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915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 YW1201008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第一课时)编写人:刘基华 审核人:李家奎 编写时间:2012-9-11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难点】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法指导】反复诵读,注重积累,掌握重点实虚词。如“缪”“孰”等通假字和“指示”“亲戚”“宣言”等古今异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耳”“乃”“者”“所”“而”等虚词的用法;“严”“急”“舍”“完”等词类活用的情况;“顾”“引”等一词多

2、义的不同意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徒见欺”“求人可使报秦者”等文言句式。【知识链接】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 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3、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

4、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倨( ) 睨( ) 镬( ) 嘻( ) 觑( ) 渑( )怿() 匿() 驽() 刎()颈之交列观()二、再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1一词多义 闻:以勇气闻于诸侯( ) 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 ) 忽闻门外虫鸣 ( )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 ) 指:秦指示王 ( ) 却:相如因持璧却立 ( ) 头发上指 ( ) 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 ) 负:秦贪,负其强 ( )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 因: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不如

5、因而厚遇之( ) 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 引:相如引车避匿 ( )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 ) 左右欲引相如去 ( )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引赵使者蔺相如 ( )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 ) 请以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 顾: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乃使其从者衣褐 左右欲刃相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 宁许以负秦曲 臣请完璧归赵 毕礼而归之 秦王恐其破璧 大王必欲急臣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卒廷见相如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

6、入秦左右欲刃相如 蔺相如固止之 以先国家之而后私仇也 3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未尝有见坚明约束者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说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求人可使报秦者。 (5)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使不辱于诸侯。 (8)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9)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10)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2)吾所以

7、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到 ) (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 (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 (D)臣请就汤镬(接受)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D) 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舍人相如可使 (B)今君乃亡赵走燕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以盛设兵以待秦 (D)怀其璧,从经道亡,归于赵 蔺相如以口

8、舌之劳 今君乃亡赵走燕 4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遂于秦王会渑池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5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2)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 (3) 毕礼而归之 ( ) (4)臣请完璧归赵( ) (5)左右欲刃相如( )【课后反思】 【拓展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对比(一) 一、 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 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这

9、一对比表现了司马迁老先生在结构上的巧妙。如果没有了这里的地位差别对比,下文的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的目空一切的话。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同样,也是在后面的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卤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性格对比鲜明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 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 为了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司马迁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材料:蔺相如巧计救缪贤。文章通过俩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该不应该“亡赵走燕”

10、,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但是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级,真正的上不如下。 三、 蔺相如和诸大臣的对比 一个秦国易璧的难题让赵国的大臣们进入了二难推理,“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真正的无可奈何了。但是蔺相如一拿到问题就有了方法,告诉赵王:不可不许。语言斩钉截铁,痛快淋漓。和诸大臣的对比之中,优劣高下,不言自明。四、 相如和赵王的对比 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