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79845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亲,该文档总共1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世纪数学(16年级)教材编写组,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的主要内容,一、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百以内数的过程 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数与代数,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结合情境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不涉及进位、退位的问题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与代数,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数与代数,第六

2、单元 购 物,在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元、角、分的认识) 通过购物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与代数,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数与代数,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经历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经历用不同的工具度量物体长度难于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和米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 通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

3、角形、圆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图案设计等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体会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的实际意义。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 统 计,实践活动,1.结合具体内容设计的实践活动 在教室里数一数、说一说 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实践活动,2.独立设置的实践活动 我和小树一起长 小小运动会 今天我当家,整理与复习(一) 整理与复习(二) 总复习,复习内容,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我的成长足迹,(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4、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 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能用数与形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把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注重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体会调查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增长统计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数与代数,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 2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 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

5、大小关系,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比较 大数的意义及估算,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可以先估一估,为了验证估计的准确而引发数一数的需求 组织学生开展实物数数活动,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 交流数数的方法,从而引出“十个一数”。知道10个十是100,多种形式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看谁数得快,数与直观模型的对应,.开展数数游戏,培养学生估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数感,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学生估计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完全借助经验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学生开始体验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的估计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抓一把豆子,估一估,数一数;再抓一把豆

6、子,与前面合在一起,再借助前面的感觉估一估;帮助学生对大约100个有一个初步的感受,3.结合数数活动,尝试将数数的结果用计数器、图形、数字表达出来,理解数位的意义,并能正确数数.,开展估计活动,并数数加以验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数数的结果 借助学具进行读数与写数,注意数的读、写应与直观学具或实物对应起来,怎么拨?怎么写?,鼓励学生在计数器上把数的结果表示出来,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个数位上数的意义,“说一说” 使学生体会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的不同意义,引导学生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从情境图中寻找数学信息 借助直观学具理解数量之间的大小程度关系,(根据学生情况也可以把第9页的猜数游戏提前)

7、,4.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本游戏通过“多得多” “少得多” “多一些” “少一些”,来发展学生的数感,案例片断与研讨: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片断 “数一数”活动1 初数百以内数 学生几乎都是“一个一个的数”,而且数完后,把所有的学具堆成一堆,无法让别人看清是多少。想象中的多种数数方法,两个两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并没有出现。,“数一数”活动2 再数百以内的数 师: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多少呢? 生:芸豆10个一堆,小棒10根一捆,小正方体10个一排。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好,你们怎么都想到要10个10个数呢? 生1:10个10个的数比较快。 生2:10个

8、10个的数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多少,也可以5个一堆5个一堆,但我们感觉不如10个10个的数好。 师:接下来就请你们根据刚才的方法,再来数一数吧。 (学生们很快数出了学具的个数,有的说刚才数错了,是96不是95;有的说是102不是100,再数时会小心的),“数一数”活动3 三数百以内数 老师: “怎样才能得到100个呢?” “我有95个芸豆,只要再给我5个就是100了。” “我的是99根小棒,再加一根就是100根。” “我的铅笔只有88枝,再数再数反正再接着数10 多支也能数到100支。” 老师: “我们帮他数数。” 学生大声的数着89、90、91。还有学生说:“我的是105个芸豆豆,去掉5个就是1

9、00个了。” “我的是102个小正方体,去掉2个就得到100个。” 学生们都经历并得到100这个数的过程,于是让学生把100个再合到一起,告诉他们自己手中的100个学具就这么多,之后便让学生三数100。出现了多种数数的方法,如:一个一个、两个两个、5个5个、10个10个的数的方法。,案例讨论 1.在第一次“数百以内的数”的活动中,这个班学生数的方法 主要是什么?你觉得老师的处理合理吗?为什么? 2.数数活动对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有什么价值?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活动。基于自己学生经验对教材的创造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 从先估一估,到让学生在数一数的活动中对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多次多

10、样的数数活动经验的积累,对于发展数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后续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 二年级下册 乘(除)加、减的两步混合运算 万以内的加减法与混合运算,1.充分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整十数的加与减,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进行表达。提问后,可以组织学生将问题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加减法问题展开讨论 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 借助操作活动,体会算理 结合活动介绍加减法各部分名称,2.在解决问题中

11、,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探索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3.在解决问题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借助直观学具理解竖式计算的方法,案例片断与讨论:小兔请客,案例片断 片断一 创设小兔请客的童话情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有几盘果子?” “第二堆比第一堆多几盘?”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商定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小棒,列算式,列出20+30,30+20,还有学生列出10+10+10+10+10),案例片断与讨论:小兔请客,片

12、断二 探讨算法 师: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能计算吗? (学生思考、讨论) 生:30里面有3个10,20里面有两个10,3个10加两个10合起来就是5个10,就是50。 生:我是一个10一个10加起来算的,10加10就是20再加个10 就是50。 生:我觉得有一种简单的算法:十位上3+2=5,个位上0+0=0,所以就是30+20=50。 生:我是摆小棒算的,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就是5捆,就是50根。 师:原来有这么多种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计算。,案例讨论 1.计算教学与生活联系对学生有哪些益处? 2.“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你是怎样理解的?算法多样化需要最优化吗?

13、从生活引入有助于学生认识计算的必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算式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为理解抽象的算式提供直观的背景,有助于理解运算的意义。 提倡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多样化,在对比反思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 同样教师也有责任把公认的、易于理解和交流的方法介绍给学生。,“算法多样化”的价值 1. 对课程目标的全面认识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要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发展。看起来学生在观察、实验、尝试、修正等过程中花费了时间,但他们却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通过在尝试过程中

14、的逐步调整,加强了自己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他们在检验猜想并进行修正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而所有这些都是数学课程所希望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2. 有益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如: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对位值制的理解: 十位上3+2=5, 个位上0+0=0。 对数量之间关系的把握。,3.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 此外,学生使用的策略也向老师显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水平,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在“算法多样化”的实际教学中,还需要强调几点: (1) 首先应给

15、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独立探索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的交流才是有价值的; 如:每个人都摆一摆。 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一写。,(2) 交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学生应学习澄清自己的思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过程。 多种方式进行表达(自然语言、图、表、符号)。 还应学习倾听他人的方法(重复、确认、淡化) 。 如:说一说,你听见了什么? 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方法,最终选择并逐步掌握适合的方法。 如:再想一想自己原来的方法。 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练习中再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掌握必要的方法(如竖式)。 “蜻蜓点水”或无效的讨论不仅达不到思维碰撞的效果,而且有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一无所

16、获。,(3)教师应注意发挥自己的作用。 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将现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 有权利和义务提供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 适当的强化。,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20以内加减法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五单元 加与减(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加减法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结合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进位加法 在探索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导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理解情境图的问题 估算结果 开

17、展独立的探索活动 在交流中理解计算的方法 加强竖式的指导,3.通过学具的操作,理解退位减法,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退位减法 借助学具探索计算方法 在交流中理解退位减法 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20以内数的连 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七单元 加与减(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探索并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 探索并交流不同的算法,2.把运算的学习与

18、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 在交流中理解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运 算技能,案例片断与研讨:套圈游戏,案例片断与研讨:套圈游戏 案例片断 片断一 出示淘气和笑笑得分统计表 师:估计谁能赢呢? 生:淘气赢。淘气有两次比笑笑多,而笑笑只有一次比淘气多。 生:就是淘气赢,因为第一次淘气比笑笑多一分,第二次笑笑比淘气多一分,那么,他们就一样多了。第三次淘气比笑笑多,所以淘气会赢。 师:谁听明白了。(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摇头) 生:她是说第一次、第二次淘气和笑笑的总分一样多,前两次就平了。关键看第三次,第

19、三次淘气多。我就觉得淘气会赢。 师:淘气真的一定会赢吗? 生:会。(部分同学坚定的回答) 生: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加起来比一比,看到底谁多。 师:好办法,我们试一试。(男生算淘气的,女生算笑笑的),片断二 生1:我算出淘气得了97分,我不用计算就知道笑笑得了97-3=94分。 生2:我是这样算的 24+29+44,20+20=40,40+40=80,4+9+4=17,80+17=97。 生3:我用竖式算的.(连加竖式) 生4:我是将所有的十位上的数相加,再 20+20+40=80,4+9+4=17,80+17=97。 生5:我先把29看成了30 24+44=68,68+30=98,98-1=9

20、7。 (一共汇报了8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这么多的算法,你觉得那种最合适? ,案例讨论 1.本节课哪些地方较好地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2.有人认为:课的引入阶段花了较长的时间,冲淡了连加的主题,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3.估算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哪些好处? 有助于形成数感,促进对问题的理解。 解决问题同样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引入实际情境的目的也不是仅仅为了引入计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并不一定需要有精确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选择计算方法(精算还是估算)。 不在于估的结果离精确值差多少,关键是学生对数量级的体验。所以,有时结果也可以是一个范围。,第六单元 购 物,1.通

21、过具体情境活动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通过情境活动,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认识人民币 创设实际兑换的情境,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建议在学习之前,与家长一起购物,积累人民币的经验,2.在模拟购物中,掌握计算两种物品价格的方法,教学建议 创设模拟情境 提出数学问题 渗透估计思想 只要求学生在购物情境中学习付钱和找钱,不要求抽象的算式。,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米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上册 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 二年级下册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在观察物体

22、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组织实物观察活动 描述观察的结果 从观察大物体入手 出示图片说一说观察实物的位置,2.在测量活动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用各种手段测量长度 在交流中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组织实际测量活动,3.通过身边物体长度的参照物,帮助建立米的单位,说一说身边物体的高度与长度 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1米长度的参照物 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教材在培养学生估测能力上面设计了三个阶段: 完全凭借经验和常识 借助自己熟悉的长度,如“身体中的尺子” 通过与已知长度进行比较从而进行估测,4. 关注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23、寓教于乐 增加趣味练习,案例片断与研讨:观察物体,案例片断 1.师出示教材12页的教学挂图 师:观察并说说图中有什么? 生:有两个小朋友,淘气和笑笑,一辆小汽车。 师:他们在干什么? 生:正在看小汽车。 师:谁能说说淘气看到了轿车的哪一部分,笑笑呢? 生:淘气看到的是尾部,笑笑看到的是侧面。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12页“说一说”中的两幅图。 师:请说说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生:左图是淘气看到的,右图是笑笑看到的。,案例讨论 1.片断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图,学生仔细看图就能得出结论,这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有何利弊? 2.你认为观察物体一课,怎样组织学生的活动才更具实效性?,提供可观察、易

24、交流的大物体(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到形状的突出特点),结合观察的经验,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活动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学中不能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和图例,应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看到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要遵循“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 册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第四单元 有趣的图形,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图案设计等活动,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直角、锐角与钝角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5、 设计图案,1.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与圆,开展摸、看、描活动 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在分类活动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名称 寻找生活中的有关图形,增加练习形式,2.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在折一折中感受图形对称 开展拼图活动,积累图形的经验,案例片断与研讨: 搭积木,案例片断 师:我有一些积木(出示三棱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你能看到这些积木的面吗?怎么才能看到这个面呢? (学生动手操作) 生1:我拿不同的积木在纸上画一画,大家就看到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生2:我用这个(三棱柱)也能画出长方形 甲教师怕节外生枝就淡化了三棱柱

26、中有长方形。 乙教师鼓励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先分类再认识。,案例研讨 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学生对这几个平面图形已有了一些经验,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上。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要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是个重要的长期目标,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去实现。 教学是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已学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册 分类 象形统计图 简单统计图,第八单元 统 计,后续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读统计图表 认识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的意义,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7、 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调查活动中,体验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设计问题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指导开展小调查活动 指导数据的整理 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实际意义 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讨 论,如何收集数据? 如果我们把现成的数据提供给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只会处理有现成数据的问题。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没有现成数据的,要想利用统计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就必须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有关的数据。,实践活动:今天我当家,今天我当家 借助“今天我当家”这一情境,综合复习了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主要涉及的问题: 100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实践

28、活动的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思考、交流的空间,1.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思考的时间 是不是活动越“多”越好?学生实践、思考的时间? 在实践之前,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在活动结束时,学生虽然汇报出不同的方法,可是,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来引导学生质疑方法的差异,也没有时间去关注未成功的学生反思。事实上,每个活动它们潜在的教育资源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能不能

29、减少一些活动,将一个活动做深入了。相对以前注重的量,教学的质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2.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活动的主题、步 骤及方法 认真地设计与讨论。 鼓励学生列计划表(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准备运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分工及材料准备,存在的疑惑)。 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如果我们有时间,我会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一份对自己调查结果的书面分析,每个小组的学生还要对全班同学做一次简短的讲演,解释这些图表。,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1)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30、。 自然语言、图表、图、公式 口头与书面,学生先用书面的形式进行了交流,在其落笔的过程中,会把一些零星的、杂乱的素材再一次进行整理,使之落笔有据,言之有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使原有的分析得以加深。原来模糊不清的想法逐渐清楚明朗,学生活泼而富有个性的思维过程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另外,如果将书面语言再一次作口头交流,可帮助学生思考他人的想法与策略,从而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2)促进各种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同观点带来的启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

31、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3)适时、恰当的反馈。 在学生取得成功时获得教师的肯定。 在学生出现挫折时仔细地倾听学生的想法,看到其中合理的成分,并给予耐心的启发。 教师的忽略或简单地通过“示范”予以纠正,都将会造成学生失去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4)应该尊重并注意学生发展上的个别差异,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综合应用数学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特别要注意鼓励困难学生的参与,创造条件为他们展现成功和收获。,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3.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和结果,(5)协助学生逐渐形成评价一个观点的标准。 合理性。(正确、结果合理) 独特性。(新的想法) 清晰性。(表达、思考) 过程性。(过程很重要) 真实性。(数据、实际意义),4. 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开展反思,回顾自己是如何分析问题的? 运用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别人的想法对自己是否有启发?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自己学习到了哪些东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