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727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兵张嘎》教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小兵张嘎教学反思一、看到了“讲”的影子。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似乎不敢提“讲”这个字眼。殊不知,该“讲”的还是要“讲”清,教师对教材处理当然是有“权威”的,通过“讲”,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为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打下铺垫。这样的感受,主要体现在教学伊始部分。如对小说的来源的介绍,对“冀中平原”的知识的讲解,直接指出“冀”和“翼”的不同、“嘎”字书写时的注意点,对课文的详略部分的区别等的教学,不绕弯子,一步一个脚印,快捷式的进入、转承,花时较少,教学流程却清晰,“讲”出了关键处,讲得清晰、透彻,教学在轻快中不断走向高潮。二、凸显并强化了“工具性”效能。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

2、,一直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争论的一个焦点话题。传统的经验,总是以二维思维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论争。其实,阅读文字,就是阅读世界的过程。语文当然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休现了着工具性。人文性发挥着特殊的工具性作用。另一个层面,不同的篇章具有不同的文质特点,或侧重于工具性层面,或侧重于人文性特点。我们不能机械隔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课教学来看,对新课程中过分重视人文性的现象作了纠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较好地统一了起来,同时根据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目标,突显并加强了工具性教学。如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浏览2-5自然段,思考张嘎为什么当小兵?浏览6-11自然段,思考当兵以后干了些什么事?培养学生

3、快速阅读,捕捉信息能力。又如结合课文内容,渗透详略描写方法,突出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品评、理解人物形象,渗透了这样的方法:人物语言要读好,提示语关注少不了;人物语言要读妙,走进内心更重要。三、扣住了语文的“语”味。语文不能脱离“语言”,语言有意境,意境需要体会、品评、涵咏。而“读”是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教学的高潮部分,“两个鬼”教学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使这一节课,上得很实在。理解嘎子这一人物形象,教者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具体表现嘎子机智、勇敢的语言描写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师生引读、对比阅读、同伴互读、反复读等多种方法,理解嘎子急忙改口,迅速“通风报信”时的机智、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朗读,读活了人物形象。尤其是值得一提是教者指导朗读时,还渗透了评话、评书的元素,体现出教学的创新。四、匠心独运地安排了练笔训练。练笔,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情感的渲泻,更为重要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得巧妙合理。教师出示了一段嘎子向小伙伴炫耀手枪的片段,而且是没有声音片段,让学生猜想他在干嘛呢,然后用嘎子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一写嘎子会说些什么?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前面习得表达方法的检验与巩固,更深化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