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852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7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当前学习现状看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当前学习现状看 历史学科“二轮”复习策略,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朱 可,一、当前学习现状: 点不清 线不透 面不明 体不构 二、“二轮”复习策略 (一)“网”构知识形成立体的“面”、“体”意识 (二)“通”读历史梳理明确的知识线索 (三)“活”用能力养成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一、当前的学习现状 (1)点不清学习的精度不够 试题举例: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 B甲骨文 C唐三彩凤首壶 D人面鱼纹盆 A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B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汉字“蚕”和“丝”字,说明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

2、是从商朝开始的 C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 D反映了原始时代的彩陶已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评析:该题难度0.22 ,A项司母戊大方鼎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商代(0.42) C项唐三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之一陶器(0.28) 原因:缺乏面、体意识,不明确阶段特征,知识点无所归依。其他如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线不透基本的线索不清晰 试题举例: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

3、产分散规模狭小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 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A B C D 评析:难度60.47,28.4%同学选D项。 原因:线索不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前后因果关系混淆。 其他如:土地革命、人民公社、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历史事件中,旨在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事件是哪一项难度只有0.34, 38%的同学选土地革命保留富农经济,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评析:难度0.42,D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实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0.35) 原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

4、民主思想的产生(概念模糊)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明清不可能兴起这一思想(阶段不明) 其他如(2010年试题)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3)面不明阶段不明、框架不清、概念模糊 试题举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4)体不构缺乏立体的知识结构 试题举例:2009年浙江卷第39题第3问“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

5、直接影响” 面、体: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代表意味着新能源的利用;运输业的革命;城市化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 线:*采用新能源推动了燃料工业发展;*新能源的运用交通运输业出现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点(略) 其他如:材料题第27题:考查方向:从“一五”到“十二五”主题词的变化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认识上的变化。难度:0.43。原因:跨度大、知识整合性强,二、“二轮”复习的策略研究 (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课型不当 (1)与第一轮没有区别,缺乏提升与归纳(一轮划线落点、二轮设问、解题) (2)成为热点专题复习课(热点梳理、整合) 2. 习练脱节 (1)二轮复习

6、课成为试题讲练课,缺乏教师精当的引领。 (2)以查漏补缺为目标,缺乏系统的整合与归纳 要求: 研究二轮复习课型,提高复习效率。,(二)“二轮”复习的策略研究 1.“网”构知识”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1)知识网络的作用: *整合教材知识融会贯通 *挖掘隐性知识弥补知识缺漏,形成完整、缜密的知识 *学会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古代与近代的结合;中外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2)知识网络的构建: A.专题型网络以专题为单位构建网络 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背景(理论来源:韩非的法家思想;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封建王权的保护;政治基础: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

7、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阶段有所侧重;发展特征也不同) *演变: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需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加以评价,注意阶段论 * 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B.框架型网络注重知识迁移,形成框架体系 如:对资本主义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市场、原料),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自由主义政策确

8、立,经济发展 *经济危机频繁出现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形成; *民主制度发展;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化,*三大思潮出现(民族、自由、社会主义) *城市化开始;自然环境被破坏。 *家庭、婚姻、服饰的变化,(二)“通”读历史”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通史意识 现实误区:一轮复习强调通史,跨度大,学生无法适应,效果适得其反一轮专题内打通,二轮模块内打通 具体方法: (1)重组专题,明确阶段 要求:选取主要考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能通则通,揭示规律,启示生活。 举例: *社会转型与政治制度的递进(封

9、建制度的确立与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 * 经济政策的演变(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思想解放的潮流与影响(百家争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维新与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等),(2)随时迁移,推陈出新 迁移:以某个知识点为基准,通过演绎、归纳,找出共同点,总结规律性,得出新的结论。 举例:“ 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认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演绎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这一政策有没有起过积极的作用?黄宗羲为什么提出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10、商政策?他倡导的工商皆本思想有何现实意义明末传统社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规律性认识? 试题:(10年广东卷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三)“活”用能力”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提升活用能力 现状:能力立意是命题导向;历史学习需要有基本的学科素养 能力要求: (1)史料(材料)的解读能力 史料(材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史料(材料)解读型试题的比重越来越大。 A.明

11、确方向材料对应哪个历史事件?力图考查哪些知识点? 试题举例:(山东卷11题)图五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新颖的材料)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的学习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附:笔记内容:*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理由:打击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统治;提出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一些政策市历史的倒退。,B.获取信息学会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试题举例: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祥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控流布渐广,传之虏中,

12、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北宋与契丹之间关系紧张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切忌:先入为主随意迁移课本知识,如雕印文集毕昇 *断章取义关键词把握不当,如传之虏中契丹 *缺乏逻辑思维不严谨,如(请)于今后未实行 C.调动知识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解读史料 试题举例: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双十协定的签订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2)问题的形成能力

13、 现状:最大悲哀:没有问题。 最大困惑:提不出问题。 最大挑战:提出问题 策略: A.从概念解读中得出问题 读懂概念,引发思考。 如“责任内阁制”: 与最早的内阁相比有何变化? 在责任内阁的形成过程中,内阁与国王、议会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游离于王权依附于议会凌驾于议会之上) 从中你能否归纳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等) 中国也出现过内阁,你能否总结出中外内阁的差别?,B.从整合归纳中得出问题 如:立国模式的整合 *儒家、法家、道家在治国方面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产生的根源? *上述三家思想历史上经历过怎样的立国尝试?效果如何? *资产阶级在立国模式上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他们

14、作了怎样的探索?如何评价? *我国在立国模式上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C.从习练当中得出问题 从练习中发现问题 试题举例: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的百分比(表略,主要体现田赋、厘金的比重下降而关税的比重上升)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的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思考: *中国一直以来“重农抑商”,为何这个时候的商品流通会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 *1885-1892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怎样? *在中国海关仍然由外国人控制的前提下,关税收入比重日趋上升的根源在哪里?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

15、经济联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3)严谨的推理能力 现状:帕斯捷尔纳克:“历史无法眼见,犹如草叶滋长的过程中,无人能目睹其成长。需要对草叶生长的过程和结果,做一个全面“复盘”,看清其中的各种因果关系.”需要严谨的思维、科学的论证和缜密的推理能力。 例证:(2008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下图(略)使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从这幅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人物相貌、服饰、场景等)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丝绸之路开通;匈奴活跃,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

16、济、文化交流;佛教通过西域传入中国)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他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思考: (1)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东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宋代: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唐代以来“三教合一”思想影响,吸收了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晚清:西学对东学产生较大影响,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近代社会的变化、西学东渐的影响。) (2)武昌起义的爆发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我们称辛亥革

17、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由是否充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强大、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怎么理解清末新政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作用?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纵则横之 翻开先秦文明画卷,萧山中学 徐忠华,历史概念:先秦时期,先秦时期,起于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期间经历了原始时代、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铁农具及牛耕,春秋战国的各国货币,茅湾里印纹陶,先秦文明之物质篇,1、发展概况,农 业,手工业,商 业,工具、耕作、土地制度、水利,纺织业、冶铸业、陶瓷业,战国时期重农抑商,先秦文明之物质篇,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

18、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由此,某同学得出以下结论:新石器时代浙江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正确,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经鉴定,原料是家蚕。由此,某同学得出以下结论:这是浙江境内最早出现的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你认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正确,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

19、的私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即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后,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 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回答:与奴隶社会相比,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工具,耕作方式,剥削方式,水 利,统治者重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春秋战 国时期,农业显著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变化: 工具、耕作方式、水利,生产关系的变化: 土地制度、产品分配、经营,经营方式等,先秦文明之物质篇,1、发展概况,农 业,手工业,商 业,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纺织业、冶铸业、制瓷业,战国时期重农抑商,2、总体认识,农业文明建立并发展;,阶段特征:石器青铜器铁

20、器;,(土地制度、经营、分配等)有利于物质文明的进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先秦文明之制度篇,1、基本史实,宗法制 分封制,县 制,先秦文明之制度篇,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材料一、吴国自开国君主太伯起,传到第五代周章时,周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武王访太伯、仲雍之后,得知周章已位吴国君主,于是封周章为诸侯 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语“于越来宾

21、”(即于越国向周王朝进贡 )。历代皇陵今何在,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分析分封制度的影响。,材料二、春秋晚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中国古代史,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维护西周的统治(根本目的)。,削弱了周天子权威,导致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地方割据。(依据材料),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依据所学),1、基本史实,宗法制 分封制,县 制,2、特点总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萌芽,先秦文明之制度篇,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和发

22、展,先秦文明之精神篇,1、基本史实,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传统科技,先秦文明之精神篇,某“百家争鸣”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分别是:历史背景、各家学说、历史文献。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私学兴起 B.孔子和孟子 C.韩非子 D.后世影响,该网站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列那则材料不合适? A、“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C、“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D、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1、基

23、本史实,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传统科技,2、特点总结,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文学艺术;百花竟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先秦文明之精神篇,传统思想文化的兴起,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君主专制制度的出现,农业文明的建立,农业、手工业、商业,传统思想文化的兴起,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传统科技,宗法制、分封制、县制,通史体系下的一般复习方法,1、根据文明史观,划分历史阶段;,2、按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精神 文明三大角度进行归类和整理;,3、进行适当的练习,强化重点知识;,4、进行必要的古今中外文明的联系。,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君主专制的萌芽,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

24、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工商业经济,重农抑商,重视商业发展,百家争鸣,人文精神的起源,中西文明对比,春秋战国VS古代希腊,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请回答: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2)这一时期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相通的地方”表现在哪里,简要分析原因。,原因:经济发展使人的作用突显出来。,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 异

25、: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通的地方:都注重人的作用。,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4)审题、解题的能力 A认真审清题意 试题举例: 200年文科综合试卷第题:“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命题主旨:考查社会革命的概念 解题思路:重用酷吏维护自己的统治使朝政混乱,忠臣钳口, 任用女官涉

26、及面不广,不具备有社会影响力 移风易俗,推崇佛教并不明显。 扶植庶族,抑制士族是武则天统治的亮点之一,它扩大了统治基础,也是武则天统治仍能维持较长时间的原因之一。,B明确试题的关键词。 前提:关键词是试题的核心,对关键词的把握影响着解题的成败。 举例:2006年文科综合卷第39题第(2)问“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结论:关键词有两个:“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双重影响”。凡是遇到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的题目,肯定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教材和教师讲述的内容,对材料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不能就材料论材料。同时,问题要求考生回答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势必要求考生

27、从正、反两方面组织答案,这样,回答问题就会完整。可见,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不清势必造成解题不明。,C有效组织答案,完善答题规范 高考试题具有高度提升与概括性,每一个用词都赋予深刻的内涵。 #概括类试题,答题必须言简意赅,有所提升 概括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指将历史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如 “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等。 注意:概括罗列:罗列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单展现,概括要求在认知基础上归纳共性。 培养策略: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形成一个知识整体,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 培养归纳习惯准确表达

28、、高度概括。,试题举例: (2)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曲折发展。列举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表现,(3分)概括说明制约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社会因素。(5分) 表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起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罗列 制约因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落后生产关系阻碍;残酷的战争环境;反动政府的统治;科技文化落后;传统思想束缚;劳动力和市场条件不充裕。归纳共性,#比较类试题,答题必须方向明确,史实充分 比较是归纳、概括、比较能力的综合体现,它的能力要求更高。 解题思路:正确选取比较项 注重史实的支撑缺乏扎实的史

29、实基础,不可能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如(95年全国高考历史卷)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与亡秦之祸。”指出汉武帝在军事行动、役使百姓和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与秦始皇的类似之处。比较秦皇汉武的这些类似之处,说明为什么会导致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 该题设问有两层次,一是比较类似之处,考生只要细心审题即可答出;二是“类似之处”导致的不同结果,这是难点,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把两个历史人物放他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然后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说明论证,切忌空发议论。,试题举例: 拿破仑和甘地用两种方式改变着旧世界,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这

30、两种改造旧社会方式对各自国家产生的深刻影响;以上两种改造旧社会的方式,其共同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方式:军事扩张称霸欧洲;非暴力不合作争取独立。 影响: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封建旧制度,传播法国大革命思想:长期战争对经济发展不利,遭到各国人民反对。甘地(略)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驱动。,#分析评价类试题,答题必须论点鲜明、条理清楚 概念:分析评价属历史阐释能力,往往最直接、最集中地考查学生的历史理论水平和灵活运用理论的水平。 思路:首先,从历史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察原因、过程、结果、等各种因素,不带主观意愿和偏见,实事求是。 其次,在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事件后,要

31、进行评价,从中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试题举例1:如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 君主政治观、经济发展观(略) 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试题举例2:(年高考第题)材料略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解题思路:()明确迁都的原因: 或因战乱如晋、宋南迁; 或因战略考虑如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控制蒙古残部 或因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该题的迁都是属于后者,它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又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 ()概括关于迁都的不同观点。并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去阐释。,谢谢! 请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