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5096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方案禾丰合众小学 胡发勇课题名称14卖火柴的小女孩科 目语文年级六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的认识能力,通过以前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自学方法,一些基本的课堂知识能自主掌握,但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还需教师的引导。因此,我制作了几组幻灯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方法展示抽象的幻象,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三、知识与技能感受小女孩命

2、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2.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资源幻灯演示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一曲轻松、欢快的童年,拉开了本堂课的教学序幕,我让孩子们谈谈听了这首歌之后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在同学们回答之后,我突然话锋一转,告诉孩子们: 有人说,童年是一曲动听的歌;童年是一幅绚丽的画;童年是一首优美的诗。可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童年却是那样的悲凉和凄惨同学们请听(悲情的独白,煽情的导入,使刚才还轻松快乐的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这就为本

3、篇课文的教学铺设了一个理想的基调。)教学活动21. 精读赏析第一层。1) 首先,我抑扬顿挫、感情丰富地范读了第一层,让学生仔细体味语气、语调、情感的变化并模仿着进行自由朗读,可以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2) 然后我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学习课文: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孤独、痛苦。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的寒冷。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联系上下文感受她的饥饿。通过学习,小女孩的印象便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我便顺理成章进行了板书总结:现实: 寒冷 饥饿 痛

4、苦 孤独3)为了巩固和深化这一层的学习,接下来我在教法上进行了创新,我通过课件配上呼呼的狂风声,尽量营造出那种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情境,以还原故事发生时的场景,然后指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指定相关学生以小男孩、小女孩、行人的口吻在课文中相应的地方自由发挥,配上合适的画外音。比如:在读到“另一只叫一个小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的时候,扮演小男孩的同学并放肆的大叫:“哈哈鞋子这么大,正好给我家那宝贝当摇篮哟”;在读到“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时,扮演小女孩的那个学生并脆生生地吆喝起来:“卖火柴喽!卖火柴喽!谁要我的火柴?”“大叔,行行好,买一盒火柴吧!求求您了!”而充当行人的同学

5、呢,便可竖眉瞪眼对着她吼:“滚,滚到一边去,我还要回家吃年夜饭呢,别烦我”“去死吧!臭丫头!”(我想,只有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角色,身临其境去感受,去发挥、文字并不再是硬梆梆的符号,而课堂也会变得鲜活起来。)在学习“小女孩只好坐在墙角里,却不敢回家”这部分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找出不敢回家的原因进行归纳,然后我充当安徒生爷爷,让学生充当小女孩,采取一问一答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活动31. 精读赏析第二层。1)在第二层里,我首先出示问题:小女孩坐在墙角里,她几次擦着火柴?每次在她眼前又出现了哪些幻景?让同学分组讨论完成问题解答。同时我出示课件进行了提示。2)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让每组选出代表

6、回答并对应板书纳:(幻景: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在这一层里,我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终于”“赶紧”去体验小女孩的心情。“终于”说明了小女孩想抽出火柴却又不敢的矛盾心情;赶紧则体现了小女孩见到奶奶后高兴、焦急、又害怕奶奶消失的复杂心情。3)我便结合画面,紧扣“赶紧”一词,指导学生进行这一部分的朗读。朗读过后,我并同学们一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对课文的关键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学习作者基与现实进行幻想的表达方法。教学活动41. 精读赏析第三层。当最后一把火柴熄灭的时候,奶奶抱起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里,我是这样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真有这样的地方吗,在旧年的

7、大年夜,小女孩就这样永远的走了,对于这个冷冰冰的世界,她已不再留恋,虽然她是带着微笑、带着幸福走的,可为什么老师的心里却会如此的悲痛?是谁让小女孩生不如死,是谁害死了小女孩?是无情的风雪吗?我们中国也有过雪灾;是凶爸爸吗?虎毒尚不食子;是贫穷的生活吗?而他又为什么会穷成这样这一切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丹麦当时那黑暗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这样步步追问,层层剖析,文章的中心便会明朗起来。)2)在此基础上,我让同学们带着悲痛、同情和憎恨的心情,在圣桑天鹅音乐里齐读这一段。教学活动5课堂拓展。为了进行合理想象和语言训练,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片断:在优美悲伤的熊天平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歌声里,我让同学们一边看着这布娃娃一样美丽的小女孩,一边想一想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小女孩说。为了示范和启发,我自己也设计了这样一则告白:“可怜的小女孩,你在天堂还好吗?我是一位远在中国的老师,我这有喷香的烤鹅,我这有温暖的棉衣,还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书本,来中国吧,我们永远欢迎你” 在孩子们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并让孩子们来到小女孩的画像前,深情地对小女孩表白自己的心声。(凄美的音乐,深情的独白,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感人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