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698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德育论考前学习辅导纲要,主讲人:林嘉声,今天说说德育论的考前复习的要求。大家要根据这些复习题,认真复习并深入理解现代德育论的有关内容。,第一章 现代社会、现代人与现代德育,这一章只有1题。 第1题:社会现代化与德育的关系如何?加强德育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性大解放。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道德作为人的主体性的一部分,其发展也应当与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没有人的主体性的大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现代化要求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解放。这样德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塑造道德主体,即主体性的德育。(第4345页) 加强德育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第

2、一、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第二、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第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第二章 现代德育的过程,这一章有5题 第2题:什么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什么? 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是:第一,教育目标上的区别。德育过程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自主地解决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问题。智育过程的目标是要求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解决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第二,所依据的规律不同。德

3、育过程所依据的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智育过程主要依据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第7879页),第3题: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两者的联系是:德育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有最大的可能按预定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并协调多方面的影响,促进其品德发展。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实质是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第79页),两者的区别是: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想品德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是德育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

4、过程。(第79页),第4题: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德育过程结构有哪些基本要素?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社会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政治,道德的社会传递和社会继承过程。德育过程的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和再生产道德主体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第80页) 德育过程是结构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第81页)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第86页),第5题:现代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第88页94页) 现代德

5、育过程的特点是:(一)现代德育过程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过程。(二)现代德育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作为主体思想品德完整发展的过程。(三)现代德育过程是师生德育共进的过程。(四)现代德育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第6题:什么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具体内容在第99100页。,第三章 思想品德观与现代德育,第7题:什么是思想品德?如何评价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想品德的内涵是: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第105页)思想品德

6、的外延包括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 皮亚杰提出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一)品德具有个体的主体的特征;(二)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他发现儿童道德是由他律向自律发展的。,柯尔伯格创立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并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评价: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由于偏重于品德中的认知因素,因而尚不能反映完整的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因为道德认知仅仅是品德结构中的一个要素,道德认知发展并不能代表全部品德的发展。但是它所揭示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由他律向自律发展是品德发展的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第112115页)

7、,第四章 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这一章有5题 第8题: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如何?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活动在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一)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二)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三)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四)对德育评价的参照作用(第129132页),第9题:什么是德育内容?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关系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德育内容是指按德育目标要求,或者说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 德育目标与德育

8、内容的关系是:德育内容是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 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的。(2)都是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的。(第129130页),第10题:制约现代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是:(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二)受教育者的发展;(三)思想品德心理特点;(四)教育世界观的因素。(第132134页),第11题: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

9、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是: 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现代德育发展性精神即注重个体德性的发展。 (一)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1、在重视树立公民国家观念,党的基本路线等政治教育、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同时,突出了公民的法制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2、把心理品质的发展列入德育目标要求。3、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忽视培养和发展道德能力的倾向。 (二)具有层次性。 (三)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第146149页),第12题: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0、?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是:(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二)基本文明规范教育(三)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与道德的培养。(四)培养现代人的心理素质。(五)培养、发展思想品德能力。(六)青春期性道德教育。(第151152页),第五章 现代德育课程,这一章包括5题 第13题:什么是德育课程?其根本特征是什么? 所谓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是育德性。严格意义上的“德育课程“是要使受教育者掌握内在性道德概念,既达到理论的概括水平,又把道德知识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观念,成为道德

11、评价标准,指导自己言行的准则。(第157页),第14题:什么是认识性德育课程?说明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地位、特征和功能。(第164165页) 认识性德育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中,规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第164页)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地位:它是我国德育课程中基础的和主要的课程类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活动形式。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它具有教学活动独立性和教育内容系统性的特征。教育性或思想性是它的第一要义。 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功能:

12、其最主要功能在于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第164166页),第15题:说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地位、特征和功能。(第171174页)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地位:活动性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主导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是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结构,相应的活动纲要和活动指导书,它与认识性德育课程既相辅相成,又有相对独立性,自成体系。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它更强调和重视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功能:它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和谐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和行为习惯为主要任务。,第16题:什么是隐性课程?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13、(第177179页) 隐性课程是指课内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 隐性德育课程的特征是:1、影响的间接性、潜隐性;2、范围的广阔性;3、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 隐性课程的功能是:1、陶冶功能;2、导向和激励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第17题:隐性德育课程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第180183页) 隐性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一)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二)校园文化建设(三)班集体建设,第六章 德育网络,这一章包括3题 第18题:什么是德育网络?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第186页,第195200页) 德育网络是整合校内外各种德育力量,由各种社会组织及其沟通渠

14、道构成的组织体系。 德育网络的功能是:(一)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一致。(二)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三)优化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四)通过信息筛选,保证教育目标实施。,第19题:德育网络中的组织机构有哪些?(第201204页) 德育网络中的组织机构主要有:社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居(村)民委员会教育领导小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第20题: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第208209页) 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是:具有导向作用、调节作用、精神文明辐射作用。,第七章 现代德育方法与模式,这一章包括6题 第21题:什么是德育方法?现代德育方法论具有

15、什么特征? 德育方法是指: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 现代德育方法论的特征是:它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第22题:现代德育方法可分为哪两大类?什么是自我教育的方法?什么是指导教育的方法?(第229页) 现代德育方法可分为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指导教育的方法两大类。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指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个性品质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指导教育的方法是指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促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预期

16、变化的方式方法。,第23题:什么是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有哪几种方式?(第232页) 说理教育法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方式。,第24题:什么是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有哪几种方式?(第233页) 陶冶教育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等方式。,第25题:什么是实际锻炼法?什么是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有哪些方式?品德评

17、价应遵循哪些要求?(第223224页) 实际锻炼法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操行评定等方式。 品德评价法应遵循的要求是:有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优良品行的结果,惩罚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不是目的,惩罚和操行评定都应公正合理,要重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第26题:什么是德育模式?当代我国有哪几种德育模式?( 第238页,第243246页) 德育模式是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

18、象化、结构化,使之形成特殊的理论形态。 当代我国有价值观导向模式、情感体验模式、行为践履模式、心理辅导模式等几种教育模式。,第八章 现代德育管理,本章包括3题 第27题:现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第252页、第256261页) 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指现代学校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者根据现代社会需要,在现代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对德育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人、财、物和信息等),不断增强学校德育系统功能,以最佳达成德育和德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现代德育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第28题:现代德育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现代德

19、育管理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二)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三)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效能。,第29题: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班级德育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2、有组织健全、团结一致、权威的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3、有统一的班级常规和严格的纪律;4、有正确的占主导地位的班级舆论;5、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劳动、集体荣誉感等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第268269页) 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目标时,除了要讲究针对性,激励性,讲究长短结合外,还要渗

20、透现代意识。(二)要求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参与精神;(三)要求班主任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以及健全班级制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四)要求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正确认识并合理对待班级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积极引导,充分利用,使之成为促进班级建设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积极因素。(第269271页),第九章 现代德育评价,这一章包括4题 第30题:什么是现代德育评价?现代德育评价的特征是什么?(第284页) 现代德育评价就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地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现代德育评价的特征是:(1)现代

21、德育评价主体具有多样性(2)现代德育评价具有更大程度的客观性(3)现代德育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4)现代德育评价具有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性(5)现代德育评价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价,注意诊断性、分析性。,第31题:德育评价的功能是什么?(第285286页) 德育评价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研究功能。 第32题: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287页) 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德育工作和德育结果,第33题:什么是德育决策性评价?什么是德育的诊断性评价?什么是德育的形成性评价?(第294页) 决策性评价是在一项德育方案实施之前进行可行性评价,将要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否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与德育方案是否可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诊断性评价是对德育活动中的情况作出是否正常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对德育的现实状况连续不断地、及时地作出评价,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行动,以使德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