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818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中高考改革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储朝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一、哈佛怎样招学生,哈佛的招生是复杂而又迷人的,哈佛录取过程在全美的大学之中是最复杂、最令人发狂、最让人有挫折感同时也最令人满意的录取过程之一。 这个过程是自我表现的、主观的和自助的。 它

2、体现了美国人典型的“自己动手”的观念,以及一切皆有可能的梦想,无论你是一个来自中西部的小镇男孩,还是来自洛杉矶的第一代墨西哥移民。,SAT和ACT考试,这两种考试比中国高考都容易得多。你只需为它们学习几个月,去接受数学、语言、写作和科学(只出现在ACT考试中)基础的知识和概念的测试即可。 考试只需要花费三个小时,与中国高考的三天考试相比是短暂的。如果你对成绩不满意,还可以再考一遍(有些学校会看你所有的考试成绩,有只看你每个部分的最好成绩)。 满分并不能保证你能够获得哈佛录取,并且很多没有考出完美高分的人获得了录取。,哈佛大学“录取金字塔”系统图,学业成绩是基础,哈佛不想录取那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

3、生。学业优秀包括:SAT成绩,IB成绩或者AP成绩,高中的GPA(平均分),地区、全国和国际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不太理想的SAT成绩可以通过高中四年优秀成绩和赢得数学竞赛或者写作竞赛补偿。 但是,最好的高中很多拿到高分和国际数学、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奖牌的学生也被哈佛拒收。 比较差的高中里SAT成绩很低,而高中成绩不错,但也没有达到很优秀的程度却可能被哈佛录取。 一名在优质私立高中修了12门AP课程,其中5门表现优异的学生,不一定就比一名在乡下公立高中修了5门高级课程且门门优异的学生更具优势。这取决于你在什么条件下取得好的成级,而不是简单对比。,课外活动显身手,美国高中学生对课外活动的“沉迷”到

4、了中国人觉得影响学业的程度。 当然,那些以学业成绩、SAT得分为代价去搞课外活动的学生,也不会受到哈佛重视(哈佛特招进来的运动员成绩可以网开一面)。 哈佛喜欢什么都做、什么都能做好的孩子。自然,哈佛也喜欢有难以置信的特长的奇才,但光靠奇才是装不满校园的。,课外活动必不可少,很多孩子都可以做到测试拿满分和完美地完成作业,要看学生在活动能够中是否表现出领导力、雄心、愿景和计划的地方。 你得样样做好:作为学生、组织领导者、研究助理、兼职工作人员、实习生、朋友,以及哈佛社区公民。如果除了拿到分数“A”以外干不了别的,就别指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哈佛学生。 如果你有优等的成绩、领导力、奖项,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

5、,你被录取了吗?不,很遗憾,这些还不够。,在课外活动中看学生的什么?,哈佛要的是具备激情、领导力、信念、人际交往技巧的人。 思考深入,敢于行动和改变世界的人。 你在课堂之外选择做什么,是对信念、兴趣和未来抱负的表达。 如果在一个社团中是受人钦佩的领导,把一种乐器演奏得极好,就比你是5个社团的普通成员、仅能摆弄下3种乐器要令人印象深刻得多。 把参加过的活动都一一列举出来不会获得招生忍的青睐。,家境富裕不会处于优势地位,父母能负担更多的课外活动花费是否会占先? 未必,会根据你所处的条件来评价你所取得的优秀。背景不会成为你的缺点,你真的优秀就会是你的远见和决心的体现。 如果你爹妈是哈佛毕业生,一直在

6、给哈佛捐赠,你有相当体面的“成就”记录,你可能会被录取。这叫“传承录取”(Legacy Admission),尽管哈佛和其他学校不想承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还挺多。这样的学生可以“对号入座”,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优秀。也是争议热点。,梯级缴费制度,2004年2月29日,萨默斯(Summers)校长指出,由于国家的竞争力正受到挑战,而“实现教育卓越有赖于教育的多样性”,哈佛这样的大学不能将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拒之门外。从此年收入低于40000美元(后提高为5千)的家庭,不必为就读于哈佛的子女支付一分钱的学费。 改革的主要出发点是向贫困家庭传达信息:哈佛的大门是向他们敞开的。 哈佛半数以上的新生来自

7、家庭年收入12.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在一年中就多录取了22%的贫困生(360人),个人特质是塔尖,没有哪种是比其他个性品格更被看重的。 自我认识、对自己目标的感知,以及表达出自我和目标以影响世界的欲望(使命感)是最重要的。 哈佛越来越多地招收来自移民背景、较差的社会经济状况家庭、在美国之外成长的学生,哈佛学生是多种族、多元文化、多种社会经济背景、多地区的。,个人特质的三种评估方式,申请大学的短文。关键并不在于主题,而是你怎么写,如何传递出你的哲理、看法、观点、个人发现和自知之明是最重要的。你的表达方式更能折射出你的生活和你自己。 你的个人面试。至少一小时的面试是非正式的讨论,由校友与申请人对其

8、兴趣和参与活动进行讨论是被面试者表现个人特质的一个机会,这些个人特质在大学申请的书面材料中无法表现。 你的申请的整体情况。各块拼在一起是否描述了一个智慧的、有成就的、动力十足的、有天分的、有趣的、能够在哈佛学生社群中贡献独特品质的人?,启示,哈佛招生是围绕学生中心的,从程序、规则、标准等各方面都展现出积极服务的特点。 哈佛招生是极其专业的,大范围的专业团队参与,从多个方面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 哈佛本科招生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 它不只是艺术,还是领导力与愿景的榜样,是寻求的所需学生整体品质的典范。 招收你所希望的学生品质,学校的成功随之而至。,二、中国高考招生的演变,1896-1937年,各校

9、单独招生,1896年,北洋大学建立招生。教会大学各自招生。 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清朝终结时,全国有24所高等学堂,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1936年全国已经有120余所大学,招生人数不过3万人左右,各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考试招生很灵活,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不少学校设有面试环节,由教师直接面试。,1937-1940,高校统一招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众多高校西迁。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拼全民族的生命

10、求最后的胜利”的演讲,中央大学与浙江、武汉等三所大学举行联合招生考试,北大与清华联考招生。 为对内迁高校统一管理,1938年教育部分别制订并公布国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办法大纲和公立各院校统一招生委员会章程,规定教育部统一招生、统一报考,录取后统一分到各学校,考试科目、命题与评分标准、录取标准等,全部统一订立。口试新生入学前由各系进行。统一高考仅进行三次。 1940年,针对前前两年统考的不足,教育部将临时性的统一招生委员会改设为常设性机构,加强统一考试组织建设,改进填报志愿及录取分发办法,考生志愿以学校和学院为单位,采用分组标准制录取学生。 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实施范围主要包括国、公立大学,私立高校与

11、公立专科学校不在其列。,1941-1950,混杂的招生形式,1941年,全国统一招生停止,各大学或地区以单独招生、联合招生、委托招生、会考成绩审查及保送免试5种方式并行,由各高校酌量采用,直到民国结束。 1942年,重庆单独举行了保送国立各院校新生考试,有52名各科学生应考,根据成绩,分别选送至各国立院校。 联招的主体是高校,而非政府,目的是节省。 抗战结束后,多所学校复员,恢复各校自主招生。少部分高校人延续联校招生。 1949年,执行“暂维现状,立即开学”的方针,除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实行非实质性的联合招生外,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仍沿旧制采取单独招生。,重建统一招生制度,1950年,同一地区

12、的高校进行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从此进入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录取的高考时代。 1958年,“教育革命”,学校单独招考或联考,1959年恢复统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被废除,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恢复招生。招收须 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经“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的工农兵大学生。 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招生制度。,1955年,统考与联考之争,2月北京16所高校教务长、3月46所高校教务长组织两次座谈会,形成统考统招与联考联招两派。 联考派:清华、北大、中山大学等,以联考为过渡到最终单

13、独招生,以学校为主可保证学生质量,符合学生志愿。 统考派:其他多数学校,占压倒多数,反对联招理由:无法完成招生任务;学生志愿不定型,关键在于引导教育;标准不易把握;手续繁复,影响统一教学计划执行;只有少数学校能在第一次招满学生,多数学校则须第二、第三此才能招满学生,甚至招不满学生。 实质:政府主体还是高校主体。,1982-今,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浪高过一浪,只有技术层面改进,主要为科目增减、组合,分值增减、调整,内容调整、记分方式、加分等方面的改变,没有真正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

14、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三、中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基本特征,考试和招生完全由政府主导和实施,政府多重角色聚于一身。 全程由行政为主,专业力量辅助,专业性不强。 以计划体制为基础,较少顾及学校和学生的需求。 公开性不足,存在较大的灰色权力运作空间。 形式公

15、平,实质不公平。,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积极意义,首先,政府牢牢把控了高考招生的内容、标准、选择权力,是社会稳定的总要抓手。 其次,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同时却难以较好满足考生与学校的需求。 再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形式公平; 最后,统一高考比较方便国家依据政府的统一标准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与考生和学校的意愿相距甚远,大面积的调查表明,60%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上的学校,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 麦可思调查:2012级新生12%的本科生与11%的高职高专生想换专业。 主要原因是“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占39%; “原专业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占36%(本科)、38%(高职)。 不

16、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2012年中国985高校招生情况,不同地区报考与招生人数,统一高考的思想根基:国家主义教育观,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国家观念培育,尤其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 第二,国家主义的目标定位是国家强大,因此它在行政上追求中央集权,国家对于教育发展大包大揽。 第三,单方面强调国民对国家的职责与义务,很少强调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只强调国民对国家的绝对服从,而不是建立现代化的公民社会,实质上国家主义教育即专制主义教育的代名词; 第四,它明显针对个人主义、平民主义和世界主义,主张国性、国民性高于个性,其批评的方向指向独立人格的建立 。 第一要培养“国民”,第二要培

17、养“爱国的国民”,第三要培养“以国家为前提之爱国国民” 。,国家主义教育观在高考上的体现,高考招生由政府主持和具体实施; 由国家统一考试,确定考试内容,学校和学生权力不能充分保障。 政府规定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并以政府文件下发。 考试标准高度统一,基本剥夺了师生和学校在高考招生中的建议权和选择权,以及专业发挥的空间。 造成高考以下的所有学段仅仅追求考试分数,罔顾人的个性、特点和全面发展,最终违背以人为本。,国家主义教育观在招生中的体现,政府机构统一招生,而非学校或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考试、学校录取; 录取工作由政府(招生办)统一进行,招生办成为绝对强势媒婆,基本剥夺了学生和高校的自主选择权,责

18、、权、利分离。 用单一的标准(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拒绝多元自主的评价。 学生臣服在考试面前、有求于录取机关,是被挑选者,而非自主展示、自主选择的主体。,高考招生成为“指挥棒”,学生和整个教学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课程也如此,考的就教就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 高考和课程都不是围着人的成长发展转,反而成为绞杀人才的工具。 单一的标准衡量多样性的人才,大家都不是人才;以单一标准培养的标准件式的人才又满足不了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 政府完全控制的课程和高考招生既不专业,又难以满足学生和高校自主发展的要求。,社会多重矛盾挤压,社会公平问题加剧,也转向高考。 高考改革每变动一点,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不公平,其实

19、现有的高考已经很不公平。反倒越是社会底层的人越怕打破老醋坛。 认为成绩的提高不只是个人的目标,而且是全班的一个集体目标,学校的目标、地方政府的政绩。 最不想改变现行高考的是某些利益集团。,成才的理论的误区,积累论:学得越多越优秀 轨迹论:赢在起点。90后感受到在同龄人中竞争和分化的占75.9%,因好差学校感到分化的占71.4%;因家庭背景感受到分化的72.9%输了一辈子 登山论:千万条路径,千万种方式,适合每个人的最佳方式是不同的。 当今流行的功利、浮躁、贪婪等等“文明病” 在左右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误解:大学自主招生根本无法办到,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

20、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 取消高考是有历史教训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 后来又搞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四、教育质量评价的转变,高考招生改革基本目标,学生为本,建立自主、专业、透明、公正的高考招生制度。 自主:学生和学校有更大自主选择性 专业:专业团队实施,人员、程序专业化、精细化,行政起监督作用。 透明:程序公开可监督。 公正:所有人和学校一碗水端平。,高考招生的功能定位:服务器,最终是通向师生能独立思想、独立创造的

21、途径,培养创新人才。 考试、招生要与课程、管理、教学这些方面配合发挥服务人才成长的作用。 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服从于人来发展的趋势,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高考招生改革的实质,1、学生发展为本。解放教育,解放学生,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成长发展为本。 2、服务于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 3、调节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唯有学生得以充分发展,人才才能充足,国家才能强盛。 4、促进教育评价方式转变,服务不同人才成长发展,形成良性教育循环,高考招生改革的根底是人性假定,怎么评价人和他的学业都必然与人性假定直接相关

22、。 现有高考招生体制的基本假定是培养工具,而非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没有思想的教育就如同没放盐的菜肴,无论做工如何精细,材料如何珍贵,都难以让师生开胃口,即便是强迫师生接受这种教育,也只会让他们日益变得虚脱无力,没有骨气,没有精神,久而久之,就会病入膏肓。,高考招生改革的境界谈恋爱,让高校与考生之间多接触,多了解,甜蜜恋爱。 让高校与考生之间充分相互了解,自主判断、双向自主选择,自愿结合,能更好的激发内在潜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消除强势媒婆,形成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生、校关系 优化评价,力求客观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减少被淘汰感。增强自信心,形成符合人才成长的正向逐级提升的良性

23、循环。,让高校成为招生主体,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高校的多样性带来评价的多样性。 现在高考的评价制度过于单一根源在于主体是一个,就不可能有一个系统的多样性的评价体系。一般的人才发展过程中,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分数。所以从教育上改进,要通过主体多样逐渐建立一个多样性的评价体系。,让考生成为招生主体,民众开始用脚投票,原有高考招生的权力体系不愿自动退出。 考生开始选择高考,而非被高考选择。 每个人都是祖先千百万年进化的个体。每个人的价值在于与别人不同,只有把其最优势的方面发挥出来,才能对社会发挥作用。社会发展也需要多样性的人才,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满足的

24、。评价方式应该服务于这两者的统一。单一的考试就不能服务于这二者的统一。 每个人走上自己的教育之路,而不是所有的人自觉或被动的去接受一个模式的教育。,破除“分数”迷信,打破分数的铁幕,不能让垄断分数知情权的人成为阻碍高校与考生之间的强势媒婆。 相对于没有客观依据的推荐,看分数是进步;相对于全面的专业评价,仅看分数是肤浅、粗放、落后。 让高考由官方的考试变为独立第三方的专业测试。 政府从招生主角退出来,让考生与高校成为真正的主角。,新的评价基本原则,高考招生改革需要重新界定人性,评价的最终依据是学生的天性。重新调整政府与民众关系,重建信誉体系,否则都是外表的装修。 1、功能:淡化选拔,倡导发展性评

25、价 2、重心:淡化结果,倡导过程性评价 3、方法:倡导质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主体:倡导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5、指标:倡导综合素质评价,关注个体的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全面覆盖、多元化,建立多元自主的评价体系,多元就是多个标准,按照人的天性确立标准。 自主就是在多样的标准中选择适合自己潜能和天性的评价标准,让自己的优势潜能充分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强国才能建成。 这样的体系靠政府垄断是建不起来的,靠计划模式是建不起来的。 最终的改革方案不会出自哪一家,要靠专业的团队体系,要多方协商,是多方协商的结果。 多元自主要从基本准则建立着手(叶企孙)。,中小学评价改进的两大任务,建立

26、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式方法、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等; 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包括协同推进课程教学、招生考试等相关改革,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保障评价经费投入等。,中小学评价方式改变,一是强调注重全面客观地收集信息,根据数据和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将评价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主要依靠经验和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 二是强调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的程度和学校的努力程度,改变过去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 三是强调注重促进学校建立质量内控机制,改变过于依赖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做法。,美国K-12共同核心标

27、准的特征,标准与上大学和就业对学生的要求一致 连贯、易于理解 高度的知识和问题解决要求 借鉴各州的标准的优点,克服问题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基于实证研究,美国各州教育评价体系,基于共同核心标准的两大评价联盟 The Partnership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adiness for College and Careers, PARCC Smarter Balanced Assessment Consortium, SBAC 基本特征 涉及所有年级的所有学生 试图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即时评级结合 强调进步与增值 重视技术应用,51,中日高中阶段的考试(比较),学

28、生测试点的选择维度,分层次评价教育教学质量,宏观:大规模数据库建立 中观:增值性评价,科尔曼报告,引导学校从重投入到重过程、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全过程。增值性评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针对教师和学校的效能,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校管理者提供相关信息,用于学校问责和教师评价,以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微观:认知诊断评价性,用于学生自我矫正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五、推进改革需要所有当事人参与,高考招生改革的两难处境,1、人上人的观念与人人平等的观念冲突陷高考招生改革于其中。 2、外部评价方式与价值(升学率至上、应试等)的实质转变缓慢,与纲要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难

29、以同步。 3、纲要要求(以人为本、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与既有高考招生体系直接冲突。 4、“指挥棒”难以转换为真正的“服务器”。,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应试者。 考试和招生都要为人的成长发展服务,学生依据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校,要给学生、学校和教师自主选择的权利。 彻底转变高考招生的理念,高考要为人的成长发展服务,不能当作指挥棒,必须定位为服务器。考试成绩仅仅作为参考,要由专业招生人员全面评价学生。,学生能否成才是评价高考招生优劣的终极依据,评价的标准必须从物转向人; 从知识转向学生; 从教师转向学生; 从考试转向学生成长发展;

30、 学生成长发展状况是高考招生制度优劣评价的终极依据。 高考招生制度好坏的标准最终看是否利于人才成长发展。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仍需以解放思想为新起点,相关权力部门要放权,不能继续“以权杀人” 理应争取的权利要争取,谁也不会自动放权。 改变师生不动脑子地都照一个模式行动,没有思想,缺乏自主自觉思想的现状。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滋润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师生充分思想,让思想进入每一个师生自觉自主的学习过程; 让思想润滑高考招生和学生评价的每个艰难环节。,肩负起改变的责任,1、不存在某个机构或权威的一次性设计。 2、大出着眼:看远点,不要眼前的利益绊住脚步。 3、小处着手:做细点,让变革逐渐积累。 4、积极态度,稳步前进,不走极端,不走过场。 5、将高考招生改革与学生发展、教师使命与国家战略合而为一。 6、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打破不应存在的垄断,就是争取全社会发展的更好机会。,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人教社2013年版; 中国教育六十年纪事与启思/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理想大学/北师大出版社2012年版; 中国教育再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教育改革行知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多为视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陶行知画传/四川教育出版社1012年版。,谢谢! 联系方式:电子邮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