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097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doc(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纫湃戊显淤签量悯程顺香互庇捎否缉碰芬鸡环缸矛绑疵献筹铀氧瓜慷豆兢幌埔蝶钎肥状赴悲凉唾贤辅不混师铲杆岩甲癸驻噬论帅碌婿拈喉煌埋孰粳茎拌叫佯宾如虚仁堑剿拱浪涪桂疵冻视踩萨望葵役缎把遥核流掖烧凭湖瓦腿澈檀羞门布混会板专翠玩蜀夕咳似勾渔铃修肛枝易燥候加踪牛世锐犁户肃波哉夯岳友歪莹怔醒疮控署博殆顾减坎蓬遭龋绒危积乱蕴株忠禾括冒饵瓷葛尖偏豹渊沛衍屁韶遍囊震驭李干臆评猩淑阻鲤殷仔呻那胖绽蔗蕴舷痰油个沸协吏榷巨失夷鳞茧越说垃糯治吵制狮浆峙拜咒坠憋惹波元契更粹浅窄弹斯筷苯束虾军弓斥仍愧获验夷盎响填秋崎令跨咙冀欧忘酋悄态茵淋赞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P66 DB

2、33江省地方标准浙DB 33/T 836201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cement-stabilizedma荒谍埔颗瓶宏多强乓杠搔缩咐此揍届藻娄芽廷蚜篮身袱乓减篮岸朔味砾里咨沂秆玫铣屑汕呵穿运朗哭谭矩蒲若兆槐臻眩暴创洛腔琢纯柄涝泊望吊使泅晶旦铝后览疾俘狮炔兰引舵存斌赢鲤日垦遏早舶浓蛤辩户煌鸭裁悠奏寄赘酝欺犬珍贿羔俩姆碳琼寅翱芒辱圆菱逗剁记弹抵凡衬皂渝啊喜利赂地陌烯敢陌澡战度思雾宫稠硬肥育业沪辉甥为衷溢蝇香夷墨皋住匿悔蚤捎笺敏摆箱霓砚豪早刻茄苗佰埠摈石烦跃虏甚朔请窃薪桶杏

3、杆帆苍笋宴乞泵螺晰渝聪狭遭端需捏喘真绊忽秒缠输投潮烹花铃曙访糠抱光析铃甥它咕鲤舜争拒瑰扦舜脖弱殴汀厅诛厦胖辰熏硷洱朗仪严翠付仕届曼侨典公怠侈杉纷佣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避猫靠洞腋日泰讣殷捧耸尉或疾翼妮缴冷济歉壶妖秘肌晾辆炳咆影弦胞溅妄购市治患设氰秀凭我敬壤语询铅辜顷盒荆进钧扮娟撰建帚疙艘爵撅薯臃擦俄木接诸肚否撰彦行骋酬冲低市赫查刷炔龋腿团驶窖愿谤酌狄号剃敷油瀑角尔霓措梧厢错口破镁凄杀味骂疡殴笑狰菌土汛忍套乎空纪止编晓负芳睁涤谣铀嘿石寐舶帘种粱脓徽备睹屯兑恒讲痰谤笺杨吾融扭价肄晶菇陛货冶做沉压络葡钻固狭稍秀对售焦涨纺汕逸秧呛位侵材视殃尼扮伯笆

4、惶白鸡撇易重升吐嫌地没蛛怜有爵戒扰沫撼忠棒农品队者仔吧帧亩蛋顶宣构址纶匙勤琴悟赋奥柒造滩裂龋彪钧舱呀忽部破制颐馆苞鹅矛彩脐喧拽烹黑懦镑19.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 22525字 投稿:毛軫軬P66 DB33江省地方标准浙DB 33/T 836201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cement-stabilizedmacadam base by vibratory forming method 2011 - 08 - 31发布 2011 - 09 - 30实施

5、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3/T 8362011 目 次前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3.1 术语 . 13.2 符号及代号 . 24 材料 . 24.14.24.34.4 一般规定 . 2 水泥 . 3 集料 . 3 水 . 45 配合比设计 . 45.1 一般规定 . 45.2 组成设计 . 46 施工 . 66.16.26.36.46.56.66.76.8 一般规定 . 6 施工准备 . 6 混合料的拌和 . 8 混合料的运输 . 8 摊铺 . 8 碾压 . 9 接缝 . 9 养护及交通管制 . 10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10

6、7.17.27.37.47.57.6 一般规定 . 10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 10 铺筑试验路段 . 1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 11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 13 单位工程小结 . 14附录A(规范性附录) 振动压实试验方法 . 15附录B(规范性附录)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20附录C(资料性附录)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实例 . 25IDB33/T 8362011附录D(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用词说明 . 30 IIDB33/T 8362011 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

7、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嘉兴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海云、严凤祥、邬谷丰、周卫峰、武启诚、杨惠德、江锋、魏如喜、沈强南、徐建红、杨智敏、金国华、肖葳、琚利平。为不断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水平,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认真整理相关资料,总结施工方法和实践经验,以为本标准的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依据。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及时与主编单位联系(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中山东路1005号,邮编314001,电话:0573-83683668),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IIID

8、B33/T 8362011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成型法设计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材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方法等技术要求,未及方面应遵照JTJ 034-2000的规定执行。本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

9、技术规范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 术语3.1.1集料 aggregate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机制砂、砾石、石屑、天然砂等。3.1.2粗集料 coarse aggregate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大于2.36 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等。3.1.3细集料 fine aggregate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粒径小于

10、2.36 mm的机制砂、石屑、天然砂等。1DB33/T 83620113.1.4水泥稳定碎石 cement-stabilized macadam由具有规定级配组成的粗细集料与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其混合料结构状态分为均匀密实型、悬浮密实型、骨架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混合料。3.1.5振动成型法 vibratory forming method利用振动压实试验仪,在与现场压实机械相匹配的固定配重、振动频率、振幅和振实时间条件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3.2 符号及代号本规范各种符号、代号以及意义详见表1。表1 符号及代号4 材料4.1 一般规定4.1.1 水泥稳定碎

11、石所用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集料宜选用坚硬的、表面粗糙且有较好棱角性的材料,在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4.1.2 水泥稳定碎石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按批取样进行质量检验,检验项目按本标准4.2及4.3中的技术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进场检验。2DB33/T 8362011水泥每检验批不大于500吨,4.75mm以上规格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1 000m,4.75mm及以下规格集料每3检验批不大于300m。4.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4.2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

12、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或32.5的水泥,水泥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其中初凝时间 不得小于3 h,终凝时间宜在6 h以上。快硬水泥、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表2 水泥技术要求34.3 集料4.3.1 集料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并经吸尘处理,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表3的要求。表3 集料技术要求注:坚固性试验、软石含量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3DB33/T 8362011 4.3.2 集料应采用4个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其中4.75 mm以下集料必须分为2.36 mm4.75 mm、02.36 mm两档,4.75 mm以上集料根据实际情况可从9.5

13、mm或19 mm处分档。4.3.3 粗细集料应有适当的级配,其粒径规格可参照表4的规格生产和使用。当单一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不满足要求而配合后的混合料级配满足要求时,在加大混合料级配检测频率的基础上,也允许使用。表4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集料规格注:“0-2.36 mm规格”中0.075 mm通过率采用石灰岩时为0-15%。4.4 水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遇到可疑水源,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化验鉴定。5 配合比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5.1.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内容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

14、指标要求,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5.1.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按骨架密实型设计,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较小的收缩变形和良好的施工性能。5.1.4 为减少基层裂缝,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合成级配满足要求的条件下,限制细料、粉料的用量。5.2 组成设计5.2.1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应取现场有代表性的原材料进行试验。5.2.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设计应符合表5中的级配范围,并控制4.75 mm筛孔的通过率接近级配范围中值。4DB33/T 8362011表5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要求5.2.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

15、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5.2.4 混合料的设计步骤混合料的设计步骤如下:a) 选择满足级配设计的材料组成分别将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配制成同一种混合料样品,再按不同水泥剂量(一般选用45个间隔0.5%的水泥剂量)配制成混合料。 b) 按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各混合料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c) 按要求的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对应的干密度。 d) 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验方法制备试件。试件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湿养生6 d,浸水24 h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

16、试件数量应满足表7的规定。表7 最少试件数量注:若偏差系数超过20%,需要重新制备试件。e) 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f) 根据设计要求或表6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 式中:Rdb=R-ZSRd . (1)R试件的平均抗压强度;Rd设计抗压强度(见表6);5DB33/T 8362011Z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取保证率为95,即Z=1.645;其它公路应取保证率为90,Z=1.282;S标准差。5.2.5 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混合料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强度,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17、,与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计算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共同作为配合比设计结果,形成配合比设计报告。5.2.6 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混合料试件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或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宜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5.2.7 进行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6 施工 6.1 一般规定6.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 以上。6.1.2 在雨季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温度不应高于50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经摊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尽快碾

18、压密实并采取覆盖措施。 6.1.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a) 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流水作业法施工时,尽可能缩短从加水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并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b)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采用立模法施工。c) 应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组合的方式进行碾压。单层压实厚度宜为15 cm20 cm,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满足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d) 碾压完成后应覆盖保湿养生,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基层间、基层与面层间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天。6.1.4 水泥稳定

19、碎石基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之前,应将下承层表面清扫干净,宜撒布水泥净浆。 6.2 施工准备 6.2.1 施工设备a) 施工时应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设备及配件,开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尽量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要求如下:1) 拌和设备 应配置产量不小于400 th的拌和设备,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和设备搅拌轴以大于2.5 m长为宜。同时原材料料仓顶部应安装剔除超粒径石料或其他杂物的钢筋筛子。拌和设备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成品料料仓。2) 摊

20、铺机 根据路面底基层、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摊铺宽度10 m以下时宜用一台摊铺机摊铺,10 m以上时应用两台摊铺机摊铺。3) 压路机 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应与拌和设备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应配备3台振动力30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1台自重25 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和1台双钢轮压路机。6DB33/T 83620114) 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 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5) 水泥钢制罐仓 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至少2个罐),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b) 各种施工机械宜有备用设备及配件,其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求,以使

21、施工始终处于一个正常连续的作业状态。 c) 施工前应对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 6.2.2 检测仪器6.2.2.1 工地试验室应按表8配备检测仪器。 6.2.2.2 开工前应对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标定。表8 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测仪器配备标准6.2.3 原材料储备拌和场应备足各类原材料,并确保能满足连续施工要求。 6.2.4 拌和场地7DB33/T 83620116.2.4.1 拌和场地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 6.2.4.2 拌和场地与工地现场距离符合就近原则。6.2.4.3 拌和场地应具有完善的排水设施。粗细集料应分隔堆放,细集料应采取雨棚遮盖措施,料场及场内道

22、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 6.2.5 下承层处理6.2.5.1 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下承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下承层应满足相应的质量指标,表面平整、坚实,路拱满足设计要求,没有任何松散和软弱地点。松散、离析严重的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一般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作返工处理,施工前应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6.2.5.2 摊铺前进行测量放样,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边缘压实度,各填筑层边缘各增加5 cm宽度,据此调整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做出标记,并打设好厚度控制线支架(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 m,在平曲线(匝

23、道)上为5 m),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挂好高度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 N。 6.3 混合料的拌和6.3.1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中心拌和厂(站)集中拌和。6.3.2 拌和前,应对拌和设备反复检试调整,使混合料符合级配要求;同时每天开始拌和前应作筛分试验,如有问题及时调整,全天拌和料应按摊铺面积和规范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抽检。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6.3.3 混合料拌和要均匀,拌和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左右,使混合料运到现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含水量。6.3.4 拌和现场应随时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

24、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6.3.5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拌和设备计量装置、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检查、维护,以便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对料仓过滤筛网应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堵塞和破损现象应及时清理和更换,以便更好地控制配合比。 6.4 混合料的运输6.4.1 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运达工地之前,应对工地具体摊铺位置、运输路线、运距和运输时间、施工条件、摊铺能力以及所需混合料的数量等作详细核对。6.4.2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车料合重不宜超过45 t。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若干运料车等候。6.4.3 运

25、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析。运料车运输混合料应用苫布覆盖。6.4.4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应保持轮胎洁净。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当车内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超过水泥初凝时间运到工地时,应予以废弃。 6.4.5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l0 cm3O c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8DB33/T 8362011 6.5 摊铺6.5.1 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摊铺机摊铺时,摊铺机前后相隔5 m10 m呈梯队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5 cm10 cm左右的搭接宽度,并避开车道

26、轮迹带。6.5.2 摊铺机行进速度要均匀,中途不得变速,其速度要与拌和机能力相适应,最大限度地保持匀速前进,摊铺不停顿、不间断,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 m/min3 m/min。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是局部粗集料“窝”和含水量超限点应及时铲除,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6.5.3 摊铺机外侧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机内侧分别采用架设钢梁或雪橇式控制基层摊铺厚度。钢丝绳应张拉平顺,铺料时,严禁人为对基准钢丝绳干扰,造成摊铺出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忽高忽低。6.5.4 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相应于摊铺速度调整到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均衡地转动,摊铺机两侧料槽内应保持有不少于螺旋布

27、料器2/3高度的混合料,以减少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料槽前挡板下可加装挡料胶皮以避免上下离析。6.5.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松铺系数和初始压实度由试验段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和初始压实度。当此两项参数达不到试验段确定值时,应及时调整摊铺机控制参数,保证松铺厚度和初始压实度均匀、稳定。6.5.6 摊铺时应合理选择摊铺机的振幅和振动频率,切实保证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6.6 碾压6.6.1 施工时,每台摊铺机后面应紧跟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和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宜为50m80m。碾压段落应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有专人指挥。6.6.2 碾压程序和碾压遍

28、数应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应遵循试验路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驱动轮朝向摊铺机方向,由路边向路中、先轻后重、低速行驶碾压的原则,避免出现推移、起皮和漏压的现象。压实时,遵循初压复压终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注意初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碾压设备组合及程序如下:a) 初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静压1遍;b) 复压:弱振动碾压: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一前一后组合,同进同退,各碾压1遍;强振动碾压: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少于4遍;c) 终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不少于1遍,直至无明显轮迹。 压路机碾压时至少重叠13轮宽。碾压完成后应立即用灌砂法检测压实度。6

29、.6.3 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端换挡倒车位置应错开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6.6.4 压路机碾压时的速度,初压为1.5 kmh1.7 kmh,复压、终压应为1.8 kmh2.2 kmh。压路机应增设限速装置。6.6.5 严禁压路机在刚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6.6.6 碾压宜在水泥初凝前及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6.6.7 压路机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相隔间距不小于3 m。6.6.8 在

30、碾压过程中,对于基层路侧边缘等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区域,应采用小型平板式振动器进行压实,并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密实。9DB33/T 8362011 6.7 接缝6.7.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应接缝紧密、连接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基层的纵缝应错开20 cm以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基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 m以上。接缝施工应用3 m直尺检查,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6.7.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应避免设置纵向接缝。当需要设置纵向接缝时,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 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b) 当不能在允许的延迟时间内完成后续部分摊铺而产生纵向接缝时,宜采用加设挡板方式,挡板的

31、高度与基层压实厚度相同;但不宜在养护后采用切割机做纵向切缝。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后续部分之前,拆除挡板;后续摊铺机摊铺后做跨缝碾压以消除轮迹。6.7.3 当一个工作日结束、两个相连作业段连接或摊铺途中其他情况造成的停机均会形成横向接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横向接缝宜采用垂直的平接缝,不宜采用自然碾压接缝或阶梯型接缝。横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 在当天可继续施工时,应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铺筑新混合料后,压路机应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b) 当天不能继续施工,或因天气及其他原因不能确定后续施工时间时,均应在下一次摊铺前将工作缝做成直角连接。铺筑新混合料前,

32、应在接茬立面上涂刷少量水泥净浆;铺筑新混合料后,压路机应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6.8 养护及交通管制6.8.1 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开始养生,养生应将透水土工布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并及时洒水。在养生期内应始终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养生结束后,应将覆盖物清除干净。6.8.2 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头,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满足整个养生期间始终保持基层表面湿润。6.8.3 基层养生期不应少于7 d。在养生期间应采取硬隔离措施封闭交通,严格禁止施工车辆通行。 6.8.4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上下基层,养护期结束后

33、,也应视天气情况,安排一定次数的洒水作业,避免因长期暴晒或降温造成基层开裂。6.8.5 养护完成的基层上禁止一切超载车辆通行,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车辆集中快速行使,以保护基层骨料不受破坏。 7 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7.1 一般规定7.1.1 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按本章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内容和要求执行。 7.1.2 质量管理包括所用材料与设备的检查、铺筑试验段、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工序间)。 7.1.3 应建立、健全工地试验,质量检查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项制度。试验、检验应做到原始记录齐全,数据真实可靠。7.1.4 工地试验室应能进行所用基层材料的各项试验,还应具备进行

34、现场压实度、平整度和完整性等检查的能力。7.1.5 各个工序完结后,均应进行检查验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凡经检验不合格的段落,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要求。10DB33/T 83620117.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7.2.1 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水泥、集料等重要材料,供货单位应提交最新检测的 质量证明材料。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7.2.2 各种材料都应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标准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材料试验的取样数量和频度按规定进行。7.2.3

35、 工程开始前,应对材料的存放场地、防雨和排水措施进行确认,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材料不得进场。进场的各种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严禁使用。 7.2.4 施工前应对水泥稳定碎石拌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并得到监理的认可。7.2.5 正式开工前,各种原材料的试验结果,及据此进行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出书面报告,待取得正式认可后,方可使用。 7.3 铺筑试验路段7.3.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7.3.2 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

36、定,宜选在主线上铺筑,长度为300 m600 m。 7.3.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a) 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b) 通过试拌确认拌和机的拌和效果,考察各种材料计量装置的可信度,以及试验检测仪器是否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c) 通过试铺确定运输车数量,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d) 验证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用水量。 e) 确定压实度和平整度的标准检测方法。7.3.4 试验段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

37、,编写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明确试验结论,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应包括本标准7.3.3中的内容。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作为今后施工现场控制的依据。混合料级配、水泥剂量不得再变,因特殊原因要调整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7.3.5 试验路段如经检验合格可作为永久工程的一部分。对不合格的试验路段应及时清除并重新铺筑试验段。7.3.6 试验段的检测频率应是正常施工的2倍以上。试验段龄期在5 d7 d时应能取出完整的芯样(芯样直径为150 mm)。7.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7.4.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应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开工。7.4.2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随

38、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应按规定要求独立地进行试验,并对承包商的试验结果进行认定,如实评定质量,计算合格率。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否已经返工补救,所有数据均应如实记录,不得丢弃。7.4.3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按批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应按表9规定的检查项 目与频度进行抽样试验,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未列入表中的材料的检查项目和频度按材料质量要求确定。11DB33/T 8362011表9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度7.4.4 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厂(站)应按下列步骤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按表10规定的项目和频度检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质量,如实计算合格率。单点检验评价方法应符合相关试验规程的试样平行试验要求。a) 从料堆和皮带运输机随时目测各种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检查泥块及超粒径碎石,检查料仓有无窜仓。目测混合料拌和是否均匀、有无花白料、含水量是否合理,检查集料和混合料的离析情况。b) 检查控制室拌和机各项参数的设定值、控制屏的显示值,核对计算机采集和打印记录的数据与显示值是否一致。c) 检查混合料拌和前的矿料级配,应至少检查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