 高考试题是考生复习的最佳范例 高考试题是命题人员在对课程标准和 考试说明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对高校需要的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要求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在对

3、各个考点测试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的测试方案。这个测试方案的直接应用形式就是高考试题。透彻研究考题,我们就能具体把握考试说明要求,明确把握考试命题人的思想路线,知道我们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复习。,研究考题,看其怎样体现考点要求 研究考题,看其怎样设置测试问题,即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来看看试题怎样体现课程标准、怎么落实考点的吧。 从宏观角度来讲,全国18套高考试题,有一个总的倾向,就是体现三性:现实性、文化性、工具性。它告诉我们,高考试题对考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它引导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从语文的角度加强这三方面的素养。,现实性,强调三个关注 现实性,体现时代特点,语

4、文学习,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 关注社会体现在社会对人才有怎样的要求上,如思维灵活,有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品质素养等。这些将体现在命题之中。 关注社会还体现在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关心与思考。除课本和作业本以外的书刊不读,其视野狭窄,对试题材料感到陌生,思考方法很可能就对不上路,答题也很难好得了。,浙江卷语言文字运用题一直坚持贴近当代生活、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风格。如2010年l、2、3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料也都是取自新近的媒体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材料,如人机大战

5、、地沟油、短信诈骗、遗址保护、世博园“零碳馆”等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涉及到了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科技、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以此凸现试卷的时代特色与生活形态。高考复习,对世界上新近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能不予以关注。,文学类文本也一反过去只取现代,回避当代的路子,而选用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散文,也没有继续选用外国小说文本作阅读材料。从内容上看,选文讲述了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故事,与当今父子关系中的现实贴得很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容易引起考生共鸣。可以看出命题人也是有感于当前的生活现实,通过人物的家庭亲情和面对人生厄运的积极态度,对考生既做考查,也给予教益。做人与成才的思考也包孕其中。如果平时学习

6、,只重分数,不重人品,忽视修养,那就恐怕拿高分目的就很难实现了。,高考命题有规律,但选材有随机性,付息需要练实功夫,关注自然,体现在基础知识考查材料、阅读试题和写作试题中有意识地引导考生对环境保护、科学发展、生态平衡、尊重生命、和谐相处等问题的思考。 如2010年浙江卷的第7题,关注低碳生活的材料就是一种有意识的引导。第11题考查对古文人亲近自然的方式。全国卷三选用袁隆平传记做阅读材料,也体现着关心科学发展的思想。,关注人生,体现在试卷材料和作文命题都有意识地考测学生生命意识的有无和强弱,考测对人生以及所有生命体的理性思考的深刻度,考测学生对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环境的理性思考的正确与

7、否、深刻与否。 如2010年浙江高考卷选用静流做阅读题考查材料,就是对人生体验的渗透。,文化性强调积累和思考 文化性注重辨识和见识,文化性,体现在试题选材和作文命题中注重思想的深刻与艺术的精湛相结合。提醒我们复习的时候,要读一点经典,要读一点有思想含量的文章,学习用哲理的方法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近几年浙江省高考试题以文化性强成为显著特色。我们复习时,需要多选择一点这样的材料读一读,做点文化积累,如周国平、周涛、张承志、朱以撒、鲍鹏山等的文章就可以选读一些。,浙江卷对于人文性与文化味的追求是全方位体现的。如2010年试卷第6题虽然考查的是仿写,但材料引用余光中的名言,这段话本身就是一种

8、文化积淀深厚的外在呈现,第一句指出“中文”“美丽”,第二句解释“美”的作用,第三、四句提出“拆拼汉字”的具体要求。试题将母语语感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考,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魅力。,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例: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有字的心曲。,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也凸现了文化艺术元素,文中谈的是“中国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亲近自然”的问题,涉及到山水画、园林、盆景等多种艺术样式及“卧游”、艺术化、生活化等多种艺术概念,其间还有

9、大量诗文的引用,文化气息很浓。 考卷还继续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理解的考查,把论语与欧阳修朋党论的一句话结合起来考,看考生对孔子的义利观的掌握情况,体现文化思想、人生态度的传承性,凸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2010年浙江卷作文,不仅有现实性,也体现了文化性。面对网络文化日益盛行,物质享受被过分强调的现实,面对 “人文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人们在不经意间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的现实,作文题把“文化反哺”与“角色转换”结合起来,引发人们对新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引导考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文化主题是全国各地试卷的共性,全国II卷从乐黛云的

10、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中选材,探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全国III卷用启功的金石书画漫谈为阅读材料,讨论书的问题;山东卷选张世英的认识的四种境界讨论人生的欲求、求知、道德和审美的四种境界;安徽卷选张世英的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考查对“传统”与“原本”的理解;,江西卷选李永毅、李永刚的死亡秩序: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探讨古罗马文化;辽宁卷选任继愈的文化遗产的寿命,探讨文化影响衰减的现象;北京卷选李政道的楔,探讨艺术与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湖北卷选李政道的中国古代的天文,探讨中国早就有“天圆地圆”的观念问题;重庆卷关注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中心的后现代城市文化问题。,由此我们得到启示:,高考

11、复习,需要有较为广泛的文化积累。面对需要进行文化思考的题目,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作背景,是很难快速读懂文章的,也是很难对问题作出确切判断的。同时,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往往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理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需要考生有见识,能辨别。语文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语文高考不仅仅考风花雪月,风花雪月只是语文中极少的部分。对思想性的考查能看出人的深度与宽度,自然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工具性强调文字应用 工具性强调基本规范,工具性,指试卷强调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追求表达的规范性,包括书写的规范,如体现在对写字的要求上更严格,对错别字的扣分近年有很大变化,2010年有的省规定错两个字扣1分

12、,有的省规定错一个扣1分,有的省提出上不封顶,有某省的作文卷扣分就达20多分。书写不规范,影响对内容的理解,扣分也很多。,语文复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书写习惯,包括对词语的推敲习惯,包括答题格式等,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当今书写被普遍忽视的情况下,通过高考来唤醒人们注意,是必然的选择。今年高考试题的变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微观来讲,试卷的每一道试题都是对考试说明的具体呈现。一张试卷,总是包含两样东西,一是语文知识,一是思维方法。知识是需要牢牢记住和灵活运用的,思维方法是读文字、作理解、用表达的思考路线、技巧、方法,是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呈现。高考试卷的区别选拔性尤其表现在对思维品质

13、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灵活性的考查上。这四性的区别,反映在做题上,就有快慢、精准与否的区别。所以在复习时,要仔细研究每一道题。,试卷的每一道题实际上就是对考试说明考点的具体呈现。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语言表达应用有八个考点: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考试说明,也只是对这几个考点做个转述,偶尔做点细微调整,也没有细致明示怎么考的具体内容,究

14、竟怎么考这个考点?我们只要研究试题才可以搞明白。如:关于词语的运用,我们通过研究考题,就可以发现其一些具体要求。,(2010,浙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想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

15、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就可发现,对“正确使用词语”这个考点的考查方式之一是给定语境,依境辨析。其题型是四选一。其考查难度,是选用日常生活的语言范围的语料,考查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词语。如“人浮于事”、“小题大做、“半瓶醋”、“期期艾艾” 都经常活跃于百姓的语言之中。其语言环境也多是近期的媒体。只要考生有一种正确使用词语的习惯,有规范用词的语感,是极易判别的。,再如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对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阅读规定了18个考点: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8个考点: 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重要语句丰

16、富含义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具体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都只有通过一份份考试题来研究。比如,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通过对考题的研究,发现2010年高考试题选材体现了对文学理性的偏好,命题坚持了守正创新、公允考查的特点。选考散文偏多,内容侧重于人文主题,注重精神提升;小说则讲究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浙江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题一直出5道题,也就是说一般会涉及5个左右的考点。2010年5道题

17、的问题非常明确,体现的思路却很宽阔。如第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题目是对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表达技巧两个考点的具体考查。题目要求很明确,分析选用弟弟迷恋音乐这个材料对“后文叙事”的作用,不仅指明了阅读区间,而且指明了具体内容范围(叙事),暗示我们答题时要从内容和表达技巧两个方面思考。要能非常明确的答题,还需要基础。,这道题目,把考生的知识背景隐含着考查了。后文的叙事主要有两点,一是弟弟“迷恋音乐” ,二是父亲“严厉禁止”,因此,两人“犹如宿敌,冷战,僵持”,“沉默”。我们要有善于提取信息的知能背景。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则需要掌握衬托、渲染、铺垫、伏笔、抑

18、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等,知道这么些技巧,才可以在分析的基础上对号入座。,如第13题: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 (2)喝令: (3)挺直: 这道题是对鉴赏作品语言和作品形象考点的具体考查。也是对作品艺术手法考点的具体考查。指向点是表现心理的技法。,如第14题: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这道题是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的具体考查。题目考查范围限制很具体,从“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明确阅读区间是第四段到倒数第五段;从“主观”明确应从“自身”入手筛选原因,抓住“体会”“知道”

19、“发现”等标志性词语,就可找到“几个”原因。,如第15题:文中划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这道题是对鉴赏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两个考点的具体考查。题目的几个关键词明示了思考路线,“写法”和“作用”是思考角度,“共同点”是要求用求同思维方法来思考。,如第16题: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客观地说,这个题目出得并不好。命题人主观上是想看看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引导考生投入情感体验,实际上,学生只要有一点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可以不加思考地写出能得到个很好的分数的答案。,研究答题,明确答题要求 研究答题,明确答题思路,研究答题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研究高考命题人所给的参考答

20、案,从他所给的答案中,推测他命题表述的意图和答题的思路以及答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也包括研究教学参考书上对答题思路的研究资料。 二是自己研究怎么答题,怎样答题才是合理的。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使我们对考点有十分透彻的把握,这样做虽然做题量会少一些,但复习质量会提高不少。,考题,体现的是命题人从知识、从文本中看出“问题”和从哪个角度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方法;而命题人所给定的参考答案,则进一步具体体现命题人的思维方法。从选择题的答案里,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对正误的判断标准,如2010年浙江卷第4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

21、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命题人给定的答案是A。命题人对这四个句子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他为什么认为A正确而另三项不正确呢?通过分析发现,命题人认为A中出现了“能否”,后面没有明显的“两面”,目的就

22、是考查考生是在背公式,还是会分析。这个句子的后面虽然没有明显的“两面”,但是“人类的实际行动”暗含着“两面”。B“协调”所针对的可以是“管理”但不能是“力度”,要说“力度”则要用“加大”之类的词语;“解决”不能直接对应“地沟油回流餐桌”,而应是“问题”。,C“借口为名”这种说法属于结构混乱,应该为“以为借口”;而“出现”后面话没说完,而应在“新型欺诈”后面加“手法”。D句表述很混乱。与“不是复建”相呼应的应该是“而是研究、发掘”,故后面应该表述为“而是研究、发掘,让她展现遗存或废墟的价值”。这个答案虽然外在表现形式只是一个符号,但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知识背景和对句子的具体分析,复习时,最重要的是要

23、掌握这个分析过程,学会了分析,便拥有了能力。,文字表述题,更是需要研究命题人思维路线的。如2010年浙江卷第5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微而简单的阅读理解题:,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大多数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这道题目要求概括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题目为什么限制在

24、25个字以内?既然限制是25个字以内,答两个字、10个字行不行?我们研究一下所给定的“参考答案”: 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 我们来看看答案的内容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提取部分和概括部分。均不可少。,后来阅卷组仔细研究考题,确定了两点:“五四时期”可以没有,“理解有差异”表述为“价值判断不同”之类的意思算对。其中提取出“新旧文学阵营”得1分,提取出“新”“旧”得1分,概括出“理解有差异”得1分。这就是说,命题人或阅卷人认为把那几个词语恰当连缀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而这样的答案:五四时期新旧两个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各不相同。基本要素在,且没有超出25个字,也算正确。,

25、再如浙江2010年高考卷第10题: 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 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是: 中国文人通过山水艺术达到身处卧室而畅游大千世界的境界。 阅卷组提供的得分要点是:有“卧身在榻而畅游大千世界”等相关意思的句子得2分,有主语“中国文人”得1分。,这个答案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提取而来的。原文明显指向“卧游”的句子有: 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 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 再抓住行为的主体“中国文人”“艺术家”等,答案就符合命题意图了。,不断研究自己的答题,逐步把握格式,平时练习,我们要去研究怎样的答案包括书写格式、用词用语等才能获得最高分数。千万不应该只求我答过

26、了,而不求答得好。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按合理的思路、一定的规范来答题。比如解答“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类题目,我们先要研究一般的答题顺序。或先总后分,或由表及里,或从含义、作用到写作意图,可以用等符号清晰地标示出每个答题要点,以清楚地显示出层次。,其次要研究答题语言。首先要简明规范地使用答题术语。如回答深层意思方面的,通常用“暗示”、“揭示”等;回答思想情感方面的。通常用“寄托”、“表达”、“表明”等;回答作用方面的。通常用“过渡”、“铺垫”、“前后照应”、“总括全文”、“提挈下文”、“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刻画形象”等。,例如有个考题问文章以“柔软”为题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合适的

27、答案是这样写的: 文中的“柔软”是指一种生命形态,一种生存方式,即顺从、适应自然和社会的策略。“柔软”贯穿全文,以它作题目总括了全文的内容。表明作者对“柔软”这种生存策略的领悟与追求。(每点各1分),通过研究答题矫正自己的思路,1.填空题 2008浙江卷18题: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每个方面不超过两个字)。 热情 希望 忧伤 寂寞 坚强 执着,是欲念而不是性格:辨析概念,明确范畴,乌米笑脸相迎、惨然一笑表现其乐观性格,而不是热情:深入思考,细心区别,前五段似是表现乌米的忧伤,观照全文,特别是11-14段,发现乌米是一个坚韧而又乐观的老丁妇女:整体把握,谨

28、防偏见,两个词语,是同一个方面:对问题作多项思考,概括准确而全面,2.简答题,如2008广东卷第17题: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5分) A母亲很爱面子。因为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愧。她经常责备姐姐、哥哥和我,她口硬心软,她虽然说不让父亲回来,但她暗地里让我偷食物给父亲。 B母亲掌管全家,有一定的权势,从母亲得知丈夫自己定购一条船后便“唠叨”不停,可看出母亲对丈夫不听从她的行为的不满;她因丈夫的怪行为而感到羞辱,可看出母亲的爱慕虚荣。从母亲故意帮我偷到食物给父亲可看出她对丈夫的爱是很深的。,A、B两个答案都只是罗列了母亲的一些表现,没有回答实质性的问题,造成答题不得

29、要领。当命题涉及到人物形象分析时,应当规范地表述为“某某是一个人物(形象)”。,B事例分析与总结概括不对称,“她因丈夫的怪行为而感到羞辱,可看出母亲的爱慕虚荣”,很明显此时母亲的羞辱绝对不能用“爱慕虚荣”来概括,此时的母亲是一种无奈和痛苦,失望与懊恼交织在一起的难言之痛。,C母亲是一个严厉、强悍、稳重、爱唠叨的人。 D母亲不赞成父亲的决定,但暗地里支持“我”偷食物给父亲,可见无论多恼怒,还是尊重爱护自己的丈夫的,只是她对父亲的行为感到不解,感到羞辱,但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装得很平静,可以说她是个含蓄的人。,C答案没有事例支撑缺少分析,从而使答案中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不能与作品要刻画的形象吻

30、合。,D,值得肯定的是这位考生选择了一个较好的角度来分析母亲这一形象。选择事例较准确,分析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深入挖掘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及对父亲的行动的矛盾之处,只看到这种情绪的不外露,把答案的重点放在了“含蓄”上,偏离了原作者就是通过“母亲”的这一矛盾来表现她的善良这一核心。,那么,怎么表达才是合适的呢? “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情感深挚、忍辱负重的普通女性形象。她爱唠叨,常责备孩子;她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热爱家庭。她对“父亲”的行为深感不满,甚至觉得羞辱,但又一直牵挂和思念着他,直到年迈,她才放弃对“父亲”的等候。,概括三点,全面而准确。,三个事例,简洁概括。,再如诗歌鉴赏题,也需要研究答

31、题规范。如推敲炼字 的答题规范: (1)指出该字的含义 (2)联想该字在句中的作用 (3)该字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008全国I卷12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郡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重视语言的表层含义,由此入手挖掘其深

32、层含义。 “拳”和“退”。(1分)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指出两字,准确明了,分说作用,建立在对其意义的理解基础上的,突出“栖息”,分说作用,建立在语境中的词义理解,突出“飞行”,合起来说总作用,指出其艺术效果,分析艺术手法的答题规范: (1)准确指出何种手法; (2)为何使用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008江西卷14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

33、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 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淮河两岸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叹,为虚写。后两句写鸥鹭飞翔情景,为实写;隐含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为虚写。参考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3分)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3分),通过研究答题我们明白复习时,1要有规范答题意识。答非所问是考场之大忌,如果没有规范的答题意识

34、,往往会答非所问,或隔靴搔痒。如前面讲的2008年广东题的答案A和B。说了一大通,就是不回答关键问题。如果在答案中加以归纳总结,“母亲是一个的普通劳动妇女”,得分就会提高。,2要学会信息分类与归纳总结。前例现代文阅读的4个答案都表现出思维不严谨的缺点。而要思维严谨,最好的方法是学会信息分类与归纳总结。首先要善于将信息归类。如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就要把文中表现母亲性格的信息分类列出。如母亲对待家人的态度“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她天天都责备我们”,这表现出她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我原以为她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尽力保持着镇静”“母亲觉得羞辱”这表现出母亲在父亲将要离开时的善良等。其次

35、是要善于归纳总结。如上面一样,在列举出事例后要给予准确的归纳总结。,3要加强阅读,提高分析能力。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加强阅读,读的作品多了,遇见的人物类型多了,才能品味出作品的深刻内蕴。才不至于在答题时答非所问,也不至于思维不严谨和分析问题没有深度。不至于像前例的B和D那样将母亲的形象定位于“爱慕虚荣”和“含蓄”了。具体做法是,在答题时将隐性的内容显性化,将选定的答题区的内容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我们不断的研究考题,研究答题,就会明白地掌握一些规律,如对小说表达技巧的鉴赏题就有五条规律: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设题。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

36、、抒情、议论、说明。在这几个大类中,又有若干个小类,如叙述中的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运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如描写中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中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问题常常会就这里面的某一点或几点提出,要考生分析小说中某处运用了什么方式,运用时有什么特点,对塑造人物、营造氛围、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这些运用有什么美感等。如2010年广东卷第17题,问题是“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三处画线句是:“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他

37、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摔跟头。,首先要能判别处这几处都是描写,答题时要具体识别这几句各自是什么描写,再考虑它们各自在表现了丈夫(人物)怎样的心理(运用表达方式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就会得出答案:第1句,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丈夫寻找借口意欲掩盖真相的心理。第2句,与第1句内容上重复,体现了丈夫内心的慌张与不安。第3句,动作描写。“头深深埋下去”说明丈夫不敢面对妻子。体现了丈夫矛盾心理。一方面,知道妻子确实会吃不饱。另一方面,如果不接受妻子面包,自己又饥饿难忍。,2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情景交融法、化实为虚法、铺

38、垫蓄势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如2010年江苏卷第12题,问题是:“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看似考查描写的作用,实际上对小说运用映衬表现手法的理解。结合全文看,这些描写,侧面烘托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3从选材剪裁的角度设题。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如2010年全国卷III第11题(3)小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涉及到选材问题。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从情节安排的角度思考,“哪些”就是说不止一两个

39、作用,要多些考虑。既然是情节安排,那么需要从全文的角度考虑。,玛兰帮助神父写了三封介绍信,小说没直接交代结果,而是借报纸报道揭示结果。于是就可以分析出以下作用: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了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4从结构安排的角度设题。开头结尾,有什么特色;结构的严密、完整与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如前述的山东卷第18小题。,5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设题。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

40、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如前述山东卷第17小题就是这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仔细研究题目问法,要善于抠字眼,以求彻底弄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包括答题角度、几个方面等。 2根据题目要求寻找答题信息区间。注意,这类试题角度虽小,但往往要涉及全文,故需要在基本把握全文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研究设题关键处。 3分析相关信息,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归纳、提炼、升华,找到答题角度,理清答题思路。,4问答类的试题,根据要求组织答案,要尽量分角度,分条罗列;尽量结合原文做简要分析,要学会用专业术语。选择题,要逐一核对选项与原文信息有无差异,以确定选项。 5仔细检查答案,避免掉字、笔误造成的意思表达失误。,今天我们讲了研究考题、研究答题的策略,只是先帮助大家树立这样一个意识,究竟怎样研究,每一个考点,每一套考题,每一个试题的答题所蕴含的思维方法究竟怎样,在这一讲里没法完全展开,我们将在以后的考点专题里详细分析。愿我们能一起研究,共同提高。,本讲内容讲解结束 若有疑问欢迎提出,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