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030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使楚》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南充市顺庆区同仁小学 庞燕教材简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

2、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教学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

3、巩固 师谈话回顾前文。 二、深入学习,探究楚王性格。、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4、那第一次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划出来。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5(屏幕出示这几句话)读

4、一读,说说你的发现,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三、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取笑。那么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3汇报交流:(一)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

5、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回答时是怎么想的呢?(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回答时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二)第二个故事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

6、呢?”学生相机理解: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3)有感情朗读。(三)第三个故事“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4小结:晏子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四、知识拓展1展示收集到的智慧小故事。2阅读晏子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