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0711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新教材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地球形状和内部结构,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五节:泥石流,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第三章:人类家园-地球,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地球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 两极方向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1.登高望远 2.轮船的远去和返回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共同组成的,软流层位于地表以下60-400千米处,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

2、质组成,圆,半圆,赤道最长,相等,东西方向,南北,赤道,本初子午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增90,向西向东各180,赤道,20W 160E,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的那条经线为0 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E,W,经 度 :,0经线是指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 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从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 属于东经(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其中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 即180经线。,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 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3、东半球与西半球,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东经160度,3东西

3、半球,比较,本初子午线,赤道,0。,180。,180。,西经:W 东经:E,0。,90。,90。,北纬:N,南纬:S,20。W和160。E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赤道把地球分 为南北半球,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观察:,你知道这些地图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它们吗?,(3)方向:,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 指向标定向法: (指北的方向标指示北方);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1、地图的概念:,2、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2)图例,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000)- 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小比例

4、尺(小于或等于1:1000000) - 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地图,(1)比例尺:,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根据岩石的成因不同,我们把岩石分为了三类 _、_、_。 2.三种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形成,地表碎屑物堆积、压实、固化形成,岩石在地壳、岩浆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形成,岩浆岩,成因: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特征: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沉积岩,成因: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即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

5、岩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特征: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大,可以看到明显的砂粒和砾石。,页岩,石灰岩,砂岩,接触带,变质带,()变质岩,先成岩石,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变质岩,化学变化,岩浆喷出地表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地壳中的岩石在岩浆、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片状的结构,三、组成地壳的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冷却凝

6、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重熔再生作用,三大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什么?,岩浆,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沉积岩,变质岩,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褶皱:岩层受挤压时而产生的弯曲变形,断层: 岩层受挤压或拉伸过度而产生的断裂,地壳变动的证据,上升,上升或下降,弯曲,断裂,激烈,缓慢,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岩浆通道,火山锥,火山口,熔岩流,岩浆,软流层,火山灰和气体,(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1、火山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2、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哪里?,读图:,世界上哪些地区火山比较集中?,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火山,岩层在地球

7、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产生的原因:,地震结构示意图,地震的有关概念:,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5、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地震分布,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你发现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地震结构示意图,地震的有关概念:,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 的震动现象,2、震源:地震的发源地,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

8、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4、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5、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将世界地震分布图与世界火山分布图进行比较,你能发现他们的分布特点有何相同之处?,基本重合,地震,火山,答:由于火山和地震在成因上都和地球内部能量的积聚和 释放有关,因此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主要分布区是基本重合的。,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

9、流的发生,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会破坏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护后,水土流失加重,崩塌、滑坡现象就会时常发生。 同时,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 在修建公路、铁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坡表面等,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魏格纳德国 (18801930) 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1915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迪茨提出海底扩张说,目前: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板块漂浮

10、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活动地带,4、板块相撞挤压地区常形成山脉,板块移动张裂地区 形成裂谷或海洋,从而形成地球表面基本面貌。,三、板块构造学说内容,板块构造学说,D,F,、说出各大板块的名字,E,1、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有什么不同?,3、仔细观察,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有何区别?,板块之间互相碰撞形成巨大山脉 板块之间彼此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海沟-岛弧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

11、块) 海沟-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1、人们在 和 两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全球可以分为 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并处于不断的运动中。,金牌考题,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六,软流层,金牌考题,1、测量发现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升高,你能解释原因吗?,1、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金牌考题,金牌考题,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 A ,B ,C 。 (2)图中和或和四地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原因是 。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12、。,(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2)板块的碰撞和 是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使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引起人们的恐慌。按图中应该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而造成的。,张裂,亚欧,太平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中海在不断扩张,几千万年后将出现新的大洋。 C、板块的运动目前还在缓慢的进行着。 D、板块漂浮在海面上,相互之间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C,金牌考题,地球上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呢?,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练习2:,1、我们知道地壳是不断运动的。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2、你认为地壳运动(如火山、地震的形成)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地形复杂多样,1、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内部力量形成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2、促使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流水作用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见图) (2)沉积地貌(见图) 冰川作用: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人类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