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950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张翠彩.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叶县昆阳镇第一小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课文写的都是凡人小事,读来让我们感觉格外自然亲切。细细回味,这些令人感动的凡人小事给我们的启示却不小。烂漫的点地梅采用“以物喻人”的写法,通过描写雪域高原“点地梅”顽强的生命力,抒发了对顽强战斗在青藏铁路筑路工地上的平凡而伟大的筑路兵的赞美。“妙极了”与“糟透了”中母亲的宽容与父亲的严厉体现的都是“爱”。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思考应怎样正确对华赞扬与批评。在急流中的那位背负着襁褓中的孩子,划着小竹筏在江上急流中奋力找寻安全通道的年轻母亲的勇敢和沉着让我们为之感动。把耳朵叫醒中的沃尔特迪斯尼的奋斗历程艰辛曲折,他的成就告

2、诉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有可能获取成功的灵感。本单元的课后题,注重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本组课文,重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课想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课时安排:.16课时。9烂漫的点地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原筑路兵的共同之处。2、 体会作者对平凡而伟大的高原筑路兵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领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课型:讲读文教法:读悟结合教具准备:生字卡教学时间:

3、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去过青藏高原吗?那里天寒缺氧、冻土封固、土壤贫瘠。然而,有一种植物却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顽强地生长,你知道是什么植物吗?(点地梅)板书: 9、烂漫的点地梅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从课文中的哪一句可以看出?(最后一句)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点地梅 高原筑路兵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313自然段,体会点地梅的顽强与美丽。1、读课文最后一段,提问:我喜欢唐古拉山顽强而美丽的点地梅。课文哪一段写了点地梅的顽强,哪一段写带你地梅的美丽?2、齐读第3自然段

4、,指出:扎、贴、拥抱、顽强。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点地梅的顽强。(指导朗读)3、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边读变想象点地梅的样子。(指导朗读)4、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对重点语句反复品读,边读展开想象,深切体会作者对点地梅由衷的热爱与赞美。第三课时一、学习第15自然段,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动。1、点地梅不仅让我们喜爱,更让我们感动。(带着感动再读第13自然段。2、其实,把美丽留给青藏高原的何止点地梅呢?还有那一群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选择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也可结合自己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事迹交流自己的体会。二、统观全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

5、通过前面的学习,想一想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有什么共同之处。2、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三、回扣课题,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再读课题,有了什么更深的体会,新的理解?课文的题目是烂漫的点地梅,实际上却是在赞美“可亲可敬的高原筑路兵”。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四、再读最后一段。你想对筑路兵说些什么?作业布置:抄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段落。板书设计: 烂漫的点地梅 点地梅 高原筑路兵 (顽强而美丽 ) (可亲可敬)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成功: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这个题目下要写高原筑路兵,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他们充满疑问的时候,趁热打铁给学生补充“生命禁区”“冻土封固”的资

6、料,孩子们自己总结出雪域高原的恶劣的生存条件,为下文理解点地梅和高原筑路兵的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打了基础。不足:本文教学时,我的遗憾还是引导学生读书太少,读书的方式太单调。 改进:以后在阅读的指导上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10妙极了”与“糟透了”课型:讲读文教法:读悟结合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生字卡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三、 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四、 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

7、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1. 学生读课题,然后说说读后的发现或想法。2. 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1. 学生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 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体验心情,展开辩论1. 老师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回到作者的童年。2. 指名读课文第114段,然后集体评议,并在评议的过程中指导朗读和渗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请学生用两个词分别概括当巴德听了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之后的心情,并说明理由。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并相机指导朗读。4. 讨论:如果你是巴德的父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呢?请说说

8、你的理由。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对巴德的父母为什么要这样评价孩子有所体会。第三课时一、抓关键词,品读明理1. 老师描述第15段的内容,过渡到第1617段的学习。2. 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写成年后的巴德回顾当年父母截然相反的评价时的心情,请速读课文第16和17段,找出这个词。老师板书“庆幸”。3. 看到这个词,爱动脑筋的你会提出哪些问题来深入理解课文呢?学生可能会提出:庆幸是什么意思?巴德庆幸什么?为什么会感到庆幸?4. 学生各自默读第1617段,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上作旁批。学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5. 老师组织全班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在组织讨论交流的

9、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品读。二、联系生活,交流体会1. 学了课文之后,你对赞扬和批评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对赞扬和批评你的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2. 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写,也可以自己写。三、自学生字,正确书写1. 师:课文中的生字,你准备怎样记住它们而不读错写错?2. 学生练习书写。作业布置:抄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段落。板书设计:10妙极了”与“糟透了”妙极了 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 糟透了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成功:学生能正确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

10、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巨大影响。并能结合自身争相回答以后在生活中自己会怎样面对表扬和批评,令她高兴的。不足:老师的引导较多,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关注较少。改进:还是要提醒自己管住嘴,放开手。11在急流中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正确运用。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4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表达方法。课型:讲读文教法:读悟结合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11、: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图说话,激趣导入1教师:平时老师都告诉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今天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自己观察能力的训练结果,请看这幅插图,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在图中的所见。2生畅所欲言后,请生归纳概括插图中描绘了哪两大景观?(江水、妇女)这两大景观各具什么特点?(板书江水:湍急妇女:勇敢)3师请生把这四个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湍急的江水上一位勇敢的妇女正划着竹筏。或一位勇敢的妇女在湍急的江水上赶路。)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在急流中。生齐读课题两遍,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师

12、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方法。2生概述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并谈谈自己初步感受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汹涌湍急的江面上,一位年轻妇女背着孩子沉着勇敢地逆流前行的事。感受到了妇女的镇定自若、勇敢自信以及作者对妇女的钦佩、赞扬等感情。)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突破重点1生默读全文,迅速找出文中与插图相对应的段落。(第4段)2生大声朗读具体描写插图的段落,思考:(1)此时你就是大船上悠闲的作者,看到此情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意外、震撼、大吃一惊,师板书:震撼)你是从哪些重点词体会到的?(竟是、年轻的母亲、居然、酣睡,板书:年轻母亲)(2)生自行练读,读出作者的那种惊讶、难以置信,然后抽生读。(3)

13、在人物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这样描写有何用意?(表现了妇女的镇定、平静、勇敢、坚强、沉着以及对竹筏操控的游刃有余等。)(4)男女生分别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妇女的镇定、平静、游刃有余。(5)生想象襁褓中的孩子在颠簸和惊险中做着什么样的梦,并说说做这种梦的原因。二、细读课文,学习写法学习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1小筏子渐渐远去,它在作者眼中变成了什么?(“一簇不息的火苗”)这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与第3段结尾处“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相呼应。)2以上两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对这对母子的美好祝愿,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

14、奋力划桨的鼓励,对执著奋进精神的肯定等。)第三课时一、精读课文,体会感悟再次感受人物,与作者的联想产生共鸣:1教师:贝江上的这一幕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难忘记,师板书:难忘)为什么难忘?(“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师板书:感人) “这一切”究竟是指的什么?(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师板书:神态、眼神、动作、孩子)2这是作者的感受,你还在文中哪些地方受到了感动呢?(例:“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说说原因。(这个句子通过将小筏子比喻成落水挣扎的蜻蜓,在汹涌的急流反衬下,突

15、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师板书:伟大母爱)3是啊,这种源自伟大母爱的感动永不消失地存活在了作者脑海中,于是他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了生活的急流,请勾画出相关语句(文章最后一句),读读悟悟,分小组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征途上我们应该如何勇敢沉着地面对那些失意、沮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挑战、诱惑、挫折。)二、发现问题,探究难点1教师:伟大的母爱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在感动之余,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解决。(生能够质疑文章1、2两段被老师忽略了。)2生默读1、2段,发现与后面几段的不同之处。(属于自然环境描写。)3

16、读读想想,这两个段落可不可以省略不写?不能,又是为什么?师归纳小结。(不能,因为作者借“卷、打、翻腾”正面写出了江水的急、险,实则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又借对江两岸美景的描写衬托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二者共同地为后文年轻母亲泰然自若的出现作了铺垫。师板书:美景、悠闲、铺垫)三、回顾全文,采撷精彩1作者用自己的双眼和内心见证、感受了年轻母亲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伟大而动人的母爱,她启示着我们也应该积极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急流,请看黑板,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读出对年轻母亲的敬意。2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背诵。作业布置:抄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段

17、落。板书设计:11在急流中年轻的母亲:沉着 勇敢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成功:文中最后一段文字隽永,深刻,在学习时,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好好读读,细细地品味,培养了学生咀嚼文字,在阅读中注重内心感受的习惯。巧妙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不足:读书时对一部分学生关注不够。 改进:学生朗读指导的层次性体现不够,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收获不多等,这就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多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才是。12把耳朵叫醒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

18、迪斯尼的创业故事。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课型:略读文教法:自读自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1. 展示课题把耳朵叫醒。2.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课文读通顺。2. 讨论,说说课文的大意。3. 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三、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 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因而成名的故事,也知道“米老鼠”的创作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请你再用心读读课文,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艰难的过程。提醒学生读书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句,要

19、注意自己的内心体验。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勾画。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3. 集体讨论,说说自己找到的词语,概括“米老鼠”的创作过程。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给予肯定。这一过程可概括为: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非常努力,但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

20、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3)“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反正是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听之任之”“反正”这些词语说明画家最初是在无奈之下听老鼠发出的声音的。(4)“渐渐地,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寂寞的午夜与自己相伴。”从“美妙的音乐”“精灵”“相伴”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倾听中对老鼠的态度和情感有了很大转变,他在倾听中发现了美,获得了艺术的享受。(5)“小老鼠使他的工作室有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

21、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瞧!倾听使年轻画家在普通的老鼠身上找到了爱。(6)“那一刻,灵光乍现,他拉开灯,支起画架,画出了一只老鼠的轮廓。”伟大的创作过程似乎仅在一瞬间,但联系上下文,我们就能知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倾听,经历了那么多的举步维艰,才有了这一刻的“灵光乍现”,又怎能说是“一瞬间”呢?(7)读课文的后两段,理解“原来,灵感只青睐那些愿意倾听的耳朵”,“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总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这两句话的意思。(8)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给课文另取个题目,并说说自己的理由。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感受,用眼睛细细观察,用耳朵静静倾听,就能发现在平凡甚

22、至是窘迫生活中的爱与美,获取成功的灵感。作业布置:查找沃尔特迪斯尼的资料。板书设计:12把耳朵叫醒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成功:在学生试着给文章另取题目时,很多同学取的名字既有意思又有创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通过有效倾听学生的声音,我的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不再是自己一节课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迷迷糊糊。不足:个别地方还没有把学生自己能解决掌握的放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改进:从自身做起,学会真正的倾听,这样才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积累与运用(三)教学目标1、 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2、 能主动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言的音韵律

23、美。3、 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4、 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教学准备:1、课外阅读、了解声律启蒙2、留心观察身边的凡人小事,感受身边的真情。重点:体会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能主动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汉语言的音韵律美。难点: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用心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写一篇记叙文。课型:积累与运用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温故知新1.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2. 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句子,深入体会句子中反义词的表达效果。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

24、的表达效果。二、语海拾贝1. 自由读一读这两组对偶句。2. 在字数等方面感受对偶的规律,感受句子的节奏、声律美,鼓励学生积累。3. 教师介绍声律启蒙,展示这本书中的其他对偶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一、互动平台1. 默读互动平台中的对话,也可以分角色朗读。2. 集体讨论:从三位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了解了什么?3.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忆总结在急流中和把耳朵叫醒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 勾画并再读老师的话:“很多小事都可以成为我们习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多留意、细思考,就不会为习作时找不到材料而犯愁了。”结合平时的写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二、口语交际:应该录取谁1. 活动目标。

25、(1)能围绕中心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并有条理地讲述理由。(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语文明。(3)能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能与人交流商讨。2. 教学准备。(1)课前了解职场应聘的一些故事,为这次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2)课前让学生准备口语交际中招聘故事的情境表演。3. 情境表演,引出课题。(1)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口语交际中的应聘故事。(2)引出口语交际的主题:应该录取谁?4. 合作学习,辩论交流。(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2)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观点相同的同学,丰富自己的认识。5. 集体学习,开展辩论。(1)以“召开董事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辩论兴趣。(2)

26、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方,双方辩论。要求:大胆发言,声音响亮,有自己的观点,辩驳有理有据,用语文明。(3)看看谁的支持者比较多。学生推举出的“董事长”进行总结,老师根据学情以“人力资源部顾问”的身份进行总结,总结时以幽默的语言肯定学生在辩论中的突出表现,指出不足之处。要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向辩论的态度、语言的组织等方面。对辩论双方都要有客观的评价。6.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第三课时一、习作百花园与单元学习阅读教学重点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变成习作实践。1. 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2.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身边最感人的真实故事。3. 由小组推荐学生全班集体交流。4.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第

27、四课时1.完成作文草稿,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2.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办“我身边的事”优秀习作展。第五课时自主阅读园地1. 自读短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2. 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解决疑难的问题。3. 再读短文,体会文章情感。4. 能将这篇短文讲给别人听。教学小结:通过对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了在一个句子里恰当运用反义词的效果。能主动积累声律启蒙中的对偶句,感受到了汉语言的音韵律美。能积极参与集体讨论,围绕主题大胆发表意见。用心感受到身边的凡人小事,体会蕴涵的真情,学会了记叙文。教学反思:成功:学生在学习第一块儿时,句子中恰当运用反义词表意更准确、鲜明、集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举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集中运用反义词的作用。俩兄弟竞聘引出的话题,学生很投入的讨论,感觉他们小小年纪,价值观挺对的,很欣慰。不足:习作练习的指导教学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了。改进:力争不代替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