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_李清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2228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剪梅_李清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剪梅_李清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剪梅_李清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剪梅_李清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剪梅_李清照.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她惶惶不安孤苦难耐的心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她排山倒海的悲伤与忧愁。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今天,我们就一起顺着残花逝水,学习一剪梅一起经历词人的旷世思念与哀愁。,李清照一剪梅 设计者:杨仁静,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11

2、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伤感。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深哀入骨,词情凄黯。 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生平,作品,易安居士文集 易安词、 漱玉词,故居,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词谱以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一首与吴文英“远目伤心楼

3、上山”一首为正体,周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吴词各四平韵,又列别体五种。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故又名玉簟秋。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阙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4、/眉头,却上/心头,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首句词人用了怎样的写法,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来表达情感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5、红藕香残玉簟秋,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与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有异曲同工之处,词人因何会有这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得出来(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国家飘摇,丈夫病逝,再婚不幸,金石遗失,晚年无子,评价,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引自元人伊世珍嫏环记),词人怎样排解这样的情感?她做到了吗?,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独:为了排遣心中的冷漠孤寂,

6、我换上秋装,独自荡舟水上。 一个“独”字,一个人的世界,牵挂的是远方。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空中飞来,故称“云中”。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据晋书记载,窦滔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他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

7、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上阕 写女诗人的独居生活,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与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有异曲同工之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通过这句你是如何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

8、爱情的?,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哪一句最能够体现欲解愁而愁更愁的状况?,。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勾勒环境,叙写情事,神驰遐思,借景抒情,直抒胸意,结束语,在红藕凋残明月肆意西楼之时,我们有幸邂逅了这样一位结满愁怨与思念的李清照。她借着落花流水,借着飞云鸿雁,借着不同的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意境,从而传递出了她全部的爱恨怨嗔。任何一首诗词,真正触动灵魂,撼动人心的除了高超的艺术手法,更是那份真情,是力透纸背的脉动,是站在文字背后的那个人。情不深不生娑婆,愁不浓不上西楼。果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