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070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课机遇与挑战测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课 机遇与挑战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05年4月22日23日,第二次亚非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隆重举行,各国领导人在会议结束前签署了会议宣言和行动计划,从 而为亚非国家构筑起新的合作平台。这表明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 ( ) A.经济与科技B.战争与和平C.和平与发展D.愚昧与贫穷2.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生前说过:“我带着橄榄枝和自 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C.当前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当前国际格局无法确定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

2、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是在和平的旗帜下,为应对新挑战、新威胁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训练活动,是深化中俄军事务实合作的重要举措。中俄两国军事演习的顺利、圆满成功表明 ( )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可以和平共处 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日渐提高A.B.C.D.4.目前世界上有 13亿人生活在最贫穷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达25 000亿美元。以上说明 ( )|K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不能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外债

3、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A.B.C.D.5.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 ) 只要经济得到发展,世界就会和平 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和平与发展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A.B.C.D.6.下列现象中能够反映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是 ( ) A.美英等少数国家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发动对伊战争ZXXKB.美国和日本将台湾纳入所谓的“共同防御体系”C.世界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7.钟表王国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幸免于难,未曾遭受战争的破坏。这个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严重匮乏的内陆岛国,现在年人均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

4、,名列欧洲第一,是世界最富裕国家之一。这说明 ( ) A.瑞士人很聪明 B.瑞士没有遭受战争的破坏C.发展要以和平为前提D.发展是和平的基础8.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种现象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 ( ) A.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失去了重要基础B.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莫测C.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D.世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9.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力量。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有 ( )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A.B.C.D.10.我国目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成

5、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这说明 ( ) A.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B.“入世”能解决我 国的所有问题C.对外开放是我们的中心工作D.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11.下列时事材料中,能表明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的有 ( ) 成功举办APEC会议坚决依法打击“东突”恐怖活动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政府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A .B.C. D.12.中国积极促成六方会谈,为推动各方向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这一目标迈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表明 ( ) A.发展中朝两国关系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B.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6、治C.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D.中国以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为己任13.当今世界,贸易、生产、管理、科学各个领域都超越了国界,我们共处的地球被称为“全球经济村”。这表明 (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立已经消失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各国的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战略伙伴关系调和了国家之间的矛盾A.B.C.D.14. 2004年全球跨国公司的总数已达5.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万亿美元,几乎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多元化C.经济垄断化D.经济竞争化15.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汉

7、语热不断升温。全球85个国家、2 027所高校正在开展汉语教学,2 500多万人正在努力学习这门语言。世界“汉语热”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华文化的魅力无穷B.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C.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D.中华文化历史悠久16.放眼世界,我国 ( ) A.面临着科技革命的大好发展机遇B.面临着战争的威胁C.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D.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7.2006年1月1日,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另外,首部能源法有望出台。同时,有关石油法和天然气法的调研工作也正在进行。材料表明 ( ) A.我国资源形势十分严峻B.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是做好

8、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来C.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靠科技创新D.必须 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18.2005年3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颁奖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 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这样做 ( ) 可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A. B.C. D.19.在全球化体系中,“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售价20美元,但中国企业只能获得35美分的加工利润,大部分利润归外国公 司。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坚持自主创新,变“

9、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中国应抵制组装外国产品,关闭国门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同时,要提 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A. B.C. D.20.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 ( ) 应看到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应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A.B.C.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材料一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闭幕,一致同意通 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材料二2005年,APEC会议在韩国釜

10、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亚欧四国并出席APEC会议,在会上发言时再次强调,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 展,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5分)(2)我国对内怎样坚持和谐发展?(10分)22.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兴起。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是更大的进步,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目前,发达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其国内生产总值50都是靠知识转化而来的。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知识的多少成为决定性因素。请你为我国迎接知识经济献计献策。(10

11、分)23. 材料一针对外界对中俄 联合军事演习的种种不实猜测,中俄两军领导人反复强调,这次演习不针对第三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意味着两国要建立军事同盟。材料二第四轮北京六方会谈2005年9月4日通过六方会谈以来首份共同文件,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确立了框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展现了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成功地扮演了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角色。材料三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中国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我们做的不是“苏联梦”“德国和日本梦”“美国梦”,而是“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2、义,走独特的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1)材料一、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2)请批驳“中国威胁论”的错误观点。(10分)(3)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面对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和各种突出的矛盾的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办?(5分)24.材料一2005年8月14日,胡锦涛主席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主题展览时强调,要始终不渝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材料二今年以来,美 、日等国一些政客一再散布“中国威胁论”,丑化中国形象,阻挠别国与中国经济技术合作,甚至通过施压破坏别国与 中国的合作。(1)我们应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中吸取怎样的教训?(8分) (2)请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中华民族的特点两个角度说明我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