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606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东亚同欧美对话路径选择.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低碳经济”: 东亚同欧美的对话路径选择,“东亚合作:进展、前景与对策”研讨会 2007年10月27日 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查道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概念的基本内容 低能耗 低污染 作为国际经济外交话题:谁比谁低? 政策框架/概念 英国领头 2003年2月我们的能源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www.dti.gov.uk/files/file10719.pdf 到2050年,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 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业和就业机会 使英国乃至欧洲在全球能源市场发展方面世界领先,低碳经济,国际间“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概念的流行 2005年1月起,欧盟开始排放交易制度

2、2007年2月,欧盟委员会将“低碳经济”作为其影响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 2007年4月,应英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气候变化高级会议 气候变化与达尔富尔冲突的关联 2007年9月,APEC会议将减排目标作为核心话题 2007年9月,美国邀13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后)讨论气候变化 2007年6月,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成立(总理任组长,29名国务院部长级官员) G8 与主要发展中国家领袖对话会前 2007年9月,中国外交部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工作领导小组(外长任组长) 9月下旬美国邀请13国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2007年10月,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与IPCC,概念流行的几个背景因素,

3、气候变化越来越看得见、摸得着 1936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界长期不愿意承担因减排而导致的投资负担;政治界不愿看到就业压力的上升 资源挑战 峰值石油讨论再起 2003年,高盛投资银行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BRIC)的经济增长潜力和能源需求做出展望 未来能源增长需求主要来自BRIC的认知有了更客观的判断 人口压力(人的欲望)、发展经济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能源威胁论兴起 中国在全球寻找石油等资源 IEA于2000年做的分析和展望,概念流行的几个背景因素,英国等发达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的挑战 1950年代建成的核电

4、设施面临退役的压力 大规模新建核电缺乏社会支持 在欧洲,仅芬兰在新建核电站 电网设施的老化 对恐怖主义活动袭击发电和输电设施的担忧 既往气候外交所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京都议定书中附件一国家实现承诺目标的寥寥无几 2008年后京都谈判开始 CDM成了China Development Mechanism的代名词 从一个目标到又一个目标? 讨论/谈判场合:APEC 还是UN 讨论/谈判目标:愿景还是承诺,资料来源:Scientific A,美国、欧盟、日本: 二氧化碳排放量演变,一位美国同行传递的信息,Theodore Eck, 华盛顿地区美国能源政策/外交咨询公司人员 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形成的共识

5、与其被动应对环保组织和消费者的舆论压力、国会可能通过的硬性减排标准(mandates),不如主动投资节能减排 未来美国气候外交的可能原则 将一个国家的减排任务与它从全球贸易中获益的规模结合起来 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主张 在双边贸易条件中,将产品进入美国市场与原产国的减排政策挂钩 “两资一高”产品首当其冲,手电筒发出的光?,政策宣示、外交话题与自身政策并不一致 2000年,欧盟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节能灯泡征收反倾销税 全球年产15亿只,其中13亿产自中国;2000年占欧洲市场的42% 2001起,新税额生效:66% 2007年8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再延长一年 问题的关键:产品是否节能,还是节能产品的产地

6、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是继续抱怨,还是找新途径,中国面临的压力,政府外交层面 后京都量化减排承诺 作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好榜样 (例如:07 APEC) 市场运行层面(1):向中国转让技术意愿很低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 市场运行层面(2): 将中国作为新能源技术的试验场 向中国推销尚未经商业化检验的先进设备/设计 继续把中国节能减排市场的潜力作为提供贷款的机遇 CDM或其它机制 在对国别的减排政策和实绩追踪研究方面,中外不对称 似乎中国做的总是不够,变压力为机遇,努力使中、日、韩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合作为欧美所知 建起三国在环保领域合作历程的基本事实库 政

7、府间机制 工程项目举例 对减排的贡献 虽然日、韩是OECD成员国,在国际谈判中多找三国的共同利益 探索提出一个共同立场的可能 例如:现在的国际能源供应安全架构,偏重欧美利益,出现了设立亚洲IEA的倡议,变压力为机遇,探索并推动三国间相互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的认证体系 企业/行业协会做基础工作 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联合三方力量,争取获得国际间行业标准认同 政府推动改善三国间在节能、减排领域贸易的软环境 软:认同 这也是品牌 政府外交人员主动从企业和研究人员获得信息 我们取得了哪些效绩 不可忽视非技术人员在国际间为技术/产品讲故事的力量,变压力为机遇,机遇之三:推动中国节能/新能源开发技术、

8、设备、产品的出口 利用对外援助途径 利用国际组织,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正因为它们以独立身份自居,是信誉度高的信息传播者 例如:国际能源署关于中国的报告 机遇之四:改善中外在节能/新能源领域贸易的软环境 软:认同、伦理 这也是品牌 企业为研究人员、政府涉外官员提供信息和评价:我们取得了哪些效绩 不可忽视非技术人员在国际间为中国的技术讲故事的力量,结语,低碳经济可能是国际形势讨论的又一个新名词而已 但是,节能、减排既有基础、也有必要成为推动东亚合作深入的重要领域 作为应对后京都谈判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努力把日本、韩国作为盟友对待 多讲成绩 多讲地区的共同利益 避免出现独家承担影响谈判进展的道义责任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