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答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193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语文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高二学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A 2.B 3.C 4.C 5.C 6.B 7.C 8.D 9.A 10. D 11. B 12.A(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13.C(贼寇驱使他离开,贺逢圣于是投墩子湖而死)14.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奇怪,就在湖边守候,尸体令人惊讶地出现了,察看尸体果然是这样,大概沉入水底一百七十天,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得分点:词类活用:异,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介宾短语后置句式,“俟于湖”在翻译时应调整为“于湖俟”重要实词:俟,等。重要实词:生,活的、活着的。】15. BE B项只是作者离开汴京后想念汴京,作者为北宋词人,并没有亡国之痛。E项,词中

2、只有“想前欢”提及过往,但并没有对昔日景进行描写。16、词的上片,作者用孤垒、烟渚、雌霓 、雄风、残蝉等意象,营造了雄浑苍凉的意境,(4分)衬托了作者的悲秋情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17. 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8A 【试题解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A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

3、,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19B 【试题解析】B项说“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错误,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20.A 【试题解析】“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2122.C咸吃萝卜淡操心:责备人多管闲事,瞎操心。(A项含英咀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是指培养优秀的人才。B项举重若

4、轻:褒义,比喻能轻松愉快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事物,语境错误;D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不能形容烦恼消失。)23.B【解析】A. 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 C. 指代不明。“这”指代的是“她”还是她的作品。D. 句式杂糅。去掉“靠的”。24.A 25.点评作文兼顾梦想与感恩这则作文材料,既放又收:“放”是指让考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收”是指命题者不希望考生无的放矢,乱发联想和议论。这道作文题,仍然秉持“典雅厚重、求实创新”的原则,兼顾了追求“梦想”的热点,以及弘扬“感恩” 和“孝道文化”的价值导向。具体而言,两个材料,一个抽象,一个具象,需要考生充分理解材料

5、背后的深义,运用发散思维和文化积累,进行准确、简洁而合理的书写。其中,认知能力,逻辑思维和想象力,是优秀作文的前提条件。写作前,应要疏理一下表达的层次,要注意命题的起承转合:“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立意;“转”是转折;“合”是合理的推断与议论,是文章的结束。第一个材料很浪漫,这里的“它”是无名化,即可以是任何有思辩能力的动物,而更多的指向当然是人。文章的“起”点应该是“飞”,这是发问的缘由。“承”是飞的过程中追求者对目标的自我反问,也可以是他人的质询。“转”是回答,即“我不累”,回答得很肯定。“合”就是这个事情带来的启迪是什么,为什么“飞不累”?考生可以从两个方面立意:从大的层面,如

6、“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小的层面,个人对梦想的追求,一定是充满热情,敢于挑战,不怕苦,不怕累。重要的是,追求梦想既是“飞翔”的过程,更是“飞越”和“提升”的过程,虽苦犹乐,永不停息。第二个材料很温馨,父亲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全身心的。但孩子应该要懂得“孝顺”,学会“感恩”和回报。“我就这样陪着你”,不单是指此时此刻,更是一辈子的承诺。这是人性的闪光,是对当下某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关爱、不懂得回报的一种警醒和反省。名师点评:两则材料,前一则比较虚,适合写思考,发议论,不过可以虚题实写,不止是写“我愿意”,而要落实到在哪个领域哪个方面怎样去奋斗,然后实现内

7、心“充实而满足”。有一个考生告诉我,她结合自己的在高考过程中的曲折坎坷,突出一个“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的论点,就很好的。后一则比较陈旧,但是回报感恩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完全可以结合时代,常写常新。真的,一般情况下都是父母关心孩子,好多家长都放下工作来陪读,真可谓是“娘肚子里有十个崽,崽肚子里没有半个娘”。材料提供的场景很有感染力,能激起作为孩子的一代人去反思去回味,去实现关爱与被关爱的角色转换。材料很好写成记叙文,去回想那富有诗意的父子深情。作文其实很简单。一贯要求学生作文一是“简单”,不要想得太复杂,譬如要么写成“我奋斗,我愿意”;要么写成“我陪伴,我愿意”。而且一定要集中,最好还是“

8、二选一”。二是“具体“,奋斗是个大话题,要落实到具体的事务上;感恩也是如此。在写法上,议论文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记叙文就要突出“真情加细节”。三是“自然”,文章不做作,顺着材料写下去,力争具备“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效果。四是“合理”,文章无论怎样写,万变不离其宗,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人易于接受,做到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足矣!【参考译文】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从小与熊廷弼住在同一里巷,但是彼此不亲善。作生员的时候,一同被督学熊尚文赏识。熊尚文认为这两个生员都有突出的才能,说: “熊生,是干将、莫邪;贺生,是夏瑚、商琏。”乡试中举。家境贫寒,就任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考中第二名,授官

9、翰林院编修。天启年间,任洗马。正当这个时候,熊廷弼已被再次起用任辽东经略了。广宁战役失败,同乡的官员准备为熊廷弼鸣冤,认为贺逢圣将会阻止这件事。贺逢圣变了脸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怎么敢对自己小的仇怨耿耿于怀,不把熊廷弼的冤枉辩明!”立即起草奏疏呈献朝廷。湖广建造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听说上梁文出于贺逢圣之手,非常高兴,当日就去拜访贺逢圣。贺逢圣说:“错了,这不过是利用别人的声誉、地位的陋习罢了。”魏忠贤不高兴地离开了。第二天就除去了贺逢圣的官籍。庄烈帝即位,贺逢圣恢复了官职,接连晋升官阶。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国政,加太子太保的官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十一年辞官。

10、十四年再次入阁。第二年再次辞官。贺逢圣为人清廉沉静,约束自己磨练德行。皇上办事过于急躁严刻,贺逢圣始终没有进言匡正。他再次与周延儒同时被征召,帝上对待他不如周延儒。等到他休假回家(予告:汉朝制定的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法令可带职休假,则称予告。予告不得归家,但居官不视事。)皇上在便殿设宴为他饯行,赏赐金银、绣着蟒的椅垫。贺逢圣感动得大哭,伏在地上不能起身,皇上也为此流泪动容。这时,湖广贼寇大肆侵扰。第二年春天,张献忠接连攻陷蕲、黄,逼近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是贺逢圣的门生,跑了三百里,拿了一顶僧帽、一袭袈裟来送给贺逢圣。贺逢圣把衣帽还给他说:“你只管离开吧,别担心我。”如翁于是离开。五月壬戌为月末,贼寇攻陷武昌,逮捕贺逢圣。贺逢圣呵斥说:“我是朝廷大臣,你们胆敢无礼!”贼寇驱使他离开,贺逢圣于是投墩子湖而死。贼寇从夏天来,到秋天去。地方长官对着湖水祭祀贺逢圣,有神托梦给湖边的人,“我守护贺逢圣宰相很辛苦,你把他接过去守护,他的左手有黑子,他的特征就是这个。”醒来后觉得这个梦奇怪,就在湖边守候,尸体令人惊讶地出现了,察看尸体果然这样,大概沉入水底一百七十天,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在冬天十一月壬子装殓,地方长官挥泪把他埋葬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