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3795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葡萄沟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葡萄沟教案设计方案二年级下册 缪领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教学过程与方法:3、通过自主朗读课文、有感情的熟读课文,深深感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葡萄沟的美好,并体会新疆人的热情好客。教学准备:课件(随附PPT)课题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老师要领你们到一个地方去玩儿一玩儿,你们猜猜看是哪个地方?同学们一起来说说看,咱们要到哪儿去? 那

2、同学们想不想去玩一玩?不过,老师要检查昨天你们回去预习的情况,如果好的话老师就带你们去玩儿!板书课题:(葡萄沟)要求孩子们用右手二手指跟着老师写。学习过程:一、 自学自渎课文 听说葡萄沟是个( )。(板书:好地方),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请把书打开翻到43页。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并且把自然段标出来。检查朗读情况。读了课文,葡萄沟在哪儿?(在新疆吐鲁番)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都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成熟了。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

3、,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这里的葡萄种在哪儿?(“山坡的梯田上”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2、我们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朗读第二自然段。)3、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

4、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板书: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2)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3)这里的葡萄五光十色,多么好啊!那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怎么样呢?(热情好客:就是对客人非常热情,非常友好。)小结:这里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数量非常多,颜色也非常多,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而且老乡( )。来,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4、通过我们的学习,了解到葡萄沟的葡萄非常的多。那么,这么多的葡萄怎么办呢,能吃完吗?(不能)那吃不了

5、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运到城市去或者是制成葡萄干)教师准备葡萄干让部分同学尝一尝,说说葡萄干的颜色怎么样,味道怎么样?(结合课文第44页的第3 自然段)要求孩子们读一读,引导孩子用“色鲜味甜”来形容葡萄干)。6、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把五光十色的葡萄制成了色鲜味甜的葡萄干,“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图片领悟。)7、全班齐读课文一遍。三、升华1、同学们去看了美丽的葡萄沟,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话要对新疆老乡说一说,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呀,想一想,你们要对他们说什么?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

6、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把板书补充完整。再一起把板书上的内容连成一句话读一读。2、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后把在这节课里了解到的讲给我们的亲人们听一听。葡萄沟教学反思在上课之前,我对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修改,研究课上完之后我也感觉收获颇丰。但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感觉优点和不足都比较明显,具体分析如下: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通过枝叶由少到多的变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

7、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已达到最终运用的目的。不足之处在于:1、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导致课堂缺少实效性。就本课内容来说,有很多具体描写葡萄的句子应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葡萄的美、葡萄沟的好。同时应该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给予一些方法指导,从而为学生自己以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做铺垫。但在安排学生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没有及时予以正确、准确的指导,阅读、朗读方法指导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朗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帮助。2、对于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明显、突出。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设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重点并没有得到强化。因此,整个教学就显得平铺直叙、没有重点。3、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严谨,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病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中用到的语句都应该是非常简明扼要、非常准确的,但在这一方面,我明显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出现了许多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