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245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审美文化第五章2013.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国审美文化的源头儒释道文化,前言,从总体上讲,中国的大一统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要义是一种集体文化,讲求天人合一) 1、传统人文(人本)主义文艺复兴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更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从个体上讲人的全面发展,从群体上讲解放全人类,人要在解放全人类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方面的例子有: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静静的顿河,保尔,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保卫延安,野火春风斗古城,新儿女英雄传,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寂静的山林,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三进山城,奸细,甜蜜的事业,今天

2、我休息,国庆十点钟,车轮滚滚,锦上添花等。,2、新人本主义思想非理性的人本主义。跟传统人本主义相比,理想、崇高一扫而光,追求感官刺激,属于感性的人本主义,逐渐从牺牲个体保存群体到极端的个人主义。日瓦戈医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分类:一是庙堂文人,屈原、苏轼等;二是江湖文人;三是隐士文人,但缺乏像鲁迅这样的广场文人传经布道,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1,西周时天命观 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轴心的形成 3,汉唐儒学地位的确立和儒释道格局的形成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和君权天授 佛教的传入 隋唐儒释道并起 4,宋明理学的创立及中国文化格局的定型,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以人伦为中心的文化

3、) 1,世界观(解释系统)天人合一 本体论:天道论 时空观:华夏中心主义 历史观:退化论,天人合一: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易经有明确论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纹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观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样,就把阴阳的概念和自然、人世中具体的秩序天地、寒暑、男女、乾坤、尊卑、吉凶、动静、刚柔通体一观的思维方式和西方的二元对立是完全不同的。,2,价值观(价值目标)民本思想 价值目

4、标:社会的整体和谐 价值主体:人民(得道即民心。) 3,行为准则(规范系统)和谐中庸 道德核心准则:中庸之道 中庸根本根据:阴阳相生相克 4,信仰体系: 信仰对象:天 信仰的维持:宗法制度,中国帝王是相对王权,是实力主义的结果,打得赢为王,王朝更迭使每个有野心的人额能过一把皇帝瘾;日本是从君权神授直接过渡到君权是神的化身,天皇就是太阳的后代,千古不变。 中国官僚是皇权统治手脚的延伸,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僚采用任期制,定期轮换不在家乡,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条件下鱼肉百姓的现象严重,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科举制度与农民的个人主义精神相结合产生中国经济的混合经营体制,以饭碗为特征的国有企业与高流

5、动性为特征的民营企业这一中国特色的经营体制,通过等级和考试设置职业上升阶梯。 支撑科举制度的思想是孔孟思想,核心是中庸,它在本质上是活命的哲学,如何活得有意义,活得巧妙,都有一套说法。,儒家文化提供种种原则,佛家因果报应,道家文化中的神鬼谱系。儒家文化提供善恶标准,佛家因果说告诉人们作恶之人死后进入地狱,来世变成牛马,行善则进入西方净土来世投胎也要投向好人家;道教中的神鬼谱系告诉我们,神鬼时时监视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念之善神必保佑之,一念之恶鬼必缠上他。这种三教合一的文化模式,使得传统的中国人形成了恪守封建纲常伦理的被动意识,保守、内向、安分守己、被动挨打的性格,这样的群体自然就会呈现出超常稳

6、定的特征。以家族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消除了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冲突。西方作品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描写关于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三,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转型 1,传统文化的衰落 2,时代主题的改变:西方的挑战 从秩序文化(非生存预设)到发展文化(现代化) 3,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贡献 民主与科学,进化论、白话文 4,三大支流: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不同流派的学者都指责新文化运动摧毁了传统文化。事实正好相反,它拯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确认一个基本态势:19世纪或更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进入穷途末路。(1)知识阶层原有知识结构无法应对面临的内政外交问题。 “书小楷,诗八韵,将相文武此中进昨日大河决金堤

7、,遣使合工桃浪诗。昨日楼船防海口,推毂先推写檄手。” 【魏源: 都中吟, 载魏源集下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第675 - 676页】。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只能培养出知识如此贫乏的人。承平年代,萧规曹随,尚可马虎应对,稍有事变,只能手足无措,更不要说推动社会转型了。(2)对外部世界惘然无知。 “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竟安在。”“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 【魏源: 都中吟, 载魏源集下册, 北京: 中华书局, 1976年, 第675 - 676页】。,(3) 知识结构陈腐、停滞,丧失了自我更新的能力,无力开拓新知。大凡一种文化学术不能在交流、讨论、潜心研究中激发新观点

8、、提出新方法和寻求新材料,必然停滞不前,日益没落。与自然经济相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定型化了。知识阶层以四书五经为敲门砖,毕生在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中打滚,只有小聪小慧的闪光,不见冲破桎梏的电闪雷鸣。为社会转型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无法在这块土地上产生。打破这个局面需要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和竞争,在改变知识结构的同时,激活自身的活力。新文化运动恰好适应了这个历史需求。 艺术和文学的命运又如何?新文化运动最成功的业绩是文学革命。只要不带偏见,谁也否定不了1919年以后90年的文学创作成就远胜大清帝国267年。“旧戏曲”曾受陈独秀攻击,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国画不但没有衰落,而且因大胆

9、吸收西方艺术成就而别开生面。原来没有的话剧、西洋画、交响乐等艺术也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最有争议的是思想领域。辛亥革命废除帝制,三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但在军队、官场和底层社会结构(家族、黑社会)中,它依然是不能触犯的信条。胡适的李超传中,一个广西富裕家庭的女孩,为了到广州和北京求学, 竟然被认为违背了尊长的旨意,加上女子不能继承遗产,经济来源断绝,在北京贫病而死。三纲杀人,男女不平等杀人,声讨这样的观念和制度,正是涤荡传统文化,创造现代文明的过程。这也是世界各国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伊斯兰国家,不少女孩至今仍因自由恋爱被固守传统的族人用乱石砸死,这样的违法惨剧激起舆论强烈批判。这是推动传统

10、社会向现代转化的文化蜕变,有何不可?没有激烈的抗议和持续的思想变革,包括黑人、华人在内的有色人种在美国何来平等地位?,传统文化统治中国人,养成中国人的奴性,以圣人和经典为是非判断的标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之一是摧毁了这个标准,而它的缺失是这个工作做得不彻底,没有完成从尊圣宗经到理性化的思维方法变革。于是,后来才会把最高指示当做是非标准,“一句顶一万句”。,四,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改造:革命文化 1,解释系统:唯物史观的引进(规律概念) 2,价值目标:推翻旧世界(反帝反封建) 3,行为准则(民族气质):革命与斗争 政治:反抗强权 经济:愚公移山 道德:思想革命 4,信仰体系:共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11、建立以后,毛泽东探索在新中国如何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过起丰衣足食的生活?即或在阅读文史古籍的时候,他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他写的批语将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再次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这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毛泽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例如,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西汉初期政论家贾谊的名文治安策,要负责干部多读几遍。贾谊是一位有独立见解且敢于直言的年轻人,他敢于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之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他看到汉初社会风气侈廉相竞,豪强掠夺,造成“卑贱者”和“尊贵者”的对立。他要求从皇帝到百官,大家都做到“公而忘私”。同时抓住农业这个根本不放。这样,天下才能稳定,“以攻则取,以守

12、则固,以战则胜。”正是这两点,即百官清廉和农业为本,毛泽东认为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仍然值得大家注意。,毛泽东于1957年8月1日夜读范仲淹词二首(苏幕遮、渔家傲),谈到词有婉约、豪放两派。范仲淹的这两首词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基本上仍属婉约派。范氏苏幕遮全文是:“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意,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毛泽东在不眠之夜读到这首词,情不自禁地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千百读者读过这首词以后都会有和毛泽东相同的感受。但是毛泽东的感受并不停留于此。他又说,“读婉约派久了,厌倦

13、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并由此引发出哲学的道理,他写道:“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所偏但仍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人的心情,经常有对立的成分,不是单一的,是可以分析的。”这样说来,对立统一存在于一切之中。分析政治大事需要有对立统一观点,这是无疑的。同样,分析人的爱好和兴趣等等纯属个人范围的事,也不能离开对立统一法则。唯其一切都受对立统一法则的制约,所以一切才是可以分析的。在这里毛泽东短短数语,说明对立统一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又说明它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他读范仲淹词引发出的关于“人的心情”的议论(属于对诗词的欣赏和人的爱好兴趣)是合情合理的,这和教条

14、主义、公式主义之类完全不同。可见要真正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离开唯物辩证法则将寸步难行。,毛泽东对现代文化影响最大的有三篇著作,一是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为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对于新民主主义文化,他在1939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提出有四个方面,即“民族化(包括旧形式),民主化(包括统一战线),科学化(包括各种科学),大众化(鲁迅提出的口号,我们需要的)”,并且提出要实行“彻底的民主主义”。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只讲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而没有再讲“民主的”。后来他在“大众的”后面加了一句话,说大众的

15、即民主的,但大众的主要是讲的文化的普及问题,似不能包含全部的民主问题。这说明,他在当时对民主是重视不够的。由于对民主重视不够,就使后来的几十年中,在文化领域对民主一直发扬不够,动不动就上纲上线,大批判;同时又使一些封建残余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在各方面有不小的影响,需要继续加以清除。,二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系统地阐明了文艺与革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革命文艺的发展提出一个根本的指针,使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出现了一片繁荣局面。但由于这篇讲话着重从文艺与政治和革命的关系的角度,而不是从文艺内部的发展规律和美学角度来谈的,而且过分强调了这个方面,因而也存在几个缺陷,如过分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16、,政治标准第一;把人性完全归结于阶级性等等。但文艺还有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是不能完全从属于政治的。人性除了阶级性之外,还有它的社会性,完全归结于阶级性也是不对的。 三是建国后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正确方针,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他只强调学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文艺则全盘否定;后来甚至把一切文艺都斥之为“封、资、修”,这就实际上违背了上述的正确方针。,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与中国现代文化 1,价值目标的重塑:现代化 2,对民族气质的改造:创新进取 求真务实(尊重规律与讲实效) 开放进取 民主法治 和而不同与多样性,地理环

17、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农业文明发达,易生存,易繁衍 外封闭内开放的环境不利于小部落的形成和抵御冲突 文化制度设计的重心以防止内部冲突和战争为主。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较强烈。,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墨子,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 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三 纲五常,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大同理想,大道

18、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论语雍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允执其中”(论语尧曰)。,儒家文化的基本悖论:“践仁”与“敬礼” “仁”首先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理性。“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勿

19、施于人”。其次是道德自主,要求将忠孝和等级制度和观念转化为人的自觉体验,后来的理学更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第三是差等施爱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中的分类,由近及远。所谓“疏不间亲”。,“礼”体现出社会要求人承担的道德自律性。践仁和敬礼是儒教文化的两个基本点,道德自主必须通过道德自律来实现,规范的礼只有以“仁”作为自己的根基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克己复礼,人若不仁,何以达礼”。礼仪制度不仅是涵养人的道德的手段和途径,而且它所包含的尊卑等级、各安其位的体系,就是“仁政”。民主、自由、平等观念在欧洲人那里那般珍重。,民族审美心理:中庸为用,中和为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抱雌守拙。 “中庸之为德也

20、,其至矣乎!” “危邦不入,乱帮不居”,过分看重生命保全。 中和为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进一步“发乎情,止乎礼仪。”(毛诗序)中和为美,使我们的民族缺乏真正的悲剧意识,从而达到灵魂洗礼的作用,或迫使人思考人性改良和社会改良。相反,我们的文学却习惯于抚慰人的灵魂,要把人在文学欣赏中产生的遗憾一一填平。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魂化为鸳鸯;窦娥冤中窦娥的父亲为其平反,曹雪芹本意要把红楼梦写成悲剧。中国文化不喜欢在作品中描写生死攸关的对立和冲突,也不喜欢主人公历遭毁灭性的打击,总是以“大团圆”结局。,例子:唐山大地震一味地让人们沉浸在对过去的悲痛回忆里,被讴歌的是徐帆扮演的元妮对丈夫和女儿永

21、远的身心皈依和罪恶感,她拒绝电工师傅的求爱(跟张爱玲在色,戒里末尾的一句话:“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构成了多么巧妙的反讽)。她为了坚守对故人的依恋而拒绝搬家,坚持“向后看”的生活态度。虽然对痛苦的执着增加了悲情效果,但肆意把玩“痛苦”,痛苦和痛苦之后的反思就变了味道。,相反,美国灾难片空难遗梦,说的是在一次空难事故后,分别丧失亲人的男女主人公如何战胜死亡阴影重新面对生活的故事,总体的基调是劝人们不要耽于过去的伤痛,擦干眼泪向前看,向前走。这里,明显看出唐山大地震把人的情感从团队转向了家庭,把对正义的弘扬转化为对怨恨的舒解,对伦理道德的调和。在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离婚率越来越高,为了金钱利益,

22、越来越多的家庭解体,亲人反目。通过宣扬温情,通过“唐山”与“地震”这两个符号,冯小刚用伦理关系(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稀释了社会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稀释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价值观念的动荡,把主题稳稳地落在了“亲情和家人”上面,以“理解和原谅”作为抚慰心灵伤痕的灵丹妙药,赚足了人们的眼泪。,我们可以再通过谢晋拍的南京大屠杀、泰坦尼克号、地火危城及美国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来进一步理解中国式悲剧。,南京大屠杀本应是民族的悲剧,却没有被恰当地表达出来,相反却暴露了民族劣根性。 泰坦尼克号将个人悲剧放大为群体悲剧,从牺牲自我保全他人保全族群,从而对人的心灵造成震撼。 地火危城是群体灾难,同样是牺牲自我保全

23、他人保全族群。 我们再从红楼梦进一步加以说明。“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中国古代悲剧同样是“命运”悲剧。,“吾国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鸳鸯上吊,妙玉遭劫,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直到黛玉泪尽而逝。她们是对命运的悲叹和抗议反对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国人对“善”过度强调,对“真”漠视。判断一个人,道德标准第一。宋江为何稳居梁山头把交椅?,阴阳互补,“一阴一阳之谓道”易 系辞。 道生一,一生二,二

24、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太极图,关于天的信仰,成语: 伤天害理,替天行道,天地良心 ,天经地义 天理昭彰 ,天花乱坠 信仰的手段:等级祭祀仪式(皇帝祭天,民间祭祖) 祭天 ,天坛,天坛,信仰的制度保证: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的祖先,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在宗法制度的设计中,天地君亲师是一个完整的等级序列和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对祖先的崇敬(宗族)和对皇帝的崇敬(国家)是

25、一体,祭祖和祭天是一致的,家族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规定是相通的,国是家的放大,家是国的缩小,家国一体。宗法制度使神权(天道)、君权(皇权)、族权(家长制)、夫权融为一体,极大地强化了对个人的精神控制。,新文化运动,毛泽东论中华民族,愚公移山,思想革命,邓小平论现代化,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我国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化建设。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邓小平论开放进取,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

26、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江泽民论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论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

27、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发展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

28、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化的走向,无性时代有性时代泛性时代 无性时代(一元整合文化):阶级斗争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知识精英时代。 有性时代(三分天下文化):三分天下时代、市场经济时代、大众文化时代。 泛性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时代、消费文化时代,三分天下文化(有性时代):主流文化(官方)、精英文化(知识分子)、大众文化(世俗大众),90年代以后

29、,宏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A 主流文化:官方文化以政治厉害作为判断标准 B 精英文化:知识分子文化由“启蒙”变为“为学术而学术”。无权、无钱。红、黄、黑三道。 C 大众文化不是民间文学、传奇文学,而是一种随着电子媒介兴起而兴起的一种市场文化。 王朔 消费文化(泛性时代)21世纪以来 性文学的出现,总之,西方主流价值观:上帝、人性、爱和家庭。中国:伦理关系(传统,有时会以牺牲“爱”为代价),9、西方古希腊文明世俗文化,以人为本,“赞美人的才能,迷恋人的美丽,关心人的命运,称道人的力量,维护人的尊严;基督教文明超世主义”。 10、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历程 三个阶段 一元整合文化(无性时代、精英文化时代

30、)19491980,文化大革命前,毛泽东时代文艺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经济基础是计划经济,政府主张成了笼罩一切的光环。 蜜月文化(恋爱、爱情时代时代,知识分子、政府、大众共度蜜月,同时也存在碰撞、冲突),80年代,邓小平时代,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反思文革。伤痕文学。港台文化进入大陆。“如何富起来”。,第六章:五四以来的审美文化救亡与启蒙,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是当代美国大名鼎鼎的学者和思想家,2011年1月25日去世,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出生于纽约一个东欧犹太移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即离开人世。迫于生活,贝尔被寄托在一家犹太孤儿

31、院里。孤儿院的生活经历和社会低层生活的艰辛促进了他心智的早熟。从少年时期开始,贝尔就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表现了极大的热忱。1935至1939年,他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以后,贝尔积极参与社会:担任过杂志社的主编、曾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学教席并任职于许多公共机构。作为一名“介入型”学者,贝尔密切关注并深入广泛分析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撰写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著作。他的名字和“意识形态的终结”、“后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1973年发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59年

32、,他第一次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1973年全面阐述了后工业社会的内容:,(一)在经济上,由制造业经济转向服务性经济;(二)在职业上,专业与科技人员取代企业主而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三)在中轴原理上,理论知识居于中心,是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四)在未来方向上,技术发展是有计划、有节制的,重视技术鉴定;(五)在制定决策上,依靠新的“智能技术”。197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该书的姊妹篇。,前工业社会从事采撷自然资源而不是从事制造的社会。生活主要同大自然竞争,依靠原始的劳动力并从自然界提取初级资源。 工业社会以机器技术为基础,主要使用能源和机器技术从事制造商品。资本与劳动是工业社会的主

33、要结构特征。生活主要同虚拟自然进行竞争,实质上是跟机器和商品竞争。,后工业社会以知识技术为基础。信息和知识是后工业社会的主要结构特征。后工业社会中,社会的主题从商品变为服务。在前工业社会中,“服务”主要是家务仆役阶级(在英国,1870年以前,这是社会上最大的一个阶级)。在工业社会中,服务业主要是辅助商品生产。在后工业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对人服务(医疗保健、教育和社会服务)以及专业和技术服务(如研究、评估、电脑及系统分析)。生活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官员和当事人之间、医生和病人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甚至在同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各种团体、机构之间),“自然”消失了,人们必须学会如何相处。19世纪的多数社会主义和乌托邦的理论把社会的几乎一切病态都归之于商品的匮乏以及人类为争夺这些稀缺商品的竞争。在后工业社会匮乏仍然出现信息的匮乏和时间的匮乏。另一个突出变化是妇女第一次得到了经济独立的可靠基础,妇女日益感到经济上无需依靠男人,离婚率逐步攀升。传统意识形态论将被科技治国论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