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汉代儒学学生.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86444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汉代儒学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2汉代儒学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2汉代儒学学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汉代儒学学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汉代儒学学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富源六中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编制日期:2012年7月 学案编号:1.2 主备:李小艳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小组: 卷面评价: 1.2汉代儒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和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太学建立、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2、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3、学会分析不同朝代帝王采取思想控制措施的目的及影响。【学习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

2、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学法指导】1.依托导学案,课前根据自主学习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写上提示语,标明序号。研读导学案中的问题,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认真完成学案探究题目。2.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标识出来以备课上重点探究和突破。3.必须掌握的方法:梳理知识网络、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知识链接】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儒表法里”的新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社会、政治、历史等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新儒学

3、的基本内容: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主张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要罢黜,这样国家统治方可安宁。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他提出了“君权神授”的政治主张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但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施行暴政,天将降祸于他。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自主学习】一 “

4、焚书坑儒”批判结合教材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和目的?产生了什么影响?C二、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汉武帝采纳谁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B2、结合知识链接分析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他的建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尊儒措施?A三、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C1教育体制:(1)中央:(2)地方:2这种教育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C1、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2、科举制的选官标准和考试内容分别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预习自测】C1、儒家学派遭到政府的沉重打击是在 ( )A、春秋 B、战国

5、 C、秦朝 D、西汉2、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实质是 ( )A、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B、秦朝统治严酷残暴C、秦始皇个性暴虐 D、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3、教材中引用唐朝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4、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是在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5、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发扬光大儒学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6、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 ) 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 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7、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开始于( )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8、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 ) 汉高祖时期 汉文帝时期 汉景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9、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 诗经 春秋 韩非子 礼记10、汉武帝推动儒学教育所采取的措施有( )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办太学天下郡国

7、皆设学校A、B、C、D、【合作探究】探究一: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不同点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影响相同点目的实质作用探究二:阅读材料B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 汉武帝为什么

8、会接受他的主张?【当堂检测】不带的题是基础题,带的题是中等题,带的题是难度较大的题1、在分析中国历史某一时期的历史地位时,某位学者指出了“有极关要者四事” :一是中国版图的确立,二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四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定,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我国秦汉时期的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

9、想 、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4、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领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5.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君轻民贵”C、“大一统” D、“人道有为”6、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我的疑问学习反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