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2293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课件1.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吴均,制作者 张显宏,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3、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关于六朝骈体文,唐: 称时文(与古文相对) 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 清: 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 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 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 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 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 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 自然流畅,清新高雅, 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 号为“吴均体”。,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南朝文学家,

2、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少用散句,多用两两相对的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文),讲究对仗和声律,节奏感强。,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写给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

3、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轻快),(舒缓),(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慨叹、平缓、轻慢),(惊叹),(轻松、欢快),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 邈,yn,k,pio dng,f sh,xun mio,泠 嘤 缥 碧 横 柯 窥 谷,lng,yng,pio b,hng k,鸢 和

4、 鸣 戾 天 息 心 经 纶,yun,h mng,l tin,x xn,jng ln,ku g,学科网,合作学习,集思广益,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2 分析结构,归纳内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指烟雾。,同样的颜色。,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独一无二,绝,到极点,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完全消散,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译文: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一尘不染的)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青绿色,急流的水,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汹涌的波浪像奔驰的马,译文: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地江水清澈见底。游动得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6、有时见日。,mio,lng,yng,yun,l,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 意思是比高远,这些高山仿佛都在 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形容水声的清越,相向和鸣,到天上,戾,至,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筹画、治理,流连忘返;“反”同“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好像,如同,互相掩映,同“现”,显现,显露,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重重叠叠的)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形成无数个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7、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的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是像黄昏是那样阴暗;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文言积累卡片,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

8、作动),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第1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第2段:分写,奇山,文章的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两段是什么关系?,清澈,湍急,视觉,听觉,异水,整体感知,第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从哪些句中表现出来?,写景: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小组讨论,1、第一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从哪些句中表现出来?,小组讨论,2、第二段哪几句写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 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写法?,3、第二段中

9、: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 作者的感慨是什么?,第二段哪几句写水?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写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静(详),动(略),学科网,第二段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的感慨是什么?,1、视觉,2、听觉,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3、感受: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

10、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这与“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情怀有何不同?,讨论,这几句不仅从侧面烘托的出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含蓄地流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思想,也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是一种对自然的轻松、平和的志趣,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品味赏析,结构美 意境美 志趣美 语言美,(语言,结构,立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等),蔑视功名利禄,爱慕 美

11、好自然,寄情山水,骈体文, 整散结合, 音韵和谐 言简意丰,空灵澄澈、清新深幽、开阔,短小精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 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顺序,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景。,视觉,听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奇山异水,写水之异,,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角度相

12、同吗?,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互相轩邈,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猿则百叫。,以动衬静,方法,修辞方法,夸张:,比喻:,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 适宜,轻重有度。,详略得当,怎样来赏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抓特征 理顺序 找角度 析方法 得详略 品语言,知识点拓宽,拓展延伸,、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得的一种写景技巧是什么?,、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